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中丘陵区火棘生物量模型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
作者 陈俊华 刘一丁 +4 位作者 蒋川东 刘威君 谢川 唐艺家 慕长龙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2,102,共10页
植物的生物量是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生产力和固碳能力的体现,研究植物的C、N、P含量及C/N、C/P、N/P的关系,能够反映它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利于研究国家“双碳”目标下植物的固碳增汇机制。本研究以四川盆地丘陵区典型灌木-火棘作为... 植物的生物量是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生产力和固碳能力的体现,研究植物的C、N、P含量及C/N、C/P、N/P的关系,能够反映它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有利于研究国家“双碳”目标下植物的固碳增汇机制。本研究以四川盆地丘陵区典型灌木-火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样地,以全收获法收集了32株火棘标准株的干、根、枝、果等器官的生物量,以植株体积V作为估测模型的自变量,在Origin 2018软件中进行曲线拟合,建立火棘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的最优估算模型,并分析了C、N、P含量,C/N、C/P、N/P以及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火棘各器官生物量以枝和根的占比较高,分别占全株生物量的34.53%和33.64%。地上部分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66.36%,明显高于地下部分。2)株高(H)、地径(D)、冠幅面积(CA)、D2H、植株体积(V)与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P<0.01)。其中植株体积(V)最高,适合选取作为回归方程的自变量。3)除火棘的果以外,各器官及全株最优生物量模型是幂函数,其中干、地上部分、全株的R^(2)分别为0.907、0.875和0.858。火棘果的拟合效果不太理想,最优模型为二次多项式,R^(2)为0.554。4)各器官及整株N、P、C 3种元素的平均含量较低;干对N和P的利用效率最高,枝对N的利用效率最低,果对P的利用效率最低。干、枝、根的生长受P的限制,而果的生长受N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 火棘 生物量模型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13种典型灌木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及含碳率
2
作者 刘霞 凌成星 +10 位作者 陈永富 刘华 贺振平 李泽江 孙维娜 马志杰 由海霞 吕文 赵峰 曾浩威 王鑫淼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目的】基于冠幅面积和灌木高度变量构建鄂尔多斯地区13种典型灌木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并根据生物量分配系数加权确定整株灌木的综合含碳率,为在区域尺度上精准评估灌木碳储量提供基础支撑。【方法】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13种典型灌木... 【目的】基于冠幅面积和灌木高度变量构建鄂尔多斯地区13种典型灌木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并根据生物量分配系数加权确定整株灌木的综合含碳率,为在区域尺度上精准评估灌木碳储量提供基础支撑。【方法】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13种典型灌木为对象,测定各器官组分生物量和含碳率;利用线性模型、对数模型、幂函数和理论生长方程构建以冠幅面积、灌木高度和植冠体积为自变量的基础灌木生物量模型,从中挑选出各器官组分生物量的最优模型形式,采用分量相加的多元非线性联合估计方法构建可加性生物量模型,通过加权回归消除模型异方差;以各器官组分生物量占比为权重,计算各灌木的综合含碳率。【结果】鄂尔多斯地区13种典型灌木的基础生物量模型均以幂函数效果最好,构建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大多数模型的决定系数(R^(2))在0.8以上且归一化均方误差(NMSE)接近0.1。在单因素指标中,模型自变量采用冠幅面积时的精度比采用灌木高度时更高,而冠幅面积与灌木高度组成的复合因子植冠体积是大多数灌木生物量模型的最佳自变量。各器官的含碳率具有波动性且变化在28.86%~46.97%,同一器官的含碳率在不同灌木种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3种灌木的器官生物量加权平均含碳率为34.68%~42.37%。【结论】幂函数是预测灌木生物量模型的最佳形式,以冠幅面积和灌木高度的复合因子植冠体积为自变量的可加性生物量模型精度较高且实用性强;不同灌木的各器官及整株植物含碳率均存在差异,估算灌木碳储量时应考虑不同物种的含碳率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半干旱区灌木碳储量和碳汇的精细化遥感监测和评估提供参数与模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生物量 可加性生物量模型 含碳率 荒漠 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开花毛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差异及生物量模型构建
3
作者 郭靖 贾冬冬 +3 位作者 农珺清 胡潇雪 李在留 徐振国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8,共9页
