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物絮凝技术在罗非鱼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楠
罗国芝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5,共6页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可以提高饲料蛋白的利用率,降低养殖用水排放量,被认为是解决集约化养殖所面临问题的有效替代技术之一。罗非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国内外对BFT养殖罗非鱼进行了大量...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可以提高饲料蛋白的利用率,降低养殖用水排放量,被认为是解决集约化养殖所面临问题的有效替代技术之一。罗非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国内外对BFT养殖罗非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推广,已经在罗非鱼养成、越冬、繁育、混养等方面有所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根据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了水产养殖系统中生物絮体的形成条件、营养组成,提出了实际生产中应用BFT的注意事项;分析了BFT养殖罗非鱼的可行性、必要性,并概述了BFT养殖罗非鱼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同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技术
罗非鱼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碳氮比对生物絮凝技术(BFT)养殖水体中土腥味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2
作者
崔佳勤
章海鑫
+1 位作者
罗国芝
谭洪新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年第6期9-16,共8页
为探究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中不同碳氮比对水体中土腥味物质积累量的影响,以养虾排放的生物絮团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不同的初始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溶解性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为探究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中不同碳氮比对水体中土腥味物质积累量的影响,以养虾排放的生物絮团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不同的初始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溶解性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梯度,分别为A组(不添加葡萄糖组,C/N为6)、B组(C/N为10)和C组(C/N为20),进行为期7 d的试验,每日进行一次水质监测,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检测BFT水体中土臭素(Geosmin,GSM)和二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2-MIB)的含量,取生物絮团进行营养指标检测。结果显示:B组的GSM和2-MIB积累量分别为22.41 ng/L和-0.19 ng/L,显著低于A组(76.4 ng/L和4.43 ng/L)和C组(50.98 ng/L和3.52 ng/L,P<0.05);试验期间,各组水体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低于0.10 mg/L和0.15 mg/L;B组生物絮团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31.64%±0.22%。研究表明,添加葡萄糖能有效减少GSM和2-MIB的生成积累量,调控BFT水体中的C/N为10时,减少GSM和2-MIB生成积累量的效果最明显,同时有水质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技术
碳氮比
土臭素
二甲基异莰醇
循环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条件对克氏原螯虾幼虾摄食生物絮凝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京昊
成永旭
+3 位作者
王海锋
王建焜
陈焕根
李嘉尧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64,共7页
生物絮凝技术可以通过在养殖水体中调节碳氮比而维持良好水质,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产生的生物蛋白可实现蛋白的多级利用,节约经济成本。实验从摄食环境(曝气、无曝气、水草)、摄食时间以及生物絮凝质量浓度等角度,探讨了克氏原螯虾(Pr...
生物絮凝技术可以通过在养殖水体中调节碳氮比而维持良好水质,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产生的生物蛋白可实现蛋白的多级利用,节约经济成本。实验从摄食环境(曝气、无曝气、水草)、摄食时间以及生物絮凝质量浓度等角度,探讨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摄食絮凝的适宜条件。结果显示,絮凝质量浓度为500~600 mg·L^(–1)可满足幼虾的摄食需求,并在摄食4 h之后幼虾肠道达饱和状态。相同摄食时间,絮凝曝气组幼虾摄食量最大,显著高于水草组(P<0.05),但与无曝气组差异不显著(P>0.05),比较幼虾肠道的充塞度,可见曝气组在摄食4 h后肠道食糜较多,肠道更为饱满,优于其他各组。综合生物絮凝培养条件、水化指标以及幼虾的摄食情况,认为生物絮凝技术应用到克氏原螯虾的养殖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生物絮凝技术
幼虾
摄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絮凝—砂滤处理洗毛废水的研究
4
作者
薛二军
庞金钊
+2 位作者
林俊岳
杨宗政
曹式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本文采用生物絮凝代替原工艺混凝气浮部分,COD、SS去除率达80%以上,且处理费用低,无二次污染,有利于羊毛脂回收。经生物絮凝处理的洗毛污水,直接经砂滤,总COD、SS去除率可达90%以上,出水透明。
关键词
洗毛废水
废水处理工艺
毛加工行业
混凝剂
生物
絮凝
-砂滤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谢俊宇
茅颖惠
曹莹
《南方农机》
2023年第21期35-40,共6页
【目的】人们对水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管理不当引起的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病害泛滥,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空间,亟需突破这一困境。【方法】鉴于此,课题组在剖析水质问题引起原因的基础上,综述了目...
