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甲烷气实验的外加菌源(沼液)中厌氧菌群测定 被引量:3
1
作者 夏大平 王振 +1 位作者 苏现波 司青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8-171,共4页
考虑到煤本源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培养相对困难,且耗时较长,采用沼液作为外加菌源,并在进行生物甲烷气实验之前,对所采集沼液中的主要厌氧菌群进行微生物特征及数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沼液中的厌氧发酵菌(Anaerobicfermentative bacteria... 考虑到煤本源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培养相对困难,且耗时较长,采用沼液作为外加菌源,并在进行生物甲烷气实验之前,对所采集沼液中的主要厌氧菌群进行微生物特征及数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沼液中的厌氧发酵菌(Anaerobicfermentative bacteria)、厌氧纤维素分解菌(Anaerobic cellulose-decomposing bacteria)、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bacteria)和产甲烷菌(Methanogens)4类厌氧菌群,均具有杆状、球状及链状等多种形态;染色后发现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主要优势;经最大或然数(MPN)计数后表明,沼液中所含厌氧菌的数量足以进行后续的生物甲烷气的产出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 沼液 生物甲烷气 厌氧菌群 MPN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气化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小玲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3-65,共3页
生物质热分解(气化)技术是生物质热转化技术的核心之一,分为生物质直接气化技术和生物质间接气化技术。生物质间接气化技术可以实现生物合成气、热、电的高效联产。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欧洲已经建成的第一个大型生物甲烷气示范项目和实现... 生物质热分解(气化)技术是生物质热转化技术的核心之一,分为生物质直接气化技术和生物质间接气化技术。生物质间接气化技术可以实现生物合成气、热、电的高效联产。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欧洲已经建成的第一个大型生物甲烷气示范项目和实现生物质甲烷气并网用于汽车用气和居家燃气的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热分解 生物 BFB化炉 CFB燃烧炉 GO Bi Gas项目 生物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与可再生燃气融合发展挑战与路径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合 梁英波 +2 位作者 张国生 唐红君 李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9,共9页
天然气已成为众多国家应对极端气候、保障能源应急供应、降低碳排放的首选能源。近年来,沼气、生物甲烷气、氢气等可再生燃气快速发展,与传统天然气一起组成内涵更为丰富、来源更为广泛的气体能源工业体系,有望成为传统天然气的重要补... 天然气已成为众多国家应对极端气候、保障能源应急供应、降低碳排放的首选能源。近年来,沼气、生物甲烷气、氢气等可再生燃气快速发展,与传统天然气一起组成内涵更为丰富、来源更为广泛的气体能源工业体系,有望成为传统天然气的重要补充。为此,总结了全球天然气和可再生燃气的发展形势,分析了中国天然气和可再生燃气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气体能源工业消费量增速远高于产量增速、天然气和可再生燃气发电成本较高、可再生燃气生产成本较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天然气与可再生燃气融合发展,构建面向未来的气体能源工业的建议:(1)明确可再生燃气在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和“双碳”目标中的定位,重构我国气体能源工业;(2)强化气体能源工业多元供给体系建设,构建以天然气为主、可再生燃气为辅的多气协同互补供应体系;(3)强化天然气管线互联互通能力建设,构建以管道为主、适应可再生燃气的气体能源工业输配系统,推动生物甲烷气、氢气等规模化入网;(4)强化政策支持,推动天然气与可再生燃气产业融合发展,降低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有力支撑我国能源强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结论认为,在全球能源发展的新形势下,推动传统天然气和可再生燃气融合发展,降低天然气碳排放量,将有助于我国天然气安全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 可再生燃 生物甲烷气 双碳目标 融合发展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