【目的】建立桂北开花与未开花毛竹地上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模型,为开花毛竹生物量估算和林分生产力相关研究提供数学模型。【方法】选取了开花毛竹全径级(6.0~12.0 cm)分布的3年生开花与未开花毛竹各135株,测定各器官和地上部分生物量... 【目的】建立桂北开花与未开花毛竹地上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模型,为开花毛竹生物量估算和林分生产力相关研究提供数学模型。【方法】选取了开花毛竹全径级(6.0~12.0 cm)分布的3年生开花与未开花毛竹各135株,测定各器官和地上部分生物量。采用5种生物量模型分别对开花毛竹和未开花毛竹地上部分及各器官生物量进行拟合,并筛选生物量最优拟合模型。【结果】开花与未开花毛竹的各器官平均含水率大小为竹叶>竹秆>竹枝,毛竹开花后地上各器官含水率下降。未开花毛竹叶、秆、枝平均含水率分别为37.13%、34.55%和31.85%,开花毛竹叶、秆、枝平均含水率分别为36.70%、32.27%和31.50%。未开花毛竹地上器官平均生物量大小为竹秆(10.32 kg)>竹枝(2.21 kg)>竹叶(1.00 kg),生物量占比平均值为竹秆(75.59%)>竹枝(16.88%)>竹叶(7.53%)。开花毛竹地上器官平均生物量大小为竹秆(12.13 kg)>竹枝(2.79 kg)>花穗(1.32kg),生物量占比平均值为竹秆(74.08%)>竹枝(17.58%)>花穗(8.34%)。胸径、株高与竹秆、竹枝、竹叶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极显著相关(P<0.01)。5种生物量模型中,多项式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拟合效果较好,共选出拟合效果最好的生物量模型8个。【结论】毛竹在开花过程中同化物质资源能力加强,竹枝、竹叶会摄取更多养分以供生殖过程顺利完成。开花与未开花毛竹生物量拟合模型中,竹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拟合模型拟合程度较好,竹枝、竹叶生物量拟合模型拟合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花毛竹 含水率 生物量分配 生物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市沿海地区刺槐立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4
作者 文嘉禄 张春雪 +2 位作者 穆立蔷 赵忠宝 马鹤丹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6,共10页
基于秦皇岛市沿海各林区40株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实测生物量数据,建立单木生物量模型,同时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建立刺槐一元、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采用对数转换与加权回归的方式消除模型异方差。以决定系数(R^(2))、估计... 基于秦皇岛市沿海各林区40株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实测生物量数据,建立单木生物量模型,同时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建立刺槐一元、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采用对数转换与加权回归的方式消除模型异方差。以决定系数(R^(2))、估计值的标准差(SE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系统误差(MSE)、平均预估误差(MPE)和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等指标检验模型精度。结果表明,建立一元、二元独立生物量模型参数稳定、适用性较好,决定系数在0.8以上,总相对误差、平均系统误差(MSE)都稳定在某一区间,模型平均预估精度均在90%以上,两类模型在准确度上均为总体部分最高,树冠部分最低。一元、二元相容性模型检验结果与独立模型检验结果相似,模型的拟合效果、预估精度、准确性较独立模型均有提升。且二元相容性模型为最优模型,考虑实地调查中变量测量的难易程度,在未来刺槐生物量数据研究时应该以胸径为变量建立一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研究结果可为河北省沿海地区刺槐林分生物量及碳储量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生物量 立木生物量模型 相容性模型 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林火估测的生物量模型研究——以3种常见特色植物为例
5
作者 杜秋洋 曹健 +3 位作者 殷继艳 于沛 武英达 王爱斌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67,共8页
为有效估算不同乔木的生物量,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风险,选取宜春地区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明月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油茶树(Camellia oleifera)、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 为有效估算不同乔木的生物量,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风险,选取宜春地区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明月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油茶树(Camellia oleifera)、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采集各乔木样品若干,在烘干处理后确定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再以皮尔逊相关系数(PCCs)、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为评价标准,通过4种函数(对数函数、线性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以及总相对误差(RS)、平均相对误差(EE)、绝对平均相对误差(RMA)和预测精度(P)进行偏差统计量回归分析建模和精度检验,得到生物量预测模型。马尾松的预测模型为y=0.480x^0.907(R=0.96,P<0.01);油茶树的预测模型为y=0.436e^0.013x(R=0.92,P<0.01);毛竹的预测模型为y=0.464e^0.009x(R=0.83,P<0.01)。研究结果可为乔木生物量测定和碳排放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相关性分析 马尾松 油茶树 毛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龄红树生物量模型及幼林红树林碳储量研究
