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黏液的润滑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石宏宇 刘宇宏 路新春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1-793,共13页
生物黏液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动植物体内的一种胶黏物质,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它在生物水基润滑体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不同生物机体来说,黏液的不同组分和结构决定了其实现润滑作用的不同机理.本文作者分别从植物黏液、动物... 生物黏液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动植物体内的一种胶黏物质,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它在生物水基润滑体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不同生物机体来说,黏液的不同组分和结构决定了其实现润滑作用的不同机理.本文作者分别从植物黏液、动物黏液和关节滑液3个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生物黏液润滑特性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进一步探索的方向.这不仅对于探索摩擦和润滑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开发和研制绿色环保的生物水基润滑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黏液 润滑特性 植物黏液 黏蛋白 关节滑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的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其藻酸盐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许琦 李芳 +2 位作者 艾青 谭琪 余加林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在体内探讨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增强后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膜(biofilm,BF和其重要的胞外基质藻酸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气道黏液型P.a BF感染模型,分别用呼吸爆发增强剂(PMA)(BF-PMA组)和生理盐... 目的:在体内探讨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增强后对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膜(biofilm,BF和其重要的胞外基质藻酸盐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气道黏液型P.a BF感染模型,分别用呼吸爆发增强剂(PMA)(BF-PMA组)和生理盐水(BF-对照组)干预,平板计数法检测BF内活菌数目,扫描电镜观察BF的结构;硫酸-咔唑法测定BF内藻酸盐含量;HE染色观察2组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ELISA分析炎症反应水平。结果:扫描电镜显示BF-PMA组的BF结构较对照组更复杂、更厚,且BF-PMA组的BF活菌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BF-PMA组BF内藻酸盐合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HE染色发现BF-PMA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更严重,且炎症反应更重,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较对照组高(P=0.002),IFN-γ与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比值也高于对照组(P=0.023)。结论:在体内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增强后可能通过促进黏液型P.a BF的重要胞外基质藻酸盐的合成,导致黏液型P.a BF清除更难,同时伴随更严重的病理损害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 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 藻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粒和有机质对黄河口潮间带沉积物微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友媛 赵文娟 +1 位作者 贾永刚 许国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7,共7页
微团聚体是形成沉积物结构的基本单元,沉积物的结构性影响了土体的稳定性、渗透性和强度等工程地质性质。对废弃黄河口刁口流路潮间带沉积物微团聚体受黏粒含量、有机质和生物黏液等胶结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多团聚成粉... 微团聚体是形成沉积物结构的基本单元,沉积物的结构性影响了土体的稳定性、渗透性和强度等工程地质性质。对废弃黄河口刁口流路潮间带沉积物微团聚体受黏粒含量、有机质和生物黏液等胶结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多团聚成粉粒级微团聚体(0.05~0.01 mm),含量在85.3%~95.8%之间,与黄土高原土相比,0.05~0.01 mm微团聚体增加,而0.1~0.05 mm微团聚体减少,团聚性差,易于侵蚀;黏粒含量与团聚度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说明黏粒含量增加了沉积物微团聚体的稳定性;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在0.27%~0.61%之间,有机质含量较少,对沉积物微团聚体贡献少;生物扰动的螃蟹洞壁土、螃蟹掘出物的团聚度明显大于表层未受生物扰动土的团聚度,说明螃蟹分泌的黏液能加大微团聚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团聚体 黏粒 有机质 生物黏液 黄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