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因子调控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晓燕 周瑾 +1 位作者 杜佳庚 李梦瑶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6,共13页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植物中挥发性有机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转录因子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结果】挥发性有机物是植物特征性香味的主要成分,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种类丰富,结构复...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植物中挥发性有机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转录因子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结果】挥发性有机物是植物特征性香味的主要成分,其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种类丰富,结构复杂。MYB、NAC、AP2/ERF、bHLH、bZIP和NAC等6类转录因子可通过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表达,进而调控挥发性有机物的积累。【结论】概述了植物中挥发物有机物的种类及结构特点、挥发物有机物合成途径中的重要基因、6类转录因子调控挥发物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为进一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相关研究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生物合成 转录因子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呼和浩特市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速率空间分布
2
作者 高星星 包海 丁艳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02-1913,共12页
为揭示呼和浩特市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排放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选择13种优势树种采用动态箱采样技术-ATD-GC/MS法定性定量分析并计算了BVOCs标准排放速率;获取呼和浩特市区域Sentinel-2遥感... 为揭示呼和浩特市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排放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选择13种优势树种采用动态箱采样技术-ATD-GC/MS法定性定量分析并计算了BVOCs标准排放速率;获取呼和浩特市区域Sentinel-2遥感数据,使用SVM分类器以及植被NDVI指数,对植被进行分类,再利用LAI、NDVI和植被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之间拟合模型估算了呼和浩特市区域林地和草地的生物量,绘制了标准状态下(T:303 K,PAR:1000μmol·m^(-2)·s^(-1))BVOCs排放速率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夏季呼和浩特市BVOCs标准排放速率为4.65×10^(5)g·km^(-2)·h^(-1);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土默特左旗西侧及东北侧、和林格尔县东侧和清水河县东北侧为异戊二烯排放速率较高的区域,而武川县、和林格尔县西南和清水河县西南为排放速率较低的区域;土默特左旗西侧及东北侧、武川县南侧以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北侧为单萜烯排速率较高的区域,而武川县、和林格尔县西边至东南以及清水河县西边至南边为排放速率较低的区域;呼和浩特市BVOCs排放速率整体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该结果将为准确评估夏季呼和浩特市臭氧污染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市 生物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速率 生物 GIS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沙漠化草原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杜昌笛 包海 赵圆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54-1861,共8页
2017年7月,采用动态箱采样法对内蒙古沙漠化草原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进行了研究,同时记录了温度、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等参数.结果表明:沙漠化草原羊草和冰草均排放了异戊二烯、α-蒎烯、β-蒎烯、α-水芹烯、3-蒈烯、α-萜品烯... 2017年7月,采用动态箱采样法对内蒙古沙漠化草原的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进行了研究,同时记录了温度、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等参数.结果表明:沙漠化草原羊草和冰草均排放了异戊二烯、α-蒎烯、β-蒎烯、α-水芹烯、3-蒈烯、α-萜品烯、对伞花烃、柠檬烯、γ-萜品烯、萜品油烯、罗勒烯和崁烯等12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羊草和冰草排放的BVOC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578.76±92.39),(35.51±20.23),(23.62±5.62),(380.48±206.97),(15.70±4.72),(36.21±10.53),(62.46±10.36),(36.63±22.83),(85.44±48.33),(5.59±5.33),(17.62±3.32),(173.39±201.97)μg/(m^2·h)和(587.36±298.57),(7.24±0.28),(80.09±0.32),(204.49±122.10),(4.64±0.83),(9.96±3.32),(18.86±5.73),(4.49±4.37),(63.02±27.51),(7.26±5.09),(23.06±1.86),(32.30±26.29)μg/(m^2·h);羊草和冰草BVOC排放通量与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变化规律呈现一致性,但各草种所受影响因子不尽相同,且其排放过程复杂,除冰草异戊二烯排放通量在15:00和17:00达到峰值外,其余BVOC排放通量与羊草BVOC排放通量均在11:00和15:00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起源挥发性有机物 温度 光合有效辐射 排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法净化废气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过程机理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杨显万 黄若华 +2 位作者 张玲琪 黄兵 李晓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45-549,共5页
