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基硬碳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预处理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文浩 韩文佳 +4 位作者 陈安祥 周世晋 王晓龙 陈仪玮 李霞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1-212,共12页
生物质基硬碳因成本低廉、碳源丰富而广泛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但由于生物质前驱体组分和结构特性的局限,直接碳化制备的生物质基硬碳材料电性能难以满足需求。因此,通过在特定条件下对生物质前驱体进行预处理,调整和优化... 生物质基硬碳因成本低廉、碳源丰富而广泛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但由于生物质前驱体组分和结构特性的局限,直接碳化制备的生物质基硬碳材料电性能难以满足需求。因此,通过在特定条件下对生物质前驱体进行预处理,调整和优化生物质前驱体的组分和结构,增强其电化学性能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从预处理角度出发,首先总结了近年来生物质资源化利用预处理工艺、作用以及机理,然后综述了化学法、物理法与生物法等三种生物质基硬碳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预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者在生物质基硬碳材料预处理工艺的选择、应用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硬碳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生物质熔盐水合物预处理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董立靖 高玉发 +2 位作者 于光 王海松 李滨 《中国造纸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8,共10页
预处理可以打破木质纤维生物质的天然抗降解屏障,促进其更高效的转化和利用。本文概述了传统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综述了较新的熔盐水合物(MSH)预处理的方法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对MSH预处理方法的特点、反应过程和原理,以及预处理效... 预处理可以打破木质纤维生物质的天然抗降解屏障,促进其更高效的转化和利用。本文概述了传统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综述了较新的熔盐水合物(MSH)预处理的方法机理和应用研究进展。对MSH预处理方法的特点、反应过程和原理,以及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归纳总结,讨论了MSH预处理的优势及挑战,并对其未来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生物质 熔盐水合物 预处理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盐预处理分离木质纤维生物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郭桂辛 李印正 +1 位作者 陈天影 唐艳军 《中国造纸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木质纤维生物质作为自然界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可转化为清洁能源、功能材料及高附加值平台化学品,但其致密结构导致的天然抗降解特性,严重制约了转化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预处理是一种可以打破木质纤维生物质抗降解屏障的关键技术,其... 木质纤维生物质作为自然界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可转化为清洁能源、功能材料及高附加值平台化学品,但其致密结构导致的天然抗降解特性,严重制约了转化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预处理是一种可以打破木质纤维生物质抗降解屏障的关键技术,其中金属盐预处理法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多样的存在形态备受关注。本文基于组分全质化利用理念,系统综述了不同存在形式金属盐的预处理方法:重点剖析了熔盐水合物、稀溶液体系、低共熔溶剂及催化剂型金属盐,以及其与其他辅助手段协同作用的预处理效能;从绿色化学角度展望了金属盐预处理体系的发展方向,为构建高效清洁的木质纤维生物质高值化利用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盐 木质纤维生物质 预处理 分离 高值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低温预处理下生物质热解产物特性
4
作者 许涛 陈凌云 +3 位作者 郑修仁 伍永平 解盘石 陈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59-4168,共10页
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来源广、多功能、碳中和等特点。生物质的高值资源化利用有利于降低对高碳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符合中国“双碳”国家战略需要。热解作为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的基础,是实现生... 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来源广、多功能、碳中和等特点。生物质的高值资源化利用有利于降低对高碳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符合中国“双碳”国家战略需要。热解作为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的基础,是实现生物质能高值利用的最佳技术之一,但是存在生物油产率低与品质差的核心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创新性将低温冷冻技术应用于生物质热解领域,提出“低温冷冻+快速热解”的生物质制油新方法,拟提高热解生物油产率和品质。以2种农作物秸秆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液氮快速冷冻预处理方法,研究了低温预处理下生物质热解产物分布与组成的演变机理。实验表明,与常规热解相比,液氮低温预处理后生物质热解生物油产率升幅可达14.16%~23.73%,且低温预处理温度与生物油产率呈正相关关系,在-90℃低温预处理下生物油产率达最大值(22.3%~26.3%),超出铝甑法生物油产率8.50%~22.71%。液氮低温预处理对生物油成分分布有明显的转化作用,生物油组成中苯系物(BTEX)与酚类物质有明显上升,最大涨幅分别为43.61%和12.45%。液氮低温预处理抑制了生物质热解气中CO_(2)和CO的释放,成分占比降幅了7.2%~29.7%;促进CH_(4)和H_(2)的生成,成分占比提高了0.2%~14.7%。此外,低温预处理使固体产物元素组成中C元素质量分数增加,同时O元素质量分数下降,这有利于提高生物炭的可燃性,并降低其自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快速热解 低温预处理 生物 产物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光发酵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屈皓 李玉霞 刘玉香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1,共6页
