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加拿大盆地彩虹地区中泥盆统生物礁油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1
作者
谌卓恒
黎茂稳
KirkG.Osadetz
《海相油气地质》
2003年第1期47-56,共10页
彩虹地区存在两类烃源岩,一类形成于深水高盐蒸发环境,另一类形成于较浅水碳酸盐环境。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本区来自不同油藏的26个油样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其空间变化规律及其与地质控制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油样...
彩虹地区存在两类烃源岩,一类形成于深水高盐蒸发环境,另一类形成于较浅水碳酸盐环境。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本区来自不同油藏的26个油样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其空间变化规律及其与地质控制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油样成分特征和空间展布的两分性明显。油样成分两分主要是由于母源的差别所致。而油气特征在空间上的两分则可能反映盆地演化过程中构造作用对沉积环境和礁体空间展布的控制。礁问盐层的存在限制礁体间的横向连通性。石油就近聚集的结果导致在空间上原油特征沿袭了母岩的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加拿大盆地
彩虹地区
中泥盆统
生物礁油藏
地球化学
烃源岩
油源对比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宣汉盘龙洞晚二叠世生物礁古油藏剖面序列
被引量:
23
2
作者
牟传龙
谭钦银
+1 位作者
余谦
王立全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60-64,共5页
盘龙洞生物礁发育于上二叠统长兴组的中上部,厚度约80m。生物礁主要为浅灰色块状海绵障积岩、海绵骨架岩。造礁生物主要为房室海绵、水螅、苔藓虫等;附礁生物主要为腕足、瓣鳃及腹足等;造架生物含量约为30%~50%;充填物为泥晶方解石,含...
盘龙洞生物礁发育于上二叠统长兴组的中上部,厚度约80m。生物礁主要为浅灰色块状海绵障积岩、海绵骨架岩。造礁生物主要为房室海绵、水螅、苔藓虫等;附礁生物主要为腕足、瓣鳃及腹足等;造架生物含量约为30%~50%;充填物为泥晶方解石,含量为50%~70%;孔洞丰富,多被方解石晶体充填,孔洞间连通性好。该生物礁及其上下地层均有大量的沥青,揭示着有过油气的运移过程。沥青充填可以分为两期:第一期充填于生物骨架孔隙、粒间孔隙、海绵体腔和部分其他生物体腔孔隙中;第二期主要充填于后期裂隙和次生孔隙中,该期的沥青广泛分布于生物礁和整个礁的盖层之中(包括亮晶砂屑灰岩和白云岩),规模较大,含沥青的地层总厚度达120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洞
生物
礁
古
油藏
二叠系
宣汉地区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反射偏移技术在南海生物礁灰岩油藏断层和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3
作者
罗东红
梁卫
+3 位作者
李彬
汪瑞良
戴建文
王愫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20,共4页
针对南海A生物礁灰岩油田储层横向变化大,内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对断层和裂缝预测难度大的特点,创新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针对高陡断面、裂缝带等界面产生的双反射波进行偏移成像的双反射偏移技术,对礁灰岩油藏开展了断层与裂...
针对南海A生物礁灰岩油田储层横向变化大,内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对断层和裂缝预测难度大的特点,创新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针对高陡断面、裂缝带等界面产生的双反射波进行偏移成像的双反射偏移技术,对礁灰岩油藏开展了断层与裂缝预测研究,获得了该油田断层和裂缝性质及分布规律,实现了礁灰岩油藏断层和裂缝预测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反射偏移
断层和裂缝预测
生物
礁
灰岩
油藏
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反射偏移技术实现礁灰岩油藏断层和裂缝的有效预测
4
作者
李彬
罗东红
+3 位作者
梁卫
汪瑞良
王愫
戴建文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2期92-97,共6页
南海A油田地层的内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对其断层和裂缝的预测较为困难。采用近年发展起来的双反射偏移技术,对该油田开展了断层和裂缝预测。双反射偏移技术以精细处理的三维地震炮集资料及叠前深度偏移的深度域速度模型为基础...
