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中长链烷基萘系列分布与组成的影响
1
作者 包建平 朱翠山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76-1689,共14页
对苏北盆地黄珏油田和王龙庄油田两类原油的饱和烃和芳烃馏分进行了色谱质谱分析,以对比不同类型原油中长链烷基萘系列的分布与组成,探讨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链烷烃分布与组成表明王龙庄油田原油遭受了轻微生物降解,降解程度为PM标准的... 对苏北盆地黄珏油田和王龙庄油田两类原油的饱和烃和芳烃馏分进行了色谱质谱分析,以对比不同类型原油中长链烷基萘系列的分布与组成,探讨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链烷烃分布与组成表明王龙庄油田原油遭受了轻微生物降解,降解程度为PM标准的1~2级,而黄珏油田原油遭受了轻微—中等生物降解,降解程度为1~3级。两类原油芳烃馏分中检测到C_(1-n)C_(26)两个系列的长链烷基萘,其中C_(0-4)烷基萘占绝对优势,而nC_(5-26)烷基萘含量明显偏低。两类正常原油中长链烷基萘系列均呈双峰态分布,但没有碳数优势,且2-烷基萘系列的相对丰度稍高于1-烷基萘系列,2-烷基萘/1-烷基萘比值介于1~1.5之间,变化趋势一致,表明它们可能具有相同生物来源。轻微生物降解原油(1~2级)中,长链烷基萘系列分布完整,但长侧链化合物(>nC_(11)-N)含量有所下降,双峰态特征减弱,1-烷基萘含量显著下降,2-烷基萘/1-烷基萘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原油,表明长链烷基萘系列像正构烷烃系列一样,容易遭受生物降解的改造,且1-烷基萘较2-烷基萘易于降解。中等生物降解原油(3级)中,长链烷基萘系列分布不完整,以nC_(4-10)2-烷基萘为主,nC_(11)以上的1-烷基萘基本消失,2-烷基萘/1-烷基萘比值显著升高,且变化没有规律。由此可见,长链烷基萘系列抗生物降解的能力与正构烷烃系列相当,但不同的是生物降解过程中高碳数化合物先于低碳数化合物降解,两个异构体中1-烷基萘先于2-烷基萘降解,其比值变化可以反映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烷基萘系列 2-烷基萘 1-烷基萘 生物降解作用 原油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作用对芳烃生物标志物参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倪春华 包建平 顾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6-389,共4页
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物降解作用是造成原油变稠的最主要原因。目前,生物降解作用对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和含氮化合物及参数的影响研究较多,而对芳烃生物标志物及参数的研究较少。选取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4个不同降解程度的原油样品,采用GC-MS... 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物降解作用是造成原油变稠的最主要原因。目前,生物降解作用对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和含氮化合物及参数的影响研究较多,而对芳烃生物标志物及参数的研究较少。选取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4个不同降解程度的原油样品,采用GC-MS分析测试,初步探讨了自然条件下,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中一些芳烃生物标志物参数(主要是成熟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运用甲基萘比(MNR)计算降解原油的成熟度时,结果比降解前的实际值小;运用甲基菲比(MPR)计算降解原油的成熟度时,结果比降解前的实际值大;而运用三芳甾烷/单芳甾烷(TAS/MAS)计算降解原油的成熟度时,基本不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作用 芳烃生物标志物 成熟度 原油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作用对辽河盆地原油中三芴系列相对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詹兆文 包建平 +3 位作者 朱翠山 袁莉 徐文 施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4-200,共7页
借助于定量GC—MS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一组取自辽河油田生物降解程度不同的原油芳烃馏分中三芴系列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三芴系列化合物很容易遭受生物降解。母体三芴化合物在原油轻微降解阶段抗降解能力相似,其相对组... 借助于定量GC—MS分析技术,系统分析了一组取自辽河油田生物降解程度不同的原油芳烃馏分中三芴系列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在生物降解过程中三芴系列化合物很容易遭受生物降解。母体三芴化合物在原油轻微降解阶段抗降解能力相似,其相对组成保持基本稳定,仍可指示沉积环境的性质;但进入中等及以上程度降解作用后,抗生物降解能力出现差异,相对组成发生变异,失去其环境意义。在甲基三芴系列中,甲基硫芴的抗降解能力强于甲基芴和甲基氧芴,降解速率不一致,组成特征不断变化,使甲基三芴系列相对组成不能指示沉积环境的性质。"三芴系列"被细菌消耗的速率不同,整个生物降解过程中其相对组成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对生物降解原油而言,无论其降解程度如何,"三芴系列"相对组成特征均不能有效的指示沉积环境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作用 三芴系列 原油 辽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作用对大宛齐油田库车组原油轻烃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杨禄 李美俊 张春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9-554,共6页
