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絮体替代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对基围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杨萌 刘亚敏 +2 位作者 陈玉峰 常春石 郝卓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2-75,共4页
悬浮生长生物反应器生产的微生物絮体可以为虾产业提供一种新的饲料原料。本研究以养鱼后的废水和糖为生长介质,在反应器中制备微生物絮体。将微生物絮体作为基围虾的日粮原料经过35d的饲养试验,比较2种对照日粮(无微生物絮体)与3种处... 悬浮生长生物反应器生产的微生物絮体可以为虾产业提供一种新的饲料原料。本研究以养鱼后的废水和糖为生长介质,在反应器中制备微生物絮体。将微生物絮体作为基围虾的日粮原料经过35d的饲养试验,比较2种对照日粮(无微生物絮体)与3种处理组日粮(含微生物絮体)对基围虾生产性能的影响。对照1和微生物絮体日粮(日粮1~3)粗蛋白质、总脂肪、粗纤维、钙、镁、磷、钾和钠的水平相当。对照1和对照2不含微生物絮凝体,在大豆油、虾粉和矿物质盐水平上略有不同。对于日粮1(微生物絮体7.8%)和日粮2(微生物絮体15.6%)以蛋白为基础的大豆浓缩蛋白替换为以干物质为基础的微生物絮体,其水平分别为7.8和15.6%。日粮3用微生物絮体7.8%和鱼油0.50%(微生物絮体+鱼油)代替鱼粉。每个饲喂箱饲养4只基围虾,在35d的饲养试验中,每组10个重复。各组基围虾的最终存活率(93%~100%)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1、2组、日粮1~3每周体重增重分别为1.09,0.88,1.64,1.61,1.63g。3种含有微生物絮体的日粮组总增重为8.07~8.18g,3种微生物絮体组每周增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粮添加微生物絮体使基围虾的生长提高了1800%,而对照饲料中虾的体重变化约为1100%。此外,添加7.8%的微生物絮体足以在本试验条件下提供这种未知的营养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体 基围虾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度对水产养殖絮体生物学特性及氨氮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马涛 罗国芝 +1 位作者 谭洪新 陈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1-428,共8页
在异位式生物絮凝反应器中,添加鳗鲡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收集的残饵粪便进行生物絮体培养,用碳酸氢钠和1mol/L HCl控制反应器中的碱度水平(以CaCO3计)为:a组≥250mg/L、b组150~200mg/L、c组75~100mg/L,研究碱度对絮体形成过程中3种形态氮... 在异位式生物絮凝反应器中,添加鳗鲡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收集的残饵粪便进行生物絮体培养,用碳酸氢钠和1mol/L HCl控制反应器中的碱度水平(以CaCO3计)为:a组≥250mg/L、b组150~200mg/L、c组75~100mg/L,研究碱度对絮体形成过程中3种形态氮含量、絮体的氮素转化及粗蛋白、粗脂肪和胞外聚合物含量的影响,用IlluminaMiseq测序技术检测了絮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试验结果表明,碱度150~200mg/L试验组絮体氮素转化率[(70.84±7.67)%]、粗蛋白含量[(36.74±0.59)%]、疏松结合胞外聚合物和紧密结合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与多糖比和絮体原核、真核微生物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优于其他试验组。将碱度提高至逾150mg/L,可促使反应器中的硝化作用。3组絮体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原核微生物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和Saccharibacteria门,3个试验组中变形菌门的比例分别为45.96%、27.81%、80.07%;絮体真核微生物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和纤毛虫门,3个试验组中纤毛虫门的比例分别为7.24%、0.43%、14.85%。异位式生物絮体培养过程中碱度应控制在150mg/L以上时,絮体微生物多样性增加,氮素转化效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度 残饵粪便 生物絮体 IlluminaMiseq测序 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静电对活性污泥絮体物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詹健 高廷耀 周增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53-457,共5页
本研究采用静电处理技术以改善活性污泥絮体的物理特性,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和脱水性.结果表明静电场对污泥颗粒的ξ电位有明显的降低作用;随着静电场电流的增加,污泥颗粒的ξ电位降低,电流100mA为稳定转化点.当电流为1... 本研究采用静电处理技术以改善活性污泥絮体的物理特性,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和脱水性.结果表明静电场对污泥颗粒的ξ电位有明显的降低作用;随着静电场电流的增加,污泥颗粒的ξ电位降低,电流100mA为稳定转化点.当电流为100mA时,生物絮体的物理特性最佳.这些结果对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低压静电 活性污泥 生物絮体 物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生物滤池中生物膜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肖文胜 徐文国 杨桔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55-657,664,共4页
在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中,使用球形陶粒作填料,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在生物滤池中滤料上生物膜及滤料间生物絮体的活性.实验表明,滤料间生物絮体对有机物的去除和生物膜具有类似作用.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的处理是生物膜和生物絮... 在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中,使用球形陶粒作填料,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在生物滤池中滤料上生物膜及滤料间生物絮体的活性.实验表明,滤料间生物絮体对有机物的去除和生物膜具有类似作用.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的处理是生物膜和生物絮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为曝气生物滤池运行机理及反冲洗时间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生物 生物絮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粪便在分解过程中形态和营养成分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家捷 谭洪新 +3 位作者 于忠利 罗国芝 高锦芳 徐雅倩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34-639,共6页
将从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收集的新吉富罗非鱼粪便,置于异位式生物絮凝反应器中,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粪便转化为絮体过程中结构变化,并测定了粗蛋白、氨基酸、胞外聚合物的变化。粪便在转化过程中结构变疏松,直至最终发展成以丝状菌为... 将从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收集的新吉富罗非鱼粪便,置于异位式生物絮凝反应器中,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粪便转化为絮体过程中结构变化,并测定了粗蛋白、氨基酸、胞外聚合物的变化。粪便在转化过程中结构变疏松,直至最终发展成以丝状菌为骨架的生物絮体。随着粪便的分解,自第4 d开始,反应器中氨氮含量开始缓慢上升,第7 d达到峰值7.46 mg/L,亚硝态氮也随之升至7.81 mg/L,并且硝态氮也开始快速增至21.6 mg/L。絮体粗蛋白含量在第9 d达到最高值(26.37%),总氨基酸在第7 d达到最高值20.44%。絮体中的总氨基酸含量虽比粪便高,但比饲料中总氨基酸33.16%低。絮体疏松结合的胞外聚合物的主要成分是多糖,而紧密结合的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是其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生物絮体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炭废水中氨氮去除效果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童三明 刘永军 +2 位作者 杨义普 刘在堂 贾建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8-50,共3页
采用氨氮吹脱—生物絮体吸附—混凝沉淀—改性兰炭吸附的组合工艺对兰炭废水中的氨氮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p H=11,温度35℃,气液比为6 000的条件下,氨氮的吹脱去除率为85%;投加活性污泥,控制废水MLSS为5 g... 采用氨氮吹脱—生物絮体吸附—混凝沉淀—改性兰炭吸附的组合工艺对兰炭废水中的氨氮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p H=11,温度35℃,气液比为6 000的条件下,氨氮的吹脱去除率为85%;投加活性污泥,控制废水MLSS为5 g/L,连续曝气12 h,控制聚合硫酸铁投加质量浓度为1.0~1.5 g/L,p H为6.5~7.5,氨氮去除率为80%;沉淀后出水用改性兰炭吸附,出水氨氮降至10~20 mg/L,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废水 氨氮去除 生物絮体 沉淀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