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估算参数 被引量:22
1
作者 罗云建 王效科 +3 位作者 张小全 朱建华 张治军 侯振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1,共6页
分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4个典型区域(关帝山、五台山中山区、五台山盆地区和塞罕坝)的生物量估算参数(生物量转扩因子、生物量扩展因子和根茎比)及其区域分异。结果表明:关帝山林区和五台山林区(中山区和盆地区)的生物量转扩因子平均值间... 分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4个典型区域(关帝山、五台山中山区、五台山盆地区和塞罕坝)的生物量估算参数(生物量转扩因子、生物量扩展因子和根茎比)及其区域分异。结果表明:关帝山林区和五台山林区(中山区和盆地区)的生物量转扩因子平均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都大于塞罕坝林区(P<0.05);关帝山林区、五台山盆地区和塞罕坝林区的生物量扩展因子平均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都小于五台山中山区(P<0.05);生物量转扩因子和生物量扩展因子随林龄、平均胸径和蓄积量的增加而减小并趋于稳定;4个区域的根茎比平均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根茎比随林龄和平均胸径的增加而增加(P<0.01),但与林分密度和蓄积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由于不同区域的生物量转扩因子和生物量扩展因子平均值间存在显著差异,故而建议按区域选择它们的值,并尽可能利用它们与林分测量指标的函数关系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估算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生物量转扩因子 生物量扩展因子 根茎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区域生物量DEM模型空间分析——以云南香格里拉三坝乡黄背栎林生物量估算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闫海忠 林锦屏 +2 位作者 王璟 苏丹 缪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52-855,858,共5页
在ESRIARCGIS 9.3软件支持下,采用地统计分析方法选取了地形、海拔、坡度、坡向和土壤K值等生态因子,对三坝乡黄背栎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空间协同克里金插值分析,并引入辅助因子和生物量协同作用关系,对10个样点外20个随机产生的预测点... 在ESRIARCGIS 9.3软件支持下,采用地统计分析方法选取了地形、海拔、坡度、坡向和土壤K值等生态因子,对三坝乡黄背栎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空间协同克里金插值分析,并引入辅助因子和生物量协同作用关系,对10个样点外20个随机产生的预测点生物量进行了空间估算。结果表明,在不同辅助因子协同作用下,其预测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反映出区域内多种生态因子及其综合作用对森林群落生物量的影响;利用这些因子的背景数据和辅助变量,借助于空间插值方法,能显著提高估算和预测精度,减轻野外调查强度和提高调查效率。该方法在植物群落生物量、农作物产量估算和预测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坝乡 黄背栎 DEM 生物量估算 COKRIGING 地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归分析的滨海湿地草本植物生物量估算方法研究——以互花米草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于彩芬 刘长安 +4 位作者 廖国祥 张悦 陈鹏飞 周胜玲 许道艳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9-155,共7页
为了研究利用滨海湿地草本植物的形态指标来估算植物生物量,根据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调查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互花米草的形态指标高度、密度、茎直径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 为了研究利用滨海湿地草本植物的形态指标来估算植物生物量,根据黄河三角洲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调查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互花米草的形态指标高度、密度、茎直径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的相关性,构建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与植株高度、密度、茎直径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地下生物量与植株密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将相关性显著的生物量和相应的形态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其拟合优度较好,其中,拟合优度最优的回归模型分别是地上生物量与高度的“J”型增长曲线模型(拟合优度为R^(2)=0.904)、总生物量与密度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优度为R^(2)=0.659)。经过应用精度验证,上述两个模型评价结果均较好,估算值与实测值绝对误差范围为0.01~0.17 kg/m^(2),相对误差范围为0.71%~12.02%,符合实际估算应用需求。研究结果说明互花米草的生物量可以通过与其相关性较高的形态指标进行回归估算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回归分析 生物量估算 互花米草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生物量估算差异的源解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闫晶 罗云建 +1 位作者 郑德福 王水城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2-98,共7页
