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膜过滤工艺保障不同管材供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海龙 刘唯源 +3 位作者 邓博苑 张雅梅 董志强 李伟英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1,共6页
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生物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采用生物膜环状反应器(BAR)模拟实际供水管网,探究了自来水和金属膜滤后水(膜滤水)对5种管材管壁生物膜影响的异同性。结果表明,金属膜过滤工艺对水中浑浊度、溶解性有机碳的平均去除率... 供水管网末梢水水质生物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采用生物膜环状反应器(BAR)模拟实际供水管网,探究了自来水和金属膜滤后水(膜滤水)对5种管材管壁生物膜影响的异同性。结果表明,金属膜过滤工艺对水中浑浊度、溶解性有机碳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4%、19.0%;5种管材管壁生物膜在生长稳定期的生物量排序为铜<不锈钢≈聚氯乙烯(PVC)≈高密度聚乙烯(HDPE)<球墨铸铁;自来水体系中反应器进出水平均浑浊度分别为1.52、3.44 NTU,而膜滤水体系反应器进出水平均浑浊度分别为0.10、0.42 NTU,且各管材管壁生物膜生长缓慢。这是因为膜滤水体系微生物群落物种丰富度较低,管壁生物膜样品的OTU数减少了39.7%~56.5%,耐氯致病菌(分枝杆菌、甲基杆菌等)相对丰度明显减少。因此,金属膜过滤工艺可有效保障供水管网饮用水水质生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膜 生物膜环状反应器 供水管材 生物稳定性 分子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磷作为饮用水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桑军强 张锡辉 +1 位作者 周浩晖 王占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0-724,共5页
根据国内提出的控制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可同化有机碳(AOC)标准,通过配制水样研究了AOC及细菌再生长潜力(BRP)同水中磷含量的关系;同时针对净水工艺试验出水水样,考察了水中的磷同其生物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配水水样,在一定的磷... 根据国内提出的控制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可同化有机碳(AOC)标准,通过配制水样研究了AOC及细菌再生长潜力(BRP)同水中磷含量的关系;同时针对净水工艺试验出水水样,考察了水中的磷同其生物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配水水样,在一定的磷浓度范围内,磷是水中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在净水试验工艺出水水样中添加50μg/L的PO3-4 P后,AOC增加了55%,BRP增加了123%,表明水中磷是其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由于常规的净水工艺对水中的磷可以有效去除,把水中总磷(TP)控制在5μg/L内来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生物稳定性 总磷 水样 净水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法生产的纯生黄酒非生物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一松 赵光鳌 +3 位作者 帅桂兰 魏运平 邹慧君 谢广发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29,共4页
用截留分子质量为 30 0 0 0u和 10 0 0 0u的超滤膜对生黄酒进行过滤 ,定量测定了与黄酒非生物稳定性有关的几种物质———酶、蛋白质、多酚、铁离子、戊聚糖等 ,并且通过光散射实验 ,考查了超滤前后酒液中平均粒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超... 用截留分子质量为 30 0 0 0u和 10 0 0 0u的超滤膜对生黄酒进行过滤 ,定量测定了与黄酒非生物稳定性有关的几种物质———酶、蛋白质、多酚、铁离子、戊聚糖等 ,并且通过光散射实验 ,考查了超滤前后酒液中平均粒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超滤处理后 ,酒液中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都能达到去除的要求 ;蛋白质、多酚、铁离子、戊聚糖等物质的含量均呈减少的趋势 ;而且超滤处理后的酒样平均粒度降低 ,从而说明了超滤技术对纯生黄酒的非生物稳定性起到了一定的提高或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生物稳定性 戊聚糖 超滤处理 酒样 多酚 超滤法 改善作用 定量测定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含量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5
4
作者 桑军强 余国忠 王占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4-536,共3页
通过对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分析,研究了水中磷对其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作用.试验水样为原水和经过净水工艺处理后的出水.结果表明,原水磷含量较低,经过生物预处理和常规处理后,磷的含量又大大降低.在原水和出水水样中添加50μg/L的PO43... 通过对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分析,研究了水中磷对其生物稳定性的限制因子作用.试验水样为原水和经过净水工艺处理后的出水.结果表明,原水磷含量较低,经过生物预处理和常规处理后,磷的含量又大大降低.在原水和出水水样中添加50μg/L的PO43--P(NaH2PO4)后,原水水样的AOC变化不大,而出水水样的AOC增加了44%~60%.这表明在出水水样中磷是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由此推断,磷成为给水管网中细菌再生长限制因子的情况在国内存在.试验结果说明,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磷可以作为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一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含量 饮用水 生物稳定性 可同化有机磷 水质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水系统水质生物稳定性与细菌生长相关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白晓慧 张玲 +2 位作者 朱斌 江翠婷 王海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0-182,共3页
