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与煤混合颗粒流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宋新朝 王志锋 +2 位作者 孙东凯 董众兵 毕继诚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7,共4页
在 D1 1 5 mm× 1 0 0 0 mm有机玻璃制成的圆柱型流化床中 ,对玉米秆、稻秆、煤及其混合物的流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单一生物质颗粒不能形成良好的流化状态 ,而加入一定量煤构成生物质和煤二组分混合颗粒可以实现... 在 D1 1 5 mm× 1 0 0 0 mm有机玻璃制成的圆柱型流化床中 ,对玉米秆、稻秆、煤及其混合物的流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单一生物质颗粒不能形成良好的流化状态 ,而加入一定量煤构成生物质和煤二组分混合颗粒可以实现稳定流化 .当生物质和煤混合颗粒中生物质的质量分率小于 5 0 %时 ,可以达到很好的流化状态 ,生物质和煤二组分混合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随生物质质量分率的增加而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生物质和煤的混合颗粒 最小流化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焙林业废弃物生物质与煤粉不同配比混合颗粒的流化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徐贵玲 李梦慧 卢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8-225,共8页
为考察烘焙林业废弃物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物的流化特性,在自行搭建的流化试验装置上,进行不同质量配比的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颗粒系统的流化试验,获得该系统的流化特性曲线,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二元混合颗粒的起始流化速度、最小流... 为考察烘焙林业废弃物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物的流化特性,在自行搭建的流化试验装置上,进行不同质量配比的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颗粒系统的流化试验,获得该系统的流化特性曲线,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二元混合颗粒的起始流化速度、最小流化速度和完全流化速度等特征速度,进而获得"组分-特征速度"的相平衡图,探讨烘焙生物质质量分数(0,20%,40%,60%,80%和100%)对二元混合颗粒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预测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颗粒最小流化速度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煤粉颗粒与烘焙生物质颗粒单独流化时,流化曲线可以划分为4个区域:I固定床区域,II过渡区域,III起始流化区域和IV完全流化区域。完全流化区域标准化床层比压降值的大小依次为:无烟煤1(0.90)>无烟煤2(0.86)>烘焙生物质1(0.84)>烘焙生物质2(0.53),流化质量依次变差。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颗粒的流化曲线与其单组分颗粒的流化曲线近似,但区域II和III所对应的气速的范围明显缩小。随着烘焙生物质质量分数的增加,完全流化区域的标准化床层比压降值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混合颗粒的流化质量逐渐变差,起始流化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完全流化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最小流化速度逐渐减小。不同特征速度对应着不同流化阶段间的过渡,通过流化气速所处的区间并结合"组分-特征速度"相平衡图,可以对二元混合颗粒所处的流化状态进行预判,并可根据实际工程应用需要对操作流化气速进行相应的调节。该文所获得的不同配比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颗粒最小流化速度经验公式可以在–25%~+20%的误差范围内对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进行较好地预测。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质与煤流化床共气化工艺中的气化炉等相关工艺设备的设计和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速度 二元混合颗粒 流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的混烧特性及其对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泉斌 徐明厚 +1 位作者 姚洪 戴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2,共6页
