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生菌对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刺参幼参生长、消化酶和免疫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丛尧 任盟 +4 位作者 左然涛 孙丕海 杨志平 乔雁冰 马悦欣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8-72,共5页
为了解益生菌对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和免疫反应的影响,选择体质量为(10.77±0.07)g的健康幼参,随机分配到6个盛有20 L沙滤海水的聚乙烯养殖箱中,每箱放30头幼参,试验设对照组和益生菌组(... 为了解益生菌对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和免疫反应的影响,选择体质量为(10.77±0.07)g的健康幼参,随机分配到6个盛有20 L沙滤海水的聚乙烯养殖箱中,每箱放30头幼参,试验设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硝化菌),每组设3个平行,对照组每天投喂1次基础饵料(约为幼参体质量的4%)并添加蔗糖(基础饵料的70%),益生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3 d向水体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硝化菌制剂各1.8 g,养殖试验共进行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养殖30、60 d时,益生菌组幼参的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益生菌组幼参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显著增强(P<0.05),但胰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益生菌组幼参的体腔细胞吞噬活力、体腔液和体腔细胞裂解液溶菌酶活力均显著增强(P<0.05)。研究表明,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添加益生菌可促进幼参生长,提高消化酶活力和增强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益生菌 生物絮团养殖系统 消化酶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团养殖中水质调控的碳源策略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姜艳霞 杨俊 +4 位作者 管桂萍 李波 刘伯承 王慧 王红兵 《水产养殖》 CAS 2021年第12期30-34,共5页
为探讨生物絮团养殖技术中不同碳源补给对水体常规指标的影响,该研究在累积了一定量氨氮、亚硝酸盐氮的鳙鱼养殖水体中分别添加葡萄糖、蔗糖、麦芽糊精、红糖、糖蜜、乙酸钠6种可溶性碳源,分析它们对水体pH值、ρ(溶氧)、ρ(氨氮)、ρ(... 为探讨生物絮团养殖技术中不同碳源补给对水体常规指标的影响,该研究在累积了一定量氨氮、亚硝酸盐氮的鳙鱼养殖水体中分别添加葡萄糖、蔗糖、麦芽糊精、红糖、糖蜜、乙酸钠6种可溶性碳源,分析它们对水体pH值、ρ(溶氧)、ρ(氨氮)、ρ(亚硝酸盐氮)的影响,探讨不同碳源对生物絮团养殖水体质量影响及内在规律。结果表明,蔗糖在养殖水体中转化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效果最佳,乙酸钠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糊精转化氨氮的效果也较显著,但转化亚硝酸盐氮的效果却明显差于蔗糖;糖蜜转化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效果较差,对水体的pH值和ρ(溶解氧)影响也较小;而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糊精降低水体的pH值和ρ(溶解氧)明显;乙酸钠是该研究所选6种碳源中唯一能升高水体pH值的碳源,其对于ρ(溶解氧)的降低最为剧烈。在6种不同碳源调节碳氮比的生物絮团鳙养殖试验中,蔗糖是最佳碳源选择,从成本角度考虑葡萄糖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养殖 碳源 PH值 溶解氧 氨氮 亚硝酸盐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体粒径对生物絮团系统中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晓庆 罗国芝 +3 位作者 谭洪新 吴慧芳 蒙浩焱 黎爽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0-869,共10页
生物絮团进行50d的启动培养,通过300目筛网筛出3组不同粒径分组,分别为未分级絮体组、<50μm絮体组和>50μm絮体组。在3组反应器中分别加入10mg/L的总氨氮,以碳氮比为15的标准在反应器中加入葡萄糖,探究水体中氨氮的去除效果。试... 生物絮团进行50d的启动培养,通过300目筛网筛出3组不同粒径分组,分别为未分级絮体组、<50μm絮体组和>50μm絮体组。在3组反应器中分别加入10mg/L的总氨氮,以碳氮比为15的标准在反应器中加入葡萄糖,探究水体中氨氮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粒径的絮体组对总氨氮的去除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硝化效率差异也不显著。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生物絮体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絮体组在门、纲、属水平上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基本相似,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类群隶属于6个纲:放线菌纲、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γ-变形菌纲、芽孢杆菌纲、鞘脂杆菌纲。在属水平上,红球菌属、微杆菌属、噬氢菌属、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其余为副球菌属、假单孢菌属、水单胞菌属、分支杆菌属、丝状菌属等多个菌属和一些未知菌属。<50μm絮体组厚壁菌门(芽孢杆菌属)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粒径对厚壁菌门(芽孢杆菌属)的丰度影响显著。添加碳源可以提高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水产养殖系统 体粒径 硝化作用 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模式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海耿 吴小茜 +4 位作者 姜世豪 宋红桥 张贺 於叶兵 张亚雷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年第3期27-35,共9页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在设施大棚中构建了中试规模的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模式(RAS)和生物絮团养殖模式(BS)2种模式,每种模式为3个平行,每个平行投放南美白对虾苗10万尾,初...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在设施大棚中构建了中试规模的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模式(RAS)和生物絮团养殖模式(BS)2种模式,每种模式为3个平行,每个平行投放南美白对虾苗10万尾,初始放养殖密度为500尾/m^(3)。每隔1 d测定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待100 d饲养结束后,测定南美白对虾生长指标和肠道菌群。结果显示:RAS和BS组养殖水体中的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_(2)^(-)-N)、硝酸盐氮(NO_(3)^(-)-N)、温度、pH和溶氧(DO)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BS组有近20 d的NO_(2)^(-)-N积累,进而影响南美白对虾的生长。BS组的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最终养殖密度显著低于RAS组(P<0.05),饲料系数和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养殖模式下对虾肠道菌群在门水平无显著差异,属水平显著差异(P<0.05),RAS养殖模式中的norank_f_JG30-KF-CM45丰度最高,BS养殖模式中下水道球菌属(Amaricoccus)的丰度最高。研究表明,采用RAS模式可实现养殖水质指标的稳定可控,进而可提升对虾的生长性能,但生产成本略高于BS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养殖模式 循环水养殖 生物絮团养殖 生长性能 肠道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