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药物吸收中的生物药剂学性质 被引量:22
1
作者 高坤 孙进 何仲贵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6-192,共7页
目的综述药物的生物药剂学性质对药物口服吸收的影响。方法依据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工作,查阅国内外30篇相关文献,并结合最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膜通透性和首过作用等生物药剂学性质是影响药物口服后经胃肠道... 目的综述药物的生物药剂学性质对药物口服吸收的影响。方法依据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工作,查阅国内外30篇相关文献,并结合最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膜通透性和首过作用等生物药剂学性质是影响药物口服后经胃肠道吸收的主要因素。结论药物的生物药剂学性质显著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在药物结构设计、制剂处方设计、临床合理用药及口服给药系统开发中应重视评价药物的生物药剂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性质 口服药物 溶解性 稳定性 膜通透性 首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10
2
作者 贾永艳 李民 +2 位作者 祝侠丽 黄海英 周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1期162-163,共2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原有的实验课教学不能达到这一目的,我校通过改革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原有的实验课教学不能达到这一目的,我校通过改革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 药物动力学 实验教学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湛睿 冯锁民 +1 位作者 马远涛 赵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1期116-118,123,共4页
本研究根据药学类专业的需要,确定构建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拟定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体系的结构与内容,建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实验教学层次,构建以创新能... 本研究根据药学类专业的需要,确定构建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拟定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体系的结构与内容,建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实验教学层次,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验教学新模式。研究发现通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可见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是符合教学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实验教学 体系 构建 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达玛烷型皂苷的生物药剂学分类及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苏元元 付宇 +3 位作者 李楠楠 高尧春 刘海波 董政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9期1150-1156,共7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_1、人参皂苷Rg_1、三七皂苷R_1的生物药剂学分类(BCS)及吸收机制。方法:首先运用Star Drop软件预测三种皂苷的溶解特性及其吸收是否受P-糖蛋白(P-gp)调控,进一步通过实验测定三种皂苷的溶解度,并以Caco-2细胞单层...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_1、人参皂苷Rg_1、三七皂苷R_1的生物药剂学分类(BCS)及吸收机制。方法:首先运用Star Drop软件预测三种皂苷的溶解特性及其吸收是否受P-糖蛋白(P-gp)调控,进一步通过实验测定三种皂苷的溶解度,并以Caco-2细胞单层为模型进行双向转运实验,通过研究时间、给药浓度、P-gp抑制剂对模型药物转运的影响,确定其BCS分类及初步吸收机制。结果:人参皂苷Rb_1、Rg_1为高溶解性药物,三七皂苷R_1为低溶解性药物。Star Drop模型预测溶解性与P-gp结果和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三种药物的表观渗透系数(P_(app))均小于14.96×10~(-6)cm·s^(^(-1)),为低渗透性药物,在Caco-2细胞单层的转运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_(app(BL-AP)/(AP-BL))均小于1.5。维拉帕米能降低人参皂苷Rg_1和三七皂苷R_1的转运速率,对人参皂苷Rb_1无影响。结论:人参皂苷Rb_1和Rg_1为BCSⅢ类药物,三七皂苷R_1为BCSⅣ类药物。三种药物均以被动转运为主,且转运不受P-gp调控,同时维拉帕米对人参皂苷Rg_1和三七皂苷R_1的转运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G1 三七皂苷R1 生物药剂学分类 CACO-2细胞单层模型 表观渗透系数 StarDr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5
5
作者 邓有才 刘红梅 +3 位作者 贾乙 张建祥 李晓辉 唐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6期130-133,共4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巩固和扩展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原始创新能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特定的情景下,通过协作和会话,实现新旧知识之间融合的意义建构。第三军医大...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巩固和扩展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原始创新能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特定的情景下,通过协作和会话,实现新旧知识之间融合的意义建构。第三军医大学药学系药剂学教研室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以临床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情境,通过"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三个方面的协作和会话,使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建构主义 综合性实验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生认识论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内容的建构 被引量:4
6
作者 唐渊 刘红梅 +3 位作者 贾皎娇 张建祥 李晓辉 贾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4期134-137,共4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为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应用数学方法和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发生认识论是由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其理论认为认知发展的本质是一个不断适应和平衡化的过程。本文拟应用&qu...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为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应用数学方法和动力学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发生认识论是由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其理论认为认知发展的本质是一个不断适应和平衡化的过程。本文拟应用"发生认识论"的原理和方法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建构,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开展图式准备,促进同化和顺应过程,易于认知达到新的平衡,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发生认识论 教学内容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秦凌浩 卫世杰 李晓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5期109-109,165,共2页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实验教学中,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使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发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生物药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在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晓丽 计仁军 +1 位作者 张茹 康传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期7-8,共2页
