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改良型生物稳定塘对滇池流域受污染河流净化效果
被引量:
17
1
作者
赵学敏
虢清伟
+1 位作者
周广杰
许振成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3,共9页
对滇池流域大清河生物稳定塘系统中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各塘中的浮游藻类种类组成、细胞密度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污水流经预处理塘、好氧塘、水生植物塘、养殖塘的过程中,pH、DO、叶绿素a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TN...
对滇池流域大清河生物稳定塘系统中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各塘中的浮游藻类种类组成、细胞密度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污水流经预处理塘、好氧塘、水生植物塘、养殖塘的过程中,pH、DO、叶绿素a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TN、TP、NH_4^+-N、BOD_5和COD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生物稳定塘系统对TN、TP、NH_4^+-N、BOD_5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29.29%,48.68%,33.68%,68.14%和71.25%。叶绿素a浓度和pH(r=0.955,P<0.05)、DO(r=0.992,P<0.01)显著正相关,而和TN(r=-0.936,P<0.05)、TP(r=-0.925,P<0.05)以及NH_4^+-N(r=-0.927,P<0.05)等显著负相关。在塘系统中,共出现浮游藻类53种,藻类种类数和生物多样性呈增加趋势,总细胞密度呈下降趋势;塘系统中共出现6种藻类优势种,其中绿色微囊藻和惠氏微囊藻细胞密度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梅尼小环藻、啮蚀隐藻、美丽网球藻和球囊藻细胞密度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稳定塘
受污染河流
净化效果
滇池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稳定塘碳、氮、磷物质迁移转化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文湘华
钱易
顾夏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3-200,共8页
本研究较系统地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生物稳定塘系统内碳、氮、磷营养物质转移规律的生态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全面参数估值和估值的灵敏度分析,用实地塘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合理,总体上能够反映碳、氮、磷在稳定塘...
本研究较系统地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生物稳定塘系统内碳、氮、磷营养物质转移规律的生态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全面参数估值和估值的灵敏度分析,用实地塘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合理,总体上能够反映碳、氮、磷在稳定塘正常运转条件下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塘内生物和生物化学反应的特征。模型参数适用,解法成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稳定塘
物质转移
生态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稳定塘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评述
被引量:
6
3
作者
文湘华
钱易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3-26,22,共5页
生物稳定塘用于废水处理已有悠久的历史,自5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其理论及应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笔者以稳定塘的生态学模型为线索对稳定塘系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指出了以生态学角度系统开展稳定塘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生物稳定塘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UNITANK工艺串联生物稳定塘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被引量:
1
4
作者
施建臣
杨海真
林建清
《绿色科技》
2010年第7期108-112,共5页
介绍了UNITANK工艺串联生物稳定塘的基本特点及在闽南某企业生活污水处理站的应用实例。实际运行表明,UNITANK对污水的COD、SS和TN均可获得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均稳定在58%~68%、80%~91%和77%~86%,TP的去除率一直维持在16%~29%。...
介绍了UNITANK工艺串联生物稳定塘的基本特点及在闽南某企业生活污水处理站的应用实例。实际运行表明,UNITANK对污水的COD、SS和TN均可获得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均稳定在58%~68%、80%~91%和77%~86%,TP的去除率一直维持在16%~29%。经生物塘进一步处理后,出水水质完全达标。串联工艺具有成本低、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该串联工艺应用于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运行稳定,经济合理,易于管理操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TANK工艺
生物稳定塘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稳定塘
5
作者
赵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87年第4期57-66,共10页
生物稳定塘可分为兼性塘、厌氧塘、好氧高率塘、精制塘、曝气塘,稳定塘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基本是一个未被阻断的废物、生物循环过程。兼性塘对BOD的去除率取决于水中藻类的浓度,一般为70%—95%,最高为99%。厌氧塘对于降解温度较高的高浓...
