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介导受体靶向卵巢癌SKOV3细胞量子点体外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聂丽菊 许恒毅 +3 位作者 叶称连 黄小林 刘雯婷 傅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254-1258,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AS)介导叶酸受体(FR)靶向量子点(QD)荧光探针,初步验证其靶向性及信号放大效应。方法:采用活泼酯法,将链霉亲和素(SA)与QD共价偶联制备QD-SA并对其物理特性进行验证;采用活泼酯法以牛血清蛋白为载体合... 目的:研制一种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AS)介导叶酸受体(FR)靶向量子点(QD)荧光探针,初步验证其靶向性及信号放大效应。方法:采用活泼酯法,将链霉亲和素(SA)与QD共价偶联制备QD-SA并对其物理特性进行验证;采用活泼酯法以牛血清蛋白为载体合成生物素化叶酸(FA)。通过生物素化FA与QD-SA结合制备BAS介导叶酸受体(FR)靶向QD探针,比较该探针对卵巢癌SKOV3细胞及FR表达阴性的肺癌A549细胞的识别情况,并验证其靶向特异性;对比该探针在生物素化FA孵育1、4 h时成像的效果;比较该探针与未经BAS介导的QD-FA探针在不同孵育时间对卵巢癌SKOV3细胞成像的差异。结果:BAS介导FR靶向QD探针可特异性识别FR表达阳性的卵巢癌SKOV3细胞,且孵育4 h较1 h荧光信号明显增强,同等条件下其产生的荧光强度较未经BAS介导的QD-FA探针明显增强。结论:制备了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BAS介导FR靶向QD探针,该探针在卵巢癌早期诊断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亲和 叶酸量子点 卵巢癌细胞 外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C@Ag基底和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双重SERS放大的miRNA-106a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梁照恒 王哲 +2 位作者 彭乐 王福艳 周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1-179,共9页
基于SiC@Ag基底与Ag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提出了利用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二次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放大的超灵敏miRNA-106a检测方案.首先,将地高辛修饰的捕获DNA与固定在SiC@Ag基底上的抗地高辛链接,制备SiC@Ag@anti-... 基于SiC@Ag基底与Ag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提出了利用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二次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放大的超灵敏miRNA-106a检测方案.首先,将地高辛修饰的捕获DNA与固定在SiC@Ag基底上的抗地高辛链接,制备SiC@Ag@anti-digoxin/digoxin-DNA基底;将4-巯基苯甲酸(4MBA)标记的银纳米颗粒与修饰有氨基和生物素的探针DNA链接,制备Ag@4MBA@DNA-biotin探针.然后将制备的基底、探针与待测miRNA-106a组成“三明治”结构,获得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信号放大.最后,依次加入链霉亲和素和制备的探针,形成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实现检测信号的二次放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SiC@Ag基底和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双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放大,可以实现miRNA-106a的超灵敏检测,检测极限达到0.579fmol/L,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银纳米颗粒 生物-亲和 核酸检测 miRNA-106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玉米赤霉烯酮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智鸿 黄飚 +3 位作者 屠蔷 高蕾 张珏 王柯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5-909,共5页
采用基于生物素(Biotin)-链霉亲和素(Strepavidin)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建立了快速灵敏的玉米赤霉烯酮(ZEN)检测方法。以strepavidin包被板条,加入生物素化的ZEN—BSA,结合在板条上的ZEN—BSA与标准/样本中的游... 采用基于生物素(Biotin)-链霉亲和素(Strepavidin)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建立了快速灵敏的玉米赤霉烯酮(ZEN)检测方法。以strepavidin包被板条,加入生物素化的ZEN—BSA,结合在板条上的ZEN—BSA与标准/样本中的游离ZEN共同竞争限量的抗ZEN单克隆抗体,用稀土离子Eu“标记的羊抗鼠IgG进行示踪,建立了间接竞争的ZEN-TRFIA。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0.2ng/ml,测量范围是0.2~200.0ng/m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7%和8.3%,平均回收率为91.1%。与玉米赤霉醇的平均交叉反应是12.3%,与赭曲霉素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黄曲霉素B1无交叉反应,说明该方法的特异性较好。相关试剂在4℃放6个月后各检测参数基本无变化,说明该方法稳定。样品同时用ZEN—TRFIA和商品ELISA试剂盒测定样品ZEN含量,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664,说明该方法测量准确。