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口服药物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 |
高坤
孙进
何仲贵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2
|
|
2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
贾永艳
李民
祝侠丽
黄海英
周宁
|
《中国医药导报》
CAS
|
2012 |
10
|
|
3
|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张湛睿
冯锁民
马远涛
赵宁
|
《中国医药导报》
CAS
|
2014 |
7
|
|
4
|
三种达玛烷型皂苷的生物药剂学分类及吸收机制研究 |
苏元元
付宇
李楠楠
高尧春
刘海波
董政起
|
《中国现代中药》
CAS
|
2018 |
10
|
|
5
|
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 |
邓有才
刘红梅
贾乙
张建祥
李晓辉
唐渊
|
《中国医药导报》
CAS
|
2017 |
5
|
|
6
|
发生认识论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内容的建构 |
唐渊
刘红梅
贾皎娇
张建祥
李晓辉
贾乙
|
《中国医药导报》
CAS
|
2016 |
4
|
|
7
|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 |
秦凌浩
卫世杰
李晓芳
|
《中国医药导报》
CAS
|
2008 |
8
|
|
8
|
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在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应用 |
陈晓丽
计仁军
张茹
康传亮
|
《中国医药导报》
CAS
|
2009 |
3
|
|
9
|
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郭波红
金描真
|
《中国医药导报》
CAS
|
2008 |
8
|
|
10
|
多学科交叉教学法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中的应用 |
孙维彤
于莲
杨春荣
苏瑾
胡艳秋
|
《西北医学教育》
|
2013 |
10
|
|
11
|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高生物药剂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 |
张青
徐群为
刘丽萍
|
《西北医学教育》
|
2011 |
3
|
|
12
|
基于生物药剂学思维的外用中药药性“组分-递送-效应”三要素表征思路 |
陈军
姚俊宏
王裔惟
顾薇
严国俊
张晓东
段金廒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13
|
生物药剂学与制剂设计 |
何绍雄
|
《天津药学》
|
1991 |
0 |
|
14
|
兽用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的研究进展 |
李振霞
罗万和
李超
周凯翔
潘源虎
陶燕飞
谢书宇
|
《中国兽药杂志》
|
2018 |
2
|
|
15
|
基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的PBL与LBL教学法探索 |
程欣
马云淑
柯瑾
侯安国
|
《西部中医药》
|
2019 |
10
|
|
16
|
浅析中药提取物伴生物质的生物药剂学特性及其制剂学意义 |
尹国兴
尹海鹏
郭宝芳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 |
4
|
|
17
|
利用优势研发资源促进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供给侧改革 |
刘红梅
陈新
李晓辉
贾乙
|
《中国医药导报》
CAS
|
2020 |
2
|
|
18
|
关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 |
郎茜
马莎
|
《职业》
|
2020 |
2
|
|
19
|
《生物药剂学》课程的高阶创新与教学实践 |
缪迎羚
周毅
李欣
韦敏燕
杜玲然
党元野
余细勇
|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
2021 |
2
|
|
20
|
从生物药剂学及药效学角度论痛经的防治 |
魏玉平
|
《西部中医药》
|
199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