生物稳定塘可分为兼性塘、厌氧塘、好氧高率塘、精制塘、曝气塘,稳定塘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基本是一个未被阻断的废物、生物循环过程。兼性塘对BOD的去除率取决于水中藻类的浓度,一般为70%—95%,最高为99%。厌氧塘对于降解温度较高的高浓度废水的需氧量,效果很好,BOD5的去除率达50%-60%。曝气塘由机械方法获氧,曝气可减少非能动藻类的数量。精制塘可降低BOD5、粪便微生物以及氨的数值。高率塘用生物方法收获藻类,将植物生物体转化为蛋白质,可做为猪、禽类的饲料。对兼性塘、好氧塘及厌氧塘的设计考虑了塘内温度,pH值、水力负荷、停留时间等参数,得出了稳定塘的设计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稳定塘
兼性
塘
曝气
塘
厌氧
塘
高浓度废水
停留时间
水力负荷
好氧
塘
生物
方法
硝化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物稳定塘处理染色水的初探
6
作者
王志远
张志杰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345-350,共6页
关键词
生物稳定塘
厌氧
塘
染整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良型生物稳定塘对滇池流域受污染河流净化效果
被引量:
17
1
作者
赵学敏
虢清伟
周广杰
许振成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3,共9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2005AA601010)资助
文摘
对滇池流域大清河生物稳定塘系统中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各塘中的浮游藻类种类组成、细胞密度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污水流经预处理塘、好氧塘、水生植物塘、养殖塘的过程中,pH、DO、叶绿素a浓度呈逐渐上升趋势,TN、TP、NH_4^+-N、BOD_5和COD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生物稳定塘系统对TN、TP、NH_4^+-N、BOD_5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29.29%,48.68%,33.68%,68.14%和71.25%。叶绿素a浓度和pH(r=0.955,P<0.05)、DO(r=0.992,P<0.01)显著正相关,而和TN(r=-0.936,P<0.05)、TP(r=-0.925,P<0.05)以及NH_4^+-N(r=-0.927,P<0.05)等显著负相关。在塘系统中,共出现浮游藻类53种,藻类种类数和生物多样性呈增加趋势,总细胞密度呈下降趋势;塘系统中共出现6种藻类优势种,其中绿色微囊藻和惠氏微囊藻细胞密度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梅尼小环藻、啮蚀隐藻、美丽网球藻和球囊藻细胞密度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生物稳定塘
受污染河流
净化效果
滇池流域
Keywords
Biological stabilization ponds
polluted river
purification effect
Lake Dianchi catchment
分类号
X52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稳定塘碳、氮、磷物质迁移转化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文湘华
钱易
顾夏声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93-200,共8页
文摘
本研究较系统地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了生物稳定塘系统内碳、氮、磷营养物质转移规律的生态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全面参数估值和估值的灵敏度分析,用实地塘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合理,总体上能够反映碳、氮、磷在稳定塘正常运转条件下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塘内生物和生物化学反应的特征。模型参数适用,解法成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生物稳定塘
物质转移
生态学模型
Keywords
biological stabilization pond, ecological model, transformation of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分类号
Q141 [生物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稳定塘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评述
被引量:
6
3
作者
文湘华
钱易
机构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3-26,22,共5页
文摘
生物稳定塘用于废水处理已有悠久的历史,自5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其理论及应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笔者以稳定塘的生态学模型为线索对稳定塘系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指出了以生态学角度系统开展稳定塘研究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生物稳定塘
废水处理
分类号
X799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UNITANK工艺串联生物稳定塘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被引量:
1
4
作者
施建臣
杨海真
林建清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绿色科技》
2010年第7期108-112,共5页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8F5037
2005Y016)
文摘
介绍了UNITANK工艺串联生物稳定塘的基本特点及在闽南某企业生活污水处理站的应用实例。实际运行表明,UNITANK对污水的COD、SS和TN均可获得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均稳定在58%~68%、80%~91%和77%~86%,TP的去除率一直维持在16%~29%。经生物塘进一步处理后,出水水质完全达标。串联工艺具有成本低、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等优点,该串联工艺应用于中、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站运行稳定,经济合理,易于管理操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UNITANK工艺
生物稳定塘
生活污水
Keywords
UNITANK
bio--stabilization pond
domestic sewage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稳定塘
5
作者
赵峰
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87年第4期57-66,共10页
文摘
生物稳定塘可分为兼性塘、厌氧塘、好氧高率塘、精制塘、曝气塘,稳定塘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基本是一个未被阻断的废物、生物循环过程。兼性塘对BOD的去除率取决于水中藻类的浓度,一般为70%—95%,最高为99%。厌氧塘对于降解温度较高的高浓度废水的需氧量,效果很好,BOD5的去除率达50%-60%。曝气塘由机械方法获氧,曝气可减少非能动藻类的数量。精制塘可降低BOD5、粪便微生物以及氨的数值。高率塘用生物方法收获藻类,将植物生物体转化为蛋白质,可做为猪、禽类的饲料。对兼性塘、好氧塘及厌氧塘的设计考虑了塘内温度,pH值、水力负荷、停留时间等参数,得出了稳定塘的设计公式。
关键词
生物稳定塘
兼性
塘
曝气
塘
厌氧
塘
高浓度废水
停留时间
水力负荷
好氧
塘
生物
方法
硝化杆菌
分类号
X7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稳定塘处理染色水的初探
6
作者
王志远
张志杰
出处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345-350,共6页
关键词
生物稳定塘
厌氧
塘
染整废水
分类号
X791.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改良型生物稳定塘对滇池流域受污染河流净化效果
赵学敏
虢清伟
周广杰
许振成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物稳定塘碳、氮、磷物质迁移转化模型的研究
文湘华
钱易
顾夏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物稳定塘生态系统的研究现状评述
文湘华
钱易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UNITANK工艺串联生物稳定塘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施建臣
杨海真
林建清
《绿色科技》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生物稳定塘
赵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生物稳定塘处理染色水的初探
王志远
张志杰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
CSCD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