6
作者 胡鑫 熊兰兰 +7 位作者 陈顺洋 张黄琛 邹易阳 张吉超 刘东熙 何佳潞 吴于琪 朱振杰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9,共1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红树林作为重要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构建幼龄红树生物量模型,评估广东考洲洋红树林碳储量,为快速准确评估人工营造幼林红树林碳储量提供经验方法和科学依据。以考洲洋幼龄白骨壤(Avicennia...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红树林作为重要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构建幼龄红树生物量模型,评估广东考洲洋红树林碳储量,为快速准确评估人工营造幼林红树林碳储量提供经验方法和科学依据。以考洲洋幼龄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秋茄(Kandelia obovata)、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为研究对象,使用基径(basal diameter,D)和株高(height,H)及其派生的复合变量构建红树植物生物量与测树因子之间最佳拟合模型,并进一步评估考洲洋幼林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发现,复合变量生物量模型优于单一变量生物量模型(桐花树地下生物量模型除外)。白骨壤、红海榄、木榄和桐花树最优生物量模型均为幂函数模型,秋茄最优生物量模型为线性模型。考洲洋人工营造幼林红树林碳密度为(91.26±17.32)Mg C·hm^(-2),碳储量约为35964.65Mg C,土壤碳库占考洲洋幼林红树林碳库78.3%~98.5%。红树植物碳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桐花+秋茄群落、红海榄+白骨壤群落、白骨壤群落、木榄群落。本研究结果对广东乃至全国人工营造红树林碳储量评估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红树 生物量模型 碳密度 人工营造红树林 考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主要树种单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研建
7
作者 贺鹏 陈振雄 彭检贵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2,共12页
【目的】建立杉木、马尾松和栎类3个树种的单木各组分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实现湖南主要树种模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以及精准预估森林生物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湖南省3个主要树种468株伐倒木数据(杉木160株、马尾松153株和栎类... 【目的】建立杉木、马尾松和栎类3个树种的单木各组分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实现湖南主要树种模型的科学化和标准化以及精准预估森林生物量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湖南省3个主要树种468株伐倒木数据(杉木160株、马尾松153株和栎类155株),分别比较单木6个组分生物量(地上、地下、树干、树皮、树枝和树叶生物量)基础模型并寻求拟合指标最优模型,进一步比较不同起源(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物量模型,并选择引起参数差异显著的起源作为哑变量,构建比例控制的非线性联立方程组预估单木各组分生物量。【结果】3个树种单木各组分生物量基础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地上B1、地下B2、树干B3和树皮B4这4个组分生物量模型的自变量选择胸径和树高,树枝B5和树叶B6生物量模型选择胸径、树高和冠幅;以起源为哑变量的模型显示,杉木的地上生物量B1(平均预估误差MPE较基础模型降低1.16%)、马尾松的地下生物量B2(MPE降低4.65%)、以及栎类的地上生物量B1(MPE降低3.24%)和地下生物量B2(MPE降低29.13%)均表现出天然林的生物量要显著高于人工林的生物量;以起源为哑变量的单木生物量模型系统的拟合效果较佳,3个树种地上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超过0.90,平均预估误差MPE低于4%;而地下生物量模型的R2同样均在0.90以上,其MPE则低于14%。【结论】以起源为哑变量的单木各组分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非线性联立方程组相容性模型系统,拟合效果最差的是基础模型。虽然模型系统的拟合效果略劣于哑变量模型,但模型系统能解决单木各组分生物量的相容性和可加性,且它们参数之间的差异不大,因此优先推荐采用相容性模型系统来预测湖南省杉木、马尾松和栎类3个树种的单木各组分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哑变量 非线性联立方程组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大别山地区栎林林分尺度生物量模型研建
8
作者 文红波 马江 +7 位作者 漆晓龙 佘振维 林成军 罗雷 刘宁 黄光体 徐立 吴双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5期53-59,共7页