森林生物量受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准确估算区域森林生物量可以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以福建省南靖县为研究区,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野外实测数据,利用缺省的和本地化的生物量模型分别得到区域桉树林生物量的估算值,然后利用B... 森林生物量受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准确估算区域森林生物量可以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以福建省南靖县为研究区,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野外实测数据,利用缺省的和本地化的生物量模型分别得到区域桉树林生物量的估算值,然后利用BRT(boosted regression trees)方法解析区域生物量估算差异的来源及其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利用缺省的生物量模型推算的桉树林生物量比本地化的生物量模型推算的高估了20.88%。林分条件是估算森林生物量的主导因素,3个变量(林龄、平均胸径和林分密度)对森林生物量估算差异的贡献率达70.94%,其中林龄是导致生物量估算差异的最主要因素(54.92%),并且生物量估算差异随林龄增长而逐渐减小。环境因素(地形和土壤)对森林生物量估算的影响较小,二者对生物量估算差异的贡献率为29.06%,其中,海拔和土层厚度分别是地形和土壤因素中造成森林生物量估算差异的最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估算 生物量模型 影响因素 桉树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聚类与SVR组合算法的森林生物量估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高萌 王霓虹 +1 位作者 李丹 刘立臣 《森林工程》 2014年第6期17-21,共5页
以孟家岗林场二类清查数据为基础,对1371个小班的11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对小班进行分类,进而利用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分别进行生物量模型训练。结果表明:7个主成分指标可反映87.995%的生物量信息;1371个小班可分为5类,... 以孟家岗林场二类清查数据为基础,对1371个小班的11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采用系统聚类法对小班进行分类,进而利用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分别进行生物量模型训练。结果表明:7个主成分指标可反映87.995%的生物量信息;1371个小班可分为5类,各类训练模型的预测精度均在89%以上,且均以v-SVR模型为最优。在得到的5类生物量训练模型基础上估算林场森林乔木层生物量,无需分起源、树种、立地类型,能够在保证生物量估算精度的同时,大大减少工作量,可为区域生物量的估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估算 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 SVR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杨树人工林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3
6
作者 丁晋利 魏红义 李秀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87,共4页
利用1989—2008年间共4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依据生物量转换因子法(BEF)建立的杨树生物量与蓄积量相关方程,对河南省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河南省4次森林清查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92.44×104 t、191.88×1... 利用1989—2008年间共4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依据生物量转换因子法(BEF)建立的杨树生物量与蓄积量相关方程,对河南省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河南省4次森林清查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92.44×104 t、191.88×104 t、1 256.79×104 t和3 454.59×104 t,呈明显增长的趋势;20a间,杨树生物量共增加3 362.15×104 t,年均增长224.14×104 t;而同期生物量密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生物量密度由48.14t·hm-2下降到37.50t·hm-2,远低于全国杨树平均水平,表明河南省杨树人工林森林质量较差;模型的选用对估算区域生物量的大小影响较大,BEF法与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估算结果相差33.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蓄积 生物量转换因子法 生物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法评估北部湾大头白姑鱼资源状况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淼娣 王雪辉 +4 位作者 孙典荣 王跃中 陈新军 杜飞雁 邱永松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27,共8页
大头白姑鱼(Pennahia macrocephalus)是北部湾主要经济鱼类种群之一,研究其资源状况对北部湾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2006—2014年北部湾大头白姑鱼生物学数据,通过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法(Length-based Bayesian ... 大头白姑鱼(Pennahia macrocephalus)是北部湾主要经济鱼类种群之一,研究其资源状况对北部湾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2006—2014年北部湾大头白姑鱼生物学数据,通过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法(Length-based Bayesian biomass estimation method,LBB)估算大头白姑鱼的渐进体长(L_(∞))、相对自然死亡率(M/k)、相对捕捞死亡率(F/k)、相对总死亡率(Z/k)、最适开捕体长(L_(c_opt))、开发率(E)和相对生物量开发指标(B/B0)。结果表明,2006—2014年北部湾大头白姑鱼的平均L_(∞)为265 mm,平均L_(c_opt)为157 mm,M/k、F/k和Z/k分别为1.39、3.58和4.96;L_(c_opt)呈上升趋势,而L_(∞)呈下降趋势。目前大头白姑鱼E较高(0.58),B/B0小于0.5,表明当前北部湾大头白姑鱼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白姑鱼 种群参数 数据有限 长度频率 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法的北部湾带鱼资源评估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曼 王雪辉 +6 位作者 王淼娣 杜飞雁 孙典荣 王亮根 王跃中 许柳雄 邱永松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共11页
