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分宜地区杉木人工林不同代数间生产力与生物量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家城 盛炜彤 +1 位作者 聂道平 白秀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0-167,共8页
将选自江西分宜大岗山地区相同立地条件和发育阶段的 1、2代林样地的林龄变为与 1代林主样地的林龄一致 ,利用“杉木人工林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中的部分模型 ,计算林龄变换后样地的平均优势高 ,以便实现 1、2代林之间以优势高表示的生... 将选自江西分宜大岗山地区相同立地条件和发育阶段的 1、2代林样地的林龄变为与 1代林主样地的林龄一致 ,利用“杉木人工林生长与收获模型系统”中的部分模型 ,计算林龄变换后样地的平均优势高 ,以便实现 1、2代林之间以优势高表示的生产力在同林龄、同立地的比较。用假设检验比较 1、2代林生产力的差异。而后根据实测生物量计算的数据 ,用假设检验比较 1、2代林树干、树根及枝叶在生物量中占百分比的差异。结果表明 :在各种立地条件下 ,幼龄林 1、2代林的生产力无显著差异 ;中龄林 1代林的生产力要普遍高于 2代林 ,立地条件越差差异越明显 ;4~ 12年生林分 ,1代林树干占生物量百分比要普遍高于 2代林 ,1代林树根占生物量百分比要普遍低于 2代林 ,立地条件越差上述差异越明显 ;1代林与 2代林枝、叶占生物量百分比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栽 人工杉木材 生产力 生物量构成 统计假设检验 代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土壤中酸枣的生物量构成与碳氮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亚鸽 赵威 +2 位作者 郭帅 王馨 李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77-1685,共9页
在河南省暖温性灌草丛类草地中,酸枣(Ziziphus jujuba)+草本是最典型的植被型之一。以酸枣为研究对象,探讨3种土壤类型对酸枣生物量构成和碳氮含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棕壤土的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及碳氮比与黄绵土和褐土间存在显著差... 在河南省暖温性灌草丛类草地中,酸枣(Ziziphus jujuba)+草本是最典型的植被型之一。以酸枣为研究对象,探讨3种土壤类型对酸枣生物量构成和碳氮含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棕壤土的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及碳氮比与黄绵土和褐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更有利于酸枣的物质积累,尤其是老枝生物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酸枣叶片的固碳能力最低,新枝最高。此外,酸枣叶片的固氮能力最强,是其它组织的2~3倍。其中棕壤土酸枣叶片的全碳含量与全氮含量显著高于黄绵土和褐土的(P<0.05),而新枝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就物质积累、碳氮固定而言,棕壤土有利于酸枣的生长发育,促进其发挥相应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土壤类型 生物量构成 组织碳 组织氮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构成及生态位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魏斌 陆妮 +2 位作者 李佳琪 赵敏 于应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83-991,共9页
封育是天然草地管理的一种有效措施,利于草地生产力提高和退化草地恢复。该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放牧和封育草地物种多样性、植被构成、植物种生态位特征、草地演替度等分析,解析高寒草甸植物种间关系及草地演替方向。结果表明:(1... 封育是天然草地管理的一种有效措施,利于草地生产力提高和退化草地恢复。该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放牧和封育草地物种多样性、植被构成、植物种生态位特征、草地演替度等分析,解析高寒草甸植物种间关系及草地演替方向。结果表明:(1)封育显著降低了草地群落植物物种数以及α和β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了草地1年生植物种数、地面芽植物种数和地上生物量。(2)放牧草地地上生物量以莎草科(59.7%)和禾本科(23.9%)为主,封育草地地上生物量以禾本科(85.0%)为主;放牧草地优势种为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线叶嵩草(K.capillifolia),封育草地优势种为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早熟禾(Poasp.)。(3)放牧和封育草地的群落植物种重要值均与各自的生态位宽度变化规律一致。(4)草地植物种间竞争主要发生在不同科属植物种之间,封育增加了群落植物种整体生态位重叠值和植物种间竞争。(5)草地群落演替度为封育地>放牧地,封育群落处于较稳定状态。研究认为,封育促进了高寒草甸由莎草+杂类草群落向禾草+杂类草群落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育 物种多样性 生活型 生物量构成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草地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放牧模式下高寒草甸群落植被构成及稳定性特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施颖 胡廷花 +2 位作者 高红娟 罗巧玉 于应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0,共10页
