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细菌在不同基质表面微生物粘膜中的组成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会荣 付玉斌 +2 位作者 李筠 纪伟尚 徐怀恕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1-406,共6页
在青岛近岸海区两个不同地点 ,分别进行浸海挂片实验研究四种不同基质表面 (玻片、钢片以及涂有防污漆、防锈漆的玻片 )微生物粘膜中细菌组成。从不同基质表面微生物粘膜中共分离32 3株附着细菌 ,大多数为杆状或球杆状革兰氏阴性细菌 ,... 在青岛近岸海区两个不同地点 ,分别进行浸海挂片实验研究四种不同基质表面 (玻片、钢片以及涂有防污漆、防锈漆的玻片 )微生物粘膜中细菌组成。从不同基质表面微生物粘膜中共分离32 3株附着细菌 ,大多数为杆状或球杆状革兰氏阴性细菌 ,且大部分具有鞭毛。依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将革兰氏阴性细菌鉴定到属 ,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 ( Aeromonas)、发光杆菌属 ( Photobacteri-um)、莫拉氏菌属 ( Moraxella)、假单胞菌属 ( Pseudomonas)、弧菌属 ( Vibrio)和产碱菌属 ( Alcali-genes)等 12个属 ,其中气单胞菌属是优势菌属。不同基质表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粘膜 基质 气单胞菌属 革兰氏阴性细菌 海洋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粘膜对杂色鲍幼虫附着和变态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于秀娟 严岩 顾继东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36,共5页
为了探讨广泛存在于海中基质表面的微生物粘膜对鲍幼虫附着和变态的诱导作用,研究了不同年龄微生物粘膜(1~6d)对杂色鲍幼虫附着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6d微生物粘膜均显著地诱导幼虫附着,其中3,5和6d微生物粘膜还显著地诱导... 为了探讨广泛存在于海中基质表面的微生物粘膜对鲍幼虫附着和变态的诱导作用,研究了不同年龄微生物粘膜(1~6d)对杂色鲍幼虫附着和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6d微生物粘膜均显著地诱导幼虫附着,其中3,5和6d微生物粘膜还显著地诱导幼虫变态:幼虫的附着率和变态率分别与微生物粘膜中的藻类密度和细菌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推测藻类和细菌可能在幼虫的附着和变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垂直基质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90%以上的幼虫附着在具23d微生物粘膜的载玻片表面且变态率达70%以上,进一步证实了微生物粘膜可以诱导杂色鲍幼虫的附着和变态,同时也证实了幼虫具备选择附着基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幼虫 附着 变态 生物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不同基质表面微生物粘膜中海洋细菌的数量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会荣 付玉斌 +2 位作者 李筠 纪伟尚 徐怀恕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共6页
在青岛近岸海区两个不同地点,分别进行浸海挂 片实验来研究四种不同基质表面(玻片、钢片以及涂有防污漆、防锈漆的玻片)微生物粘膜中 细菌的数量。结果表明,海洋细菌在四种试验基质表面都能形成微生物粘膜,而且随浸海时 间延长,不... 在青岛近岸海区两个不同地点,分别进行浸海挂 片实验来研究四种不同基质表面(玻片、钢片以及涂有防污漆、防锈漆的玻片)微生物粘膜中 细菌的数量。结果表明,海洋细菌在四种试验基质表面都能形成微生物粘膜,而且随浸海时 间延长,不同基质表面异养菌数都呈增加趋势,特别是浸海1d内为细菌快速附着生长的增长 期,而后出现一个相对平缓的生长期。总的说来,涂有防污漆、防锈漆的玻片表面附着异养 菌数较多,且增长较快,而钢片和玻片表面异养菌数较少,增长较缓慢。玻片表面粘膜中, 细菌总数和活菌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生物粘膜 异养菌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摘局部义齿基托对承托区腭粘膜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宁 范震 +3 位作者 肖晓蓉 朱硃 刘豫蓉 王成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9-352,共4页
目的 :了解基托戴入前后承托区腭粘膜微生物的变化及不同材料基托引起上述变化的差异。方法 :检测备牙前、戴牙 1月和 3月时金属基托和塑料基托对应承托区腭粘膜面可培养菌总量及检出微生物组成比的变化。结果 :戴牙 1月和 3月时 ,塑料... 目的 :了解基托戴入前后承托区腭粘膜微生物的变化及不同材料基托引起上述变化的差异。方法 :检测备牙前、戴牙 1月和 3月时金属基托和塑料基托对应承托区腭粘膜面可培养菌总量及检出微生物组成比的变化。结果 :戴牙 1月和 3月时 ,塑料基托对应腭粘膜可培养菌总量及乳杆菌、白色念珠菌组成比与备牙前相比均明显增加(P <0 0 5 )。戴牙 1月时 ,金属基托对应腭粘膜可培养菌总量及乳杆菌、白色念珠菌组成比与备牙前无明显变化。戴牙 3月时 ,乳杆菌、白色念珠菌组成比与备牙前相比显著增加 (P <0 0 5 )。两种材料制作的基托对应腭粘膜面可培养菌总量变化值无显著差异 ,但塑料基托所致白色念珠菌组成比的增加明显高于金属基托 (P <0 0 5 )。结论 :可摘局部义齿的戴用在基托与承托区腭粘膜间形成新的滞留区 ,有利于乳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的繁殖。与金属基托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摘局部义齿 基托 承托区 粘膜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胃粘膜微生物群的改变
5
