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6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机纳米粒子在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成涛 胥秋 +7 位作者 张黎 李剑 黄维 陈劲松 刘楠 何声宝 陈思瑶 潘首慧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1,共7页
无机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光、电、热特性以及低毒、低成本、环境友好性和生物稳定性等一系列优良性质,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无机纳米粒子填充制备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和广阔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无机金属及无机非金属... 无机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光、电、热特性以及低毒、低成本、环境友好性和生物稳定性等一系列优良性质,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无机纳米粒子填充制备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和广阔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无机金属及无机非金属两类无机纳米粒子在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阐明了其在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中的作用机理机制,并对进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粒子 生物降解 生物相容 力学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改性增强农林生物质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筱涵 杨培 周晓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91-301,共11页
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开发是促进生物质资源向高值化、多元化、环境化和功能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对此,生物质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是当前生物质复合材料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等离子体改性技术以速度快、能量高、功能强、污染小等... 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开发是促进生物质资源向高值化、多元化、环境化和功能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对此,生物质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是当前生物质复合材料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等离子体改性技术以速度快、能量高、功能强、污染小等优势从众多改性方法中脱颖而出,被广泛应用于改善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等离子体技术基于对材料表面的活化作用以及表面刻蚀作用改善生物质材料与其他异质材料的界面相容性,进而提升农林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本文介绍了等离子体改性生物质材料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等离子体技术对生物质材料的改性机理,重点阐述了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在增强木竹/树脂复合材料、木竹/塑料复合材料、木竹/金属复合材料、木竹/增强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等离子体改性农林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农林生物 表面改 界面相容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吕晓迎 黄炎 +1 位作者 俞亚东 杨雅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8,共8页
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从动物水平和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为高通量进行生物材料分子生物相容性评价、阐明生物材料与生物体的... 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从动物水平和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为高通量进行生物材料分子生物相容性评价、阐明生物材料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综述了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现状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高通量 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血液相容度法在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尹光福 周大利 郑昌琼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8-110,共3页
针对制作人工心脏瓣膜所采用的生物碳素梯度涂层材料,分析了材料表面与血液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体外动态凝血时间、溶血率和血小板消耗率对所制备材料进行了血液相容性单因素评价及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提出了模糊血液相容度(FHCD)的概念并... 针对制作人工心脏瓣膜所采用的生物碳素梯度涂层材料,分析了材料表面与血液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体外动态凝血时间、溶血率和血小板消耗率对所制备材料进行了血液相容性单因素评价及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提出了模糊血液相容度(FHCD)的概念并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梯度涂层材料综合血液相容性(FHCD为0.70~0.80)优于碳/氮离子注入的钛合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碳及碳化钛和氮化钛涂层等对比材料,接近公认血液相容性优良的低温各向同性碳(FHCD为0.72~0.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血液相容度法 生物材料 血液相容 评价 生物碳素梯度涂层材料 人工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应用 被引量:44
5
