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油精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顾帅 杨洪雪 +2 位作者 苗玮 许庆利 颜涌捷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60,共6页
主要介绍了催化加氢、催化裂解、乳化、催化酯化、分子蒸馏这5种生物油精制方法。由于生物油精制技术都存在各自的问题,如:催化裂解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其催化剂容易结焦失活;乳化操作简单,但成本和耗能较多;催化酯化是一种... 主要介绍了催化加氢、催化裂解、乳化、催化酯化、分子蒸馏这5种生物油精制方法。由于生物油精制技术都存在各自的问题,如:催化裂解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其催化剂容易结焦失活;乳化操作简单,但成本和耗能较多;催化酯化是一种较好的改性方法,但是改性后油的品质不高。这些都使生物油精制技术难以实现工业化。提出了一种在CO/H2O体系中精制生物油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精制 能源 精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P(C_6H_5)_3]_4均相催化精制生物油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文志 黄锋 +2 位作者 陆强 邵伟 朱锡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49-1453,共5页
采用四三苯基膦合钯为催化剂,对均相催化精制生物油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反应条件的影响和精制前后各组分的变化及其变化机理。实验表明: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12h、反应压力5NPa、催化剂与生物油的比值0.002为较佳反应条件;经过... 采用四三苯基膦合钯为催化剂,对均相催化精制生物油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反应条件的影响和精制前后各组分的变化及其变化机理。实验表明: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12h、反应压力5NPa、催化剂与生物油的比值0.002为较佳反应条件;经过此条件精制后,酸、醛和碳碳双键含量(%面积)分别比原始生物油减少90%、88%和48%,酯含量(%面积)增加86%,酮、苯酚、聚糖和呋喃含量几乎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均相催化 生物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Rh,Pd,Ni/PPh_3均相催化精制生物油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锋 李文志 +1 位作者 商丽敏 朱锡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81,共7页
研究4种均相催化剂RuCl2(PPh3)3、RhCl(PPh3)3、PdCl2(PPh3)2及NiCl2(PPh3)2各自对生物油催化加氢的活性,并对精制前后生物油中各类物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对醛、酮、酚及酸等转化均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其中RuCl2(PPh3)3可... 研究4种均相催化剂RuCl2(PPh3)3、RhCl(PPh3)3、PdCl2(PPh3)2及NiCl2(PPh3)2各自对生物油催化加氢的活性,并对精制前后生物油中各类物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催化剂对醛、酮、酚及酸等转化均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其中RuCl2(PPh3)3可将90%以上的醛加氢转化,并对50%以上的酚类支链中的C C加氢;RhCl(PPh3)3则可将约85%的酚类支链上的C C加氢;后两种催化剂除了对醛酚有一定的催化加氢作用外,对酸转化为酯也具有催化活性。实验中未发现结焦物生成,说明均相催化技术非常适合精制生物油这种高热敏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精制 均相催化加氢 RuCl2(PPh3)3 RhCl(PPh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朱锡锋 李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33-837,共5页
总结了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在原料预处理、热解工艺和生物油精制3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原料预处理方面,介绍了干燥、烘焙、压缩成型和酸洗4种方法;在热解工艺方面,列举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热解反应器类型,重点介绍了催化热解和混合... 总结了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在原料预处理、热解工艺和生物油精制3个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原料预处理方面,介绍了干燥、烘焙、压缩成型和酸洗4种方法;在热解工艺方面,列举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热解反应器类型,重点介绍了催化热解和混合热解两种新工艺;在生物油精制方面,介绍了包括催化加氢、催化裂解、催化酯化和乳化等几种常用的生物油精制方法,并分析了各精制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快速热解 液体燃料 生物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酸催化烯烃改性生物油酚类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续来 Charles U.Pittman Jr. 朱锡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98-1404,共7页