构建科学有效的生物量评估模型对实现区域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单木尺度生物量模型在实际林分生物量调查应用中效率低下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湖北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关键影响因子,构建湖北大别... 构建科学有效的生物量评估模型对实现区域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单木尺度生物量模型在实际林分生物量调查应用中效率低下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湖北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关键影响因子,构建湖北大别山地区栎林林分尺度生物量模型,并通过模型评价指标验证其可靠性。应用该模型分析了2009年和2019年研究区栎林生物量的时空分异特征,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生物量提升技术措施。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克服单木尺度模型在林分尺度生物量估算中的不足,为湖北大别山地区及类似区域栎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林 森林生物量 生物量模型 逐步回归分析 湖北省大别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安盟文冠果生物量模型构建
9
作者 陈维强 辛魏巍 +5 位作者 刘红叶 姬宏发 张艳 孔怡馨 于长久 王珏玮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4期113-117,共5页
为构建适用于内蒙古兴安盟的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立木生物量定量模型,该研究以文冠果核心种植区扎赉特旗和突泉县为研究区域,选取代表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人工纯林共计9个地块,林龄分别为2、5、9、11、16、19、33、39和50 a,... 为构建适用于内蒙古兴安盟的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立木生物量定量模型,该研究以文冠果核心种植区扎赉特旗和突泉县为研究区域,选取代表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人工纯林共计9个地块,林龄分别为2、5、9、11、16、19、33、39和50 a,共获取28个标准样木数据。采用加权回归法建立基于地径(D)和树高(H)为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通过引入权函数(形式为1/f(x)^(n),n取值0.5~2.0,以0.5为间隔)消除异方差性,并结合确定系数(R^(2))、估计值标准差(SEE)和平均预估误差(MPE)指标筛选最优模型。研究构建了基于地径、树高及其组合(D^(2)H)的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一元及二元模型共6个;引入权函数有效消除了异方差,最优n值因模型而异;优选模型拟合度高、参数均显著且稳健,评价指标均满足《立木生物量建模方法技术规程》(LY/T2258-2014)对于MPE精度小于10%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盟 文冠果 生物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物量模型综述 被引量:102
10
作者 王维枫 雷渊才 +1 位作者 王雪峰 赵浩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63,共6页
根据研究对象尺度不同将生物量模型分为单木生物量模型和大尺度森林生物量模型。分别介绍了这两类生物量模型的历史和现状,简要概括了生物量模型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单木生物量模型 大尺度森林生物量模型 材积源生物量模型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家川流域人工刺槐生物量模型的构建与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福明 冯泳翰 +3 位作者 赵怡 朱景康 魏曦 梁文俊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0,共9页
利用蔡家川流域不同立地条件下48株刺槐样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以胸径、树高、冠幅、冠长及胸径、树高的复合因子为自变量,构建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多元线性模型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估计标准误... 利用蔡家川流域不同立地条件下48株刺槐样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以胸径、树高、冠幅、冠长及胸径、树高的复合因子为自变量,构建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多元线性模型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估计标准误差(SE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相对误差(ARE)和平均百分比误差(MPE)等6个指标对模型进行拟合度和精确度的检验。结果表明:以胸径(D_(BH))、树高(h)的复合因子构建的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较好。3种模型的检验指标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均适用于蔡家川流域刺槐生物量的预测。其中,多元线性模型对树枝、树叶生物量预测效果最佳,预测精度为90.11%和89.72%;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对总树干、根系和总生物量的预测精度高达91.38%、90.83%、93.90%,并且解决了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相容性问题。构建的模型中,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估测效果最好,多元线性模型和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 多元线性模型 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蔡家川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哑变量模型和混合模型的比较——以构建不同区域杉木林和落叶松林生物量模型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文涛 曾伟生 +1 位作者 杨学云 温雪香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以构建杉木林和落叶松林生物量模型为例,利用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3 152个杉木林和2 495个落叶松林固定样地数据,将反映不同区域的分类变量作为哑变量或随机变量,对比分析哑变量模型和混合模型两种建模方法。