作者 侯向辉 陈强 +1 位作者 喻春红 沈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0-463,共4页
碳 /碳复合材料继承了碳材料固有的生物相容性 ,又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医用碳 /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评述了碳 /碳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特点 ,并详细讨论了碳 /碳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所... 碳 /碳复合材料继承了碳材料固有的生物相容性 ,又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医用碳 /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评述了碳 /碳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特点 ,并详细讨论了碳 /碳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所涉及到的模量、界面及表面改性等问题 ,对碳 /碳复合材料的医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生物相容 植入体 应用
全文增补中
新型牙髓病治疗材料硅酸盐水泥的生物相容性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志强 张红梅 +1 位作者 林居红 刘朝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6-500,共5页
目的评估硅酸盐水泥(PC)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参考GB/T16175标准,将PC、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TA)、无菌硅胶管(阴性对照组)直接埋入SD大鼠背部皮下,分别在术后7、30、90 d观察材料与组织界面的局部炎症反应。按GB/T16886标准,通过急性溶血... 目的评估硅酸盐水泥(PC)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参考GB/T16175标准,将PC、无机三氧化聚合物(MTA)、无菌硅胶管(阴性对照组)直接埋入SD大鼠背部皮下,分别在术后7、30、90 d观察材料与组织界面的局部炎症反应。按GB/T16886标准,通过急性溶血实验评估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炎症细胞数,LSD-t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植入实验术后7 d,PC组、MTA组、阴性对照组炎症反应程度均表现为Ⅱ级炎症反应,PC组、MTA组炎症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阴性对照组炎细胞数明显少于两实验组。30 d时,两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炎症反应程度均较7 d时低,炎症反应表现为Ⅰ级炎症反应,3组间炎症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 d时,各组炎症细胞数极少,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血实验表明PC、MTA溶血率分别为1.02%、1.09%,符合小于5%的标准。结论初步认为PC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水泥 无机三氧化聚合物 生物相容 牙髓病 治疗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输尿管支架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外降解特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侯宇川 王春喜 +2 位作者 郑佐柱 汪岩 赵忠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6-529,F002,共5页
目的:探讨国产生物降解输尿管支架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80∶20)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体外降解特性。方法:体内实验采用PLGA试件埋植在Wistar大鼠脊柱两侧肌肉内,体外实验采用PLGA试件浸泡于流动的尿液中,分别于观察时间内取出,... 目的:探讨国产生物降解输尿管支架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80∶20)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体外降解特性。方法:体内实验采用PLGA试件埋植在Wistar大鼠脊柱两侧肌肉内,体外实验采用PLGA试件浸泡于流动的尿液中,分别于观察时间内取出,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材料周围组织反应,利用扫描电镜检查和分子量、质量检测了解材料在体内、体外的降解情况。结果:PLGA材料在6~7周内可降解为随尿液流动的细小颗粒;材料的体内、体外降解趋势相同,体内降解速度略快于体外;埋植材料周围肌肉组织无脓肿形成和组织坏死发生,局部组织反应为非细菌性炎症反应。结论:PLGA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降解时间适宜,适用于制备输尿管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材料 生物降解 输尿管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构化表面改性及其在生物材料上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秦立果 杨浩 +4 位作者 刘斌 张辉 冯新安 张雅利 董光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共11页
表面织构化(Surface texturing)改性是指根据材料属性选择合适的加工手段,在相对运动的摩擦副表面引入具备特定形状、尺寸、分布和排列的微观结构阵列,从而实现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调控。随着生物材料的迅速发展,生物界面的摩擦学问题是... 表面织构化(Surface texturing)改性是指根据材料属性选择合适的加工手段,在相对运动的摩擦副表面引入具备特定形状、尺寸、分布和排列的微观结构阵列,从而实现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调控。随着生物材料的迅速发展,生物界面的摩擦学问题是制约其服役安全与寿命的关键因素。表面改性(如合理的表面织构化设计)因强大的润滑优化功能,由此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生物材料服役寿命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首先分析和总结了典型生物材料产品——人工关节在人体服役过程中的失效原因,并将其分为了摩擦学和生物学问题,由此提出了通过表面织构化技术改进人工关节材料的耐磨性和增强其生物相容性,最终达到实现长寿命人工关节服役的目的。详细地论述了近年来表面织构在生物材料上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表面织构化参数,如形状、尺寸及排布等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织构对摩擦副在不同运动工况下承载力及耐磨性的影响,阐述了表面织构的减摩耐磨机理。