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农林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构筑锂电池负极新材料
被引量:
1
1
作者
肖高
郑明珠
+1 位作者
毛诗钰
李晓慧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3,共11页
农林生物质废弃物作为一种价廉易得的可再生资源,具有丰富的碳源和多孔通道优势。其通过炭化和活化等制备方法及其他复合改性方法可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多孔材料,该材料在储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方...
农林生物质废弃物作为一种价廉易得的可再生资源,具有丰富的碳源和多孔通道优势。其通过炭化和活化等制备方法及其他复合改性方法可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多孔材料,该材料在储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方面,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具备可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容量和倍率性能等优势。该文对基于生物质构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主要介绍了稻壳、玉米秸秆、棉花和果壳等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并探讨了目前生物质基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另外,还讨论了未来生物质在储能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为化工新型碳材料和锂离子电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衍生多孔碳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农林废弃物
应用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面向CO_(2)捕集的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构筑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钟安定
虞育杰
+3 位作者
黄睿
魏星名
刘建洪
郑永鑫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0-719,共10页
CO_(2)的大量排放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发高效且低能耗的先进CO_(2)固体吸附材料是碳捕集的研究热点。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具有低成本、可再生和环境可持续性等特点,在变压吸附CO_(2)捕集技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总结了生物质衍生多孔...
CO_(2)的大量排放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发高效且低能耗的先进CO_(2)固体吸附材料是碳捕集的研究热点。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具有低成本、可再生和环境可持续性等特点,在变压吸附CO_(2)捕集技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总结了生物质衍生多孔碳的合成方法和热解活化机理,综述了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在CO_(2)捕集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生物质衍生多孔碳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对CO_(2)吸附的影响机制,最后重点讨论了多孔碳理化性质的调控手段和创新性设计方法,旨在从制备与结构的关系、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等方面全面讨论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在CO_(2)捕集中的应用策略,为进一步制备绿色高效的CO_(2)固体吸附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衍生多孔碳
CO_(2)捕集
孔结构
表面化学性质
可控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N、P共掺杂莲藕生物碳材料用于芦丁的电化学传感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小宇
高仪
+3 位作者
刘耀鹏
鲁猷栾
郑寅
黄文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44-1552,共9页
以莲藕为生物质原料、聚磷酸铵(APP)为氮磷掺杂剂制备了一种N、P共掺杂生物质碳材料,采用SEM、TGA、XRD、XPS和FTIR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以该碳材料修饰玻碳电极,构建了一种检测芦丁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化学阻...
以莲藕为生物质原料、聚磷酸铵(APP)为氮磷掺杂剂制备了一种N、P共掺杂生物质碳材料,采用SEM、TGA、XRD、XPS和FTIR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以该碳材料修饰玻碳电极,构建了一种检测芦丁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化学阻抗谱、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及芦丁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莲藕与APP质量比为1∶1、热解温度为800℃条件下,制备的热解碳材料修饰电极对芦丁的检测效果最好。在最优化条件下,芦丁浓度与该修饰电极的响应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范围为0.01~10μmol/L,检出限为1.19×10^(–2)μmol/L(信噪比=3)。此外,该修饰电极对双黄连口服液和健康人尿样中芦丁的测定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非金属掺杂
生物质衍生多孔碳
材料
电化学性能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林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构筑锂电池负极新材料
被引量:
1
1
作者
肖高
郑明珠
毛诗钰
李晓慧
机构
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环境资源工程系
福建省生物质资源化技术开发基地
福州大学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3,共11页
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支持项目(202313470001)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J01564,2017J01412)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150603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20T130599)
福州大学贵重仪器设备开放测试基金项目(2023T004)。
文摘
农林生物质废弃物作为一种价廉易得的可再生资源,具有丰富的碳源和多孔通道优势。其通过炭化和活化等制备方法及其他复合改性方法可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多孔材料,该材料在储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方面,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具备可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容量和倍率性能等优势。该文对基于生物质构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主要介绍了稻壳、玉米秸秆、棉花和果壳等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并探讨了目前生物质基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另外,还讨论了未来生物质在储能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为化工新型碳材料和锂离子电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
关键词
生物质衍生多孔碳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农林废弃物
应用方向
Keywords
biomass derived porous carbon
lithium-ion batteries
anode material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wastes
application direction
分类号
TM91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向CO_(2)捕集的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构筑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钟安定
虞育杰
黄睿
魏星名
刘建洪
郑永鑫
机构
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10-71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266006,52366008)
贵州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ZK[2022]一般061、ZK[2022]一般139)
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技[2022]108号)。
文摘
CO_(2)的大量排放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发高效且低能耗的先进CO_(2)固体吸附材料是碳捕集的研究热点。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具有低成本、可再生和环境可持续性等特点,在变压吸附CO_(2)捕集技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总结了生物质衍生多孔碳的合成方法和热解活化机理,综述了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在CO_(2)捕集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生物质衍生多孔碳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对CO_(2)吸附的影响机制,最后重点讨论了多孔碳理化性质的调控手段和创新性设计方法,旨在从制备与结构的关系、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等方面全面讨论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在CO_(2)捕集中的应用策略,为进一步制备绿色高效的CO_(2)固体吸附剂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质衍生多孔碳
CO_(2)捕集
孔结构
表面化学性质
可控制备
Keywords
biomass-derived porous carbon
CO_(2)capture
porous structure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分类号
X70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TQ424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N、P共掺杂莲藕生物碳材料用于芦丁的电化学传感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小宇
高仪
刘耀鹏
鲁猷栾
郑寅
黄文胜
机构
湖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44-155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066010)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2110517006)
+1 种基金
湖北民族大学高水平科研成果校内培育项目(PY22004)
湖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MYK2022030)。
文摘
以莲藕为生物质原料、聚磷酸铵(APP)为氮磷掺杂剂制备了一种N、P共掺杂生物质碳材料,采用SEM、TGA、XRD、XPS和FTIR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并以该碳材料修饰玻碳电极,构建了一种检测芦丁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化学阻抗谱、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及芦丁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莲藕与APP质量比为1∶1、热解温度为800℃条件下,制备的热解碳材料修饰电极对芦丁的检测效果最好。在最优化条件下,芦丁浓度与该修饰电极的响应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范围为0.01~10μmol/L,检出限为1.19×10^(–2)μmol/L(信噪比=3)。此外,该修饰电极对双黄连口服液和健康人尿样中芦丁的测定效果良好。
关键词
芦丁
非金属掺杂
生物质衍生多孔碳
材料
电化学性能
电化学传感器
Keywords
rutin
non-metal doping
biomass derived porous carbon materials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electrochemical sensor
分类号
TQ127.11 [化学工程—无机化工]
O657.1 [理学—分析化学]
TP212.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农林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构筑锂电池负极新材料
肖高
郑明珠
毛诗钰
李晓慧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面向CO_(2)捕集的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构筑的研究进展
钟安定
虞育杰
黄睿
魏星名
刘建洪
郑永鑫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N、P共掺杂莲藕生物碳材料用于芦丁的电化学传感
王小宇
高仪
刘耀鹏
鲁猷栾
郑寅
黄文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