在沉降炉上进行生物质与煤的混烧试验,分析研究生物质与煤混烧对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粒径分布、排放特性及其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燃料混烧的PM_10排放仍为相似的双峰分布;混烧时燃烧过程明显分为脱挥发分和焦炭燃烧2个阶段;L... 在沉降炉上进行生物质与煤的混烧试验,分析研究生物质与煤混烧对可吸入颗粒物(PM_10)的粒径分布、排放特性及其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燃料混烧的PM_10排放仍为相似的双峰分布;混烧时燃烧过程明显分为脱挥发分和焦炭燃烧2个阶段;LPSA煤与锯末混烧时排放的PM_10浓度最低,并且当氧气含量增加时,PM_1.0(粒径最大不超过1.0μm的颗粒物)变化幅度较小,而PM_1.0+(粒径位于1.0~10μm之间的颗粒物)则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对于同一种煤与生物质混烧时,PM_10的形貌有相似之处。在0.1μm处LPSA煤与生物质混烧形成的细微颗粒物大多呈柱状,而PDSB煤与生物质则大多呈碎片块状;并且在4.3μm处除了各自原有的柱状或碎片状结构外,还出现了部分光滑圆球体颗粒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混烧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和煤混合燃烧实验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豪 邱建荣 +1 位作者 董学文 李骏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是一种综合利用生物质能和煤炭资源并同时降低污染排放的新型燃烧方式。本文在STA 4 0 9C型热综合分析仪上对一种煤样和两种生物质样以及它们以不同的比例所得的混合试样进行燃烧特性分析。结果表明 ,在煤中加入生物... 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是一种综合利用生物质能和煤炭资源并同时降低污染排放的新型燃烧方式。本文在STA 4 0 9C型热综合分析仪上对一种煤样和两种生物质样以及它们以不同的比例所得的混合试样进行燃烧特性分析。结果表明 ,在煤中加入生物质后 ,着火燃烧提前 ,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燃尽特性。生物质和煤混合后 ,发热量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混合燃烧 实验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混合灰的熔融及黏温特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涛 陈雪莉 +2 位作者 李德侠 刘霞 梁钦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7-1225,共9页
使用灰熔点测试仪研究了稻草、玉米秸秆、棉秆3种生物质分别掺入不同比例对鲍店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并利用高温黏度计考察了3种生物质掺入比例均为10%时对鲍店煤灰黏温特性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仪分析测试结果,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 使用灰熔点测试仪研究了稻草、玉米秸秆、棉秆3种生物质分别掺入不同比例对鲍店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并利用高温黏度计考察了3种生物质掺入比例均为10%时对鲍店煤灰黏温特性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仪分析测试结果,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灰渣熔融过程中物相及渣液内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生物质掺混比例为10%~30%时,混合灰灰熔点均随生物质掺混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在较高的掺混比例下混合灰灰熔点呈现波动性,但均未高于煤的灰熔点。掺混比例为10%时,生物质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鲍店煤灰的黏温特性,可使气化炉操作温度下限降低约20℃左右。钙长石的生成是造成熔渣黏度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鲍店 混合 灰熔点 黏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生物质混烧时可吸入颗粒物中的矿物质元素演变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泉斌 徐明厚 夏永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03-108,共6页
在沉降炉上进行了生物质与煤的混烧试验,分析研究了生物质与煤混烧时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特性以及颗粒物中矿物元素的演变规律。试验条件如下:燃料给粉速度为0.3g/min,燃烧温度为1150℃,燃烧氛围分别为[N2]:[O2]=4:1和[N2]:[O2]=1:1,混... 在沉降炉上进行了生物质与煤的混烧试验,分析研究了生物质与煤混烧时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特性以及颗粒物中矿物元素的演变规律。试验条件如下:燃料给粉速度为0.3g/min,燃烧温度为1150℃,燃烧氛围分别为[N2]:[O2]=4:1和[N2]:[O2]=1:1,混合燃料中煤与生物质的质量配比始终保持为3:1。燃烧生成的颗粒物采用低压撞击器(LPI)按不同粒径大小从0.03μm~10μm分别采集,共分为13级。试验结果表明:4种燃料燃烧产生的颗粒物排放均为相似的双峰分布,粒径的峰值也都分别出现在0.1μm和4.3μm附近。4种混合原料在各工况下燃烧时,几种重要的单一矿物元素(包括其氧化物形式的成灰元素钙、磷,钠,硫以及痕量元素锌)在PM1.0(1.0μm以下颗粒物)和PM1.0+(1.0μm以上颗粒物)上的富集情况各不相同,并且随着氧气比例的增加颗粒物中各元素的浓度分布的变化趋势也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颗粒 混烧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和惰性颗粒二组分混合物的最小流化速度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庆杰 张锴 +1 位作者 张济宇 刘振宇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2-96,共5页