回顾了生物质光发酵制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生物质预处理技术、制氢过程优化和工艺整合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制氢效率同时降低能耗方面对生物质光发酵制氢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 生物质制氢 光发酵制氢 生物质预处理 过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联合BEAM预处理方案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李森 高锦洁 +7 位作者 李艳 董菲 李其辉 赵伟 万伟 杨萍 王继军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目的:评估西达本胺联合BEAM(CBEAM)预处理方案在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9月在本中心行AHSCT的8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情况。结果:在8... 目的:评估西达本胺联合BEAM(CBEAM)预处理方案在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9月在本中心行AHSCT的8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情况。结果:在85例患者中,采用BEAM(BEAM组)和CBEAM(CBEAM组)做预处理方案患者分别为52例和33例。CBEAM组中54.5%(18例)患者将AHSCT作为挽救治疗方案,显著高于BEAM组患者的26.9%(14例)(P<0.01)。造血重建上,CBEAM组中位粒系植入时间为9 d,较BEAM组缩短2 d。两组血小板植入时间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上,CBEAM组出现预处理时肝功能损伤比例较高(12.1%),但均为I-II级不良反应。疗效上,两组移植后疾病的完全缓解率均达90%以上,无移植相关死亡事件发生。CBEAM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12,22)个月,BEAM组患者为39(20,59)个月。两组移植后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BEAM组和CBEAM组移植后的2年PFS率分别为74.1%和92.9%(P>0.05),展现出西达本胺在延长PFS上的一定优势。结论:CBEAM预处理方案在接受AHSCT的淋巴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可能有较好的疗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预处理方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预处理方案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西达本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制备2,5-羟甲基糠醛(HMF)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志军 刘岳 +3 位作者 乔慧 冯永顺 潘炘 庄晓伟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50,共6页
总结了生物质转化为2,5-羟甲基糠醛(HMF)的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木本和草本生物质的转化机制、催化剂选择、预处理方法和反应条件的优化。研究表明,通过有效的预处理和催化转化,可以提高HMF产率。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提升转化... 总结了生物质转化为2,5-羟甲基糠醛(HMF)的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木本和草本生物质的转化机制、催化剂选择、预处理方法和反应条件的优化。研究表明,通过有效的预处理和催化转化,可以提高HMF产率。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提升转化效率、降低成本和开发可持续的生物质转化技术,以促进HMF的商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转化 2 5-羟甲基糠醛(HMF) 催化剂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法提高生物质热解产物品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帅 王贤华 +3 位作者 李攀 李允超 隋海清 陈汉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6-352,共7页
生物质水分含量高、能量密度低、储存运输成本高等缺点制约着其转化利用。预处理技术是提高生物质热解产物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研究高效经济的预处理技术,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生物质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对干燥法、稀酸法、水热法、烘焙... 生物质水分含量高、能量密度低、储存运输成本高等缺点制约着其转化利用。预处理技术是提高生物质热解产物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研究高效经济的预处理技术,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生物质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对干燥法、稀酸法、水热法、烘焙法和生物法等预处理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发现干燥法和烘焙法等技术极具潜力,但是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今后还需研究成本低、产率高、污染小的预处理技术,并对预处理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预处理 热解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高温液态水预处理技术 被引量:27
9
作者 余强 庄新姝 +5 位作者 袁振宏 亓伟 王闻 王琼 杨丽芳 谭雪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77-2182,共6页
木质纤维素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可发酵糖的制取技术是木质纤维素乙醇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原料经过预处理后再进行酶解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糖化方式。高温液态水预处理技术与其它方法相比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如不需添加... 木质纤维素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可发酵糖的制取技术是木质纤维素乙醇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原料经过预处理后再进行酶解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糖化方式。高温液态水预处理技术与其它方法相比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如不需添加化学试剂、降解产物少等。本文在总结了高温液态水性质的基础上,对它在生物质预处理过程中各组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水解过程及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和分析。最后对高温液态水预处理技术在木质纤维素糖化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 高温液态水 预处理 生物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0
