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PW+:基于Linked Data的生物途径数据可视化系统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源 王鑫 +2 位作者 甘瀛 杨朝洲 李维熙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23,共6页
自Linked Data项目被提出以来,大量的开放关联数据被发布到语义Web上,这其中就包含了许多的生物途径数据集。为了使生物学家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开放的数据集,对基于Linked Data的生物途径数据可视化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生物途径可视化... 自Linked Data项目被提出以来,大量的开放关联数据被发布到语义Web上,这其中就包含了许多的生物途径数据集。为了使生物学家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开放的数据集,对基于Linked Data的生物途径数据可视化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生物途径可视化模型和展示布局方案,并且采用标识符动态映射实现了多源生物途径数据的浏览,最终开发了基于Linked Data的生物途径数据查询可视化系统——BioPW+。该系统应用语义Web技术,依靠SPARQL查询来定位生物途径的基本信息,然后基于Open PHACTS平台获取生物途径元素的详细信息,最终Web界面采用力导向图布局、Sankey图布局对生物途径数据进行展示并提供多种交互操作。与已有的仅仅基于某一特定数据库的生物途径工具相比,BioPW+系统基于Linked Data,可以同时一次性展示多个数据集中的生物途径数据及与其相关的其他生物化学数据,极大节省了时间并增强了数据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ked DATA 生物途径 可视化 语义WE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成像技术在中药材质量鉴定和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彦昌 边澈 +2 位作者 杨燕云 康廷国 许亮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128,I0028,共6页
质谱成像技术是质谱法与成像技术的结合,一种将质谱信号通过成像软件转化为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可视化图像的技术。近年来,质谱成像技术广泛用于植物组织代谢物分析,为中药药用植物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3个部分进行综述,首先对基质... 质谱成像技术是质谱法与成像技术的结合,一种将质谱信号通过成像软件转化为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可视化图像的技术。近年来,质谱成像技术广泛用于植物组织代谢物分析,为中药药用植物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3个部分进行综述,首先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MADLI)技术、二次离子质谱成像(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SIMS)技术、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DESI)技术和纳米结构引发质谱成像(Nanostructure-initiator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NIMS)技术原理进行概述;其次,综述质谱成像技术在中药药用植物代谢物可视化分析、鉴定及有效成分生物合成路径等方面应用实例;最后,总结质谱成像技术的优势和局限,并进一步展望质谱成像技术在药用植物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成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药用植物 质量鉴定 生物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代谢途径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源 赵冉 +1 位作者 卢振芳 李瑞丽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1,共9页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一类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的重要次生代谢物质,由链状或环状的亲脂性类异戊二烯构成,主要包括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等。植物类胡萝卜素作为天然色素,对于植物观赏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是一类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广泛存在的重要次生代谢物质,由链状或环状的亲脂性类异戊二烯构成,主要包括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等。植物类胡萝卜素作为天然色素,对于植物观赏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植物光合辅助色素,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太阳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从而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此外,类胡萝卜素还是合成维生素A的前体,对人类营养健康有重要意义。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代谢途径包含前体合成途径、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和类胡萝卜素降解途径,对其中关键基因的功能解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植物类胡萝卜素代谢调控机制。本文全面梳理了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代谢途径,系统总结了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在植物光保护、园艺和农艺性状改良、抵抗非生物胁迫和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调控中的重要功能。该综述为深入探究植物类胡萝卜素功能及其生物代谢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加速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生物代谢途径 基因功能 生物胁迫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茛中与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1R-MYB类转录因子的鉴定与分析