以上海市某水厂实际供水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水源、水厂净水工艺到输配水管网对城市供水水质生物稳定性与微生物生长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水源污染和常规净水工艺局限性,水厂出水水质不能保障生物稳定性,在输配管网中,BDOC... 以上海市某水厂实际供水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水源、水厂净水工艺到输配水管网对城市供水水质生物稳定性与微生物生长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水源污染和常规净水工艺局限性,水厂出水水质不能保障生物稳定性,在输配管网中,BDOC、浊度、余氯、异养菌数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控制出厂水有机物含量,保持管网免受二次污染和强化消毒可有效减少管网中微生物繁殖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生物稳定性 供水管网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水深度处理过程中的生物稳定性和分子量分布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德生 姚智文 王占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944-2950,共7页
研究了水源水在'预臭氧+常规+主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净化中的各工艺段出水有机物及分子量的变化特征,建立了生物稳定性与有机物分子量的关系,实现了对深度处理后供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可... 研究了水源水在'预臭氧+常规+主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净化中的各工艺段出水有机物及分子量的变化特征,建立了生物稳定性与有机物分子量的关系,实现了对深度处理后供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可将大分子的天然有机物分解为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并提高水的可生化性;导致常规处理工艺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效率降低;主臭氧可将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并将部分氧化成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的有机物;生物活性炭可提高出水的生物稳定性,但对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去除有限;分子量越小生物稳定性越差,越不容易被去除。此研究结果为评估水源水质深度处理的生物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 深度处理 生物稳定性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腐败微生物与啤酒微生物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伟 刘雅文 +3 位作者 谷凤霞 孙珍 堵国成 李宪臻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0-88,共9页
尽管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已经得到大幅改善,但啤酒生产过程中仍然会发生微生物污染,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啤酒纯种酿制是很难实现的。为了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本文系统介绍了啤酒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产工序中的分布,探讨了... 尽管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已经得到大幅改善,但啤酒生产过程中仍然会发生微生物污染,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啤酒纯种酿制是很难实现的。为了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本文系统介绍了啤酒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在生产工序中的分布,探讨了啤酒环境对抑制啤酒微生物污染的影响,讨论了啤酒微生物对啤酒质量与风味的积极贡献,提出合理控制外源微生物侵染是形成不同啤酒典型特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微生物 生物稳定性 酿制 污染 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他霉素水溶液生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高玉荣 王雪平 刘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1-44,共4页
为更好地在食品中应用纳他霉素,研究温度、光照、pH值和无机盐对纳他霉素水溶液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超过100℃时,纳他霉素水溶液具有较强的生物稳定性,但经121℃处理,生物稳定性显著降低,在121℃条件下热处理15min后,抑菌... 为更好地在食品中应用纳他霉素,研究温度、光照、pH值和无机盐对纳他霉素水溶液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超过100℃时,纳他霉素水溶液具有较强的生物稳定性,但经121℃处理,生物稳定性显著降低,在121℃条件下热处理15min后,抑菌活性残留率为62.15%,处理30min后完全失活。纳他霉素水溶液对紫外照射非常敏感,90min后完全失活;对日光灯照射比较敏感,10d后完全失活。在pH4~8之间,纳他霉素水溶液比较稳定。NaCl、MgSO4和CuSO4对纳他霉素水溶液的生物稳定性影响不显著(P>0.05),而FeCl3和MnSO4对其生物稳定性影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 水溶液 生物稳定性 环境条件 无机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消毒剂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成 高乃云 蔡云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4-258,共5页