针对生物法净化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过程机理研究表明,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甲苯气体是一个以气膜控制为主的传质过程,其中甲苯的生化降解属于瞬时快速化学反应,即甲苯的生化降解反应速率远远超过甲苯在液膜中的扩散速率,甲苯... 针对生物法净化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过程机理研究表明,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甲苯气体是一个以气膜控制为主的传质过程,其中甲苯的生化降解属于瞬时快速化学反应,即甲苯的生化降解反应速率远远超过甲苯在液膜中的扩散速率,甲苯的生化降解在气液相界面处即可发生,其宏观表现即为甲苯气体直接吸附在润湿的生物膜上后迅速被微生物生化降解。因此,可以从气体吸附理论的新角度去解释生物法净化废气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动力学过程。对于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生物法净化装置的设计与操作而言,凡能改善传质条件、减少气膜阻力的措施均能强化这一生物吸收净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填料塔 挥发性有机物 废气净化 废气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性试验 被引量:16
5
作者 姚宗路 吴同杰 +2 位作者 赵立欣 郭占斌 丛宏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5-240,共6页
以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棉秆和木质4种生物质成型燃料为原料在生物质燃烧试验平台上,采用罐采样-GC/MS采集方法,研究分析了燃烧后烟气中的VOCs排放系数和组分,结果表明,4种生物质成型燃料的VOCs排放系数分别为0.447、1.111、0.601、0.10... 以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棉秆和木质4种生物质成型燃料为原料在生物质燃烧试验平台上,采用罐采样-GC/MS采集方法,研究分析了燃烧后烟气中的VOCs排放系数和组分,结果表明,4种生物质成型燃料的VOCs排放系数分别为0.447、1.111、0.601、0.104 g/kg,与散烧秸秆相比,成型燃料的VOCs排放系数仅为其50%;燃烧后VOCs排放组分占比最大的为卤代烃和酮,分别为49.8%和36.1%;4种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VOCs排放总的臭氧生成潜势(以O3计)分别为4.792、25.737、9.598、4.502 g/kg,臭氧生成潜势比较高的化合物依次为:苯系物、酮、烯烃和卤代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成型燃料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特性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滴滤器去除挥发性有机物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6
作者 瞿畏 杨春平 +3 位作者 曾光明 陈宏 谢更新 钟袁元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生物滴滤器用于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总结和讨论了填料、营养液、进气等诸多因素对生物滴滤器性能的影响。这些讨论结果有助于在生物滴滤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设计和操作条件,从而达到更佳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 生物滴滤器 影响因素 去除效率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典型绿化树种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速率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颖 李德文 +1 位作者 史奕 何兴元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49,共3页
采用二次热解析仪与GC-FID联用技术对沈阳地区8种典型绿化树种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排放速率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银中杨和垂柳的BVOCs排放量显著高于其它6种树木,排放速率分别为97.63和18.24μg.(g.h)-1。阔叶树中银中... 采用二次热解析仪与GC-FID联用技术对沈阳地区8种典型绿化树种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排放速率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银中杨和垂柳的BVOCs排放量显著高于其它6种树木,排放速率分别为97.63和18.24μg.(g.h)-1。阔叶树中银中杨、垂柳、丁香、水腊主要排放异戊二烯,排放速率分别为97.33、17.71、3.78、0.13μg·(g·h)-1,榆树、皂角、银杏主要排放柠檬烯,排放速率分别为0.60、1.64、2.00μg·(g·h)-1;而针叶树油松以排放α-蒎烯为主,排放速率为2.25μg·(g·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种 生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 排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过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气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8
作者 席劲瑛 胡洪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6-108,共3页
生物过滤法是一种高效、廉价的废气处理技术。介绍了近年来生物过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气体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气体的性能、影响因素和运行模拟等内容。
关键词 生物过滤 废气处理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状真菌生物过滤塔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性能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灿 胡洪营 席劲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0-43,52,共5页
生物过滤塔工艺是控制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的一种重要工艺。其中,丝状真菌由于所产生的菌丝体易捕捉气相中的疏水性污染物,同时又具备耐受低pH值和适应干燥环境等特性,而日益成为VOCs生物过滤技术中新的研究热点。文章在对丝状真菌... 生物过滤塔工艺是控制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的一种重要工艺。其中,丝状真菌由于所产生的菌丝体易捕捉气相中的疏水性污染物,同时又具备耐受低pH值和适应干燥环境等特性,而日益成为VOCs生物过滤技术中新的研究热点。文章在对丝状真菌生物过滤塔的降解机理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在生物过滤塔技术中研究较多的几种典型丝状真菌,较详细介绍了该类真菌生物过滤塔对VOCs的去除性能,并对该技术在VOCs控制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生物过滤塔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过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的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先锋 杨春平 +3 位作者 曾光明 李莲 陈宏 余关龙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5-238,共4页