4
作者 樊金世博 钟欣欣 +3 位作者 单婷玉 张京晶 王郅炜 吴家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8-487,共10页
1R-MYB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抗胁迫、次生代谢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基于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的全长转录组测序数据库,分析了其1R-MYB家族成员的基序、系统进化关系、表达特性、空间结构及功能。结果共鉴定... 1R-MYB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抗胁迫、次生代谢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基于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的全长转录组测序数据库,分析了其1R-MYB家族成员的基序、系统进化关系、表达特性、空间结构及功能。结果共鉴定出221个1R-MYB基因,其中18个通过KEGG富集到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可能调控此途径中的过氧化物酶。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毛茛1R-MYB转录因子调控苯丙烷的生物合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茛 转录因子 全长转录组 1R-MYB 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环烷烃类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5
作者 孟宪新 卢鸿 +1 位作者 敖添 彭平安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4-1274,共11页
【意义】大环烷烃是一类具有单环结构而环碳数较大(n>10)的饱和脂肪烃类化合物,在油页岩、原油、土壤及高等植物中均有检出,其具有确切的生物母源信息,可以清晰地指示样品的原始沉积环境。大环烷烃碳数范围不固定,与长链烷基烯烃、... 【意义】大环烷烃是一类具有单环结构而环碳数较大(n>10)的饱和脂肪烃类化合物,在油页岩、原油、土壤及高等植物中均有检出,其具有确切的生物母源信息,可以清晰地指示样品的原始沉积环境。大环烷烃碳数范围不固定,与长链烷基烯烃、烷基环己烷等化合物相比,不仅在色谱上具有相同的等间距流出特征,而且它们的质谱分子离子(C_(n)H_(2n))和特征碎片离子(m/z 97、111、125)也一模一样,极易造成误判,亟须对其结构特征进行精准厘定。【进展】系统梳理了相关的文献,并以澳大利亚悉尼盆地藻烛煤(torbanite)为对象,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后完成核磁(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结构解析;类比环己烷断裂模式,提出三条质谱裂解途径,完整阐释了其特征碎片的生成机制;进一步归纳了大环烷烃可能的生物合成路线。【结论与展望】NMR结构鉴定表示大环烷烃具有特殊的单体饱和环烷烃结构。Torbanite中丛粒藻来源的大环烷烃类化合物最初的生物前体可能是长链的油酸,经长链不饱和聚醛中间体最终环化而成。未来可以逐步完善高等植物来源的大环烷烃的生物合成途径,并对其相关比值参数进行归纳总结以应用于实际地质样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烷烃类化合物 torbanite NMR结构鉴定 质谱碎片断裂规律 生物化学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黄酮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 被引量:19
6
作者 马君兰 李成 +2 位作者 魏颖 李莉 赵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92-696,共5页
异黄酮是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大多存在于豆科植物中,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一个分支。异黄酮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包括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异黄酮合酶(IFS),能够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对异黄酮的生物合成... 异黄酮是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大多存在于豆科植物中,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一个分支。异黄酮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包括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异黄酮合酶(IFS),能够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对异黄酮的生物合成进行调控,在转录水平上诱导它的生物合成的因素包括代谢工程的方法、光照、昼夜规则、茉莉酮化合物等。在豆科植物中提高异黄酮的产量和在非豆科植物中产生异黄酮将对农业和食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黄酮 生物合成途径 关键酶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类萜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7