根据课题组和他人的研究结果,比较了四种常用的消毒剂对饮用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含量的影响,并得出初步结论:除紫外消毒外,其它几种消毒剂都会不同程度的造成水中AOC浓度的增加,其增加的程度与消毒剂的氧化能力、剂量以及水中有机物... 根据课题组和他人的研究结果,比较了四种常用的消毒剂对饮用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含量的影响,并得出初步结论:除紫外消毒外,其它几种消毒剂都会不同程度的造成水中AOC浓度的增加,其增加的程度与消毒剂的氧化能力、剂量以及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性质密切相关;从去除水中AOC的角度来说,臭氧消毒和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中AOC的含量,导致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降低,而常规处理和强化常规处理则可去除水中一定量的AOC,优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我国部分城市的管网中普遍存在着细菌等微生物的再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可同化有机碳(AOC) 饮用水 生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微滤工艺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陶润先 陈立 +2 位作者 万宁 郭兴芳 朱开东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以滦河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混凝-微滤工艺对原水中营养物的去除效果和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该工艺对DOC的去除率随混凝剂投加量的提高而增加,在FeCl3投加量为2mg/L时,DOC的平均去除率达到22.4%.该工艺可有效去除可生物降解溶解性... 以滦河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混凝-微滤工艺对原水中营养物的去除效果和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该工艺对DOC的去除率随混凝剂投加量的提高而增加,在FeCl3投加量为2mg/L时,DOC的平均去除率达到22.4%.该工艺可有效去除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和总磷,并分别达到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阈值要求(BDOC<0.25mg/L和TP<5μg/L);同时,工艺出水的细菌再生长潜力(BRP)比原水降低1个数量级.因此采用混凝-微滤工艺可有效提高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控制水中细菌再生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微滤 生物稳定性 BDOC 总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消毒对村镇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鄢元波 贾燕南 +2 位作者 丁昆仑 孙文海 赵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0-103,106,共5页
通过考察臭氧投加对不同来源村镇供水工程水源水中AOC和TOC的影响,以及实际工程管网中AOC的变化情况,研究臭氧消毒对村镇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TOC较大(2.06mg/L)的地表水源水,AOC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而升高,水的生物稳定... 通过考察臭氧投加对不同来源村镇供水工程水源水中AOC和TOC的影响,以及实际工程管网中AOC的变化情况,研究臭氧消毒对村镇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TOC较大(2.06mg/L)的地表水源水,AOC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而升高,水的生物稳定性减弱;TOC较小(0.48mg/L)的地下水源水则相反,AOC下降,生物稳定性增强;臭氧投加浓度较低时,地下水和地表水的TOC均增大,臭氧投加浓度较高时,TOC随臭氧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村镇饮水工程臭氧消毒后,管网中AOC出现显著波动。该研究表明,臭氧消毒适用于TOC较低的水源水,对于水源水中TOC较大的村镇供水工程,需合理控制臭氧投加量以保障饮用水生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饮用水 生物稳定性 臭氧消毒 A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水管壁的磷释放对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白晓慧 徐文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为了研究供水系统金属管壁磷释放及其对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新旧有水泥涂衬球墨铸铁管,考察了管壁和水泥涂衬中磷的含量,管网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异养菌平板计数(HPC)及生物可利用磷(MA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铸铁管金... 为了研究供水系统金属管壁磷释放及其对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新旧有水泥涂衬球墨铸铁管,考察了管壁和水泥涂衬中磷的含量,管网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异养菌平板计数(HPC)及生物可利用磷(MA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铸铁管金属管壁和水泥涂衬中均有磷元素及其他微生物生长所需微量元素存在.旧管和新管均可向悬浮水中释放磷元素并可被微生物吸收利用,旧管释放水平高于新管;同时旧管释放产生的AOC和旧管水中的HPC也明显高于新管;新管对水中pH值有明显影响,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磷释放 生物稳定性 可同化有机碳(AOC) 生物可利用磷(M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工艺对高辅料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歌丽 何红 贺永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8-151,共4页
探索了糖化方法、糖化温度、麦汁煮沸时间、麦汁pH值和PVPP添加量等生产工艺对高辅料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糖化工艺条件是:采用一次煮出糖化法,糖化温度70℃,麦汁pH值为5.2~5.4,麦汁煮沸90min^100min。在啤酒中添加1... 探索了糖化方法、糖化温度、麦汁煮沸时间、麦汁pH值和PVPP添加量等生产工艺对高辅料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糖化工艺条件是:采用一次煮出糖化法,糖化温度70℃,麦汁pH值为5.2~5.4,麦汁煮沸90min^100min。在啤酒中添加150mg/L的PVPP,可以明显降低啤酒中的多酚物质,提高高辅料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辅料啤酒 多酚物质 生物稳定性 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因素及其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武运 王炜 朱印岗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3-94,共2页