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仪(GC-MS)是开发最早的色谱联用仪器,气-质联用法综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的优点,可同时完成待测组分的分离和鉴定,是目前能够为皮克级试样提供结构信息的工具,GC-MS法现已广泛用于药物滥用监测、兴奋剂检测、临床疾病... 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仪(GC-MS)是开发最早的色谱联用仪器,气-质联用法综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的优点,可同时完成待测组分的分离和鉴定,是目前能够为皮克级试样提供结构信息的工具,GC-MS法现已广泛用于药物滥用监测、兴奋剂检测、临床疾病诊断和药动学研究等体内药物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 生物药剂学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郭波红 金描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91-91,158,共2页
目的:探讨生物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授课的效果。方法:在生物药剂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观察其效果。结果: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实验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提高生物... 目的:探讨生物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授课的效果。方法:在生物药剂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观察其效果。结果: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实验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提高生物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生物药剂学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交叉教学法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维彤 于莲 +2 位作者 杨春荣 苏瑾 胡艳秋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4期735-738,共4页
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多学科交叉教学法,探讨以理论和实践的形式融入相关交叉学科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作者通过强化学生学习技能训练,使课堂教学内容多样化,在课堂专题讨论及课后作业训练中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 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多学科交叉教学法,探讨以理论和实践的形式融入相关交叉学科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作者通过强化学生学习技能训练,使课堂教学内容多样化,在课堂专题讨论及课后作业训练中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强化教学过程考核,在科研活动和实践教学中运用多交叉学科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等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交叉教学法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高生物药剂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青 徐群为 刘丽萍 《西北医学教育》 2011年第4期776-778,共3页
生物药剂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药学实验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了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这四大学习要素上开展教学改革... 生物药剂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药学实验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了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这四大学习要素上开展教学改革的实践。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有效的解决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 实验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药剂学思维的外用中药药性“组分-递送-效应”三要素表征思路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军 姚俊宏 +4 位作者 王裔惟 顾薇 严国俊 张晓东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4-657,共4页
药性表征是在药性理论指导下开展现代中药研究的必要基础,但当前中药外用研究缺乏药性表征思路的指导。团队基于药性表征研究进展和外用途径的特点,在生物药剂学思维的指导下,探索性地提出了递送是外用途径下组分发挥效应关键环节的基... 药性表征是在药性理论指导下开展现代中药研究的必要基础,但当前中药外用研究缺乏药性表征思路的指导。团队基于药性表征研究进展和外用途径的特点,在生物药剂学思维的指导下,探索性地提出了递送是外用途径下组分发挥效应关键环节的基本认识和外用中药药性“组分-递送-效应”三要素的表征思路,并且通过辛味中药挥发油透皮促渗作用“热者易效”规律的发现与机制研究验证了该思路的合理性。该表征思路可为外用中药的科学研究、临床应用及新药创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中药 药性表征 递送 生物药剂学 中药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药剂学与制剂设计
13
作者 何绍雄 《天津药学》 1991年第2期5-10,共6页
本文在讨论药物动力学作为生物药剂学的基础学科所作出的贡献的基础上,提出制剂设计的关键在于靶部位的药物浓度必需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文中主要从近代药物动力学的观点对口服制剂、长效制剂、控释制剂、透皮制剂以及靶向给药系统的... 本文在讨论药物动力学作为生物药剂学的基础学科所作出的贡献的基础上,提出制剂设计的关键在于靶部位的药物浓度必需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文中主要从近代药物动力学的观点对口服制剂、长效制剂、控释制剂、透皮制剂以及靶向给药系统的设计及评价提出有实用价值的数学模型及计算公式,从而通过定量化设计使制剂达到预期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 制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用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振霞 罗万和 +4 位作者 李超 周凯翔 潘源虎 陶燕飞 谢书宇 《中国兽药杂志》 2018年第6期72-79,共8页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是根据药物的溶解性与渗透性进行分类的一种科学框架,已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世界卫生组织(WHO)等认可并用作仿制药物生物等效性豁免的...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是根据药物的溶解性与渗透性进行分类的一种科学框架,已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世界卫生组织(WHO)等认可并用作仿制药物生物等效性豁免的判断依据。随着人药BCS的发展,一些研究人员尝试将BCS引入到兽药领域,以指导兽用仿制药的开发和管理。针对BCS分类标准和概念、BCS在人药研发和管理中的应用、兽药BCS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兽药BCS分类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为新兽药的开发和老药的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 分类标准 研究现状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的PBL与LBL教学法探索 被引量:10
