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黄河泥沙的路用性能与改性利用研究进展
- 1
-
-
作者
王钰轲
陈浩
屈欣明
宋迎宾
钟燕辉
-
机构
郑州大学水利与交通学院
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地下工程灾变防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出处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0,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178369,52109140)
河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32300421069)
+2 种基金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4HASTIT014)
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资助项目(234200510014)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22-5-5)。
-
文摘
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及交通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沿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黄河泥沙以其作为路基填料的潜力备受关注,黄河泥沙的路用性能与改性利用研究成为热点。化学改良、生物矿化加固和高聚物加固技术均被认为能够有效改善黄河泥沙的工程特性,其中:化学改良手段(如碱激发技术)加固黄河泥沙技术上可行,但相关研究多关注于黄河泥沙碱激发制备砖砌体;生物矿化技术是目前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证实生物矿化技术适用于黄河泥沙,且相比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脲酶诱导碳酸钙沉淀(EICP)技术因其游离态脲酶的小分子尺寸更易穿过黄河泥沙孔喉而适用性更好;高聚物加固黄河泥沙的力学和耐久性表现均表明其应用潜力值得挖掘。基于此,对黄河中下游泥沙来源和分布数据进行整合梳理,分析黄河泥沙的理化特性,并系统阐述黄河泥沙的路用性能研究进展。黄河泥沙应用于路基工程的可行性已经得到初步验证,绿色环保的生物矿化加固技术将进一步支撑黄河泥沙作为路基填料的可行性。基于现有工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多学科交叉的深化,黄河泥沙生态资源的利用潜力将被充分开发释放。
-
关键词
黄河泥沙
理化特性
路用性能
化学改良
生物矿化加固
高聚物加固
-
Keywords
Yellow River silt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road performance
chemical improvement
biomineralization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polymer reinforcement
-
分类号
U41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TV882.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