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木生物量建模样本数据采集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曾伟生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0年第2期1-6,共6页
开展全国森林生物量监测和评估,建立适合较大区域范围的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模型将成为必然趋势。从建立全国立木生物量模型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建模样本数据的采集方法进行专题研究。首先,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应用现状进... 开展全国森林生物量监测和评估,建立适合较大区域范围的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模型将成为必然趋势。从建立全国立木生物量模型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建模样本数据的采集方法进行专题研究。首先,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然后,结合大范围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立木生物量建模样本的数据采集方法,其中:树干按上、中、下3个部分测量鲜重,再分别在1/10、3.5/10、7/10树高处各取2个圆盘样品测含水率;树冠分上、中、下3层测量鲜重,并分层各抽取3个标准枝测定枝、叶比例,再在各层标准枝(不含叶)和全部标准枝的树叶中抽取含水率测定样品;树根按全挖法测定鲜重,再分树蔸(树桩)、粗根(≥10 mm)、细根(<10 mm)抽取含水率测定样品。最后,提出样本数据处理和计算的有关方法。研究成果为全国立木生物量建模样本采集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木生物量建模 样本采集 分层抽样 地上生物量 粗根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异速生长方程对生物量建模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曾伟生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1期1-3,19,共4页
利用5个树种的1 055株样木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对3种常用的异速生长方程的建模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元生物量模型M=aDbHc的拟合效果通常要好于一元生物量模型M=aDb;基于组合变量的常用二元模型M=a(D2H)b并不适合于各类生物量的估... 利用5个树种的1 055株样木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对3种常用的异速生长方程的建模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二元生物量模型M=aDbHc的拟合效果通常要好于一元生物量模型M=aDb;基于组合变量的常用二元模型M=a(D2H)b并不适合于各类生物量的估计,仅对树干生物量和干材生物量的估计是有效的,对其它生物量的估计其效果还不如一元模型;建立树冠、树枝和树叶生物量模型时,采用组合变量D3/H可能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速生长方程 地上生物量 组合变量 生物量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生物量建模乔木样本外业采集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广民 李庆 +3 位作者 吴焕荣 刘宏 夏涛 耿强 《山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1期78-79,102,共3页
森林生物量调查建模工作包括样本的外业采集、样本初步烘干保存、参数测定、模型建立等工作。提出此样本的外业采集工作不同于以往的外业调查工作,其调查内容比较新颖复杂,精度要求较高,是后续工作重要的基础工作。总结森林资源连续清... 森林生物量调查建模工作包括样本的外业采集、样本初步烘干保存、参数测定、模型建立等工作。提出此样本的外业采集工作不同于以往的外业调查工作,其调查内容比较新颖复杂,精度要求较高,是后续工作重要的基础工作。总结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生物量建模乔木样本外业采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调查 样本外业采集 新颖复杂 基础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林区六种灌木生物量的建模及其器官分配的适应性 被引量:47
4
作者 仇瑶 常顺利 +4 位作者 张毓涛 王文栋 何平 王慧杰 谢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7842-7851,共10页
灌木全株生物量估算模型的构建仍存在一定困难,对灌木生物量在器官分配上所体现的适应性研究也不够充分。以天山林区6种常见灌木为研究对象,在天山的东段、中段、西段林区分别设置样地进行群落调查,由此以全株收获法取得6种常见灌木若... 灌木全株生物量估算模型的构建仍存在一定困难,对灌木生物量在器官分配上所体现的适应性研究也不够充分。以天山林区6种常见灌木为研究对象,在天山的东段、中段、西段林区分别设置样地进行群落调查,由此以全株收获法取得6种常见灌木若干标准株的全株、根、枝、叶及各径级根的生物量,将D^2H(地径平方与高度的乘积)与V(冠幅面积与高度的乘积)分别选为估测模型的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各种灌木全株生物量的最优估算模型,然后比较了此6种灌木全株生物量在营养器官上分配差异以及根系生物量在径级上的分配差异。结果表明:(1)天山林区6种常见灌木中,小檗(Berberis heteropoda Schrenk)、忍冬(Lonicera hispida Pall.ex Roem.et Schuet.)、栒子(Cotoneaster melanocarpus Lodd.)的全株生物量约为8.48—9.01 kg,蔷薇(Rosa spinosissima L.)、绣线菊(Spiraea hypericifolia L.)、方枝柏(Juniperus pseudosabina Fisch.et Mey.)的全株生物量约为2.71—3.20 kg;(2)蔷薇、绣线菊、栒子的全株生物量最优估测模型是以V为自变量的函数,小檗、忍冬、方枝柏的全株生物量最优估测模型是以D^2H为自变量的函数,各模型R^2值均在0.850以上,且在P<0.05水平上达到显著,模型模拟结果达到了较高的准确度;(3)6种灌木全株生物量在根、枝上的分配比重差异不显著,仅在叶上的分配比重有差异(P<0.05);根系生物量在径级上的分配均呈现随根系径级下降而减少的规律,6种灌木在径级大于2 mm根上的分配比重存在差异(P<0.05,径级大于20 mm根为P<0.01水平);(4)6种灌木全株生物量在营养器官上的分配差异以及根系生物量在径级上的分配差异均体现了各物种对其生境选择的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建模 根系分级 适应策略 灌木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梁素海水生植物生物量遥感估算
5
作者 龚良琛 徐东坡 +2 位作者 匡箴 凡迎春 董佳慧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1-58,共8页
水生植物在河流湖泊的生态平衡和水质净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生物量作为水生植物的重要生物理化指标,不仅是初级生产力的重要体现,还在评估水体中氮、磷储量及固碳量方面起到关键作用。针对乌梁素海复杂湖泊植被环境下水生植物生... 水生植物在河流湖泊的生态平衡和水质净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生物量作为水生植物的重要生物理化指标,不仅是初级生产力的重要体现,还在评估水体中氮、磷储量及固碳量方面起到关键作用。针对乌梁素海复杂湖泊植被环境下水生植物生物量难以全面实地调查,并充分考虑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的光谱响应差异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遥感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的生物量估算模型,即结合Landsat 8影像和32个实地样点数据,基于ENVI和Matlab软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乌梁素海水生植物生物量反演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生物量反演模型的估算精度分别达92.93%和79.80%,这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适用于小样本条件下水生植物生物量的反演,在复杂湖泊植被环境中可以表现出良好的精度。乌梁素海在2023年6月和9月水生植物总生物量分别为78.16×10^(4)和79.19×10^(4) t,挺水植物占比分别为78.03%和76.82%。相较于2023年6月,乌梁素海在9月挺水植物面积减少,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增长、空间分布无明显变化;沉水植物生物量则呈现明显增长,面积增加,接近1988年历史最高值(102.06 km^(2))。本文为乌梁素海后续湖泊生态管理、健康评估、水质修复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水生植物 生物量反演 偏最小二乘回归 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