实验发现纯锯末不能在流化床中流化,锯末中加入惰性固体颗粒构成锯末/玻璃珠、锯末/沙子双组分混合物可实现流化.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配比混合物的流化规律.已有的预测双组分混合物最小流化速度的公式不能应用于锯末/玻璃珠、锯... 实验发现纯锯末不能在流化床中流化,锯末中加入惰性固体颗粒构成锯末/玻璃珠、锯末/沙子双组分混合物可实现流化.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配比混合物的流化规律.已有的预测双组分混合物最小流化速度的公式不能应用于锯末/玻璃珠、锯末/沙子双组分混合物.同时研究了球形、椭圆形菜籽的最小流化速度,并研究了不同粒径菜籽与不同粒径沙子在不同比例下的最小流化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混合 最小流化速度 惰性颗粒 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状生物质颗粒与钢球颗粒在滚筒中的混合特性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立栋 韦庆文 +1 位作者 秦宏 王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57-3064,共8页
采用离散单元法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对圆柱形生物质颗粒和钢球颗粒在滚筒中的混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滚筒转速和颗粒数量比对混合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设定的工况下,颗粒的混合模式为阶梯模式,并且颗粒在混合时... 采用离散单元法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对圆柱形生物质颗粒和钢球颗粒在滚筒中的混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滚筒转速和颗粒数量比对混合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设定的工况下,颗粒的混合模式为阶梯模式,并且颗粒在混合时可以分成3个区域,即左面的单层钢球颗粒区、中间的钢球颗粒和生物质颗粒混合区、右面的生物质颗粒堆积区。左右两边的颗粒混合效果较差,中间的颗粒混合效果较好。当滚筒转速相同时,钢球颗粒和生物质颗粒数量比为3000∶200时的颗粒混合效果比钢球颗粒和生物质颗粒数量比为3000∶100时的好,即当钢球颗粒数量远大于生物质颗粒数量时,增加生物质颗粒的数量可以提高混合效果。在钢球颗粒和生物质颗粒数量比相同的情况下,当滚筒转速在5-25r/min的范围内,滚筒转速越高,颗粒的混合质量越好,并且颗粒混合达到稳定的时间就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生物质颗粒 钢球颗粒 滚筒 离散单元法 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液化残渣与生物质混合燃烧过程中硫污染物动态排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周俊虎 方磊 +3 位作者 程军 刘建忠 周志军 岑可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6-629,共4页
The dynamic sulfur emission from combustion of blends of coal liquefaction residue(CLR) and biomass (sawdust, MX and leaves, SY) was studied in a tubular furna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ves of sulfur release in ... The dynamic sulfur emission from combustion of blends of coal liquefaction residue(CLR) and biomass (sawdust, MX and leaves, SY) was studied in a tubular furna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ves of sulfur release in combustion of CLR or the blends gently increase with temperature, and the curves of sulfur release rate have two-peaks. Two sulfur release peaks are generated from different organic and inorganic sulfur forms in CLR and biomass. For the blends, the sulfur release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high sulfur content of blends, which is CLR. With the decrease of CLR ratio, the amount of sulfur release and two maximum values of sulfur release rate derived from blends combustion all decrease, while the times for occurrence of the two characteristic peaks are both postpo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残渣 生物质 混合燃料 硫动态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烘焙生物质与煤不同配比混合物的流动及下料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贵玲 李梦慧 +3 位作者 卢平 宋恒衡 梁财 陈晓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6-192,共7页
