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及对炼化废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政 吴伟林 +2 位作者 张云波 刘其友 赵东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77,共4页
从炼油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5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株,依次编号为SHD-1至SHD-5。将任意2株复合培养后,发现SHD-1和SHD-5构建的复合菌对炼化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复合菌的最优培养条件:培养时间为48 h,初始pH为7,摇床... 从炼油厂活性污泥中筛选出5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菌株,依次编号为SHD-1至SHD-5。将任意2株复合培养后,发现SHD-1和SHD-5构建的复合菌对炼化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复合菌的最优培养条件:培养时间为48 h,初始pH为7,摇床转速为160 r/min、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NH4)2SO4(质量比为1∶1)。在最优培养条件下,复合菌所产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对炼化废水中浊度、石油类物质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45%、53.42%和20.98%,絮凝效果优于无机絮凝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培养条件 炼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YL3的优化条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玉玲 姚军 +2 位作者 赵晓波 曹春英 郑松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4-868,共5页
通过培养基成分减少、碳氮源影响因素、培养基成分含量优化、培养时外界条件等系列实验,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YL3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培养条件受以上各因素的影响,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葡萄糖2.0 g,K2HPO4&#... 通过培养基成分减少、碳氮源影响因素、培养基成分含量优化、培养时外界条件等系列实验,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YL3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培养条件受以上各因素的影响,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葡萄糖2.0 g,K2HPO4·3H2O 5.0 g,KH2PO41.0 g,MgSO4·7H2O 0.20g,(NH4)2SO4·7H2O 0.20 g,蒸馏水1 L,初始pH=7;培养基的外部培养条件为灭菌压力0.06 MPa,温度20-30℃,振荡转速100-140 r/min。降低了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转化成本,提高了该菌的絮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培养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N^+注入诱变选育及其培养条件研究
3
作者 李培睿 张东辉 +3 位作者 李宗伟 李宗义 秦广雍 霍裕平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71-1074,共4页
为获得高絮凝活性菌株,采用低能氮离子诱变方法,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J-7进行诱变选育,筛选得到一株絮凝活性高、遗传稳定性良好的突变株 NIM-192。发酵产絮凝剂曲线表明,其菌体生长速度稍慢于原始菌株,但絮凝活性一直高于原始菌株,絮凝... 为获得高絮凝活性菌株,采用低能氮离子诱变方法,对生物絮凝剂产生菌FJ-7进行诱变选育,筛选得到一株絮凝活性高、遗传稳定性良好的突变株 NIM-192。发酵产絮凝剂曲线表明,其菌体生长速度稍慢于原始菌株,但絮凝活性一直高于原始菌株,絮凝率比原始菌株提高了34.26%。进一步研究表明,蔗糖、葡萄糖、半乳糖是NIM.192产生絮凝剂的适宜碳源,酵母膏:尿素为1:1的混合氮源为最佳氮源,培养基起始 pH 为7~9时,发酵液的絮凝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注入 生物絮凝剂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诱变选育 絮凝活性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GL-6发酵条件优化及对含油废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高艺文 李伟斯 +1 位作者 李政 杨磊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9期54-57,共4页
从油田采出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GL-6(芽孢杆菌,Bacillus sp.),通过单因素实验(碳源浓度、有机氮源浓度、初始pH值)和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确定GL-6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碳源浓度为20g·L-1、有机氮源浓度... 从油田采出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GL-6(芽孢杆菌,Bacillus sp.),通过单因素实验(碳源浓度、有机氮源浓度、初始pH值)和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确定GL-6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碳源浓度为20g·L-1、有机氮源浓度为0.5g·L-1、初始pH值为7.0的发酵条件下,菌株GL-6所产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最好。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微生物絮凝剂对含油废水中浊度、石油类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4%、62.1%和20.0%,絮凝效果优于无机絮凝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发酵条件 含油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离子注入诱变选育的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被引量:1
5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0-70,共1页
目前所使用的絮凝剂存在着各种局限性,限制了其广泛的开发应用.生物絮凝剂作为一类新型絮凝剂,其广谱絮凝活性、可生物降解性及应用安全性,显示了它在水处理、食品加工和发酵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因此,筛选高效新型絮凝剂产生菌... 目前所使用的絮凝剂存在着各种局限性,限制了其广泛的开发应用.生物絮凝剂作为一类新型絮凝剂,其广谱絮凝活性、可生物降解性及应用安全性,显示了它在水处理、食品加工和发酵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因此,筛选高效新型絮凝剂产生菌对其应用做出很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诱变选育 离子注入 生物降解性 絮凝活性 发酵工业 食品加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及絮凝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长绘 张大明 周洪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8期330-331,共2页
系统的阐述了微生物絮凝剂培养基的组成、pH值、温度、通气量、接种量、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影响,以及絮凝剂的分子质量、投加剂量、pH值、温度、金属离子等对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 生物絮凝剂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影响因素 絮凝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剂产生菌克雷伯氏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韩宴秀 莫创荣 +2 位作者 周云新 邓国龙 周柳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77-182,共6页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木薯淀粉黄浆废水中筛选得到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M2。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克雷伯氏杆菌,命名为Klebsiella sp.M2。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菌株M2培养条件进...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木薯淀粉黄浆废水中筛选得到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M2。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克雷伯氏杆菌,命名为Klebsiella sp.M2。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菌株M2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种类、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温度及摇床转速分别为查氏培养基、5、30℃及150r/min。与大部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上清液表现出絮凝性不同,菌株M2的菌体本身表现出絮凝活性;经过使用超声波破碎仪证明菌体本身具有絮凝活性,最佳絮凝率达到93.20%,具有易于运输、便于使用的优点。菌株M2在以蔗糖作为碳源、KNO3作为氮源的情况下絮凝活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废水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培养条件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BS-5的筛选及其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胡筱敏 董怡华 李亮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91-694,共4页
从河水底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稳定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S 5·对该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后,BS 5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97 5%·研究了微生物产生菌BS 5培养时间与其培养液絮凝性能的关系,培养液中絮凝活性的分布&#... 从河水底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稳定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S 5·对该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后,BS 5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97 5%·研究了微生物产生菌BS 5培养时间与其培养液絮凝性能的关系,培养液中絮凝活性的分布·以高岭土悬浮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MBFBS 5的用量、pH值对絮凝性能的影响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MBFBS 5具有培养时间短,用量小,pH值应用范围广,热稳定性能高等优点·啤酒废水的净化处理结果表明,BS 5产生的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CODCr去除率可达79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CODCR去除率 高岭土悬浮液 絮凝性能 培养时间 热稳定性能 培养条件 絮凝活性 应用范围 处理结果 啤酒废水 絮凝作用 培养液 pH值 絮凝 用量 底泥 河水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海水微生物絮凝剂研制取得初步成果
9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99,共1页
关键词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海水净化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 制取 大生活用海水 生物降解性 “十一五” 国家海洋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版论文摘要
10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9-111,共3页
关键词 论文摘要 网络版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废水处理装置 大气环境容量 生物膜技术 絮凝法处理 造纸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11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环境科学 综合利用 去除率 印染废水 中国石化集团 环图 电解液 工业水处理 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