适宜放牧管理模式,利于草地健康、生产力维持及草地稳定性提高。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冷季放牧(CSG)和四季放牧(WCSG)模式下,草地植物种重要值、群落特征、功能群生物量构成、群落物种Raunkiaer频度系数、草地演替度及土... 适宜放牧管理模式,利于草地健康、生产力维持及草地稳定性提高。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冷季放牧(CSG)和四季放牧(WCSG)模式下,草地植物种重要值、群落特征、功能群生物量构成、群落物种Raunkiaer频度系数、草地演替度及土壤养分进行定量分析,明晰两种放牧模式下草地植被构成变化和稳定性特征,确定适宜草地管理模式。结果表明:1)CSG和WCSG草地植被优势种分别为冷地早熟禾与矮嵩草和垂穗披碱草,地上生物量构成分别以禾草(86.5%)和莎草(59.1%)为主;2)草层高度、盖度和总地上生物量均为CSG草地极显著高于WCSG草地(P<0.001或P<0.01),且前者分别为后者的6.5、1.1和3.0倍;群落植物物种数为CSG草地显著低于WCSG草地(P<0.05),后者是前者的1.3倍;3)CSG草地中地面芽植物的比例极显著高于WCSG草地(P<0.001),前者为后者的1.4倍;但前者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后者(P<0.01或P<0.05),且前者分别为后者的18.2%和6.8%;4)CSG管理模式利于草地土壤有机碳(C)和全氮(N)维持;5)CSG草地植物物种Raunkiaer频度呈典型反“J”型,群落趋于相对成熟且稳定阶段。研究认为,CSG管理模式促进高寒草甸由莎草/杂类草群落向禾草/杂类草群落演替,提高草地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季放牧 四季放牧 物种组成 生物量构成 物种Raunkiaer频度系数 演替度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格尔木地区高寒草甸两种植物群落构成与鼠害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徐成体 王伟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6年第5期13-18,共6页
鼠害是引起高寒草甸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样方法对紫花针茅+杂类草群落和嵩草群落植物种重要值、类群生物量构成及鼠害概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紫花针茅+杂类草群落和嵩草群落的植物种构成差异较大,二者的类群生物量... 鼠害是引起高寒草甸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样方法对紫花针茅+杂类草群落和嵩草群落植物种重要值、类群生物量构成及鼠害概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紫花针茅+杂类草群落和嵩草群落的植物种构成差异较大,二者的类群生物量构成与重要值的变化类似。紫花针茅+杂类草群落生物量构成主要以禾草和杂类草植物为主,其分别占总生物量的38.8%和30.0%;而嵩草群落的生物量构成主要以莎草植物为主,占总生物量的86.2%。鼠害对紫花针茅+杂类草群落的影响比嵩草群落的影响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害 高寒草甸 群落构成 重要值 生物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珠芽蓼斑块植被构成和种间关联
6
作者 魏斌 王莹 +3 位作者 关士琪 高红娟 孔杨云 于应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18-1624,共7页
群落植物种构成和种间关系反映植物种群和群落分布格局上的互作关系。通过对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斑块及其对照区域群落植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生物量构成及植物种种间关联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揭示高... 群落植物种构成和种间关系反映植物种群和群落分布格局上的互作关系。通过对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斑块及其对照区域群落植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指数、生物量构成及植物种种间关联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揭示高寒草甸演替过程中的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珠芽蓼斑块的样方物种数显著高于对照(P<0.05),二者类群生物量与其重要值构成变化规律类似。珠芽蓼斑块的植被构成以杂类草和禾草为主,其占绿色生物量的60.9%和22.1%,且珠芽蓼种群约占绿色生物量的1/3;而对照则以禾草和杂类草为主,分别占绿色生物量的53.3%和27.1%。珠芽蓼斑块及对照群落中,显著关联的种对数分别占各自总种对数的16.4%和33.0%,多数植物种对的种间联结较松散,种对间独立性较强,二者正相关与负相关种对数比分别为0.83和1.40。珠芽蓼斑块群落处于稳定阶段,珠芽蓼斑块的形成,能增强高寒草甸的群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珠芽蓼斑块 重要值 生物量构成 Jaccard关联度指数 Spearman秩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秋播种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建植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文 赵一军 +3 位作者 李梦瑶 宣文婷 于应文 徐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7-1064,共8页