结果显示:两种建模方法... 以构建杉木林和落叶松林生物量模型为例,利用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3 152个杉木林和2 495个落叶松林固定样地数据,将反映不同区域的分类变量作为哑变量或随机变量,对比分析哑变量模型和混合模型两种建模方法。结果显示:两种建模方法得出的不同区域杉木林和落叶松林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均达到0.9以上,平均预估误差(E_(MP))均小于1.5%,总体相对误差(E_(TR))均等于或接近于0,平均系统误差(E_(AS))基本在±5%以内,平均百分标准误差(E_(MPS))大多数小于15%;华东、中南、西南3个区域的杉木林生物量模型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中南和西南地区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东北、华北、西部3个区域的落叶松林生物量模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哑变量模型和混合模型两种建模方法均可用于比较不同区域或不同类型林分生物量模型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显著性,且结果基本一致,混合模型比哑变量模型更为适用,其结果也更为稳定;所建生物量模型为国家及区域尺度的杉木林和落叶松林生物量估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哑变量 随机变量 生物量模型 加权回归 落叶松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本土碳汇树种观光木地上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宇泽 周岚 +6 位作者 黄雅奇 李巧云 陈婵 刘艳 王玲 廖菊阳 易心钰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6,32,共7页
以生长因子、树干鲜质量、树木枝鲜质量、叶鲜质量等相关测树因子为自变量,建立湖南省本土珍稀树种观光木各生物量组分及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旨在为筛选湖南省本土碳汇树种、探索其生物量及碳储量变化规律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研究基... 以生长因子、树干鲜质量、树木枝鲜质量、叶鲜质量等相关测树因子为自变量,建立湖南省本土珍稀树种观光木各生物量组分及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旨在为筛选湖南省本土碳汇树种、探索其生物量及碳储量变化规律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研究基于5个径阶15株伐倒木的叶、茎、枝生物量数据,对胸径、树高、冠幅、树冠体积进行测算,运用多种函数和不同自变量建立生物量模型,筛选出拟合效果最优及相关性最高的模型作为最佳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显示:干、枝及地上部分最优生物量模型为以地径D和株高h为自变量二元幂函数[干和地上部分:W=a+b(D^(2)h);枝:W=a(D^(2)h)^(b)],模型拟合判断系数R^(2)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预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木 生长特性 生物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林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宏全 孙晓梅 +2 位作者 张灿明 李子敬 李忠国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研究在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林内均匀设置51块标准地,对单木、灌草和林分的生物量进行测定并建模,再通过独立检测样地验证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单木生物量模型以D2H为参数的拟合精度高于仅以D为参数的模型,其中幂函数B=4... 研究在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林内均匀设置51块标准地,对单木、灌草和林分的生物量进行测定并建模,再通过独立检测样地验证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单木生物量模型以D2H为参数的拟合精度高于仅以D为参数的模型,其中幂函数B=4.6×(D2H)0.827对预测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单木生物量效果最佳,γ值和F值分别为0.979和926.1,达极显著水平。以代数和关系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单木各器官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树干(96.3%)和树皮(92.1%)的预报精度高于树叶和树根的精度(86.3%和88.4%)。灌草层生物量的估计误差与样品干、鲜质量的测量精度以及抽样误差密切相关。采用逐步回归法对郁闭度C、平均林龄A、平均胸径D、平均树高H、林分蓄积M、林分密度N、胸高断面积B这7个自变量进行有效选优,构建了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生物量预测模型B=-20.01+36.87C+0.36M-0.62D+2.51H+0.34A(精度达94.4%),通过联立方程组方式解决了生物量模型中总量与各分量的相容性估计问题。在建立的相容性模型系统中,乔木层的生物量预估精度为95.4%,高于林下灌草层(83.2%和80.09%),乔木层中以树干生物量预估精度最高(96.89%),其次为树冠生物量(95.47%),树根生物量的预报精度较低(8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单木生物量模型 逐步回归 联合估计 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大熊猫可食竹生物量模型
