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制炭温度对玉米和小麦生物质炭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6
- 1
-
-
作者
许燕萍
谢祖彬
朱建国
刘钢
刘琦
-
机构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3-78,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91
40871146)
+3 种基金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8BAD95B05)
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KZCX2-YW-Q1-07
KZCX2-EW-409)
美国BlueMoonFund资金资助
-
文摘
通过缓慢高温裂解方式生产不同温度的小麦和玉米生物质炭,并对其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质炭性质受裂解温度和生物质种类的影响而表现出差异。当裂解温度从300℃升高到500℃时,小麦生物质炭产率从44.3%降低到38.4%,其生物质炭碳含量从617.9 g/kg升高到674.0 g/kg;玉米生物质炭产率从42.8%(300℃)降低到29.7%(500℃),其生物质炭碳含量从574.8 g/kg(300℃)升高到651.1 g/kg(500℃)。生物质炭pH、灰分含量、全磷含量等也随制炭温度升高而升高,小麦生物质炭pH从7.59(300℃)上升到10.51(500℃),灰分含量从186.1 g/kg(300℃)升高到268.2 g/kg(500℃),全磷含量从0.70 g/kg(300℃)升高到1.10 g/kg(500℃);玉米生物质炭pH从9.35(300℃)升高到10.12(500℃),全磷含量从2.34 g/kg(300℃)升高到4.37 g/kg(500℃)。说明制炭温度和生物质种类对生物质炭理化性质具有决定性作用。
-
关键词
裂解温度
小麦生物质炭
玉米生物质炭
生物质炭性质
-
Keywords
Pyrolysis temperature, Wheat biochar, Corn biochar, Biochar's properties
-
分类号
S333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
-
题名生物质炭的性质及其对土壤环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0
- 2
-
-
作者
袁金华
徐仁扣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9-785,共7页
-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DC6B02)
-
文摘
在厌氧或者绝氧的条件下对生物质进行热解,可产生含碳丰富的固体物质,称为生物质炭。由于生物质炭在农业和环境中的巨大应用前景和对土壤碳的增汇减排作用,近期成为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生物质炭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其对土壤环境功能的影响,分析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含有大量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和植物的生长;生物质炭一般呈碱性,施用生物质炭可以降低土壤的酸度和有毒元素如铝和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生物质炭表面含有丰富的-COOH、-COH和-OH等含氧官能团,它们产生的表面负电荷使生物质炭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CEC),施用后可以提高土壤的CEC;生物质炭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生物质炭具有高度的孔隙结构,可以增加土壤的空隙度和保水能力,降低土壤容重,有利植物根系生长;生物质炭是一种含碳的聚合物,主要由单环和多环的芳香族化合物组成,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生物质炭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较强的抵抗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增强了土壤的固碳作用,减少碳向大气的再释放。该文可为从事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固碳减排、污染土壤修复和土壤改良与管理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生物质炭的性质
土壤肥力
固碳减排
污染土壤修复
-
Keywords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biochar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soil fertility
-
分类号
S156
[农业科学—土壤学]
X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