带鱼是南海西北部北部湾主要经济鱼类种群之一,估算其种群参数和评估其资源状况对北部湾渔业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6−2016年北部湾带鱼(Trichiurus haumela)的生物学数据,通过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法(Length-based Bayesian... 带鱼是南海西北部北部湾主要经济鱼类种群之一,估算其种群参数和评估其资源状况对北部湾渔业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6−2016年北部湾带鱼(Trichiurus haumela)的生物学数据,通过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法(Length-based Bayesian Biomass Estimation Method,LBB)估算带鱼的渐近肛长(L_(inf))、最适开捕肛长(Lc_opt)、相对自然死亡率(M/k)、相对捕捞死亡率(F/k)、捕捞强度(F/M)和开发率(E),并评估其资源状况(相对现存生物量,B/B_(0))。带鱼的Linf为44.4 cm,L_(c_opt)均值为28.5 cm,M/k和F/k均值分别为1.32、2.76,F/M为2.20,E为0.67,B/B_(0)均值为0.16。经逻辑斯蒂曲线拟合,带鱼的平均最小性成熟肛长为28.63 cm。研究表明,当前北部湾带鱼处于过度开发的状态,现存资源量较低,群体结构简单,呈小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受限 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 资源状况 种群参数 带鱼 北部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数据在草地生物量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尹晓利 张丽 +1 位作者 许君一 刘良云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7-154,共8页
为实现草地生物量的实时高精度监测,将时空适应性反射率融合模型(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STARFM)融合后的数据引入到草地生物量估算模型中,以提高该模型的精度。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为研究区,首先采用S... 为实现草地生物量的实时高精度监测,将时空适应性反射率融合模型(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STARFM)融合后的数据引入到草地生物量估算模型中,以提高该模型的精度。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为研究区,首先采用STARFM融合MODIS和Landsat TM数据,同时对比分析反射率和NDVI输入数据的融合效果,认为直接融合NDVI数据得到的高分辨率NDVI产品的精度更高;然后,基于融合后高精度的NDVI数据与实测生物量建立多种生物量估算模型;通过统计比较得到最优生物量估算模型———指数模型;最后,基于融合后NDVI与原始MODIS NDVI数据分别作为自变量建立指数模型,以验证融合数据提高生物量估算模型精度的能力。研究表明,基于融合后NDVI的生物量估算模型决定系数R2由0.761提高到0.832,均方根误差由32.521 g/m2降低到28.653 g/m2,证明融合NDVI数据提高了生物量估算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NDVI 锡林浩特 生物量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高维小样本数据在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国明 范文义 +4 位作者 司国玉 于颖 魏萌 刘志会 毛毓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4-82,共9页
以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机械林场为试验区域,设置37块实测样地;以随机森林模型、自适应遗传算法为基础,构建随机森林模型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混合算法(RF-LOOCV-AGA),对高维小样本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特征集同时进行特征选择和回归估计;... 以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机械林场为试验区域,设置37块实测样地;以随机森林模型、自适应遗传算法为基础,构建随机森林模型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混合算法(RF-LOOCV-AGA),对高维小样本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特征集同时进行特征选择和回归估计;利用试验地大地2号(ALOS-2)全极化数据提取121个高共线性特征,结合实测样地数据,构建高共线性高维小样本数据集,并应用随机森林模型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混合算法、随机森林算法、逐步回归法,分析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时,因样地较少、影响因素维数多存在的高共线性;探索在算法层面各极化分解参数之间存在的高共线性及小样本林业数据回归估计泛化能力。