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的部分原油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通过对该油田原油中轻烃分布特征的研究,能更深入地认识微生物降解作用对轻烃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优先消耗正构烷烃,其次为异构烷烃和环烷烃;从而导致C6、C7轻烃三角... 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的部分原油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通过对该油田原油中轻烃分布特征的研究,能更深入地认识微生物降解作用对轻烃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优先消耗正构烷烃,其次为异构烷烃和环烷烃;从而导致C6、C7轻烃三角图发生相应变化.在大宛齐原油中,随微生物降解程度的增加,正庚烷值和异庚烷值逐渐减小;当庚烷值为0-21,异庚烷值为0-2.6时,为“微生物降解”原油.微生物降解作用亦能使苯/正己烷、甲苯/正庚烷两个比值增大,而使正庚烷/甲基环己烷比值减小;基于甲苯/正庚烷、正庚烷/甲基环己烷两个比值建立的判别次生蚀变作用的模板,当原油处于轻微微生物降解作用时,该模板易与蒸发分馏趋势混淆,需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参数 生物降解作用 大宛齐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生物降解作用时GCL+AL衬垫中有机污染物的扩散规律 被引量:3
5
作者 吴珣 施建勇 何俊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1,共6页
为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GCL)+土体保护层(AL)衬垫中的运移规律,建立了考虑AL中生物降解作用的GCL+AL衬垫中有机污染物一维扩散模型,并得到该模型的解析解。通过与Pollute v7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基... 为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工复合膨润土衬垫(GCL)+土体保护层(AL)衬垫中的运移规律,建立了考虑AL中生物降解作用的GCL+AL衬垫中有机污染物一维扩散模型,并得到该模型的解析解。通过与Pollute v7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基于该模型,分析了生物降解作用对有机污染物在GCL+AL衬垫中运移的影响,探讨考虑生物降解时GCL+AL与压实黏土衬垫(CCL)之间的等效性。结果表明,减小有机污染物在AL中的降解半衰期可以减少GCL+AL衬垫底部有机污染物通量。在文中计算条件下,GCL+1m以上的AL复合衬垫可代替标准的0.75m C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防渗系统 生物降解作用 有机污染物 苯扩散规律 解析解 GCL+AL衬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胞外低分子量多肽的分离纯化及其对纤维素生物降解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蔚 胡玮 高培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2-208,共7页
通过HPLC高效液相层析由褐腐真菌中能强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代表菌株密粘褶菌Gloeo phyllumtrabeum的胞外培养液 ,分离纯化得到一低分子量的活性多肽组分 (Gt因子 ) .Gt因子具有较好热稳定性 ,在pH 2 5~ 6 5范围内保持稳定 .Gt因子... 通过HPLC高效液相层析由褐腐真菌中能强烈降解木质纤维素的代表菌株密粘褶菌Gloeo phyllumtrabeum的胞外培养液 ,分离纯化得到一低分子量的活性多肽组分 (Gt因子 ) .Gt因子具有较好热稳定性 ,在pH 2 5~ 6 5范围内保持稳定 .Gt因子分子量在 4 0 0 0左右 ,等电点pI 6 6 .Gt因子具有络合Fe3 + 的能力 ,且能够将Fe3 + 还原为Fe2 + .在O2 存在时 ,能以纤维素物质为电子供体形成羟基自由基HO·.利用循环伏安法 ,观察到Gt因子与纤维素底物之间的氧化还原过程 .研究表明 ,Gt因子极有可能在褐腐菌的纤维素降解初期起着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粘褶菌 胞外低分子量多肽 分离纯化 纤维素 生物降解作用 褐腐真菌 Gt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中烷基萘分布与组成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袁莉 包建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2-517,共6页