作者 马靓 丁鹏 +1 位作者 杨广笑 何光源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C00期22-30,共9页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代谢产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中的萜类化合物有两条合成途径:甲羟戊酸途径和5-磷酸脱氧木酮糖/2C-甲基4-磷酸-4D-赤藓糖醇途径。这两条途径中都存在一系列调控萜类化合物生...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代谢产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中的萜类化合物有两条合成途径:甲羟戊酸途径和5-磷酸脱氧木酮糖/2C-甲基4-磷酸-4D-赤藓糖醇途径。这两条途径中都存在一系列调控萜类化合物生成、结构和功能各异的酶,其中关键酶的作用决定了下游萜类化合物的产量。植物类萜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以及该途径中关键酶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生物学领域的一大热点。综述了植物类萜生物合成途径和参与该途径的关键酶及其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萜类化合物 类萜生物合成途径 关键酶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生产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高新征 黄东爱 +2 位作者 邬强 李崇奇 黎岳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41-144,共4页
虾青素(astaxanthin)是从海洋动物(包括虾、蟹等甲壳类以及鲑鳟鱼类)中发现的一种红色类胡萝卜素。纯虾青素单质为暗红棕色粉末,但在体内虾青素可与蛋白质结合而呈青、蓝色。虾青素是一种氧化型类胡萝卜素,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 虾青素(astaxanthin)是从海洋动物(包括虾、蟹等甲壳类以及鲑鳟鱼类)中发现的一种红色类胡萝卜素。纯虾青素单质为暗红棕色粉末,但在体内虾青素可与蛋白质结合而呈青、蓝色。虾青素是一种氧化型类胡萝卜素,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终产物,化学名为3,3’-二羟基-4,4’~二酮基-β,β-胡萝卜素(3,3'-dihydroxy-4,4'-dione—p,p—taro—tene),分子式为C40H5204,结构式见图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生物合成途径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中重要酶(DXR、SLS、G10H、STR)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4
9
作者 韩梅 赵博 +2 位作者 安志刚 Thomas Rausch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4-568,共5页
以分离提取的2周龄长春花植物幼苗总RNA为模板,经两步Gateway-PCR反应扩增得到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合成途径中编码重要酶:5—磷酸脱氧木酮糖还原酶(DXR)、次番木鳖苷合成酶(SLS)、=牛儿醇-10羟化酶(G10H)和异胡豆苷合成酶(STR)的cDNA... 以分离提取的2周龄长春花植物幼苗总RNA为模板,经两步Gateway-PCR反应扩增得到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合成途径中编码重要酶:5—磷酸脱氧木酮糖还原酶(DXR)、次番木鳖苷合成酶(SLS)、=牛儿醇-10羟化酶(G10H)和异胡豆苷合成酶(STR)的cDNA基因片段。利用BP重组酶将扩增片段克隆到Gateway化的入门载体pDONR201中,并进行测序验证。测序后的基因通过LR重组酶的作用转移到带有HIS标签的目标载体pETG10A中,构成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得到了高效表达,通过N i-TED树脂纯化方法得到了高纯度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 萜类吲哚生物 生物合成途径 Gateway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及其控制与遗传操作 被引量:29
10
作者 赵文恩 李艳杰 +1 位作者 崔艳红 乔宪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930-942,共13页
类胡萝卜素在真菌和植物细胞胞液/内质网上是由乙酰CoA经甲羟戊酸途径合成的,在细菌与植物质体中由磷酸甘油醛与丙酮酸经1-脱氧木酮糖-5-磷酸途径合成.形成的异戊烯基焦磷酸经多次缩合生成第一个类胡萝卜素八氢番茄红素,再经脱氢、环化... 类胡萝卜素在真菌和植物细胞胞液/内质网上是由乙酰CoA经甲羟戊酸途径合成的,在细菌与植物质体中由磷酸甘油醛与丙酮酸经1-脱氧木酮糖-5-磷酸途径合成.形成的异戊烯基焦磷酸经多次缩合生成第一个类胡萝卜素八氢番茄红素,再经脱氢、环化、羟基化、环氧化等转变为其它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中涉及的酶都是膜结合的或整合入膜中的.类胡萝卜素合成是通过底物可利用性与环化分支方式进行控制的.白色体到叶绿体的转变以及花与果实成熟时类胡萝卜素合成增加是在基因转录水平调节的.进行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的转化,可增加转化体类胡萝卜素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 生物合成酶 合成途径控制 基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普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相丰 何建勇 +2 位作者 田威 韩果红 白秀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7-100,共4页
安普霉素产生菌黑暗链霉菌 (S.tenebrarius) 1- 16经亚硝酸胍 (NTG)、硫酸二乙酯 (DES)诱变筛选获得了生物合成阻断变株。微生物转化实验结果表明 2 -脱氧链霉胺 (2 - DOS)、巴龙霉胺和安普霉胺是安普霉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体。阻断变株共... 安普霉素产生菌黑暗链霉菌 (S.tenebrarius) 1- 16经亚硝酸胍 (NTG)、硫酸二乙酯 (DES)诱变筛选获得了生物合成阻断变株。微生物转化实验结果表明 2 -脱氧链霉胺 (2 - DOS)、巴龙霉胺和安普霉胺是安普霉素生物合成的中间体。阻断变株共合成实验结果明确了各阻断变株阻断位点间的关系及上述中间体在安普霉素生物合成中的衍生次序。依据以上实验结果 ,我们提出了安普霉素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普霉素 阻断变株 生物合成途径 抗生素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花萜类吲哚生物碱的生物合成途径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邢世海 王荃 +2 位作者 潘琪芳 赵静雅 唐克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17-1927,共11页