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模型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混合算法从121个高共线性特征集中筛选出含19个影响因素的特征子集,交叉留一法验证泛化精度决定系数为0.906 9、均方根误差为14.184 0 t/hm^(2)、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1.70%;逐步回归法从121个高共线性特征集中筛选出含7个影响因素的特征子集,交叉留一法验证泛化精度决定系数为0.777 0、均方根误差为23.075 9 t/hm^(2)、相对均方根误差为=19.03%;拟合决策树数目为50、100、150、200的随机森林模型,交叉留一法验证泛化精度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8.479 44、18.050 25、18.180 52、18.395 33 t/hm^(2)。3种方法泛化精度对比表明,在高维高共线性小样本情况时,随机森林模型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混合算法精度,优于随机森林算法、逐步回归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森林生物量估算方法 随机森林模型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混合算法 塞罕坝机械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相思、湿地松生物量估算系数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晓华 杜阿朋 +3 位作者 许宇星 王志超 黄润霞 竹万宽 《桉树科技》 2023年第4期9-16,共8页
对已出版或发表的我国不同地点的桉树(主要包括尾巨桉、巨尾桉、尾叶桉和尾细桉等)、相思(主要包括马占相思、黑木相思、大叶相思、台湾相思和肯氏相思等)和湿地松生物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筛选,分析不同人工林生物量3个常见估算系数... 对已出版或发表的我国不同地点的桉树(主要包括尾巨桉、巨尾桉、尾叶桉和尾细桉等)、相思(主要包括马占相思、黑木相思、大叶相思、台湾相思和肯氏相思等)和湿地松生物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筛选,分析不同人工林生物量3个常见估算系数(生物量转换与扩展系数BCEF、生物量扩展系数BEF和根茎比R)的差异特征以及与林分结构特征(林龄、胸径、树高、林分密度、林分蓄积量)、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地形因子(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桉树、相思、湿地松人工林的BCEF平均值分别为0.66 Mg·m^(-3)、0.98 Mg·m^(-3)、0.69 Mg·m^(-3),BCEF平均值分别为1.26、1.61、1.66,R平均值分别为0.19、0.23、0.22。桉树林生物量估算系数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树高和林分密度,相思林生物量估算系数主要受胸径和蓄积量影响。湿地松林生物量估算系数受林分结构特征影响不大,主要受到气候因子(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和地形因子(海拔)影响。因此,在估算区域尺度人工林生物量时应考虑林分结构特征及气候和地形因子引起的生物量估算系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相思 湿地松 生物量估算系数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凡纳滨对虾生物量参数估计
12
作者 朱元昆 赵爽 苗玉彬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7,共9页
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传统生物量人工监测效率低、应激损伤大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融合改进YOLOv8算法与最小包围盒(Oriented Bounding Box,OBB)的非接触式体长-体质量估算方法,以提升智能化投饲管理的效... 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过程中,传统生物量人工监测效率低、应激损伤大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融合改进YOLOv8算法与最小包围盒(Oriented Bounding Box,OBB)的非接触式体长-体质量估算方法,以提升智能化投饲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该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改进实现生物量参数的有效估计:首先,融合Focal-GIoU构建损失函数,增强对遮挡虾体的检测能力;其次,引入GhostNetV2轻量化网络的空间-通道解耦注意力机制,提升特征表达能力,并集成RepBlock动态可重构模块,增强多尺度形态自适应识别能力;最后,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最小包围盒(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Oriented Bounding Box,PCA-OBB)算法,通过协方差矩阵特征分解确定虾体主轴方向,并结合霍夫圆检测标定像素-物理尺寸转换系数,建立体长-体质量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120日龄凡纳滨对虾体长的测量平均相对误差为1.26%,最大绝对误差为0.503 cm,体质量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5.3%,均优于传统人工测量。该方法实现了凡纳滨对虾的非接触式生物量参数实时监测和估计,为精准投喂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算法 凡纳滨对虾 生物量估算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大陈岛2树种生物量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伟 马秀 +2 位作者 张舒 孙伟韬 宋仁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18,共8页