介绍了生物过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论述了过滤机理、污染物传递、生物膜增长与脱落、填料和生物膜表面形态学等方面的模型情况,指出了生物过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模型的研究趋势,有助于理解生物过滤过程的内在规律和指... 介绍了生物过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论述了过滤机理、污染物传递、生物膜增长与脱落、填料和生物膜表面形态学等方面的模型情况,指出了生物过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模型的研究趋势,有助于理解生物过滤过程的内在规律和指导优化生物过滤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过滤 挥发性有机物 动力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生物滴滤床处理H_2S和挥发性有机物混合废气 被引量:20
11
作者 沙昊雷 陈建孟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用生物滴滤床(BTF)处理某化工厂污水站的H2S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混合废气,当废气中H2S质量浓度为120~400mg/m^3、VOCs质量浓度为115~340mg/m^时,运行稳定后H2S和VOCs的去除率为95%和85%。考察了影响BTF运行的循环水水质情... 用生物滴滤床(BTF)处理某化工厂污水站的H2S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混合废气,当废气中H2S质量浓度为120~400mg/m^3、VOCs质量浓度为115~340mg/m^时,运行稳定后H2S和VOCs的去除率为95%和85%。考察了影响BTF运行的循环水水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加入Na2CO3可使循环水pH控制在3~6;循环水中含盐量、Cl^-质量浓度和SO4^2-质量浓度分别为2200~3300,600~800,1200~1400mg/L,均未达到抑制微生物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滴滤床 硫化氢 挥发性有机物 废气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生物过滤法处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阳 刘音 +2 位作者 林培真 陈志平 郑理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10期7-9,共3页
介绍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紫外技术和生物过滤技术处理VOCs的不足,进而阐述了紫外-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的优势、副产物臭氧的影响、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紫外-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的工程应用前景进行... 介绍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紫外技术和生物过滤技术处理VOCs的不足,进而阐述了紫外-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的优势、副产物臭氧的影响、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紫外-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的工程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生物过滤法 生物过滤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生物降解法处理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水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谢凤莲 徐乐中 吴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4,共6页
采用吸附-生物降解法处理含碳氢溶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水洗废水,研究了废水中挥发性有机成分的非稳性,考察了2种活性污泥(厌氧、好氧污泥)对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对水洗废水的降解效能,分析了处理... 采用吸附-生物降解法处理含碳氢溶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水洗废水,研究了废水中挥发性有机成分的非稳性,考察了2种活性污泥(厌氧、好氧污泥)对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对水洗废水的降解效能,分析了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水洗废水中的VOCs易再次挥发,曝气状态下VOCs的最大挥发率为11.26%。活性污泥可快速吸附废水中有机物,防止VOCs挥发。好氧活性污泥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优于厌氧活性污泥,吸附35 min时废水中COD含量降低了62%,吸附结果与Langmuir模型拟合较好(R2=0.991)。水洗废水中添加生活污水均衡了废水营养比例,提高了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当ABR-CSTR反应器进水中水洗废水占比≤60%时,COD和TO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9%和90.7%。吸附段HRT为0.8 h、生物降解段HRT为24 h时,吸附-生物降解装置对水洗废水中COD和TOC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6%,91.7%,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水得到有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水洗废水 活性污泥 吸附 难降解有机物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箭竹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云凤 龚道程 +9 位作者 林尤静 王好 王玉瑾 李勤勤 邓硕 徐巧 刘世伟 周志平 曾庆团 王伯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8-574,共7页