药用植物长春花含有130余种萜类吲哚生物碱,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长春花生物碱合成的上游和下游阶段及其相关研究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长春花上游合成途径中在相应的酶促作用下由吲哚途径产生的色胺和由类萜途径产生的裂环马钱子苷在... 药用植物长春花含有130余种萜类吲哚生物碱,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长春花生物碱合成的上游和下游阶段及其相关研究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长春花上游合成途径中在相应的酶促作用下由吲哚途径产生的色胺和由类萜途径产生的裂环马钱子苷在异胡豆苷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了所有长春花TIAs的共同前体物质3α-异胡豆苷,3α-异胡豆苷再由下游途径的各种酶促作用下生成种类各异的长春花TIAs。通过对长春花TIAs合成途径的阐述,为萜类吲哚生物碱合成及其代谢调控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 萜类吲哚生物 生物合成途径 类萜途径 吲哚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宣红玉 刘家新 +1 位作者 王健刚 元英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8年第3期96-102,共7页
本文综述了紫杉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控及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代谢调控与基因工程方法提高红豆杉属植物细胞培养紫杉醇合成量的研究状况,并在探讨生物合成途径理论的基础上,对紫杉醇生物合成的限速步骤进行了阐述,指出解... 本文综述了紫杉醇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控及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代谢调控与基因工程方法提高红豆杉属植物细胞培养紫杉醇合成量的研究状况,并在探讨生物合成途径理论的基础上,对紫杉醇生物合成的限速步骤进行了阐述,指出解决侧链合成的限速步骤问题会显著提高紫杉醇的生物合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生物合成途径 代谢调控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醇酸酯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及关键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狄建军 黄凤兰 +2 位作者 陈永胜 张树军 魏永春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蓖麻(Ricinus communis L.)是起源于非洲的热带多年生灌木,属大戟科的一种油料植物,在世界上热带及亚热带区域种植。现在蓖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在大戟科成员中尚属首例。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蓖麻醇酸酯合成代... 蓖麻(Ricinus communis L.)是起源于非洲的热带多年生灌木,属大戟科的一种油料植物,在世界上热带及亚热带区域种植。现在蓖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在大戟科成员中尚属首例。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蓖麻醇酸酯合成代谢途径基本确定,研究主要对蓖麻醇酸酯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及关键酶———脂酰-ACP硫酯酶、油酰-12羟化酶、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磷脂︰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磷脂酰胆碱二酰甘油胆碱磷酸转移酶等几个关键酶进行综述,对蓖麻醇酸酯代谢遗传工程应用研究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蓖麻醇酸酯 生物合成途径 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韩利军 阳成伟 欧志英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3,共3页
类胡萝卜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综述近十年来对植物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并对其生物学功能参与光系统的组装、非光化学猝灭、基因表达、抗氧化性和维持膜的稳定性等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关键词 类胡萝卜素 生物合成途径 生物学功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途径的理论预测与QSBR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戴树桂 宋文华 +1 位作者 庄源益 陈晓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03-412,共10页
本文把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途径理论预测的结果与QSBR模型中化合物选择相结合.把遵循相同理论生物降解途径作为化合物分组的原则,以分子连接性指数和E_(HOMO)作为结构参数和电性参数.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新的QSBR模型.新模型的预测... 本文把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途径理论预测的结果与QSBR模型中化合物选择相结合.把遵循相同理论生物降解途径作为化合物分组的原则,以分子连接性指数和E_(HOMO)作为结构参数和电性参数.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新的QSBR模型.新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能较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途径 理论预测 Q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芽糖生物合成海藻糖的途径及合成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建龙 谭海刚 +1 位作者 王瑞明 杨连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1-163,共3页
