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植树造林对地表温度的生物物理反馈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凯 张翔 张致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349-8365,共17页
植树造林通过生物物理过程影响地表能量平衡,进而使地表温度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的实施,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不断增长,然而造林对地表温度产生的影响却并不清楚。基于此,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配合窗口搜寻策... 植树造林通过生物物理过程影响地表能量平衡,进而使地表温度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的实施,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不断增长,然而造林对地表温度产生的影响却并不清楚。基于此,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配合窗口搜寻策略和基于能量平衡方程的归因方法,探究了2003—2012年长江流域植树造林面积变化及其局地生物物理效应。结果表明:2003—2012年长江流域6.71%耕地转变为森林,1.33%草地转变为森林。相比2003年,2012年森林面积增加了0.48%。在年际时间尺度,耕地向森林转变使白天地表温度降低(0.26±0.03)℃,夜晚地表温度降低(0.08±0.03)℃,年均地表温度降低(0.17±0.02)℃;而草地向森林转变使白天地表温度降低(0.77±0.13)℃,夜晚地表温度升高(0.49±0.09)℃,年均地表温度降低(0.15±0.1)℃。耕地向森林转变在年内均呈现降温效应,其中6月份降温效应达到最大,11月降温效应达到最弱。草地向森林转变在年内仍以降温效应为主,其中5月份降温效应达到最大,11月份降温效应达到最弱,而在12月份引发了微弱的增温效应。两种造林方案在生长季降温效应均强于非生长季。归因分析表明:耕地转变为森林,反照率和感热通量分别主导了增温((0.119±0.004)℃)和降温效应((-0.13±0.05)℃)。对于草地转变为森林,入射长波辐射和感热通量分别主导了增温((0.903±0.166)℃)和降温效应((-1.703±0.193)℃)。入射短波辐射和发射率在两种造林方式中均分别产生微弱的降温和增温效应。本研究可为科学评估植树造林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对长江流域可持续性森林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造林 地表温度 生物物理过程 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歇尔经济生物学思想及现代启示
2
作者 周纪昌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44,139,共5页
马歇尔认为,生产从最终意义来讲只有自然与人类两个要素,生产过程是互补性的生物物理过程;生产的目的在于产生效用,也就是通过改变物质的形态或排列,使之能较好地适合于消费者欲望的满足;而消费则可以看作是负的生产;由于经济学主要研... 马歇尔认为,生产从最终意义来讲只有自然与人类两个要素,生产过程是互补性的生物物理过程;生产的目的在于产生效用,也就是通过改变物质的形态或排列,使之能较好地适合于消费者欲望的满足;而消费则可以看作是负的生产;由于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追求不断变化和进步的人类,经济学的中心概念必须是关于活力和运动的概念;在人类的生存竞争中,获得生存的民族往往是那些为了其周围人的利益最愿意牺牲自己,因而是最适合于共同利用环境的民族。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经济学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依靠力量、社会有机体的生存法则、经济过程的数学化以及经济增长与消费转变等问题均有十分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补性的生物物理过程 效用满足 共同利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气候调节效应及其影响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9-478,共10页
造林及人工林生长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CO_(2)),其"幼龄效应"使得全球中、高纬度新造林的CO2吸收超过天然林,被认为是减缓全球变暖、控制升温2℃目标的一个关键战略,亦是生态保护修复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并举的一个重要措施。我... 造林及人工林生长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CO_(2)),其"幼龄效应"使得全球中、高纬度新造林的CO2吸收超过天然林,被认为是减缓全球变暖、控制升温2℃目标的一个关键战略,亦是生态保护修复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并举的一个重要措施。我国人工林保有面积居全球首位,占林地面积的36%,近几十年造林为全球变绿的贡献超过10%。造林改变地表生物地球化学和生物物理过程从而影响温度、降水、成云、风等,在不同气候带、不同区域呈现差异性气候调节效应,取决于温室气体、辐射能量、水汽收支之间的平衡结果。分析了国际、国内在应对气候变化活动中对于造林的急迫需求,综述了造林气候调节效应的研究进展,以及产生这种效应的生物地球化学和生物物理机理,总结了当前研究中亟待深入探索的内容,并展望了未来造林仍需深入开展系统地生物地球化学和生物物理机理研究,推动可持续地人工林管理、恢复具有完整结构的森林、促进多重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 气候调节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生物物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