本研究于2018年9~11月采用动态顶空套袋法采样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D-GC-MS)分析技术,获得了南岭箭竹排放的20种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排放组成特征与排放速率.结果表明,异戊二烯是南岭箭竹排放的最主要的BVOCs,其排放速率... 本研究于2018年9~11月采用动态顶空套袋法采样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D-GC-MS)分析技术,获得了南岭箭竹排放的20种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排放组成特征与排放速率.结果表明,异戊二烯是南岭箭竹排放的最主要的BVOCs,其排放速率((1.36±0.99)×10^(4)μgC/(m^(2)⋅h))远高于单萜烯((32.59±35.39)μgC/(m^(2)⋅h))、倍半萜烯((2.62±2.91)μgC/(m^(2)⋅h))等其他物质.与亚洲地区的其他竹类相比,南岭箭竹异戊二烯的排放速率处于中上水平.南岭箭竹排放的BVOCs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日出后各物质的排放速率逐渐升高,在12:00~13:00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另外,南岭箭竹异戊二烯排放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光照的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箭竹 生物挥发性有机物 异戊二烯 排放速率 高山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法净化挥发性有机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卢雨奇 张长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9期1-3,共3页
综述了目前生物法净化挥发性有机物的3种典型反应器——生物洗涤器、生物过滤器以及生物滴滤器。对3种生物反应器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生物反应器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生物洗涤器 生物过滤器 生物滴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测定PBAT生物降解膜中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3
16
作者 崔欢 高维常 +4 位作者 刘艳霞 李洪勋 周淑平 陈文生 蔡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04-1010,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GC×GC-TOF MS)对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生物降解膜中主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分析测定,并考察了萃取纤维头类型、平衡温度、平衡时间、萃取时间对HS-...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GC×GC-TOF MS)对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生物降解膜中主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分析测定,并考察了萃取纤维头类型、平衡温度、平衡时间、萃取时间对HS-SPME在生物降解膜中VOCs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碳分子筛羧乙基(PDMS-DVB-CAR)为萃取头、80℃下分别平衡与萃取目标物10 min与40 min,在进样口260℃条件下解析3 min后进GC×GC-TOF MS分析,采用基质谱数据库与结构谱图等定性,内标法定量,生物降解膜中共检出55种VOCs,按结构可分为苯系物、萘、醛酮、醇、酯、茚、胺、酚、其它类共9类。相比常规一维气相色谱,全二维气相色谱可有效分离生物降解膜中的同系物、异构体及干扰物质,获得准确的定性结果。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高于19%,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对不同厂家(A、B、C、D)PBAT生物降解膜中的55种VOCs进行检测并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PBAT A与PBAT B样品重叠,VOCs差异较小,PBAT A+B、PBAT C与PBAT D有明显差异,VOCs差异较大,表明同类型不同来源的生物降解膜中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热图分析显示,PBAT D中的苯系物与PBAT A+B中的萘、胺类、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而PBAT C中的VOCs普遍偏低。由此表明建立的HS-SPME结合GC×GC-TOF MS检测方法具有准确可靠、简单、快速等优点,对PBAT生物降解膜的安全评价及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AT生物降解膜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生物发酵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污染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邹克华 翟增秀 +2 位作者 李伟芳 赵晓丽 刘宝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574-3580,共7页
为研究生物发酵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恶臭排放特征,选取典型企业主要生物发酵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有机肥料、氨基酸(苏氨酸、赖氨酸)、饲料添加剂等不同产品VOCs物质成分并识别主要致臭物质.结果表明,不同生物发酵产品VOCs排放特... 为研究生物发酵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恶臭排放特征,选取典型企业主要生物发酵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有机肥料、氨基酸(苏氨酸、赖氨酸)、饲料添加剂等不同产品VOCs物质成分并识别主要致臭物质.结果表明,不同生物发酵产品VOCs排放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有机肥料生产尾气主要VOCs为乙醛(34.97%)和三甲胺(31.60%);苏氨酸中丙醛浓度最高,质量分数为24.59%,其次是二甲二硫醚,质量分数为12.97%;赖氨酸中浓度最高的物质为甲苯,质量分数为81.65%.饲料添加剂1和饲料添加剂2排放主要物质均为乙醇,其中饲料添加剂1乙醇质量分数高达89.89%,饲料添加剂2乙醇质量分数为83.44%.通过计算气味贡献率,醛类是生物发酵产品中普遍存在的致臭物质,除醛类物质外,赖氨酸主要是苯系物,其中甲苯的恶臭贡献率最大;有机肥料主要恶臭物质为三甲胺,其气味贡献率高达89.89%.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我国生物发酵行业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以及为生物发酵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发酵 挥发性有机物 恶臭 排放特征 排放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及在食品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方舒婷 刘舒芹 向章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53-361,共9页