【目的】人们对水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管理不当引起的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病害泛滥,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空间,亟需突破这一困境。【方法】鉴于此,课题组在剖析水质问题引起原因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几种行之有效的微生物应用方法和研究进展,并分别阐述了益生菌饲料添加剂技术、微藻培养技术、微藻固定化技术,生物絮凝体(BFT)技术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结果】1)益生菌作为混合或单一培养物的生物活性成分能够发挥作用,增加了抗病性,可以大大减少病毒对鱼类的伤害。2)微藻的大面积培养仍处于试验模型阶段,且不同的微藻针对不同的养殖对象存在特异性效果,相关产业仍不完善,虽有效却难以大面积推广。3)固定化菌-藻共生体在污水净化处理中展现了强大的优越性,但成本较高。4)BFT技术既避免了水体中腐絮以及饲料的残留又维持了水体水质,但目前只存在理论研究,实际应用中仍有诸多问题。【结论】微藻培养以及BFT相较于益生菌饲料添加剂和微藻固定化技术仍不成熟,存在着理论、应用、推广、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问题,未来如果完善这两种技术的研究,其能够在我国“双碳”背景下作出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益生菌
微藻
生物
絮凝
体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絮凝技术在罗非鱼养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楠
罗国芝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育种中心
出处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5,共6页
基金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2BAD25B03)
上海工程技术中心能力提升课题(13DZ2280500)
文摘
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可以提高饲料蛋白的利用率,降低养殖用水排放量,被认为是解决集约化养殖所面临问题的有效替代技术之一。罗非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国内外对BFT养殖罗非鱼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推广,已经在罗非鱼养成、越冬、繁育、混养等方面有所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根据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总结了水产养殖系统中生物絮体的形成条件、营养组成,提出了实际生产中应用BFT的注意事项;分析了BFT养殖罗非鱼的可行性、必要性,并概述了BFT养殖罗非鱼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同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絮凝技术
罗非鱼
水产养殖
Keywords
biofloc technology (BFT)
tilapia
aquaculture
分类号
S965.12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碳氮比对生物絮凝技术(BFT)养殖水体中土腥味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2
作者
崔佳勤
章海鑫
罗国芝
谭洪新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上海市水产动物良种创制与绿色养殖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出处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年第6期9-16,共8页
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地方院校能力提升项目“凡纳滨对虾陆基循环水高效养殖工艺研究与示范(23010502300)”。
文摘
为探究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中不同碳氮比对水体中土腥味物质积累量的影响,以养虾排放的生物絮团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不同的初始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溶解性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梯度,分别为A组(不添加葡萄糖组,C/N为6)、B组(C/N为10)和C组(C/N为20),进行为期7 d的试验,每日进行一次水质监测,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检测BFT水体中土臭素(Geosmin,GSM)和二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2-MIB)的含量,取生物絮团进行营养指标检测。结果显示:B组的GSM和2-MIB积累量分别为22.41 ng/L和-0.19 ng/L,显著低于A组(76.4 ng/L和4.43 ng/L)和C组(50.98 ng/L和3.52 ng/L,P<0.05);试验期间,各组水体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低于0.10 mg/L和0.15 mg/L;B组生物絮团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31.64%±0.22%。研究表明,添加葡萄糖能有效减少GSM和2-MIB的生成积累量,调控BFT水体中的C/N为10时,减少GSM和2-MIB生成积累量的效果最明显,同时有水质改良效果。
关键词
生物絮凝技术
碳氮比
土臭素
二甲基异莰醇
循环水养殖
Keywords
biofloc technology
carbon to nitrogen ratio
Geosmin