利用大陈岛的地面实测数据,以优势树种木麻黄和滨柃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枝、干、根、叶及全株生物量的估算模型,为大陈岛木麻黄和滨柃生物量的精确估算提供科学依据。采用SPSS 25.0软件对木麻黄和滨柃各项生物量与树高(H)、胸径/地径(D... 利用大陈岛的地面实测数据,以优势树种木麻黄和滨柃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枝、干、根、叶及全株生物量的估算模型,为大陈岛木麻黄和滨柃生物量的精确估算提供科学依据。采用SPSS 25.0软件对木麻黄和滨柃各项生物量与树高(H)、胸径/地径(D)、冠幅(G)以及胸径-树高的组合因子D^(2)H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选取在0.01水平显著相关的前3个测树因子作为自变量,以线性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4种数学模型进行回归拟合,用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2个指标,筛选出每个树种各项生物量的最优估算模型。结果显示,木麻黄树种以胸径D为自变量,以幂函数为数学模型得到的各项生物量模型最优,其各项模型的R^(2)均在0.928以上,RMSE都在0.291以下;滨柃树种以胸径D为自变量,以幂函数为数学模型得到的各项生物量模型最优,其各项模型的RMSE均在0.413以下,枝、干、全株生物量模型的R^(2)均在0.911以上,根、叶生物量模型的R^(2)均在0.824以上。本研究构建的大陈岛木麻黄和滨柃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模型表现出较高的拟合精度,能够为2树种各项生物量提供准确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陈岛 木麻黄 滨柃 生物量估算 测树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9
14
作者 罗云建 张小全 +3 位作者 王效科 朱建华 侯振宏 张治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9-134,共6页
总结分析生物量模型(包括相对生长关系和生物量-蓄积量模型)和生物量估算参数这2类常用的生物量估算方法,提出今后我国在森林生物量估算领域的研究重点:1)整合经验相对生长方程;2)系统研究生物量估算参数的规律性及其不确定性;3)构建以... 总结分析生物量模型(包括相对生长关系和生物量-蓄积量模型)和生物量估算参数这2类常用的生物量估算方法,提出今后我国在森林生物量估算领域的研究重点:1)整合经验相对生长方程;2)系统研究生物量估算参数的规律性及其不确定性;3)构建以传统估算方法和3S技术相结合的生物量估算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 估算方法 相对生长关系 生物量-蓄积量模型 生物量估算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天然打草场分布及生物量遥感估算 被引量:8
15
作者 闫瑞瑞 唐欢 +6 位作者 丁蕾 姚静 陈宝瑞 辛晓平 王旭 闫晓红 牛文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10-218,共9页
天然打草场在中国草地畜牧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保障草畜季节平衡、确保家畜安全过冬,灾后应急救援的饲草储备资源。目前关于天然打草场的资源分布与生物量高低等信息的研究欠缺,限制了区域性饲草储备资源的有效利用。该研究利用... 天然打草场在中国草地畜牧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保障草畜季节平衡、确保家畜安全过冬,灾后应急救援的饲草储备资源。目前关于天然打草场的资源分布与生物量高低等信息的研究欠缺,限制了区域性饲草储备资源的有效利用。该研究利用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陈巴尔虎旗天然打草场的资源分布及生物量估算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陈巴尔虎旗天然打草场面积达80.28×104 hm^2,其中鄂温克民族苏木打草场面积居首位,为22.69×104 hm^2,巴彦哈达苏木、东乌珠尔苏木、呼和诺尔镇及西乌珠尔苏木的打草场面积次之,面积均大于9.00×104 hm^2,宝日希勒镇面积最小,为0.64×10~4 hm^2。基于MODIS-NDVI与打草场实测量建立的反演模型相对误差为20.56%,能够比较准确地估算牧草产量;陈巴尔虎旗天然打草场平均生物量为1.24×10~3 kg/hm^2,总生物量为992.90×106 kg,生物量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鄂温克苏木打草场总生物量较高,为304.21×10~6 kg,巴彦哈达苏木次之,为221.01×10~6 kg,其他苏木占47.10%;研究区天然打草场面积和生物量主要分布在温性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少量分布在低地草甸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及沙地草原。该研究结果可为将来分析典型牧区陈巴尔虎旗天然打草场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 模型 天然打草场 资源分布 NDVI 生物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影像纹理与光谱特征和KNN方法估算5种红树林群落生物量 被引量:17
16
作者 曹庆先 徐大平 鞠洪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50,共7页
为研究红树林生物量的遥感估算方法,本文提取广西和海南部分红树林TM遥感影像光谱及纹理特征,结合同地区地面调查的生物量数据,应用KNN方法,对生物量进行了遥感估算,并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比较。研究表明:应用KNN方法估测精度随尺度... 为研究红树林生物量的遥感估算方法,本文提取广西和海南部分红树林TM遥感影像光谱及纹理特征,结合同地区地面调查的生物量数据,应用KNN方法,对生物量进行了遥感估算,并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比较。研究表明:应用KNN方法估测精度随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K值取10优于K值取5;在像元尺度上,回归方法估测生物量优于KNN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 KNN 生物量估算 均方根误差 平均误差 预估计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尺度的浙江省毛竹生物量精确估算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国模 刘恩斌 +2 位作者 施拥军 刘安兴 周宇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以浙江省为例,提出基于最小尺度的区域生物量估算新方法,包含3方面内容:1)利用二元Weibull生存函数推导二元Weibull分布函数,并用二元Weibull分布函数估算浙江省各径阶、各龄级毛竹的总株数;2)利用已有毛竹胸径、年龄二元单株生物量模型... 以浙江省为例,提出基于最小尺度的区域生物量估算新方法,包含3方面内容:1)利用二元Weibull生存函数推导二元Weibull分布函数,并用二元Weibull分布函数估算浙江省各径阶、各龄级毛竹的总株数;2)利用已有毛竹胸径、年龄二元单株生物量模型f(D,A),计算各径阶、各龄级毛竹的生物量;3)利用公式MT=∑mi=5∑nj=1kijf(Di,Aj)实现区域尺度生物量的精确估算。用该方法估算得浙江省毛竹总生物量为1.4716×1010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二元Weibull分布函数 区域尺度生物量估算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量精确估算模型与参数辨识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恩斌 李永夫 +2 位作者 周国模 施拥军 莫路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49-2561,共13页