烷基萘系列是指示热演化的重要地球化学参数。通过对辽河油田冷东地区遭受不同生物降解作用的14个油样的分析,对比不同程度生物降解原油中二甲基萘系列、三甲基萘系列和四甲基萘系列浓度的变化,确定了烷基萘系列的生物降解顺序是二甲基... 烷基萘系列是指示热演化的重要地球化学参数。通过对辽河油田冷东地区遭受不同生物降解作用的14个油样的分析,对比不同程度生物降解原油中二甲基萘系列、三甲基萘系列和四甲基萘系列浓度的变化,确定了烷基萘系列的生物降解顺序是二甲基萘系列>三甲基萘系列>四甲基萘系列。通过研究烷基萘成熟度参数与生物降解程度之间的关系,表明这些参数已不能为生物降解原油提供有效的成熟度信息,其原因是在生物降解过程中热稳定性高的异构体的浓度较热稳定低的异构体的浓度下降幅度大,说明前者抗生物降解的能力低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作用 烷基萘系列 成熟度 原油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生物降解模拟实验 被引量:22
8
作者 包建平 朱俊章 +2 位作者 朱翠山 易绍兴 倪春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7,112,共6页
为了查明原油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化学组成的变化,在30℃恒温和有氧条件下,对渤中凹陷BZ36-2-1井和PL14-3-1井原油进行了生物降解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化学组成明显影响原油生物降解作用的进程,链烷烃浓度高的原油降解速度低于链烷... 为了查明原油在生物降解过程中化学组成的变化,在30℃恒温和有氧条件下,对渤中凹陷BZ36-2-1井和PL14-3-1井原油进行了生物降解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化学组成明显影响原油生物降解作用的进程,链烷烃浓度高的原油降解速度低于链烷烃浓度低的原油,低分子量正构烷烃先于中、高分子量正构烷烃被细菌降解。植烷系列抗生物降解能力强于正构烷烃系列,正构烷烃系列原始浓度高的原油其植烷系列受生物降解作用的时间晚于正构烷烃系列原始浓度低的原油。在生物降解作用的早期阶段,Pr/Ph几乎不受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但Pr/nC17和Ph/nC18极易受到影响。因此,对生物降解原油而言,这些参数应该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作用 正构烷烃系列 植烷系列 模拟实验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和生物降解对木本泥炭生烃与结构演化的红外光谱响应 被引量:9
9
作者 鲍园 琚宜文 +2 位作者 韦重韬 王超勇 李小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3-608,共6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物质分子结构具有独特的优势。为认识成煤有机质在微生物降解和热解阶段的生烃演化特征及物质结构变化特征,采用密封体系生烃热解和厌氧微生物降解岩样生烃物理模拟实验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等技术手段,研...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物质分子结构具有独特的优势。为认识成煤有机质在微生物降解和热解阶段的生烃演化特征及物质结构变化特征,采用密封体系生烃热解和厌氧微生物降解岩样生烃物理模拟实验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成煤母质(木本泥炭)的生烃演化特征(包括热解作用生成热成因气和微生物降解作用生成生物成因气的生烃潜力)及发生微生物降解和热解作用前后样品的分子结构变化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随模拟温度的升高,热解气烃类气体(主要为 CH4)累计产率逐渐增加,非烃类气体(如 CO2)分别在250和375℃出现两个产气高峰;随煤岩镜质组反射率的升高,微生物对其降解能力逐渐减弱;镜质组反射率介于1.6%~1.8%的泥炭热解样没有气体产出;泥炭经热解作用后,羟基含量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多,醛羰基、亚甲基和磷酸根的含量降低,芳香酸酯呈不单一减少趋势,伸缩振动 S—O 键在350℃之后的样品中出现且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其对微生物降解具抑制作用;泥炭经微生物降解作用后,酚、醇羟基、醛羰基、芳香酸酯、亚甲基和磷酸根的相对含量都大幅下降,且这些基团的分子间作用力相对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泥炭 热解作用 生物降解作用 分子结构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严重生物降解油的类型与形成途径 被引量:11
10
作者 宋长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17,共3页
生物降解油的类型复杂多样,将济阳坳陷出现的严重生物降解油划分为2种类型:原油遭受生物降解后产生丰富的25-降藿烷系列和原油生物降解后不含有25-降藿烷系列。描述了这2种生物降解油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及降解的不同顺序,划分了它们的降... 生物降解油的类型复杂多样,将济阳坳陷出现的严重生物降解油划分为2种类型:原油遭受生物降解后产生丰富的25-降藿烷系列和原油生物降解后不含有25-降藿烷系列。描述了这2种生物降解油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及降解的不同顺序,划分了它们的降解级别,并从分子结构上分析了升藿烷系列降解的机理。在原油遭受严重降解时,伽马蜡烷也会降解生成25-降伽马蜡烷等新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生物降解作用 25-降藿烷系列 25-降伽马蜡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态氮和苯胺在渭河渗滤系统中的生物化学作用