在BT-1000粉体综合特性测试仪和有机玻璃下料试验系统上,分别进行了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物的流动及下料特性试验,重点探讨了烘焙生物质质量分数对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物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不同烘焙生物质与煤粉混合物流... 在BT-1000粉体综合特性测试仪和有机玻璃下料试验系统上,分别进行了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物的流动及下料特性试验,重点探讨了烘焙生物质质量分数对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物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不同烘焙生物质与煤粉混合物流动特性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进而考察了烘焙生物质质量分数(0~100%)和下料口直径(15、17、21、24和27 mm)对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物下料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预测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颗粒系统下料质量流率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随着烘焙生物质质量分数的增加,混合物的休止角和压缩度逐渐增大,Carr流动性指数(FI)逐渐减小,混合物的流动特性逐渐变差。与休止角法和压缩度法相比,采用Carr流动性指数法对于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物流动特性的评价更加细致全面。该文所研究的4种原料的FI从大至小依次为:无烟煤1>无烟煤2>烘焙生物质1>烘焙生物质2。对于4种不同烘焙生物质/煤粉混合物,其流动特性由一般(common)过渡至较差(poor)的转折点(即FI=60)所对应的烘焙生物质质量分数从小到大依次为:无烟煤2(平均粒径为120μm)/烘焙生物质2(平均粒径为115μm)(34%)<无烟煤1(平均粒径为250μm)/烘焙生物质2(52%)<无烟煤2/烘焙生物质1(平均粒径为230μm)(70%)<无烟煤1/烘焙生物质1(85%)。随着烘焙生物质质量分数的增加,不同烘焙生物质与煤粉混合物的下料质量流率均逐渐减小。混合物的下料过程是否能够正常进行主要取决于混合物中烘焙生物质的添加量,即烘焙生物质的质量分数,其下料极限生物质添加量可以通过测定烘焙生物质/煤粉混合物的FI进行预测。当烘焙生物质的添加量使得烘焙生物质/煤粉混合物的FI<55时,即流动特性处于较差(poor)且接近非常差(bad)的区域,甚至进入非常差(bad)范畴时,混合物的下料过程将无法进行。随着下料口直径的增大,不同配比的烘焙生物质与煤粉混合物的下料质量流率均逐渐增大。该文所获得的不同配比烘焙生物质与煤粉混合物下料质量流率经验公式可以在-15%到+25%的误差范围内对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物的下料质量流率进行较好地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二元混合颗粒 流动特性 下料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矫振伟 赵武子 +1 位作者 王瀚平 苏俊林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81,共5页
从生物质燃料的灰熔融性和热值两个关键性的特性指标着手,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稻壳作为主要原料,用试验优化设计和分析的方法 ,寻求混合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优化配方,提高混合生物质颗粒的软化温度ST>1 400℃,有效地解决了玉米秸秆颗粒结... 从生物质燃料的灰熔融性和热值两个关键性的特性指标着手,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稻壳作为主要原料,用试验优化设计和分析的方法 ,寻求混合生物质颗粒燃料的优化配方,提高混合生物质颗粒的软化温度ST>1 400℃,有效地解决了玉米秸秆颗粒结渣问题。对混合生物质颗粒进行了热重试验研究和燃烧机理、动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生物质颗粒具有易着火和单峰值热解特性,燃烧性能良好。此研究为改善单一成分生物质燃料的燃烧性能,推广利用生物质能提供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混合生物质颗粒 燃烧特性 灰熔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生物质混合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海珍 于秀敏 +2 位作者 陈海波 王国华 苏俊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599-603,共5页
生物质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本文通过热分析技术,对无烟煤、玉米秸杆与废弃加工木屑两种生物质及其混合物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纯煤与纯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且随着生物质加入量的不同,使煤的着火性能得... 生物质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本文通过热分析技术,对无烟煤、玉米秸杆与废弃加工木屑两种生物质及其混合物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纯煤与纯生物质在燃烧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且随着生物质加入量的不同,使煤的着火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并改善了煤燃烧放热的分布.