从生物量模型的构建与参数辨识方法的改进对生物量进行精确估算。用Chebyshev多项式系的组合构建了p维连续函数空间的一组乘积型基,进而建立了生物量估算统一模型,它具有如下特点:(1)可以克服常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经验性、不稳定性、不... 从生物量模型的构建与参数辨识方法的改进对生物量进行精确估算。用Chebyshev多项式系的组合构建了p维连续函数空间的一组乘积型基,进而建立了生物量估算统一模型,它具有如下特点:(1)可以克服常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经验性、不稳定性、不通用性及对生物量影响因素适应性差的特点,(2)它适合于影响生物量的任何因素,故适应范围非常广且很稳定,(3)可根据实际需要及估算精度确定影响生物量的因素及其阶数大小,(4)模型对生物量的估算相当于在区间[-1,1]上进行的数值插值,变量阶数越高,所插入的点就越多,估算结果越符合实际,整个估算的插值过程与树木的树干解析与树木生长原理是相一致的。对所建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做了探讨,经典最小二乘算法是生物量估算的最常用参数辨识方法,由于它本身固有的一些缺陷使常用最小二乘的估算精度与使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现代多元统计分析的偏最小二乘算法可以克服常用最小二乘的缺陷,但在提取成分时仍具有不足,针对偏最小二乘的缺陷本文对它做了改进,改进算法即能克服偏最小二乘的不足还能使估算精度大大提高。用2个案例对3种生物量估算方法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量估算统一模型与偏最小二乘改进算法精度最高,其生物量估计误差在零附近排成一条直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估算统一模型 偏最小二乘改进算法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5 TM遥感影像估算江山市公益林生物量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伟 陈蜀蓉 侯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105-111,共7页
本研究基于Landsat5 TM遥感影像数据和样地调查数据,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随机森林回归3种方法,建立江山市公益林生物量估算模型,分析和比较3种模型的精度结果,探究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在估算生物量方面的应用,为提高估算森... 本研究基于Landsat5 TM遥感影像数据和样地调查数据,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随机森林回归3种方法,建立江山市公益林生物量估算模型,分析和比较3种模型的精度结果,探究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在估算生物量方面的应用,为提高估算森林生物量的精度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为58.31%、均方根误差为31.02 t/hm2,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别为60.84%、30.72 t/hm2,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为70.02%,22.18 t/hm2。由此可得,随机森林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其他2种模型,随机森林算法能提高估算森林生物量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估算 随机森林回归 多元逐步回归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末夏初莱州湾浮游动物生物量谱及潜在鱼类生物量的估算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荣 左涛 +4 位作者 万瑞景 林群 李显森 王俊 金显仕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6,共7页
分析了2008年春末夏初(5月和6月)利用浮游生物网(孔径160和500μm)采集的莱州湾浮游动物样品,对此季莱州湾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个体粒级分布和生产力进行研究,构建了莱州湾浮游动物的标准生物量谱,并应用生物量谱理论Borgmann模型(1987... 分析了2008年春末夏初(5月和6月)利用浮游生物网(孔径160和500μm)采集的莱州湾浮游动物样品,对此季莱州湾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个体粒级分布和生产力进行研究,构建了莱州湾浮游动物的标准生物量谱,并应用生物量谱理论Borgmann模型(1987)对莱州湾的渔业资源现存量进行了初步的估算。结果表明,5月和6月莱州湾浮游动物个体粒级(Log2含碳量)分布范围为-3~10。浮游动物的Sheldon型生物量谱的特征为:5月生物量高,表现为由双刺纺锤水蚤和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构成的双峰曲线;6月生物量低,表现为由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构成的单峰曲线。浮游动物混合粒级的日生产力和日周转率P/B值:5月为75mgC/m2·d和0.20,6月为24mgC/m2·d和0.16。5月的标准生物量谱线性方程y=-0.9629x+14.893(R2=0.60),6月y=-0.9063x+12.832(R2=0.80)。基于Borgmann模型的估算,5月粒级为14~16的渔业生物的生物量为0.57gC/m2,6月粒级12~25的渔业生物的生物量为0.1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生物量 潜在鱼类生物量估算 莱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