2-Methylisoborneol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分类号
S964.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条件对克氏原螯虾幼虾摄食生物絮凝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京昊
成永旭
王海锋
王建焜
陈焕根
李嘉尧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水产科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8-64,共7页
基金
上海市科委农业领域科技支撑项目"崇明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下的选育及养殖示范"(15391912100)
江苏省渔业科技类项目"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D2017-1-1)
上海高校水产学高峰学科建设(2015-62-0908)
文摘
生物絮凝技术可以通过在养殖水体中调节碳氮比而维持良好水质,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产生的生物蛋白可实现蛋白的多级利用,节约经济成本。实验从摄食环境(曝气、无曝气、水草)、摄食时间以及生物絮凝质量浓度等角度,探讨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摄食絮凝的适宜条件。结果显示,絮凝质量浓度为500~600 mg·L^(–1)可满足幼虾的摄食需求,并在摄食4 h之后幼虾肠道达饱和状态。相同摄食时间,絮凝曝气组幼虾摄食量最大,显著高于水草组(P<0.05),但与无曝气组差异不显著(P>0.05),比较幼虾肠道的充塞度,可见曝气组在摄食4 h后肠道食糜较多,肠道更为饱满,优于其他各组。综合生物絮凝培养条件、水化指标以及幼虾的摄食情况,认为生物絮凝技术应用到克氏原螯虾的养殖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生物絮凝技术
幼虾
摄食
Keywords
Procambarus clarkii
biofloc technology
juvenile shrimp
feeding
分类号
S966.12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絮凝—砂滤处理洗毛废水的研究
4
作者
薛二军
庞金钊
林俊岳
杨宗政
曹式芳
机构
天津轻工业学院
出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基金
天津市重大项目(0231807114)
文摘
本文采用生物絮凝代替原工艺混凝气浮部分,COD、SS去除率达80%以上,且处理费用低,无二次污染,有利于羊毛脂回收。经生物絮凝处理的洗毛污水,直接经砂滤,总COD、SS去除率可达90%以上,出水透明。
关键词
洗毛废水
废水处理工艺
毛加工行业
混凝剂
生物
絮凝
-砂滤
技术
Keywords
bioflocculation
sand filtration
wool scoring effluent
分类号
X791.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谢俊宇
茅颖惠
曹莹
机构
南京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南方农机》
2023年第21期35-40,共6页
基金
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ZKJ201908)。
文摘
【目的】人们对水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管理不当引起的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病害泛滥,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空间,亟需突破这一困境。【方法】鉴于此,课题组在剖析水质问题引起原因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几种行之有效的微生物应用方法和研究进展,并分别阐述了益生菌饲料添加剂技术、微藻培养技术、微藻固定化技术,生物絮凝体(BFT)技术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结果】1)益生菌作为混合或单一培养物的生物活性成分能够发挥作用,增加了抗病性,可以大大减少病毒对鱼类的伤害。2)微藻的大面积培养仍处于试验模型阶段,且不同的微藻针对不同的养殖对象存在特异性效果,相关产业仍不完善,虽有效却难以大面积推广。3)固定化菌-藻共生体在污水净化处理中展现了强大的优越性,但成本较高。4)BFT技术既避免了水体中腐絮以及饲料的残留又维持了水体水质,但目前只存在理论研究,实际应用中仍有诸多问题。【结论】微藻培养以及BFT相较于益生菌饲料添加剂和微藻固定化技术仍不成熟,存在着理论、应用、推广、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问题,未来如果完善这两种技术的研究,其能够在我国“双碳”背景下作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益生菌
微藻
生物
絮凝
体
技术
Keywords
aquaculture
probiotics
microalgae
biological flocculation technology
分类号
S96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物絮凝技术在罗非鱼养殖中的应用
张楠
罗国芝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碳氮比对生物絮凝技术(BFT)养殖水体中土腥味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崔佳勤
章海鑫
罗国芝
谭洪新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条件对克氏原螯虾幼虾摄食生物絮凝的影响
李京昊
成永旭
王海锋
王建焜
陈焕根
李嘉尧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生物絮凝—砂滤处理洗毛废水的研究
薛二军
庞金钊
林俊岳
杨宗政
曹式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谢俊宇
茅颖惠
曹莹
《南方农机》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