由土壤分离出一株能合成海藻糖的菌株T007,经验证含有特异性地将麦芽糖转化为海藻糖的酶系。对麦芽糖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转速等因素对麦芽糖转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芽糖浓度对转化率影响很微弱;反应初期,温度... 由土壤分离出一株能合成海藻糖的菌株T007,经验证含有特异性地将麦芽糖转化为海藻糖的酶系。对麦芽糖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转速等因素对麦芽糖转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芽糖浓度对转化率影响很微弱;反应初期,温度越高,生成海藻糖的初始速度越快,但是到反应末期,反应速度减弱得也越快,转化率反而不是很高;反应转速对麦芽糖转化海藻糖有较大影响,反应的最佳转速为200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合酶 生物合成途径 麦芽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莽草酸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 被引量:18
18
作者 汪华 崔志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53,共4页
莽草酸是合成生物碱等许多其它物质的前体。近年来,莽草酸作为临床上惟一有效的抗禽流感药物——达啡的原料而倍受关注。简述了莽草酸生物合成的途径,着重从基因工程角度分析了莽草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对莽草酸产量的影响,旨在为... 莽草酸是合成生物碱等许多其它物质的前体。近年来,莽草酸作为临床上惟一有效的抗禽流感药物——达啡的原料而倍受关注。简述了莽草酸生物合成的途径,着重从基因工程角度分析了莽草酸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及其对莽草酸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研究和开发微生物工程菌生产莽草酸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莽草酸 生物合成途径 遗传改造 工程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牛云云 罗红梅 +2 位作者 黄林芳 陈士林 何顺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77-1183,共7页
细胞色素P450(CYP450)是一类超基因家族编码的单加氧酶,参与萜类、生物碱和甾醇类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代谢。CYP450对人参皂苷三萜碳环骨架进行羟基化和氧化等一系列复杂修饰作用,是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近年来利用... 细胞色素P450(CYP450)是一类超基因家族编码的单加氧酶,参与萜类、生物碱和甾醇类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与代谢。CYP450对人参皂苷三萜碳环骨架进行羟基化和氧化等一系列复杂修饰作用,是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近年来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从CYP450家族中筛选出参与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的相关CYP450s,并对候选基因(CYP716A47)进行了生物功能验证,进一步阐明了人参皂苷合成途径。本文对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做简要介绍,并对近年来CYP450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阐明人参皂苷合成途径及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合成人参皂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 人参皂苷 生物合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生物气藏中甲烷形成途径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小芳 秦积舜 +4 位作者 帅燕华 刘可禹 罗一菁 史彦尧 张曙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5-512,共8页
针对松辽盆地阿拉新气田杜6-3井、敖南气田敖-7井地层水样品,以基因组总DNA为模板,用细菌和古茵的引物对16S rDNA基因进行聚合酶切反应扩增、基因转化和测序;基于基因序列信息,构建气藏中微生物细菌、古菌克隆文库,绘制本源微生物细菌... 针对松辽盆地阿拉新气田杜6-3井、敖南气田敖-7井地层水样品,以基因组总DNA为模板,用细菌和古茵的引物对16S rDNA基因进行聚合酶切反应扩增、基因转化和测序;基于基因序列信息,构建气藏中微生物细菌、古菌克隆文库,绘制本源微生物细菌、古菌系统发育树,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推测甲烷合成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杜6-3井和敖-7井样品中微生物种类较少,细菌文库中绝对优势微生物为假单胞菌属微生物,古菌文库中绝对优势微生物为甲烷杆菌属微生物。适宜的条件下,杜6-3井和敖-7井中的微生物菌群均具备利用CO2转化为甲烷的潜力。杜6-3井菌群产甲烷途径推测主要为CO2还原途径,不能完全排除有少量乙酸发酵产甲烷的可能性;敖-7井样品中,甲烷微生物合成途径明确为CO2还原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藏 聚合酶切链式反应 甲烷生物合成途径 16S rRNA克隆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