11
作者 李金荣 杨振放 李云峰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43,共4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土柱实验装置模拟渭河渗滤系统,研究了含有硝态氮污染的河水以及苯胺污染的河水在渭河渗滤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净化机制,得出:河流渗滤系统对硝态氮污水有很大的净化作用,其净化机制主要是反硝化作用,对硝态氮的去除... 采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土柱实验装置模拟渭河渗滤系统,研究了含有硝态氮污染的河水以及苯胺污染的河水在渭河渗滤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净化机制,得出:河流渗滤系统对硝态氮污水有很大的净化作用,其净化机制主要是反硝化作用,对硝态氮的去除率达到100%;河流渗滤系统对硝态氮和苯胺共存的污水也有很大的净化能力,其净化机制主要是反硝化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对硝态氮和苯胺的去除率均达到100%。最后定量研究了二者在河流渗滤系统中净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苯胺 渗滤系统 迁移转化 反硝化作用 厌氧生物降解作用 净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原油混合作用半定量评价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杰 黄海平 +1 位作者 张水昌 陈发景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5-111,共7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油气类型非常复杂,多期充注和储层内的混合作用极为普遍,早期充注原油遭受过生物降解作用的强烈改造,油质非常重,烃类含量和组成发生很大变化,表现为正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烃完全消失,甾烷和藿烷被严重破坏,形成大量25-...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油气类型非常复杂,多期充注和储层内的混合作用极为普遍,早期充注原油遭受过生物降解作用的强烈改造,油质非常重,烃类含量和组成发生很大变化,表现为正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烃完全消失,甾烷和藿烷被严重破坏,形成大量25-降藿烷,三芳甾相对富集。后期充注的正常原油油质较轻,正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烃完整分布,25-降藿烷和三芳甾含量极低。两期充注原油在储层内不同的混合程度造成原油物性和分子组成复杂多变,其变化受控于混合比。根据混合油中正烷烃和25-降藿烷的绝对含量以及三芳甾的相对含量,对油藏内两期充注油的贡献进行了半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塔河油田4号构造早期充注的残留油与新近充注的正常油含量相当,塔河3号构造除沙47原油中含20%左右的早期充注油外,基本属晚期充注的产物;哈得逊油田早期充注的残留油含量在5%~15%之间,表明该油田的形成期很晚;乡3井原油中早期充注的残留油约占1/4,羊屋2井主要是晚期充注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作用 混合作用 25-降藿烷 三芳甾 塔里木盆地 油气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田甲胺磷农药残留的真菌降解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永良 王彬彬 +1 位作者 朱德锐 刘德立 《湖北植保》 2006年第5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农药残留超标 真菌降解 棉田土壤 甲胺磷 生物降解作用 杀虫机理 硫代磷酸酯 农产品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成藏期次的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被引量:34
14
作者 高波 刘文汇 +2 位作者 范明 张殿伟 南青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6-280,共5页
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塔河油田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塔河油田稠油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色谱基线不同程度抬升;原油非烃和沥青质碳同位素偏轻,族组成碳同位素发生倒转;原油中普遍含有25-降藿烷。这些特征表明该区油藏经历了至少两... 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塔河油田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塔河油田稠油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色谱基线不同程度抬升;原油非烃和沥青质碳同位素偏轻,族组成碳同位素发生倒转;原油中普遍含有25-降藿烷。这些特征表明该区油藏经历了至少两期成藏过程,早期充注原油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后又受到高成熟原油充注。塔河油田天然气为典型的油型气,成熟度较高,为成熟—过成熟阶段产物,亦显示了两期充注的特征:早期充注的为典型的原油伴生气,充注时间与后期原油的充注时间相同;晚期充注的为高温裂解气,充注方向为自东向西。因此,塔河油田至少存在着3次油气充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天然气 油气地球化学 生物降解作用 成藏期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朋 柳广弟 +4 位作者 曹喆 苏惠 牛子铖 张婧雅 罗文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5-1274,共10页