15
作者 秦炜锐 刘景怡 +6 位作者 宋心强 付明霞 潘翰 程勇 薛飞 周材权 杨彪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87-93,共7页
2023年4月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国家公园荥经片区不同森林类型下随机抽样,测量记录不同的大熊猫可食竹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通过回归的方法建立大熊猫可食竹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除冷箭竹(Arundinaria faberi)叶外,以高度... 2023年4月在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国家公园荥经片区不同森林类型下随机抽样,测量记录不同的大熊猫可食竹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通过回归的方法建立大熊猫可食竹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除冷箭竹(Arundinaria faberi)叶外,以高度和基径为自变量的泥巴山筇竹(Qiongzhuea multigemmia)、短锥玉山竹(Yushania brevipaniculata)和八月竹(Chimonobambusa szechuanensis)不同构件生物量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泥巴山筇竹秆生物量模型和地上生物量模型的拟合效果相对最佳。研究结果对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大熊猫可食竹生物量调查、种群恢复与栖息地现状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可食竹 回归法 生物量模型 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冷杉林下灌丛生物量模型构建与优化
16
作者 刘昌胜 罗大庆 《绿色科技》 2024年第4期44-50,共7页
灌木生物量模型因地域、物种等因素影响,存在局限性等问题,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海拔3800 m冷杉林下灌木层的取样分析为基础,以林下灌木生物量模型建立过程中自变量和模型形式对模型拟合效果影响,力求通过优化灌木生物量模型,为冷杉林下灌... 灌木生物量模型因地域、物种等因素影响,存在局限性等问题,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海拔3800 m冷杉林下灌木层的取样分析为基础,以林下灌木生物量模型建立过程中自变量和模型形式对模型拟合效果影响,力求通过优化灌木生物量模型,为冷杉林下灌木层生物量模型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模型自变量相关性分析,结合模型形式,建立并优化了地上、地下和全株三部分生物量模型,根据评价指标结果,模型具有可适用性。结果表明:生物量模型形式有以下两种:M=a+bx+cx^(2)+dx^(3)+ex^(4),模型自变量以D^(2)H、冠幅面积(S)、DH、基径(D)依次排序;M=a+bx+cx,自变量按冠幅面积(S)、DH、基径(D)、D^(2)H依次排序。模型优化后模型R^(2)在70.0%~90.0%,估计值的标准差(SEE)在2 kg以下,平均百分标准误差(MPSE)在26.0%~29.0%,平均预估误差(MPE)低于10%,符合灌木生物量模型的评价标准,达到实际应用的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生物量 相容性 色季拉山 生物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5
17
作者 付尧 马炜 +1 位作者 王新杰 孙玉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2-45,共4页
为了提高林木生物量的估测精度,基于长白落叶松标准地调查和标准木生物量,逐步筛选胸径、树高等林木特征因子,构建了单株木、地上部分、树干、根系、树枝、树叶生物量的独立估测模型。根据林木生物量相容性理论,以树干生物量作为控制量... 为了提高林木生物量的估测精度,基于长白落叶松标准地调查和标准木生物量,逐步筛选胸径、树高等林木特征因子,构建了单株木、地上部分、树干、根系、树枝、树叶生物量的独立估测模型。根据林木生物量相容性理论,以树干生物量作为控制量,利用单株木生物量中各组分之间的代数关系,通过联立独立模型求解得到单株木相容性模型。同时将样本分为4组,利用5个相对误差指标(即参数变动系数C,总相对误差Rs,平均相对误差E,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Re,预估精度P)来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长白落叶松单株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构简单、参数稳定、预估精度较高,可以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各组分之间生物量的分配关系,实现模型估计值之间的相容性,提高了林木生物量估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生物量模型 相容性 联合估计 模型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马尾松立木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王轶夫 孙玉军 郭孝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1,共5页
