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19年江苏省小肠结肠耶尔森菌的病原学和遗传学特征研究
1
作者 傅明慧 王艳 +7 位作者 朱小娟 周璐 刘静娴 徐娅雯 杨华富 崔仑标 徐勤 吴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4-1030,1041,共8页
目的了解2005-2019年江苏省分离的小肠结肠耶尔森菌的病原学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对江苏省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人以及猪、狗、牛、羊、家禽、苍蝇和食品中分离得到的110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毒力基因、生物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并在全基... 目的了解2005-2019年江苏省分离的小肠结肠耶尔森菌的病原学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对江苏省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人以及猪、狗、牛、羊、家禽、苍蝇和食品中分离得到的110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毒力基因、生物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并在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分析。结果110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包括致病性菌株27株(24.5%),非致病性菌株83株(75.5%)。各种来源的菌株中,非致病性菌株占比均较高,其中93.8%的病人来源菌株(15/16)为非致病性菌株。致病性菌株的生物血清型主要为3/O∶3型(26/27,96.3%);非致病性菌株鉴定出了6种不同的生物血清型(不包含未知血清型),主要为1A/O∶8型(23/83,27.7%)和1A/O∶5型(14/83,16.9%)。110株菌对19种抗生素的敏感率达到80%以上。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致病性菌株均为ST135型,而非致病性菌株型别较为多样和分散。HierCC聚类分析将所有菌株聚类为3簇,致病性菌株单独成簇,病人来源菌株在各簇中均有分布。结论腹泻病人来源的小肠结肠耶尔森菌以非致病性菌株为主。相较于致病性菌株,非致病性菌株表现出了更为丰富的表观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应加强此类菌株的监测,警惕其感染人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生物血清型 毒力基因 耐药性 全基因组测序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