15
作者 程欣 马云淑 +1 位作者 柯瑾 侯安国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5期35-37,共3页
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的现状和问题、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的结果和评价3方面入手探讨基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的PBL与LBL教学法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应突破传统的LBL教学模式,积... 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的现状和问题、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的设计和实施、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的结果和评价3方面入手探讨基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的PBL与LBL教学法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应突破传统的LBL教学模式,积极尝试PBL教学模式,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设计了PBL和LBL教学法的实验,以期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 药物动力学 PBL LBL 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药提取物伴生物质的生物药剂学特性及其制剂学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尹国兴 尹海鹏 郭宝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4期251-251,共1页
"植物药的可比性评价",对于该技术体系,国际医药界提出:植物中可提取的物质可分为伴生物质与基本活性物质,一般来说,基本活性物质的治疗特性基本与该植物相关联[1]。提取物中的伴生物质又可以分成部分,一部分为无活性副产物,... "植物药的可比性评价",对于该技术体系,国际医药界提出:植物中可提取的物质可分为伴生物质与基本活性物质,一般来说,基本活性物质的治疗特性基本与该植物相关联[1]。提取物中的伴生物质又可以分成部分,一部分为无活性副产物,一部分为附加产物。无活性副产物的存在往往是不被人们所期望的,它没有任何药理作用,而附加产物却有将基本活性物质减弱或者加强的用处。本文将对中药提取物中伴生物质的生物药剂学特性以及该物质的制剂学意义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 生物 生物药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优势研发资源促进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供给侧改革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红梅 陈新 +1 位作者 李晓辉 贾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1期177-180,188,共5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是用数学方法阐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综合性课程。利用基础科研和新药研发等方面的优质资源,从教师队伍培养、科研资源、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促进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程等药学教育的供给...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是用数学方法阐述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规律的综合性课程。利用基础科研和新药研发等方面的优质资源,从教师队伍培养、科研资源、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促进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课程等药学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科研动手能力,利于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解决我国创新性药学人才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提升药学创新性人才供给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实验教学 供给侧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郎茜 马莎 《职业》 2020年第17期28-29,共2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思维意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时间有限、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观念落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一定程度...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思维意识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时间有限、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观念落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 药物动力学 实验教学 问题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药剂学》课程的高阶创新与教学实践 被引量:2
19
作者 缪迎羚 周毅 +4 位作者 李欣 韦敏燕 杜玲然 党元野 余细勇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35-138,共4页
生物药剂学是一门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对于新药研发、剂型设计、临床合理用药等具有重要意义。将本学院科研优势的分子药剂学和表观药理学前沿与生物药剂学理论结合,实现生物药剂学教... 生物药剂学是一门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对于新药研发、剂型设计、临床合理用药等具有重要意义。将本学院科研优势的分子药剂学和表观药理学前沿与生物药剂学理论结合,实现生物药剂学教学高阶创新,对于提升课程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 分子药剂学 表观遗传药理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物药剂学及药效学角度论痛经的防治
20
作者 魏玉平 《西部中医药》 1991年第3期39-40,共2页
中医学对治疗痛经有完整的理论和宝贵的治疗验方,但目前基于这些验方所生产的中成药疗效不佳,甚至无效,不能体现原方汤剂的效果。从现代药效学及生物药剂学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药物的吸收速度慢、吸收程度差和服药时间不当。药物发挥... 中医学对治疗痛经有完整的理论和宝贵的治疗验方,但目前基于这些验方所生产的中成药疗效不佳,甚至无效,不能体现原方汤剂的效果。从现代药效学及生物药剂学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药物的吸收速度慢、吸收程度差和服药时间不当。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前提条件是药物被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 生物药剂学 治疗作用 服药时间 血药浓度 时效关系 液体剂型 煮散剂 吸收程度 煎煮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