ZEN—TRFIA具有测量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操作简便、标记物稳定等优点,适合于ZEN大量筛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烯酮(ZEN)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 生物-亲和 真菌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技术一步法检测淋球菌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沈建根 朱永良 董玉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50-252,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快速诊断淋球菌感染的酶免疫测定法。方法 :检测淋球菌抗原的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一步法。结果 :36例临床淋球菌标本中淋球菌抗原含量 1 0 8.47± 5 1 .39μg/ L ,阳性率 97.2 % ,显著高于非淋球菌标本...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快速诊断淋球菌感染的酶免疫测定法。方法 :检测淋球菌抗原的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一步法。结果 :36例临床淋球菌标本中淋球菌抗原含量 1 0 8.47± 5 1 .39μg/ L ,阳性率 97.2 % ,显著高于非淋球菌标本的 4.71± 2 .1 3μg/ L ,阳性率 0 % (P均 <0 .0 1 ) ,本法检测灵敏度 0 .6 2 5 μg/ L,特异性 1 0 0 % ,敏感性 97.2 %。结论 :该法可作为灵敏、快速诊断淋球菌的新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氏球菌 单克降抗 生物-亲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素化纳米抗体的果蔬中百草枯超灵敏免疫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咏仪 杨金易 +5 位作者 曾道平 徐振林 王弘 田元新 孙远明 沈玉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59-1964,共6页
通过纳米抗体活性口袋生物素化修饰实现识别活性提升,并以生物素化纳米抗体(Biotin-Nb2-12)作为识别元件,结合生物素-多聚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polyHRP-SA)亲和识别信号系统,建立了检测果蔬中百草枯的生物素-链霉亲和素酶联... 通过纳米抗体活性口袋生物素化修饰实现识别活性提升,并以生物素化纳米抗体(Biotin-Nb2-12)作为识别元件,结合生物素-多聚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polyHRP-SA)亲和识别信号系统,建立了检测果蔬中百草枯的生物素-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分析方法(BA-ELISA)。经多参数系统优化,所建方法的检出限(LOD)达0.58 pg/mL,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4.1 pg/mL,线性范围为1.7~116.2 pg/mL,且与功能及结构类似物无显著交叉反应。相比传统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ELISA),该法的IC_(50)提高了85倍,抗体消耗量降低至1/8,在大白菜和雪梨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4.5%~116%,可用于果蔬中百草枯的痕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生物化纳米抗 生物-亲和 酶联免疫分析 大白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在MR靶向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岘 许乙凯 叶靖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靶向定位效应和生物放大作用,提高MR分子成像的敏感性。方法制备生物素化HAb18单克隆抗体并测定其生物素化程度及抗原结合活性。将8只荷人肝细胞癌裸鼠静脉注射生物素化单克隆抗体600 μg,24 h后腹腔注... 目的探讨利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靶向定位效应和生物放大作用,提高MR分子成像的敏感性。方法制备生物素化HAb18单克隆抗体并测定其生物素化程度及抗原结合活性。将8只荷人肝细胞癌裸鼠静脉注射生物素化单克隆抗体600 μg,24 h后腹腔注射80 μg 亲和素,30 min后再静脉给予Gd-DTPA-链霉亲和素。对实验动物行MR扫描,测量SE T1WI平扫及增强后10、30 min及2、6、12、24 h图像内肿瘤、肝脏、肌肉的信号强度,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并计算其强化率及对比度噪声比。结果HAb18单克隆抗体经生物素化后,每个抗体分子平均可结合20个分子生物素,其抗原结合活性约为91%。增强后肿瘤信号强度缓慢升高,在注射对比剂后第6小时,肿瘤的强化率、比度噪声比达到最大值,与其他各时间点有显著性差异。肝脏在注射对比剂后第6小时的信号强度达到最高,而后信号强度下降,增强后12 h的信号强度与平扫相似。肌肉表现为轻度强化,增强后各时间点的信号强度与平扫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利用生物素-亲和素技术对肿瘤进行MR靶向成像,具有特异性强化作用并能延长肿瘤的强化时间,但Gd-DTPA-SA的血池效应也造成了肝脏的持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亲和系统 亲和 磁共振成像 单克隆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连接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方法及靶向化处理因素对超声微泡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朝清 马方 刘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连接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方法及靶向化处理因素对超声微泡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连接系统,使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SonoVue)与特异性抗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抗体相连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连接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方法及靶向化处理因素对超声微泡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连接系统,使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SonoVue)与特异性抗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抗体相连接,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与微泡的连接,用马尔文激光粒径分析仪分别测定生物素化处理前后微泡的粒径,采用超声诊断仪评价微泡靶向化构建前后的显像效果。