介绍了影响啤酒非生物稳定性因素和提高啤酒非生物稳定性措施。
关键词 啤酒 生物稳定性 蛋白质 多酚 原料控制 制麦工艺 糖化过程控制 溶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单宁提高烹调黄酒非生物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颖宪 孙连贵 李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16,共2页
单宁是一种植物多酚,它可以与溶液中的蛋白相结合形成沉淀,提高溶液的非生物稳定性。用单宁作为黄酒的澄清剂具有添加量小,使用方便,作用时间短,效果明显等优势。把单宁作为提高黄酒非生物稳定性的添加剂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单宁 烹调黄酒 生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稳定性及生物稳定水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发站 吕锡武 朱晓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64,68,共7页
生物稳定性是评价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AOC和BDOC,加氯消毒甚至会使AOC值升高,以太湖、黄浦江和长江为水源的常规处理工艺水厂的出厂水均不能满足生物稳定性的要求。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 生物稳定性是评价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AOC和BDOC,加氯消毒甚至会使AOC值升高,以太湖、黄浦江和长江为水源的常规处理工艺水厂的出厂水均不能满足生物稳定性的要求。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单元可以有效去除AOC和BDOC,曝气生物滤池+混凝气浮+臭氧生物活性炭+砂滤组合工艺出水经过消毒后能够满足生物稳定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C BDOC 生物稳定性 净水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蛋白酶对啤酒非生物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韩华 王家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64,共3页
在糖化阶段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中性蛋白酶,通过凯氏定氮法的检测,评价其对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证明,添加中性蛋白酶能降低高分子蛋白质的含量,有效地提高了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并且中性蛋白酶添加剂量在300U/g原料时效果相对... 在糖化阶段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中性蛋白酶,通过凯氏定氮法的检测,评价其对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证明,添加中性蛋白酶能降低高分子蛋白质的含量,有效地提高了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并且中性蛋白酶添加剂量在300U/g原料时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蛋白酶 凯氏定氮法 敏感蛋白 生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的生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连冬 薛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6-18,共3页
对引起黄酒产膜酸败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黄酒产膜的微生物有酵母和醋酸菌;引起酸败的微生物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醋酸菌。
关键词 黄酒 菌醭 产膜酸败 酸败 生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除磷提高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玉华 李星 +3 位作者 杨艳玲 张辉 于敏 赵毅良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10-613,共4页
结合供水管网中微生物再生长现象,根据磷在微生物生长中的作用,提出了控制水中磷含量抑制细菌生长、提高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观点.并从现有磷的检测方法、常规处理工艺对磷的去除效果、饮用水除磷技术的研究现状等几方面分析了实施这一设... 结合供水管网中微生物再生长现象,根据磷在微生物生长中的作用,提出了控制水中磷含量抑制细菌生长、提高水质生物稳定性的观点.并从现有磷的检测方法、常规处理工艺对磷的去除效果、饮用水除磷技术的研究现状等几方面分析了实施这一设想需要开展的工作,指出在不改变原有处理工艺的前提下,研制新型高效具有除磷优势的混凝剂及专用吸附剂强化磷的去除,将是饮用水深度除磷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稳定性 饮用水 配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凝胶对提高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世龙 安家彦 王志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5-49,共5页
本试验研究是利用硅凝胶吸附高分子蛋白质的特点,以提高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应用研究。试验筛选出适用于啤酒的,经特定制备方法制得的C-Ⅰ型硅凝胶,其对啤酒中高分子含氮物质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吸附作用,可有效地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本试验研究是利用硅凝胶吸附高分子蛋白质的特点,以提高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应用研究。试验筛选出适用于啤酒的,经特定制备方法制得的C-Ⅰ型硅凝胶,其对啤酒中高分子含氮物质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吸附作用,可有效地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且不改变啤酒的其它纽分和外观质量。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吸附处理时间为5~30分钟,吸附温度为0℃,起到了提高啤酒非生物稳定性和不改变啤酒其它质量指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凝胶 啤酒 生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