选取生物油中含量较高的愈创木酚、儿茶酚和苯酚为酚类模型化合物,以蒙脱土K-10负载的Cs2.5H0.5PW12O40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苯酚/1-辛烯烷基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负载量,反应温度及物料摩尔比等因素对酚类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 选取生物油中含量较高的愈创木酚、儿茶酚和苯酚为酚类模型化合物,以蒙脱土K-10负载的Cs2.5H0.5PW12O40为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苯酚/1-辛烯烷基化反应为探针,考察了催化剂负载量,反应温度及物料摩尔比等因素对酚类烷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100℃范围内,30%Cs2.5H0.5PW12O40/K-10对苯酚烷基化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原料摩尔比为1时苯酚氧烷基化产物的选择性最好.愈创木酚中甲氧基的位阻效应使其转化率在相同条件下比苯酚低很多,相应氧烷基化产物的选择性也很低.儿茶酚与1-辛烯反应主要生成单羟基氧烷基化产物,100℃时选择性仍高达96%.升高温度有利于烷基化改性反应的进行,但产物中氧烷基化产物的选择性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烃 生物精制 酚类化合物 杂多酸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质生物质热解油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铖 梅德清 +3 位作者 郭冬梅 戴鹏飞 杜家益 郭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将生物质热解油提质后的精制生物油按5%、10%和15%的体积比加入柴油中,配制混合燃料B5、B10和B15。在发动机不同负荷工况下,考察了精制生物油比例对混合燃料的当量比燃油耗、有效热效率、气缸压力及尾气排放等特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将生物质热解油提质后的精制生物油按5%、10%和15%的体积比加入柴油中,配制混合燃料B5、B10和B15。在发动机不同负荷工况下,考察了精制生物油比例对混合燃料的当量比燃油耗、有效热效率、气缸压力及尾气排放等特性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额定转速25%负荷时,随着精制生物油添加比例增加,柴油机燃用混合燃料的当量比燃油耗升高,有效热效率降低,排气温度依次升高;在额定转速100%负荷时,随着精制生物油添加比例增加,混合燃料燃烧时缸内最大爆发压力依次下降,瞬时放热率峰值依次升高,燃烧始点滞后角度逐渐增加;此外,HC、CO和烟度排放均略有增加,但NOx排放略有减少。在小负荷工况下4种燃料HC和CO排放差异较大,因为该工况下更容易形成HC和CO;而大负荷工况时不同燃料的NO x和烟度排放差异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制生物 柴油机 燃烧 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木材纤维原料乙醇制浆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被引量:8
7
作者 蒲文娟 徐永建 张美云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2-56,共5页
从乙醇制浆的优越性和目前我国造纸用纤维原料的现状两方面分析了非木材纤维原料乙醇制浆的发展前景。另外,从成本和利润方面考虑,指出了将生物精制技术同乙醇制浆结合起来将是一条适合造纸业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非木材原料 有机溶剂 乙醇制浆 生物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微藻脂质代谢工程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孙翰 刘进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6期1140-1160,共21页
真核微藻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脂质含量高,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和食品等领域。然而,真核微藻生物能源成本偏高,其产业化应用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通过代谢工程手段改造微藻,促进脂质的合成与积累,可提高微藻脂质生产的经济可行性... 真核微藻作为一类重要的生物资源,脂质含量高,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和食品等领域。然而,真核微藻生物能源成本偏高,其产业化应用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通过代谢工程手段改造微藻,促进脂质的合成与积累,可提高微藻脂质生产的经济可行性。本文介绍真核微藻脂质代谢途径和关键酶基因,并总结了不同培养条件下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变化。还探讨通过代谢工程调控脂质合成相关酶、转录因子和竞争途径等方法,以提高微藻脂质含量和调整脂肪酸组成。通过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的整合分析可揭示脂质代谢中的关键节点和主效调控因子,有助于确定代谢工程的潜在目标。此外,基因工具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和拓展可显著提高转化效率,实现对微藻底盘细胞的精准改造。通过重塑能量和碳代谢途径,可设计优化微藻脂质生物合成过程。在微藻遗传工具、基因编辑技术、代谢通路调控和产业化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对于推动微藻脂质工程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微藻 生物精制 脂质代谢 能量代谢 合成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