最后讨论了表面织构对细胞接触引导生长的调控,如对细胞的粘附状态、形态、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尽管利于细胞生长的尺寸小于润滑优化的尺寸,但通过多层次或复合设计可望实现生物相容性与摩擦学性能改善相兼具的目标。最后在现有人工关节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基础上,对延长人工关节服役寿命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表面织构化 摩擦 磨损 接触引导 生物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乳酸/聚L-乳酸接枝的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邵英 路来金 +3 位作者 荣莉 彭维海 蓝珊珊 张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0,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生物降解可吸收材料聚L-乳酸/聚L-乳酸接枝的羟基磷灰石复合物(PLLA/PLLA-gHAP)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应用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将96孔板上培养的L929细胞分为PLLA/PLLA-gHAP组、PLLA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培养液)及阳性对照组... 目的:研究新型生物降解可吸收材料聚L-乳酸/聚L-乳酸接枝的羟基磷灰石复合物(PLLA/PLLA-gHAP)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应用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将96孔板上培养的L929细胞分为PLLA/PLLA-gHAP组、PLLA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培养液)及阳性对照组(含苯酚培养液)4个组,不同组材料浸提液与细胞共培养24、48和72h,以MTT法检测材料对L929细胞活性的影响;将L929细胞接种于被覆PLLA/PLLA-gHAP材料的盖玻片表面上,于1、2和3 d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将PLLA/PLLA-gHAP材料浸提液对小鼠进行腹腔内注射,观察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计数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以检测遗传毒性作用;将PLLA/PLLA-gHAP板植入兔皮下,于2周、3个月和6个月检测兔血液学指标改变,光镜观察植入物周围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PLLA/PLLA-gHAP材料浸提液对L929细胞的增殖率(RGR)和细胞毒性分级(CTS)的影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良好;材料浸提液对小鼠无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微核率0.24%);材料在动物体内埋植后,早期组织内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纤维膜形成,6个月时纤维膜基本消失,炎症反应明显减轻。结论:PLLA/PLLA-gHAP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羟基磷灰石 生物可吸收材料 生物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春瑜 杨春莉 +4 位作者 田晓红 柏树令 王淑静 赫美 佟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118,共5页
针对聚乳酸(PLLA)和羟基磷灰石(HA)两者复合时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采用硅烷偶联剂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对HA颗粒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OTS-HA/PL-LA多孔复合材料.扫描电镜结果表明,OTS-HA/PLLA多孔复合材料中改性HA... 针对聚乳酸(PLLA)和羟基磷灰石(HA)两者复合时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采用硅烷偶联剂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对HA颗粒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OTS-HA/PL-LA多孔复合材料.扫描电镜结果表明,OTS-HA/PLLA多孔复合材料中改性HA颗粒的分布较均匀,PLLA和改性HA颗粒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得到了改善.孔隙率测试表明,OTS-HA/PLLA多孔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均大于90%,适合骨修复材料对孔隙率的要求.细胞培养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无抑制作用,细胞在材料表面能正常黏附、生长、增殖,具有良好的细胞附着形态和细胞增殖率,表现出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 羟基磷灰石 骨修复材料 生物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其表面改性技术 被引量:14
11
作者 梅建国 庄金秋 +4 位作者 汤少伟 王艳 马力 莫玲 沈志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39-142,146,共5页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具有广泛用途的高科技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生物相容性是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必须具备的优良特性,是材料产品成功应用的关键。目前,人们主要通过材料表面改性来提高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是一类具有广泛用途的高科技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生物相容性是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必须具备的优良特性,是材料产品成功应用的关键。目前,人们主要通过材料表面改性来提高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以保证材料与机体相适应,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也因此成为人们竞相研究开发的热点。简述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其表面改性技术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生物相容 表面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腔内支架用金属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其表面改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敬肖 杨大智 +2 位作者 王伟强 陈吉华 蔡英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4-586,589,共4页