混合燃烧对煤的燃烬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混合燃烧特性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秸秆与煤混合的焦炭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红霞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29,共3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制取了生物质秸秆与煤不同混合比时的焦炭,并对焦炭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生物质促进了煤的焦炭的燃烧,但混合物焦炭的燃烧速率与生物质掺混比呈非线性关系。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生物质焦炭和煤... 利用热重分析仪制取了生物质秸秆与煤不同混合比时的焦炭,并对焦炭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生物质促进了煤的焦炭的燃烧,但混合物焦炭的燃烧速率与生物质掺混比呈非线性关系。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生物质焦炭和煤焦炭燃烧速率的差异和它们夺氧能力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混合 焦炭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富氧混合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寿恩广 李诗媛 +2 位作者 任强强 李伟 吕清刚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51-1558,共8页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棉秆、玉米芯和大同煤以及它们之间混合燃料的富氧燃烧特性。分析了富氧条件混合燃料的燃烧特征参数,如着火温度、峰值燃烧速率及其对应温度、燃尽温度及综合燃烧特性指数。采用Coat-Redfern法计算混合燃烧动力学...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棉秆、玉米芯和大同煤以及它们之间混合燃料的富氧燃烧特性。分析了富氧条件混合燃料的燃烧特征参数,如着火温度、峰值燃烧速率及其对应温度、燃尽温度及综合燃烧特性指数。采用Coat-Redfern法计算混合燃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O2/CO2气氛下,提高氧气浓度可以改善生物质与煤混合燃料的燃烧反应,降低燃尽温度,使混合燃料的燃烧反应向低温区域移动;燃烧反应活化能在挥发分析出和固定碳燃烧的两个阶段均增大;但生物质与煤的掺混比例在30%情况下,氧气浓度的变化对混合燃料的着火温度的影响规律并不明显。在50%O2/50%CO2气氛下,随着生物质比例的增加,所有特征参数向低温区域前移,混合燃料燃烧反应活化能在挥发分析出阶段逐渐减小,在固定碳燃烧阶段逐渐增大。Coat-Redfern模型可以较好的描述棉秆或玉米芯与大同煤混合物在空气或富氧条件下的主要燃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富氧混合燃烧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治煤与生物质混合灰熔融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马修卫 李风海 +1 位作者 马名杰 房倚天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9-137,共9页
采用灰熔点测定仪、X射线荧光仪、X射线衍射仪和Fact Sage软件相结合对生物质(花生壳、稻壳)与高灰熔点长治煤混合灰的熔融特性及其熔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生物质灰都可以降低长治煤的灰熔融温度,花生壳灰助熔效果优于稻壳灰... 采用灰熔点测定仪、X射线荧光仪、X射线衍射仪和Fact Sage软件相结合对生物质(花生壳、稻壳)与高灰熔点长治煤混合灰的熔融特性及其熔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生物质灰都可以降低长治煤的灰熔融温度,花生壳灰助熔效果优于稻壳灰,这主要与它们的化学组成和赋存形态有关。低熔点长石类矿物(钙长石、钠长石)和白榴石的生成是花生壳与长治煤混合灰熔融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长石类矿物的生成及其与SiO_2结合生成的低温共熔物引起稻壳与长治煤混合灰熔融温度降低。热力学计算表明,在碱性氧化物Na_2O、CaO、K_2O存在时,SiO_2和Al_2O_3优先与其反应生成低熔点硅铝酸盐,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熔点莫来石矿物的生成,从而起到助熔作用。混合灰的熔融过程可以分为含钾矿物熔融和含钙矿物熔融两个阶段,两类矿物熔融顺序:含钾矿物先于含钙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治 生物质 混合 灰熔融温度 矿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及燃煤混合流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纪括 鄢晓忠 +2 位作者 江焯烨 叶兆青 刘凯杰 《洁净煤技术》 CAS 2013年第2期74-77,共4页
选取典型生物质及煤,基于冷态CFB实验系统进行二组分混合物流化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生物质颗粒不能达到良好的流化效果,但流化效果可以通过在生物质中加入煤改善,随煤量的增加流化效果变好。生物质和煤二组分混合颗粒的比率小于... 选取典型生物质及煤,基于冷态CFB实验系统进行二组分混合物流化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生物质颗粒不能达到良好的流化效果,但流化效果可以通过在生物质中加入煤改善,随煤量的增加流化效果变好。生物质和煤二组分混合颗粒的比率小于6∶4时,可以达到较好的流化状态,混合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随生物质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料层高度对混合颗粒的流化特性影响不大。生物质与煤混合流化时的最小流化速度和计算预测值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生物质 颗粒 流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混烧时PM_(10)中痕量元素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永俊 徐明厚 +2 位作者 姚洪 王泉斌 吕当振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38,共7页