通过对稠油进行常规物性、碳同位素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系统阐述了查干凹陷稠油地化特征及其形成的主控因素。查干凹陷存在原生和次生两类稠油,原生稠油非烃含量高于饱和烃含量,原油族组分富集轻碳同位素,C29规则甾烷系列中以ααα构... 通过对稠油进行常规物性、碳同位素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系统阐述了查干凹陷稠油地化特征及其形成的主控因素。查干凹陷存在原生和次生两类稠油,原生稠油非烃含量高于饱和烃含量,原油族组分富集轻碳同位素,C29规则甾烷系列中以ααα构型为主,αββ构型甾烷含量低,没有重排甾烷。三环萜/五环萜值低,伽马蜡烷含量高,姥植比值低,其成烃母质沉积于高盐还原环境,多种地化参数表明原生稠油是巴音戈壁组烃源岩低熟演化阶段排烃的产物。次生稠油为油气运聚成藏之后,由于后期保存条件改变并经历次生改造作用形成的高密度、高黏度和低凝固点的原油。次生稠油埋深一般小于1 200 m,主要为生物降解油,其中部分属于多期混源稠油。次生稠油正构烷烃损失严重,类异戊二烯烃不同程度遭受侵蚀,甾萜烷分布完整,表征原油达到中等降解程度。研究表明,原油稠化是多种稠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降解作用是研究区稠油形成的主要机制,查干凹陷后期的构造抬升为原油稠化提供了必要条件,活跃的水介质条件为浅层喜氧微生物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氧化环境和营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成因 生物降解作用 原生稠油 下白垩统 查干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有机物去除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谢龙 汪德爟 戴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2-505,共4页
以总有机碳(TOC)做为模型参数,建立了1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有机物去除机理模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得到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再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吻合较好.种植花叶芦竹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空白湿地对生活污... 以总有机碳(TOC)做为模型参数,建立了1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有机物去除机理模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得到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再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吻合较好.种植花叶芦竹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空白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总有机碳的去除率分别为92%和91%,去除的主要途径为生物降解作用,生物降解量占进水总有机碳的84%.植物对总有机碳去除有促进作用,但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总有机碳 有机物去除 机理模型 生物降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三台油气田原油菌解气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2
17
作者 路俊刚 王力 +8 位作者 陈世加 韩辉 张焕旭 黄囿霖 何晓波 占盼 周世颖 章安然 李啸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5-433,共9页
通过综合分析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和伴生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三台地区天然气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三台油气田侏罗系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组成普遍较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较轻、姥... 通过综合分析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和伴生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三台地区天然气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三台油气田侏罗系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组成普遍较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较轻、姥植比较小,甾烷分布以C29和C28甾烷含量较高、C27甾烷含量较低为特征,油、气主要来自阜康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腐泥型烃源岩。