结果 SonoVue与特异性抗体成功连接,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呈阳性。生物素修饰后的微泡粒径分布变窄,与普通微泡的超声显像效果略有差异。结论通过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系统可以成功靶向化构建超声微泡,靶向化处理因素对微泡的粒径有一定影响,对微泡的超声显影效果略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微泡 生物-亲和 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 靶向化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RHa靶向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实验 被引量:7
8
作者 郭娟 常淑芳 +3 位作者 孙江川 严宇 廖永玲 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6-469,共4页
目的制备人卵巢癌靶向超声造影剂,观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法制备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靶向脂质微泡,以免疫荧光染色验证LHRHa与脂质微泡的结合情况,并以普通脂质微泡作为对照,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LH... 目的制备人卵巢癌靶向超声造影剂,观察其体外寻靶能力。方法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法制备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靶向脂质微泡,以免疫荧光染色验证LHRHa与脂质微泡的结合情况,并以普通脂质微泡作为对照,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LHRHa靶向脂质微泡对人卵巢癌A2780/DDP的体外寻靶能力。结果 LHRHa靶向脂质微泡免疫荧光阳性;体外寻靶实验显示LHRHa靶向脂质微泡能够与表面存在LHRH受体的A2780/DDP细胞特异性结合,而普通脂质微泡则不能结合。结论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方法可成功制备LHRHa靶向脂质微泡造影剂,该靶向造影剂具有体外寻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复合体 促性腺激释放激 卵巢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的放大检测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裴仁军 汪尔康 杨秀荣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6-191,共6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是一类相对新型的免疫检测技术。将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系统用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的信号放大 ,实时检测了人免疫球蛋白G(hIgG)的蛋白浓度。发生免疫反应的传感片和生物素化抗体反应后 ,传感片表面的...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是一类相对新型的免疫检测技术。将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系统用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的信号放大 ,实时检测了人免疫球蛋白G(hIgG)的蛋白浓度。发生免疫反应的传感片和生物素化抗体反应后 ,传感片表面的一层生物素分子随后与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化抗体复合物中的链霉亲和素的活性位点发生亲和反应 ,从而使传感片表面特异健合的物质质量显著增加 ,大大提高了免疫检测的灵敏度和检测限。免疫反应经放大后 ,可检测 0 0 0 5~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 免疫传感器 放大检测 亲和-生物化抗复合 免疫检测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患者mIL-2R、sIL-2R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礼发 李朝品 王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1-371,共1页
关键词 结核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生物-亲和 膜白介-2受 可溶性白介-2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A系统检测隐孢子虫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mIL-2R
11
