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放牧方式对松嫩草地地下、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的影响
被引量:
11
1
作者
崔猛
冯媛媛
+1 位作者
王新宇
高英志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4-150,共7页
通过野外样地实验研究了放牧方式对松嫩草地植物群落地下、地上生物量及生物量向地下分配比例的影响.实验共设置了4种放牧方式:禁牧、牛单牧、羊单牧、混合放牧.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方式对植物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影响随降水量的不同而产...
通过野外样地实验研究了放牧方式对松嫩草地植物群落地下、地上生物量及生物量向地下分配比例的影响.实验共设置了4种放牧方式:禁牧、牛单牧、羊单牧、混合放牧.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方式对植物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影响随降水量的不同而产生年际差异.2012年降水充足,混合放牧方式下植物地下生物量最高,并显著高于禁牧、牛单牧和羊单牧,分别高出38%,118%和40%(P<0.01);而在2013年,由于干旱胁迫,不同放牧方式对植物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生物量向地下分配的比例主要受放牧方式的影响,受降水影响较小.在两年的实验中,混合放牧方式下植物向地下分配的生物量比例均为最高,达到了57%,说明混合放牧有利于植物地下部分生物量的积累;而牛单牧和羊单牧方式下植物向地下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均低于50%.从植物地下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两方面考虑,在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应该减少牲畜单独放牧,转而推行混合放牧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方式
地下
生物量
地上
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载畜率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冷蒿种群资源分配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古琛
陈万杰
+3 位作者
杜宇凡
王亚婷
赵天启
赵萌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37-2243,共7页
研究植物的资源分配格局以揭示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冷蒿(Artemisia frigida)种群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载畜率水平的随机区组试验,由冷蒿地上、地下及各构件生物量的变化入...
研究植物的资源分配格局以揭示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冷蒿(Artemisia frigida)种群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载畜率水平的随机区组试验,由冷蒿地上、地下及各构件生物量的变化入手,探讨了载畜率对该种群资源分配格局的影响规律,为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合理的放牧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冷蒿种群的高度随载畜率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中度与重度放牧显著降低了该种群的盖度(P<0.05),轻度放牧使该种群密度显著增加(P<0.05);(2)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随载畜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3a的年际效应及载畜率与年际的互作效应对总生物量、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差异均显著(P<0.05);(3)生物量分配的总体格局是根>茎>叶>花/果,且各构件的生物量均随着载畜率的增加而减少;(4)各构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对载畜率的响应不同,中度与重度放牧显著增大了生物量在根的分配(P<0.05),茎的生物量分配在轻度放牧显著增加,重度放牧显著降低(P<0.05),轻度与中度放牧显著促进了叶的生物量分配(P<0.05),花/果的生物量分配随载畜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5)随着载畜率的增大,冷蒿的有性繁殖能力减弱,而无性繁殖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放牧
短花针茅
生物
群系
种群特征
生物量分配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放牧方式对松嫩草地地下、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的影响
被引量:
11
1
作者
崔猛
冯媛媛
王新宇
高英志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4-15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870436)
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观测和评估项目(8-2-5-11-2).
文摘
通过野外样地实验研究了放牧方式对松嫩草地植物群落地下、地上生物量及生物量向地下分配比例的影响.实验共设置了4种放牧方式:禁牧、牛单牧、羊单牧、混合放牧.结果表明:不同放牧方式对植物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影响随降水量的不同而产生年际差异.2012年降水充足,混合放牧方式下植物地下生物量最高,并显著高于禁牧、牛单牧和羊单牧,分别高出38%,118%和40%(P<0.01);而在2013年,由于干旱胁迫,不同放牧方式对植物地下、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生物量向地下分配的比例主要受放牧方式的影响,受降水影响较小.在两年的实验中,混合放牧方式下植物向地下分配的生物量比例均为最高,达到了57%,说明混合放牧有利于植物地下部分生物量的积累;而牛单牧和羊单牧方式下植物向地下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均低于50%.从植物地下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两方面考虑,在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应该减少牲畜单独放牧,转而推行混合放牧较为合理.
关键词
放牧方式
地下
生物量
地上
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比例
Keywords
grazing regimes
belowground biomass
aboveground biomass
biomass allocation
分类号
S812.29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载畜率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冷蒿种群资源分配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古琛
陈万杰
杜宇凡
王亚婷
赵天启
赵萌莉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37-224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60110
31170446)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地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文摘
研究植物的资源分配格局以揭示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冷蒿(Artemisia frigida)种群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载畜率水平的随机区组试验,由冷蒿地上、地下及各构件生物量的变化入手,探讨了载畜率对该种群资源分配格局的影响规律,为退化草地的恢复及合理的放牧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冷蒿种群的高度随载畜率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中度与重度放牧显著降低了该种群的盖度(P<0.05),轻度放牧使该种群密度显著增加(P<0.05);(2)地上、地下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随载畜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3a的年际效应及载畜率与年际的互作效应对总生物量、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差异均显著(P<0.05);(3)生物量分配的总体格局是根>茎>叶>花/果,且各构件的生物量均随着载畜率的增加而减少;(4)各构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对载畜率的响应不同,中度与重度放牧显著增大了生物量在根的分配(P<0.05),茎的生物量分配在轻度放牧显著增加,重度放牧显著降低(P<0.05),轻度与中度放牧显著促进了叶的生物量分配(P<0.05),花/果的生物量分配随载畜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5)随着载畜率的增大,冷蒿的有性繁殖能力减弱,而无性繁殖能力增强。
关键词
家畜放牧
短花针茅
生物
群系
种群特征
生物量分配比例
Keywords
livestock grazing
Stipa breviflora
steppe biom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biomass allocation ratios
分类号
Q948.1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放牧方式对松嫩草地地下、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的影响
崔猛
冯媛媛
王新宇
高英志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载畜率对内蒙古荒漠草原冷蒿种群资源分配格局的影响
古琛
陈万杰
杜宇凡
王亚婷
赵天启
赵萌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