管腔内金属支架是用于植入人体各管道狭窄处起支撑作用的医疗器械,因其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故对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对用于管腔内支架的316L不锈钢和NiTi合金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综合评述;并以冠状动脉支架... 管腔内金属支架是用于植入人体各管道狭窄处起支撑作用的医疗器械,因其与人体组织直接接触,故对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对用于管腔内支架的316L不锈钢和NiTi合金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综合评述;并以冠状动脉支架为应用背景,着重分析了影响血管内支架血液相容性的因素,提出了对支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以提高其血液相容性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腔内支架 生物相容 表面改 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彭维海 绍英 +2 位作者 荣莉 路来金 张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对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综合性评价。方法:依据IS010993系列标准和GB/T16886系列标准,对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进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溶血实验、肌肉内种植实验和皮内反应实验。小鼠尾静脉注射新材... 目的:对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综合性评价。方法:依据IS010993系列标准和GB/T16886系列标准,对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进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溶血实验、肌肉内种植实验和皮内反应实验。小鼠尾静脉注射新材料浸提液,观察注射后各时相点动物的一般状态、毒性表现等指标以评价急性全身毒性反应。在100g·L-1新材料浸提液加入新鲜抗凝兔血,用分光光度计测取吸光度并计算溶血率。白兔背部皮下注射新材料浸提液,观测各注射点的红斑和水肿情况。将PLLA/PLLA-gHA板植入白兔竖脊肌内,于各时相点抽取兔静脉血检测血液学指标,在术后第14、30、60、90、180和360天取材,行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组白兔一般状态良好,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期血液学指标AST、Sc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材料浸提液的溶血率为1.22%,低于标准规定的5%;皮下反应实验,各时相点组织水肿极轻微,无红斑形成;肌内植入PLLA/PLLA-gHA板实验,其早期炎性细胞侵润变化规律与对照组类似,符合一般的炎症变化转归规律,材料周围的包膜随植入时间的延长逐渐变薄,术后第360天时纤维化囊壁向材料内长入,囊壁形成程度为Ⅰ级以下。结论:新型可吸收材料PLLA/PLLA-g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羟基磷灰石 生物相容 可吸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奚廷斐 王春仁 +1 位作者 田文华 雷学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12-221,共10页
本文提出由四个体外和半体内试验综合评价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体系,同时用此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了六种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聚氨酯材料和一种硅橡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四参数综合评价体系可较真实地评价生物材料对血... 本文提出由四个体外和半体内试验综合评价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体系,同时用此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了六种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聚氨酯材料和一种硅橡胶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四参数综合评价体系可较真实地评价生物材料对血液的急性反应,并可对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进行粗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血液相容 心血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兔胫骨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冬梅 刘中浩 +4 位作者 武士清 李爱民 赵敬杰 王彭 孙康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兔胫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碳纳米管含量为2%和3%的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置入兔右侧胫骨的缺损处,在1周~12周分别进行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不同碳...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兔胫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碳纳米管含量为2%和3%的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置入兔右侧胫骨的缺损处,在1周~12周分别进行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不同碳纳米管含量的复合材料均能诱导成骨,无排斥反应.X线片、组织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均无明显差别.结论: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材料有良好的骨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胫骨 生物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管倒充填材料生物相容性和边缘密合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晓仪 徐欣 +2 位作者 耿文军 张彩霞 张晓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55-157,共3页