以马尾松为例,探索并验证BP神经网络模型在立木生物量估测上的适用性。通过12种算法的筛选、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确定以及隐层节点数的选择,确定最优的模型拓扑结构,构建单隐层BP神经网络模型;对比单输入变量与多输入变量模型、单输出... 以马尾松为例,探索并验证BP神经网络模型在立木生物量估测上的适用性。通过12种算法的筛选、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确定以及隐层节点数的选择,确定最优的模型拓扑结构,构建单隐层BP神经网络模型;对比单输入变量与多输入变量模型、单输出变量与多输出变量模型,并分析模型的输入变量数和输出变量数对模型估测精度的影响;将优选BP模型与传统相对生长模型进行对比以验证BP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最优BP模型LM-DH-8-WtWaWr的训练算法为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输入变量为D、H,输出变量为Wt、Wa、Wr,隐层节点数为8。2)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增加不会降低BP神经网络模型的精度。3)模型LM-DH-8-WtWaWr能够精确地估测马尾松立木生物量,其精度高于传统的相对生长模型。该模型能够一次性地引入多个解释变量,并可以同时估测多个量,从而简化了生物量建模和估测工作,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立木生物量模型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及估计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6
19
作者 符利勇 雷渊才 曾伟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54,共13页
以南方150株马尾松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在考虑林分起源和未考虑林分起源2种情形下,对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3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根据分配层次不同,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将进一步考虑总... 以南方150株马尾松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在考虑林分起源和未考虑林分起源2种情形下,对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3种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根据分配层次不同,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将进一步考虑总量直接控制和分级联合控制2种方案。从直径、树高、地径、年龄、枝下高和冠幅6个林分变量中选取不同的变量构建一元、二元和三元生物量模型,利用加权最小二乘回归法消除生物量模型中存在的异方差性。基于独立形式的一元、二元和三元模型,利用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比例平差法和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构建相应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在考虑和未考虑林分起源情形下,3种估计方法都能有效保证各分量生物量总和等于总生物量,预测精度较高。总体而言,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预测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强,其次是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最差的是非线性比例平差法;根据建模数据和检验数据综合比较得知,在考虑和未考虑林分起源情形下,总量控制联立方程组法对应的二元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预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似然无关回归法 比例平差法 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 相容性 生物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金沟岭林场不同密度天然云冷杉林林下主要灌木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季蕾 亢新刚 +2 位作者 张青 郭韦韦 周梦丽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402,共9页
为了研究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林下灌木的生物量,以该林场3种不同郁闭度(0.6,0.8,1.0)的天然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和冷杉Abies nephrolepis林为研究对象,以灌木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用R软件拟合了灌木... 为了研究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林下灌木的生物量,以该林场3种不同郁闭度(0.6,0.8,1.0)的天然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和冷杉Abies nephrolepis林为研究对象,以灌木生物量实测数据为基础,用R软件拟合了灌木层出现频率较高的13个物种单一物种生物量最优模型和各物种不同器官的最优模型,挑选判定系数R^2和方差分析F值较大,剩余标准差E_(SEE)和平均相对误差E值较小的作为生物量最优模型,以及探索了不同主林层密度下各物种生物量的差异与分配。结果表明:各物种不同器官最优模型除了青楷槭Acer tegmentosum叶和根,花楷槭Acer ukurunduense干为幂函数外,其他多为一元二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单一物种混合模型多为一元二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枝、干最优模型的自变量多为D^2H(D为地径,H为株高)和CH(C为冠幅,H为株高);根系多采用因子D^2H。林下灌木生物量(W)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即W(0.6)>W(1.0)>W(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灌木 生物量模型 云杉林 冷杉林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