作者 赵志刚 程可可 +1 位作者 张建安 高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39-42,44,共5页
阐述了由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燃料乙醇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综述了国内外对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预处理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 阐述了由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燃料乙醇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综述了国内外对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预处理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预处理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技术。最后对木质纤维素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预处理技术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木质纤维素 预处理 生物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生物质的热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亚运 肖军 +1 位作者 吕潇 沈来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7-325,共9页
通过分步添加Ca(OH)2与甲酸获得甲酸钙的方法对生物质进行预处理,在管式炉上开展了预处理生物质热解实验,研究了甲酸钙预处理对4种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样品的红外分析显示,甲酸钙预处理影响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结构,一定程度上破... 通过分步添加Ca(OH)2与甲酸获得甲酸钙的方法对生物质进行预处理,在管式炉上开展了预处理生物质热解实验,研究了甲酸钙预处理对4种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样品的红外分析显示,甲酸钙预处理影响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结构,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乙酰基侧链,而对木质素苯环结构影响较小,且出现了明显的羧酸根官能团振动.热解实验结果表明:木屑的生物油产率高于3种秸秆类生物质(玉米秆、稻秸、麦秆),最大生物油产率达到0.496 g/g.甲酸钙预处理使得生物质的半焦和气体产率增加,而生物油产率下降.GC-MS分析显示,木屑生物油酸类含量低于秸秆类生物质,而酚类物质含量较高,其中麦秆生物油酸类含量最高,酸度最强.甲酸钙预处理明显减少了生物油中乙酸和左旋葡聚糖的含量,增加了羟基丙酮与环戊烯酮等酮类物质;而且甲酸钙预处理显著降低了生物油的酸性,且对秸秆类生物质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其中木屑生物油p H值从4.1~4.3增加到5.6~5.8,麦秆生物油从2.4~2.7增加到5.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预处理 甲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预处理生物质原料及其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倩 陈京环 +2 位作者 王堃 蒋建新 孙润仓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7-104,共8页
在能源问题日益紧张的时局下,寻求可再生清洁能源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由农林废弃物转化获得新能源、新材料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其中生物乙醇作为环保、可持续的新型能源得到了广泛关注。预处理作为生物乙醇制备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在能源问题日益紧张的时局下,寻求可再生清洁能源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由农林废弃物转化获得新能源、新材料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其中生物乙醇作为环保、可持续的新型能源得到了广泛关注。预处理作为生物乙醇制备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备受重视,传统化学预处理技术能量消耗大、对设备要求高、半纤维素降解严重且对环境造成污染,没有充分考虑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高值化回收利用,单一化降解纤维素使得经济利用价值很低;生物预处理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和低成本的预处理技术,也存在着转化效率低、作用周期长和碳水化合物损失严重的缺点。热水预处理通过条件参数优化可在尽量保留天然大分子原位结构的基础上,一定程度地破坏植物细胞壁的致密结构,且仅利用水作为反应试剂,具有无化学药剂使用、对环境友好、操作成本低等优点,其对生物质细胞壁的主要作用为使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CC)连接键断裂并除去部分半纤维素,使木质素性质发生改变并进行再分配,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纤维素的聚合度。热水预处理过程中生成的糠醛、5-羟甲基糠醛、甲酸、乙酸等产物,会对生物降解产生抑制作用,可以通过优化条件来控制其含量。酶解过程是指利用纤维素酶及其辅助酶将预处理后的纤维素降解为可发酵单糖,若直接将预处理后的产物进行发酵则需要较长时间且仅能获得极低浓度的乙醇。酶水解过程中由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保护作用,阻碍了纤维素酶与纤维素底物的接触,而预处理过程则会削弱或完全破坏这种阻碍作用,增大酶与纤维素的接触面积使酶解效率提高。提高预处理温度会使乙醇发酵得率提高,但是预处理温度过高会导致纤维素降解从而使乙醇得率降低。本文对热水预处理过程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和处理过程中抑制物的转化生成进行总结,分析比较在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生物质中各主要组分和降解产物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对后续酶水解、酵母发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预处理 木质生物质 抑制物 酶水解 生物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预处理提高酒糟生物质酶解糖化效果 被引量:14