本文应用6种材料在离体牙根作根管倒充填并做细胞附着实验,通过电镜摄片作材料密合度的测定和细胞附着情况的观察,以比较和筛选理想的倒充填材料。实验结果指出:玻璃离子体粘固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边缘密合性。国产玻璃离子... 本文应用6种材料在离体牙根作根管倒充填并做细胞附着实验,通过电镜摄片作材料密合度的测定和细胞附着情况的观察,以比较和筛选理想的倒充填材料。实验结果指出:玻璃离子体粘固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边缘密合性。国产玻璃离子体粘固粉的性能与日本产的性能无大差别,可作为首选的根管倒充填材料。银汞合金密合性不仅比玻璃离子体粘固粉差,甚至不如磷酸锌粘固粉,生物相容性也不及玻璃离子体粘固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材料 材料密合度 生物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骨替代材料的人成骨细胞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慧明 王模堂 陈安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9-244,共6页
作者采用人胚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法研究了活性玻璃陶瓷(BGC)、羟基磷灰石(HA)、钛(Ti)、钴铬合金(CoCr)四种常用的骨替代材料对细胞附着、伸展、生长及代谢方面的影响,结果发现BGC与HA可以促进细胞早期附着、增... 作者采用人胚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法研究了活性玻璃陶瓷(BGC)、羟基磷灰石(HA)、钛(Ti)、钴铬合金(CoCr)四种常用的骨替代材料对细胞附着、伸展、生长及代谢方面的影响,结果发现BGC与HA可以促进细胞早期附着、增殖和细胞内钙合成,Ti无上述作用,而CoCr对细胞吸附、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合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认为CoCr不宜用作骨内种植材料。此外还发现材料对成骨细胞代谢的抑制作用要早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8
作者 邓乐君 樊鸿浩 +2 位作者 李伟达 朱晋辉 李茹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1-246,共6页
可吸收止血材料是指用于伤口止血的可在体内降解吸收的生物医用材料,目前其在手术中止血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近年来主要使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壳聚糖、纤维蛋白原、α-氰基丙烯酸酯、氧化纤维素和胶原蛋白等,除止血效果外,其生物... 可吸收止血材料是指用于伤口止血的可在体内降解吸收的生物医用材料,目前其在手术中止血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近年来主要使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包括壳聚糖、纤维蛋白原、α-氰基丙烯酸酯、氧化纤维素和胶原蛋白等,除止血效果外,其生物相容性正成为评价止血材料优劣的重要指标。在生物相容性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原则指导下,对比它们在实验中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综合评价各类可吸收止血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研发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吸收止血材料以及日后的使用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止血材料 生物相容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橡胶/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的制备及血液相容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牟善松 屠美 +1 位作者 周长忍 汤顺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89-92,共4页
 通过共混法制备出羟基磷灰石(HA)含量不同的硅橡胶(SR)与羟基磷灰石复合生物材料,并对其机械性能和血液相容性进行表征.采用DXLL-2500电子万能拉力机、XY-1橡胶硬度计对材料机械性能进行测定;以溶血率、动态凝血指数及血小板粘附表征...  通过共混法制备出羟基磷灰石(HA)含量不同的硅橡胶(SR)与羟基磷灰石复合生物材料,并对其机械性能和血液相容性进行表征.采用DXLL-2500电子万能拉力机、XY-1橡胶硬度计对材料机械性能进行测定;以溶血率、动态凝血指数及血小板粘附表征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当羟基磷灰石质量分数为30%、40%、50%、60%、70%时,材料的撕裂强度分别为0 38、0 44、0 99、0 85、0 54kN·mol-1;溶血率分别为0 61%、0 51%、0 30%、0 26%、0 29%.实验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质量分数为60%时,该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撕裂强度和拉伸强度.溶血实验、动态凝血实验及血小板粘附试验也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血液相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羟基磷灰石 生物材料 血液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温处理工艺对C/C复合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倪昕晔 李爱军 +3 位作者 钟萍 林涛 熊信柏 顾卫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67,共6页
对比研究了经不同时间高温石墨化处理后的C/C复合材料有毒物质含量及材料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高温处理时间可以去除有毒物质As,Pb和减少有毒Hg,Cd,Al等含量。经过较短时间(4,8h)处理后的C/C复合材料表面成骨细胞生长缓... 对比研究了经不同时间高温石墨化处理后的C/C复合材料有毒物质含量及材料对成骨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高温处理时间可以去除有毒物质As,Pb和减少有毒Hg,Cd,Al等含量。经过较短时间(4,8h)处理后的C/C复合材料表面成骨细胞生长缓慢,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而超过较长时间(12,16h)处理后的C/C复合材料表面成骨细胞生长良好。延长C/C复合材料高温处理时间可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C复合材料 高温处理 生物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