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MVOCs)是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小分子化合物,是目前检测和防控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全面综述了食品中MVOCs的分析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包装、贮藏、品质分析、腐败菌鉴定等监测食品安全方... 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MVOCs)是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小分子化合物,是目前检测和防控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全面综述了食品中MVOCs的分析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包装、贮藏、品质分析、腐败菌鉴定等监测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对快速、准确、有效地评价食品微生物污染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挥发性有机物 食品污染 食品安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玉米根际挥发性有机物组成和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艳玲 宋阿琳 +4 位作者 卢玉秋 王恩召 唐治喜 刘雄舵 范分良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33-1645,共13页
【目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显著影响玉米根际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产生和释放。对根际VOCs的深入研究有望为充分挖掘根际生物学潜力和根际调控做出积极贡献。【方法】采集山东德州、河北涞水... 【目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显著影响玉米根际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产生和释放。对根际VOCs的深入研究有望为充分挖掘根际生物学潜力和根际调控做出积极贡献。【方法】采集山东德州、河北涞水、河北保定、江西南昌、河南孟津、河南商丘等6个地区的旱地耕层土壤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玉米盆栽试验,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技术对根际土壤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分析鉴定,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根际细菌和真菌进行了定量分析,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际细菌16S和真菌ITS进行了测序。【结果】从6个旱地土壤中共检测出44种VOCs,主要是烷烃、烯烃、酯类、胺类、有机酸和芳香类化合物,其中多种化合物与植物或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密切相关。胺类化合物NBenzyl-N-ethyl-p-isopropylbenzamide和D-2-Bromo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在6个土壤中均被检出,占总量的54.2%;其次检出最多的是烷烃和烯烃,占总量的31.1%和7.6%。江西南昌土壤释放的VOCs在数量和丰富度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土壤,且大部分为烷烃和烯烃类化合物;从河北保定土壤中检出了6种特有的有机酸和酯类化合物。供试6种土壤中,河南商丘和河北保定的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四个地方。南昌土壤真菌数量显著较高,但其细菌数量、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低于其他土壤。6种土壤中的主要细菌依次为Thaumarchaeota(奇古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Chloroflexi(绿弯菌门)、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和Unclassified(未分类门),占总细菌群落的92.1%;主要真菌依次为Ascomycota(子囊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和Chytridiomycota(壶菌门),占总真菌群落的98.3%。绿弯菌门仅在南昌土壤中占绝对优势,而南昌土壤中奇古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比其他地区少;子囊菌门在6种土壤中均为绝对优势真菌门。玉米根际释放的VOCs数量和丰富度与pH、硝态氮、细菌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铵态氮和真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主要细菌门中的奇古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绿弯菌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是与主要真菌门相关性不显著。【结论】理化性质不同的玉米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组成存在显著差异。pH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酸性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显著高于中性土壤,但是其细菌数量、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小于中性土壤。VOCs的产生和释放受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透气性越好、微生物数量越多时,释放的VOCs越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 根际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滴滤法去除含苯挥发性有机废气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关晓辉 刘惠菊 +1 位作者 张兰河 孟秀丽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9-282,共4页
采用生物滴滤塔对含苯挥发性有机废气进行连续处理试验研究。考察了进气浓度和填料高度对含苯气体去除效果的影响及试验过程中压力损失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气浓度为467 mg/m3时,去除率为97.55%;苯进气浓度为100... 采用生物滴滤塔对含苯挥发性有机废气进行连续处理试验研究。考察了进气浓度和填料高度对含苯气体去除效果的影响及试验过程中压力损失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气浓度为467 mg/m3时,去除率为97.55%;苯进气浓度为100 mg/m3时,去除率为45%。随着滴滤塔填料高度的增加,VOCs和苯去除率逐渐提高。试验初期与试验末期的压力损失分别为63.74 Pa和140.24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滴滤塔 挥发性有机物 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