天然气组成以甲烷为主,甲烷碳同位素组成较轻,比典型的生物气重,但比热成因气轻;气藏埋藏较浅,与稠油伴生或邻近;伴生的稠油遭较强生物降解,出现25-降藿烷,表明三台油气田侏罗系天然气属于典型的原油菌解气。微生物降解原油的过程是在细菌和热力学作用下由微生物参与的一种水-烃反应,产甲烷菌利用CO2和H2优先对轻碳同位素进行还原反应产生碳同位素组成较轻的甲烷气。含油气盆地中遭生物降解的稠油和油砂分布广泛,原油菌解气藏具有良好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三台油气田 原油菌解气 天然气成因 碳同位素组成 生物降解作用 水-烃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Ш区块原油中25-降藿烷分布特征与成因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秦黎明 张枝焕 +2 位作者 李伟 杨永才 袁东山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8-485,共8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中部Ш区块原油或油砂抽提物的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原油或油砂抽提物中25-降藿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井区或同一口井不同深度(层位)的原油25-降藿烷的相对含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表明其所遭受的生...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中部Ш区块原油或油砂抽提物的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原油或油砂抽提物中25-降藿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井区或同一口井不同深度(层位)的原油25-降藿烷的相对含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表明其所遭受的生物降解程度有所差异,沿构造带从南到北,同一油层中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增强,比如位于构造北部(构造部位相对较高)的永1井、永3井侏罗系原油25-降藿烷丰度较高,表明生物降解比较明显,而位于南部(构造低部位)的永6井白垩系和侏罗系油层中的原油均无明显的生物降解现象;同一口井随深度增大生物降解作用将弱,如永2井浅部白垩系油层的原油降解较严重,而深部西山窑组的原油降解作用则不明显。根据原油生物降解的特征,结合车-莫古隆起调整对研究区油气成藏的影响,讨论了原油生物降解差异分布的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类型 生物降解作用 25-降藿烷 成因机制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边顶水超稠油油藏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29
19
作者 才业 樊佐春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4期129-132,共4页
辽河油田边顶水超稠油油藏具有构造平缓、岩石颗粒粗、物性好、成岩作用弱、非均质性较弱、油水关系复杂的特征。通过对该类油藏的成因探讨,认为生物降解作用是形成边顶水超稠油油藏的物质基础;水动力和水洗作用使浮力对原油运动力的影... 辽河油田边顶水超稠油油藏具有构造平缓、岩石颗粒粗、物性好、成岩作用弱、非均质性较弱、油水关系复杂的特征。通过对该类油藏的成因探讨,认为生物降解作用是形成边顶水超稠油油藏的物质基础;水动力和水洗作用使浮力对原油运动力的影响变得极小;氧化作用形成的"沥青壳"阻止了地层水的下渗,有利于油藏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油藏特征 生物降解作用 边顶水油藏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灰岩中溶解性有机质迁移转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心义 张艳欣 +4 位作者 李任政 刘小满 王甜甜 王世东 杨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2-56,143,共6页
利用土柱实验装置,以平顶山矿区地下水补给区内采集的新近系泥灰岩和乌江河河水作为岩样介质和入渗水样,开展模拟溶解性有机质迁移转化的室内土柱淋滤实验,分析了不同温度和渗透流速条件下溶解性有机质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溶解性... 利用土柱实验装置,以平顶山矿区地下水补给区内采集的新近系泥灰岩和乌江河河水作为岩样介质和入渗水样,开展模拟溶解性有机质迁移转化的室内土柱淋滤实验,分析了不同温度和渗透流速条件下溶解性有机质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溶解性有机质在泥灰岩中主要是通过对流、弥散、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时,泥灰岩对溶解性有机质的吸附作用随之减弱,生物降解作用则相应增强;渗透流速增大时,泥灰岩对溶解性有机质的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均是相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灰岩 温度 渗透流速 弥散系数 吸附作用 生物降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