【目的】研究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建植适宜播种时期,为其建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夏季和秋季建植的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为对象,分析2个建植时期草地植物种群、群落和土草养分变化特征。【结果】秋播草地... 【目的】研究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建植适宜播种时期,为其建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夏季和秋季建植的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为对象,分析2个建植时期草地植物种群、群落和土草养分变化特征。【结果】秋播草地鸭茅重要值较高,夏播草地非播种植物入侵较多,两类草地鸭茅种群小株丛个体储备丰富,大株丛个体数较低,种群总体呈增长型模式;鸭茅株丛密度和白三叶匍匐茎密度、质量和个体大小以及播种禾草地上生物量比例均为秋播草地>夏播草地,而杂类草地上生物量比例、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分布均匀程度均为夏播草地>秋播草地;土壤有机质和牧草全氮含量为秋播草地>夏播草地。【结论】秋播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建植效果整体较优,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利于播种牧草生长和牧草营养价值提高及土壤培肥,适于在研究区及南方相关区域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地 年龄结构 分蘖/匍匐茎 生物量构成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牛羊对云贵地区禾草/白三叶草地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文 胡廷花 +3 位作者 刘慧紧 赵一军 徐震 毛文娅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3期542-549,共8页
禾草/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草地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主要刈牧地之一,探究不同家畜放牧下禾草/白三叶草地植被构成和群落稳定性,可一定程度揭示其植被演替特征。本研究定量分析了多年放牧牛(grazing cattle pasture,GC)、放牧羊(gra... 禾草/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草地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主要刈牧地之一,探究不同家畜放牧下禾草/白三叶草地植被构成和群落稳定性,可一定程度揭示其植被演替特征。本研究定量分析了多年放牧牛(grazing cattle pasture,GC)、放牧羊(grazing sheep pasture,GS)的禾草/白三叶草地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构成及群落稳定性。结果显示:1)草地死物质量及植物物种数为GC>GS,植物物种Simpson指数为GS>GC;2)草地禾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及原生禾草]、原生双子叶(马鞭草科、车前科、酢浆草科和十字花科)及适口性中等植物地上生物量组分为GC>GS,播种白三叶地上生物量组分为GS>GC;且GC草地地上生物量以禾草为主(77.20%),GS草地地上生物量以禾草(51.79%)和豆科(28.02%)为主;3)草地土壤K含量为GC>GS;4)GC草地植物种Raunkiaer频度直方图呈反J型,群落演替度(37.08)比GS草地(45.45)的低。研究认为,GC草地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GS草地群落处于更高演替阶段,牛放牧更利于禾草/白三叶草地群落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因此,放牧时可实行牛、羊混牧制,或牛、羊轮牧制,以提高禾草/白三叶草地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草/白三叶草地 群落结构 生物量构成 土壤养分 草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区改良与未改良草地植被和土壤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梦瑶 赵一军 +3 位作者 王文 宣文婷 毛文娅 徐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6-113,共8页
【目的】探究中国南方喀斯特石砾区域东非狼尾草(Pennisetum clandestinum)改良草地的效果及适宜方法。【方法】以东非狼尾草改良草地和未改良的天然草地为对象,定量分析了东非狼尾草改良和未改良草地的群落植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 【目的】探究中国南方喀斯特石砾区域东非狼尾草(Pennisetum clandestinum)改良草地的效果及适宜方法。【方法】以东非狼尾草改良草地和未改良的天然草地为对象,定量分析了东非狼尾草改良和未改良草地的群落植物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构成、草土养分及群落稳定性特征。【结果】植物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为改良草地<天然草地;活物质、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比例均为改良草地>天然草地,而非播种禾草和其他植物地上生物量比例为改良草地<天然草地;牧草氮和磷含量为改良草地>天然草地,而牧草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酸性洗涤木质素、酸不溶灰分及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改良草地<天然草地;改良草地群落植物物种Raunkiaer频度图呈典型反“J”形,群落趋于相对稳定阶段。【结论】东非狼尾草改良石砾区域草地的效果较好,可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石质区域天然草地改良提供一种适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狼尾草 石砾地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构成 草土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