作者 朱晓敏 张博芬 +2 位作者 刘文新 柯旭 党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胃癌 粘膜生物 细菌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齿性口炎患者腭粘膜微生物丛及义齿菌斑的真菌学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家瑞 杨向东 +1 位作者 梁傥 宋印章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8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掌握义齿基托与口腔粘膜炎症变化及真菌间关系。方法对118例全口义齿戴用者进行了临床调查,对60例患者的腭粘膜微生物丛与义齿菌斑进行了真菌学定量研究。结果义齿性日炎与义齿菌斑的沉积量呈正相关关系;真菌总数及念珠菌的检出... 目的掌握义齿基托与口腔粘膜炎症变化及真菌间关系。方法对118例全口义齿戴用者进行了临床调查,对60例患者的腭粘膜微生物丛与义齿菌斑进行了真菌学定量研究。结果义齿性日炎与义齿菌斑的沉积量呈正相关关系;真菌总数及念珠菌的检出量与义齿性口炎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及量,在重度炎症组与轻度炎症组之间均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度义齿性口炎的发生同热带念珠菌、皱褶念珠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混合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齿性口炎 粘膜生物 义齿菌斑 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慢滤技术用于农村饮水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刘玲花 周怀东 +1 位作者 王卫红 李文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17,共6页
研究了适用于我国农村的小型分散式饮水处理技术——生物慢滤技术。用玉渊潭引水渠的微污染河水模拟研究了滤料粒径、滤料高度等因素对生物慢滤处理效果的影响 ,以及生物慢滤池对农村水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氨氮、浊度... 研究了适用于我国农村的小型分散式饮水处理技术——生物慢滤技术。用玉渊潭引水渠的微污染河水模拟研究了滤料粒径、滤料高度等因素对生物慢滤处理效果的影响 ,以及生物慢滤池对农村水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氨氮、浊度、细菌等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 :1 )在滤料表面形成稳定成熟的生物粘膜所需的时间与滤料粒径有关 ;2 )滤料表面一旦形成稳定成熟的生物粘膜 ,氨氮、有机物、浊度等的去除率与滤料粒径关系不大 ;但细菌的去除效果与滤料粒径有很大的关系 ,滤料粒径越小 ,对细菌的去除效果越好。 3)滤料高度对有机物、氨氮的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但慢滤池对这些污染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 50 cm高度内 ;4)生物慢滤对 TOC的去除率为 2 0 %~ 30 % ,对氨氮的去除率为 90 %以上 ,对 Cu2 + 、Cd2 + 、Fe2 + 、Zn2 + 、Mn2 + 和 Pb2 + 的去除率分别在 97%、95%、95%、88%、70 %和 60 %以上 ;5) III至 V类微污染水经生物慢滤处理后 ,不经消毒即可达到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生物慢滤池 农村饮水 微污染水处理 生物粘膜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聚物复合形成对口腔粘膜粘附片释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建军 屠锡德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4-257,共4页
通过测量 HPMC和 Carbopol974 P在不同 p H值的缓冲液中的混合溶液浊度变化的方法证实了互聚物复合形成。复合的程度在酸性 p H条件下高 ,当两者比例为 1∶ 1时最强 ,然后随着 p H值的升高而减弱。以非洛地平为模型药物 ,采用直接压片... 通过测量 HPMC和 Carbopol974 P在不同 p H值的缓冲液中的混合溶液浊度变化的方法证实了互聚物复合形成。复合的程度在酸性 p H条件下高 ,当两者比例为 1∶ 1时最强 ,然后随着 p H值的升高而减弱。以非洛地平为模型药物 ,采用直接压片工艺制备了口腔粘膜粘附片。体外释放实验表明 ,互聚物复合形成对药物的释放有很大影响 ,能够有效控制药物释放。粘附片中加入不同酸碱度的物质可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聚合物间的这种特殊的互聚物复合形成现象可用于设计具有不同释药行为的药物释放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聚物复合形成 口腔粘膜生物粘附片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附着基异养细菌区系初探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筠 生菊 +1 位作者 纪伟尚 徐怀恕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74,共6页
从海湾扇贝附着基上分离出 61株异养细菌 ,对其进行 80项生理生化特征测定 ,以数值分类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海湾扇贝附着基上异养菌属于假单胞菌 ( Pseudomonas)、气单胞菌 ( Aeromonas)、弧菌 ( Vibrio)、芽孢杆菌 ( Bacillus)... 从海湾扇贝附着基上分离出 61株异养细菌 ,对其进行 80项生理生化特征测定 ,以数值分类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海湾扇贝附着基上异养菌属于假单胞菌 ( Pseudomonas)、气单胞菌 ( Aeromonas)、弧菌 ( Vibrio)、芽孢杆菌 ( Bacillus)和产碱杆菌 ( Alcaligenes)。扇贝幼虫附着前附着的细菌主要为芽孢杆菌与假单胞菌 ,扇贝幼虫附着后气单胞菌成为优势 ,弧菌数量明显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附着 异养细菌 数值分类 生物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