作者 王克霞 许礼发 +2 位作者 蔡茹 杨庆贵 贺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隐孢子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 (BSA)法对卵囊阳性患者分别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膜白介素 - 2受体 (mIL - 2R)检测。结果 隐孢子虫卵囊阳性者CD+ 3 、CD4 + 、CD8+ 和CD4 + /CD8+ 阳性... 目的 探讨隐孢子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 (BSA)法对卵囊阳性患者分别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膜白介素 - 2受体 (mIL - 2R)检测。结果 隐孢子虫卵囊阳性者CD+ 3 、CD4 + 、CD8+ 和CD4 + /CD8+ 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6 5 83± 6 5 5 %、4 3 5 5± 6 10 %、2 8 4 3± 4 32 %和 1 5 8± 0 32 ,静息期与诱导期mIL - 2R表达水平分别为 2 92± 1 0 6 %和 33 4 5± 2 31% ;隐孢子虫卵囊阴性者CD+ 3 、CD4 + 、CD8+ 和CD4 + /CD8+ 阳性百分率分别为 5 5 87±7 2 3%、39 2 6± 6 4 3%、30 0 4± 5 6 7%和 1 36± 0 4 1,静息期与诱导期mIL - 2R表达水平分别为 4 31± 1 4 7%和 35 4 1±3 12 % ,两者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1)。结论 隐孢子虫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T细胞亚群、mIL - 2R在抗隐孢子虫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SA 检测 隐孢子虫病 外周血 T细胞亚群 MIL-2R 生物-亲和 膜白介-2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BA-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光昕 苏悦 +5 位作者 李冰莲 孔聪 黄宣运 张璇 于慧娟 韩峰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9年第4期30-35,共6页
建立了基于生物素-链霉亲合素放大的酶联免疫吸附法(BA-ELISA)检测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MG)含量的方法。优化了包被原和生物素化抗体的工作浓度,以及封闭液、温育时间、pH值和盐离子强度等实验条件。结果显示,最佳实验条件为:包被原和生... 建立了基于生物素-链霉亲合素放大的酶联免疫吸附法(BA-ELISA)检测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MG)含量的方法。优化了包被原和生物素化抗体的工作浓度,以及封闭液、温育时间、pH值和盐离子强度等实验条件。结果显示,最佳实验条件为:包被原和生物素化抗体的稀释倍数均为1∶ 2 000,封闭液为1%明胶,抗原抗体反应时间为 60 min ,缓冲液的pH值为7.0,盐离子强度为0.1 mol/L。在此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20.00 ng/mL,检出限(LOD)为0.037 μg/kg,回收率为83.5%~115.0%,变异系数( CV )为4.53%~13.80%。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检测,检测结果与LC/MS相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和稳定性较好,可用于水产品中MG的分析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水产品 生物-亲和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金纳米粒子构建DNA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小兰 郑静 +3 位作者 陈琛 汤亚泥 张帆 何品刚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7-480,共4页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茎环结构打开,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0×10-13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亲和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得以与MNPs上的亲和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亲和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得以与MNPs上的亲和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磁性纳米颗粒 金纳米粒子 DNA 丝网印刷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醛固酮多克隆抗体建立检测血浆醛固酮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14
作者 冯婷婷 杨超一 +1 位作者 张雪峰 王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制备可用于免疫分析的醛固酮(ALD)多克隆抗体,并建立基于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放大系统的ALD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用于测定人血液中的ALD含量。方法:对ALD进行化学改造,制备醛固酮肟,再与BSA偶联制备免疫原,免疫兔,制备抗ALD多克隆... 目的:制备可用于免疫分析的醛固酮(ALD)多克隆抗体,并建立基于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放大系统的ALD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用于测定人血液中的ALD含量。方法:对ALD进行化学改造,制备醛固酮肟,再与BSA偶联制备免疫原,免疫兔,制备抗ALD多克隆抗体。以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放大系统采用竞争法建立ALD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结果:经检测免疫的3号兔获得的抗ALD抗体灵敏度最高,50%抑制率(IC50)ALD浓度是268 pg/ml。用该抗体建立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检测范围为62.5~2 000 pg/ml,灵敏度为23.7 pg/ml,批内变异系数为6.9%~9.5%,批间变异系数为8.5%~12.7%,回收率范围为93.1%~104.1%,稀释实验测定值与理论值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r=0.996,与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的相关性方程分别为y=0.932x+4.596,相关系数r=0.948(n=95)。结论:建立的检测ALD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符合临床应用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ALD) 多克隆抗 生物-亲和系统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