13
作者 任海伟 徐娜 +6 位作者 李金平 张轶 李志忠 王永刚 刘晓风 张涛 孙永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39-246,共8页
为促进酒糟生物质的酶解糖化,筛选适宜的预处理方法,以脱除木质素,提高综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和)保留率为目标,研究比较了酸-超声波耦合(ultrasound-assisted acid pretreatment,UAAP)、液氨(pretreatment by soaking in aqueous ... 为促进酒糟生物质的酶解糖化,筛选适宜的预处理方法,以脱除木质素,提高综纤维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和)保留率为目标,研究比较了酸-超声波耦合(ultrasound-assisted acid pretreatment,UAAP)、液氨(pretreatment by soaking in aqueous ammonia,PSAA)、碱性双氧水(alkaline hydrogen peroxide pretreatment,AHPP)和酸性亚硫酸氢盐(bisulfite pretreatment,BP)4种预处理法对酒糟化学组分、结构特性和酶解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余3种方法相比,BP法处理后酒糟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保留率最高,分别为84.59%和84.87%,即综纤维素保留率为84.68%。与未处理酒糟(unpretreatment,UP)相比,4种方法预处理后酒糟的综纤维素酶解得率分别提高了49.12%(酸-超声波,UAAP)、55.48%(液氨,PASS)、92.79%(碱性双氧水,AHPP)和99.15%(酸性亚硫酸氢盐,BP),其中BP法对酒糟酶解糖化的促进作用最有效。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X-衍射(X-ray differaction,XRD)结果显示,酒糟经不同方法预处理后表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木质纤维网络结构遭到破坏,表面呈现无规则或形状各异的膨松状态,沟壑明显,孔隙率增加,比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提高水解酶的可及性。化学组分和结构特性的变化说明酒糟的酶解得率与综纤维素的保留、木质素的去除、表面微观形貌变化以及纤维素结晶度等因素直接相关。总之,酸性亚硫酸氢盐(BP)法是适用于酒糟生物质糖化预处理的一种有效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纤维素 酒糟 预处理 酶解糖化 组分变化 结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预处理对生物质热裂解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姬登祥 黄承洁 +3 位作者 于平 于凤文 艾宁 计建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12-117,共6页
为探讨水洗和酸洗等预处理方法对生物质热裂解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以水稻秸秆为生物质原料,使用去离子水和质量分数分别为3%、7%和10%的盐酸、硫酸和磷酸溶液对水稻秸秆进行水洗和酸洗处理,采用热重分析法考察了水洗和酸洗,以及酸浓度对... 为探讨水洗和酸洗等预处理方法对生物质热裂解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以水稻秸秆为生物质原料,使用去离子水和质量分数分别为3%、7%和10%的盐酸、硫酸和磷酸溶液对水稻秸秆进行水洗和酸洗处理,采用热重分析法考察了水洗和酸洗,以及酸浓度对水稻秸秆热裂解特性及综合性指数的影响,并采用Thermo-kinetics软件进行多元非线性拟合得到了热裂解过程的动力学参数,推测了热裂解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水洗及酸洗可使水稻秸秆的热解主反应区热重和微分热重曲线向高温侧移动,最大失重速率和最大失重温度升高;盐酸和磷酸溶液浓度对水稻秸秆热裂解特性的影响较小,而硫酸浓度的影响显著,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大;酸洗有利于水稻秸秆中挥发分的析出,可以脱除秸秆内的部分钾盐,3种酸脱钾盐的作用依次为:盐酸>硫酸>磷酸;热裂解热性综合特性指数受水洗和酸洗影响显著,并随酸浓度升高而变化;两步连续反应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水稻秸秆的热裂解过程;水稻秸秆经去离子水和磷酸洗涤后,热裂解倾向于发生符合Avrami/Erofeev的n维成核反应或晶核成长反应,经盐酸和硫酸洗涤后,则倾向于发生n阶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重分析 动力学参数 预处理 热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左金龙 张迎停 +4 位作者 夏至 谭冲 穆德颖 马雪薇 李俊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69-1575,共7页
简述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在分离生物质各组分当中的应用,叙述了各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回顾了近年来基于传统的预处理技术在高效与环境友好等方面进行的工艺优化,从分离效率、预处理条件以及分离后各组分理化性... 简述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在分离生物质各组分当中的应用,叙述了各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回顾了近年来基于传统的预处理技术在高效与环境友好等方面进行的工艺优化,从分离效率、预处理条件以及分离后各组分理化性质的变化分析不同的预处理工艺,高污染、利用率差仍是限制生物质综合利用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未来生物质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了生物质的预处理技术应在高效率、环境友好以及循环利用的可控性方面进行新技术的研发,联合处理仍是今后生物质预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预处理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肥预处理对生物质厌氧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冰冰 肖波 +1 位作者 胡智泉 刘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848-10851,共4页