选取两种典型生物质与两种煤,将两种生物质与两种煤按质量百分比为1∶3分别进行混合,得到4种燃料,然后分别在1150℃,N/O比1∶1和4∶1两种气氛下在沉降炉上进行实验,研究了混烧产生的PM10中4种部分挥发性痕量元素(Mn,Pb,Zn和Cr)的分布行... 选取两种典型生物质与两种煤,将两种生物质与两种煤按质量百分比为1∶3分别进行混合,得到4种燃料,然后分别在1150℃,N/O比1∶1和4∶1两种气氛下在沉降炉上进行实验,研究了混烧产生的PM10中4种部分挥发性痕量元素(Mn,Pb,Zn和Cr)的分布行为.结果表明:S,Cl和N/O比对Mn的挥发性影响均很小,Cl对Pb和Zn的挥发行为有促进作用,S则相反.而S,Cl对Cr的挥发行为均有抑制作用.N/O比变化对Cr元素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对Mn,Pb和Zn的影响均不大,N/O比减小有助于Cr挥发性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混烧 颗粒 痕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混燃的燃烧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王玉召 李江鹏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74,共3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冷压成型生物质麦秆与煤混燃的燃烧特性,实验中生物质质量掺混比分别取0%、10%、50%、90%、100%。实验结果表明,掺入生物质有助于改善煤的燃烧特性;随生物质质量掺混比的增加,燃料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降低,可燃烧... 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冷压成型生物质麦秆与煤混燃的燃烧特性,实验中生物质质量掺混比分别取0%、10%、50%、90%、100%。实验结果表明,掺入生物质有助于改善煤的燃烧特性;随生物质质量掺混比的增加,燃料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降低,可燃烧性指数、燃尽特性指数、综合燃烧特性指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混合燃烧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生物质气与煤粉混燃过程及污染物排放特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小桃 赵伟 闻猛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7-52,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生物质气与煤粉混燃对锅炉燃烧过程的影响,基于Fluent软件,搭建生物质气和煤粉混燃模型,对某电厂亚临界300 MW机组锅炉分别进行了纯煤粉燃烧和掺烧10%的300℃、450℃和600℃生物质气4种工况的炉内燃烧数值模拟,分析不...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生物质气与煤粉混燃对锅炉燃烧过程的影响,基于Fluent软件,搭建生物质气和煤粉混燃模型,对某电厂亚临界300 MW机组锅炉分别进行了纯煤粉燃烧和掺烧10%的300℃、450℃和600℃生物质气4种工况的炉内燃烧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工况下炉内速度场、温度场、组分场以及污染物NO_x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纯煤粉燃烧相比,生物质气掺烧后,底层燃烧器生物质气出口烟气速度增加,炉膛中心燃烧温度降低,炉膛出口O_2和CO体积分数升高,而CO_2和NO体积分数降低;随着生物质气温度的升高,相对于纯煤粉工况,其他3种掺烧工况NO_x质量浓度分别降低了15%、24%、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混合燃烧 速度场 温度场 组分场 NOX排放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内生物质石英砂混合流动压力脉动频谱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肖祎 仲兆平 +1 位作者 王泽宇 赵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9-285,共7页
为考察生物质颗粒的添加对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不同静止床高和生物质添加量下矩形流化床的压力脉动频谱特性,床料选用0.8 mm粒径的石英砂,柱形生物质颗粒直径×长为10 mm×10 mm。研究结果表明:当不添加生物质颗粒时,高... 为考察生物质颗粒的添加对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不同静止床高和生物质添加量下矩形流化床的压力脉动频谱特性,床料选用0.8 mm粒径的石英砂,柱形生物质颗粒直径×长为10 mm×10 mm。研究结果表明:当不添加生物质颗粒时,高静止床高下压力脉动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图在0-5 Hz区间会出现主频。当处于低静止床高且生物质添加量较少时,功率谱密度图主频完全消失;当生物质添加量较多时则会出现1个明显的主频,该主频随气速的增大而增大。当处于高静止床高时,只有在低气速下,生物质添加才会对压力脉动频谱特性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生物质颗粒 混合流动 压力脉动 功率谱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