南海A油田地层的内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对其断层和裂缝的预测较为困难。采用近年发展起来的双反射偏移技术,对该油田开展了断层和裂缝预测。双反射偏移技术以精细处理的三维地震炮集资料及叠前深度偏移的深度域速度模型为基础,通过双反射偏移速度扫描和偏移孔径分析,进一步精细化速度模型,实施双反射偏移处理,获得断层和裂缝成像的三维数据体。通过对双反射偏移数据体及其解释结果,以及深度偏移数据体及其沿层相干、倾角、振幅等属性,常规地震构造解释结果和钻井、测井等信息进行联合解释,可了解并获得该油田断层和裂缝的性质及分布规律。双反射偏移技术不仅可以预测与常规地震认识相一致的断裂系统,还可以有效分析根据常规地震资料难以预测的断层、裂缝及岩性的突变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反射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裂缝预测
生物
礁
灰岩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加拿大盆地彩虹地区中泥盆统生物礁油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1
作者
谌卓恒
黎茂稳
KirkG.Osadetz
机构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2003年第1期47-56,共10页
基金
加拿大能源研究与开发办公室的资助
文摘
彩虹地区存在两类烃源岩,一类形成于深水高盐蒸发环境,另一类形成于较浅水碳酸盐环境。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本区来自不同油藏的26个油样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其空间变化规律及其与地质控制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油样成分特征和空间展布的两分性明显。油样成分两分主要是由于母源的差别所致。而油气特征在空间上的两分则可能反映盆地演化过程中构造作用对沉积环境和礁体空间展布的控制。礁问盐层的存在限制礁体间的横向连通性。石油就近聚集的结果导致在空间上原油特征沿袭了母岩的分布特点。
关键词
西加拿大盆地
彩虹地区
中泥盆统
生物礁油藏
地球化学
烃源岩
油源对比
碳酸盐岩
Keywords
Middle Devonian
Carbonate rock
Reef reservoir
Source rock
Oil source correlatio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estern Canada Basin
Rainbow Basin
分类号
P534.4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宣汉盘龙洞晚二叠世生物礁古油藏剖面序列
被引量:
23
2
作者
牟传龙
谭钦银
余谦
王立全
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60-64,共5页
基金
中石化南方勘探分公司"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 侏罗系沉积
层序地层研究"项目。
文摘
盘龙洞生物礁发育于上二叠统长兴组的中上部,厚度约80m。生物礁主要为浅灰色块状海绵障积岩、海绵骨架岩。造礁生物主要为房室海绵、水螅、苔藓虫等;附礁生物主要为腕足、瓣鳃及腹足等;造架生物含量约为30%~50%;充填物为泥晶方解石,含量为50%~70%;孔洞丰富,多被方解石晶体充填,孔洞间连通性好。该生物礁及其上下地层均有大量的沥青,揭示着有过油气的运移过程。沥青充填可以分为两期:第一期充填于生物骨架孔隙、粒间孔隙、海绵体腔和部分其他生物体腔孔隙中;第二期主要充填于后期裂隙和次生孔隙中,该期的沥青广泛分布于生物礁和整个礁的盖层之中(包括亮晶砂屑灰岩和白云岩),规模较大,含沥青的地层总厚度达120m左右。
关键词
盘龙洞
生物
礁
古
油藏
二叠系
宣汉地区
四川
Keywords
Panlongdong
organic reefal oil pool
Permian
Xuanhan, Sichuan
分类号
TE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反射偏移技术在南海生物礁灰岩油藏断层和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3
作者
罗东红
梁卫
李彬
汪瑞良
戴建文
王愫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北京安久吉利科贸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20,共4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子课题"海相礁灰岩稠油油藏(特)高含水期精细开发技术研究(编号:2008ZX05024-004-010)"礁灰岩断层与裂缝预测专项技术研究成果
文摘
针对南海A生物礁灰岩油田储层横向变化大,内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对断层和裂缝预测难度大的特点,创新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针对高陡断面、裂缝带等界面产生的双反射波进行偏移成像的双反射偏移技术,对礁灰岩油藏开展了断层与裂缝预测研究,获得了该油田断层和裂缝性质及分布规律,实现了礁灰岩油藏断层和裂缝预测的突破。
关键词
双反射偏移
断层和裂缝预测
生物
礁
灰岩
油藏
突破
Keywords
duplex waveand fracture prediction
stone
breakthroughmigration (DWM)
faultoil reservoir of reef lime-
分类号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反射偏移技术实现礁灰岩油藏断层和裂缝的有效预测
4
作者
李彬
罗东红
梁卫
汪瑞良
王愫
戴建文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北京安久吉利科贸有限公司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2期92-97,共6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海相礁灰岩稠油油藏(特)高含水期精细开发技术研究"(编号:2008ZX05024-004-010)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南海A油田地层的内部结构复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对其断层和裂缝的预测较为困难。采用近年发展起来的双反射偏移技术,对该油田开展了断层和裂缝预测。双反射偏移技术以精细处理的三维地震炮集资料及叠前深度偏移的深度域速度模型为基础,通过双反射偏移速度扫描和偏移孔径分析,进一步精细化速度模型,实施双反射偏移处理,获得断层和裂缝成像的三维数据体。通过对双反射偏移数据体及其解释结果,以及深度偏移数据体及其沿层相干、倾角、振幅等属性,常规地震构造解释结果和钻井、测井等信息进行联合解释,可了解并获得该油田断层和裂缝的性质及分布规律。双反射偏移技术不仅可以预测与常规地震认识相一致的断裂系统,还可以有效分析根据常规地震资料难以预测的断层、裂缝及岩性的突变界面。
关键词
双反射偏移
叠前深度偏移
裂缝预测
生物
礁
灰岩
油藏
Keywords
duplex wave migration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
fracture prediction
reef limestone reservoir
分类号
P315.31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加拿大盆地彩虹地区中泥盆统生物礁油藏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谌卓恒
黎茂稳
KirkG.Osadetz
《海相油气地质》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宣汉盘龙洞晚二叠世生物礁古油藏剖面序列
牟传龙
谭钦银
余谦
王立全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双反射偏移技术在南海生物礁灰岩油藏断层和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罗东红
梁卫
李彬
汪瑞良
戴建文
王愫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双反射偏移技术实现礁灰岩油藏断层和裂缝的有效预测
李彬
罗东红
梁卫
汪瑞良
王愫
戴建文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