[目的]探索通过生物预处理提高富含纤维素、木质素等难降解成分原料厌氧消化的产气率的最佳工艺和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好氧堆肥的方式对生物质进行预处理,研究预处理对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率、甲烷含量、pH值、水解酶活性和COD去除率... [目的]探索通过生物预处理提高富含纤维素、木质素等难降解成分原料厌氧消化的产气率的最佳工艺和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好氧堆肥的方式对生物质进行预处理,研究预处理对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率、甲烷含量、pH值、水解酶活性和COD去除率等特性的影响。[结果]经过3~6d的堆肥预处理,厌氧消化产期率明显提高,气体中甲烷含量达到70%,对提高COD去除率和原料中各种水解酶活性等均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生物质堆肥预处理的最佳时间为4~5d。堆肥预处理可通过提高厌氧消化原料的初始温度和各种水解酶的活性,明显提高生物质厌氧消化过程中沼气产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堆肥预处理 厌氧消化 沼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化预处理对生物质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马兴元 刘琪 马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03-1506,共4页
为探明氨化预处理对小麦秸秆干式厌氧发酵产气量影响的内在原因,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视频光学接触角测定仪(GBX)、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氨化处理前后小麦秸秆中纤维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多方面研究。结... 为探明氨化预处理对小麦秸秆干式厌氧发酵产气量影响的内在原因,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视频光学接触角测定仪(GBX)、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氨化处理前后小麦秸秆中纤维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多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氨化预处理使小麦秸秆纤维部分官能团发生断裂,表层的亲水性增加,秸秆的热稳定性提高,并且氨化作用对纤维结构的破坏,有利于厌氧微生物接触到更多的可发酵物质,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也表明小麦秸秆纤维结构的变化是厌氧发酵产气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秸秆 预处理 氨化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取生物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方书起 蒋璐瑶 +2 位作者 李攀 白净 常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5,50,共6页
总结了常见的生物质预处理方法,分析了不同催化剂的添加对生物油特性的影响,最后讨论将生物质预处理和催化热解联合作用对热解过程及产物的影响。认为合理的生物质预处理方法能改善生物油的品质,应结合生物质原料特性"因材施教&quo... 总结了常见的生物质预处理方法,分析了不同催化剂的添加对生物油特性的影响,最后讨论将生物质预处理和催化热解联合作用对热解过程及产物的影响。认为合理的生物质预处理方法能改善生物油的品质,应结合生物质原料特性"因材施教";同时应深入探究催化剂在热解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从而选择最佳的预处理方法和催化剂进行联合热解,达到优化生物油特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预处理技术 催化热解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预处理制备生物质燃料乙醇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晓娟 冯浩 +1 位作者 王斌 李志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4-200,共7页
为了扩展燃料乙醇制备的预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该文针对燃料乙醇制备的2种新预处理方法——半纤维素分离两步预处理法和木质素分离两步预处理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以能源植物柳枝稷和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为原料,考查了这2种方法对酶水... 为了扩展燃料乙醇制备的预处理工艺的发展方向,该文针对燃料乙醇制备的2种新预处理方法——半纤维素分离两步预处理法和木质素分离两步预处理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以能源植物柳枝稷和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为原料,考查了这2种方法对酶水解过程中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纤维素分离两步预处理法对柳枝稷的较优处理条件为:第一步预处理用3%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在50℃处理16h,第二步预处理用去离子水在121℃处理30min,最终酶水解可获得89%的纤维素转化率;木质素分离两步预处理法对玉米秸秆的较优处理条件为:第一步预处理用碱性乙醇溶液(1%质量分数氢氧化钠和70%质量分数乙醇)在80℃处理2h,第二步预处理为去离子水在135℃处理30min,最终酶水解可获得83%的纤维素转化率;扫描电镜观察,柳枝稷和玉米秸秆的纤维束均被破坏,纤维素酶的作用面积得到提高。同时,分离提取了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可以回收提纯,应用于高附加值化学产品的制备。这一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为实现燃料乙醇制备工程工业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 乙醇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 两步法预处理 糖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酶解的预处理技术综述 被引量:13
20
作者 岳建芝 李刚 张全国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0-343,共4页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是通过微生物作用转化为乙醇和氢能的可再生糖资源,酶解木质纤维素是它向乙醇和氢能转化的第1步,但是由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高稳定性,要得到较高的酶解率就必须先进行预处理。本研究主要总结了机械粉碎预处理、辐...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是通过微生物作用转化为乙醇和氢能的可再生糖资源,酶解木质纤维素是它向乙醇和氢能转化的第1步,但是由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高稳定性,要得到较高的酶解率就必须先进行预处理。本研究主要总结了机械粉碎预处理、辐射预处理、稀酸预处理、碱预处理、氧化预处理、高温液态水预处理、蒸汽爆破预处理和生物预处理这些对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酶解有促进作用的预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并对促进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酶解的预处理技术发展方向作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 酶解 预处理 生物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