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细胞对成熟树突状细胞生物物理学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曾柱 龙金华 张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1-484,共4页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微环境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s)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的影响,从交叉学科的角度来探索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从人外周血分离CD14+单核细胞,加入rhGM-CSF和rhIL-4将单核细胞诱导分化...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微环境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s)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的影响,从交叉学科的角度来探索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从人外周血分离CD14+单核细胞,加入rhGM-CSF和rhIL-4将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imDCs,利用TNF-α将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诱导为mDCs,mDCs与HCCs在Transwell中共培养48h,分别利用微吸管法、荧光偏振法和Transwell法研究细胞粘弹性、膜流动性和迁移能力。结果:与肝癌细胞(Hepa 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HCCs)共培养后,mDCs的粘弹性和膜流动性显著下降,细胞的迁移能力受到显著的损伤。结论:HCCs可能能够损伤mDCs的生物物理学特性来影响其迁移能力,这可能是肿瘤逃脱机体免疫监视的方式之一,这对进一步深入理解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肝癌细胞 生物物理学特性 迁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对肝癌细胞HepG2生物物理学特性及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于欢 喻艳琴 +4 位作者 钱天宝 刘清玉 王赟 曾柱 胡祖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对人肝癌细胞(HCCs)生物物理学特性及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0、0.01、0.1、1、5、10μmol/L AFB1分别处理HepG2细胞24 h和48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在此基础上,分析10μmol/L AFB1对细胞渗... 目的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对人肝癌细胞(HCCs)生物物理学特性及细胞骨架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0、0.01、0.1、1、5、10μmol/L AFB1分别处理HepG2细胞24 h和48 h,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在此基础上,分析10μmol/L AFB1对细胞渗透脆性、膜流动性、细胞电泳率和F-actin骨架结构的影响。随后,提取细胞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2种主要细胞骨架结合蛋白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AFB1处理48 h时HepG2细胞的活力呈剂量依赖性增强。10μmol/L AFB1处理能够增强HepG2细胞抗低渗能力及细胞电泳率,细胞骨架F-actin含量明显增加,主要细胞骨架结合蛋白的mRNA表达发生改变。结论AFB1能够影响HepG2细胞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细胞骨架结构及其结合蛋白,这可能与其毒性作用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肝癌细胞 生物物理学特性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树突状细胞生物物理学特性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欢欢 曾柱 +1 位作者 胡祖权 宋萍萍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3-440,共8页
目的从生物物理学与免疫学交叉角度,分析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鼠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生物物理学特性、细胞骨架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 目的从生物物理学与免疫学交叉角度,分析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对鼠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生物物理学特性、细胞骨架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ω-3 PUFAs)对DCs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分离C57BL/6J小鼠骨髓来源单核细胞,经20 ng/mL重组鼠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mouse 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mGM-CSF)和10 ng/mL重组鼠白介素-4(recombinant mouse interleukin-4,rmIL-4)诱导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s,imDCs),第6天加入100 ng/mL脂多糖诱导为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endritic cells,mDCs),进一步对imDCs及mDCs进行形态学观察及CD11c阳性率分析;通过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EPA和DHA(浓度均为0~60μmol/L)作用下DCs细胞活力及凋亡情况;在确定最佳作用浓度后分别通过荧光偏振法、细胞电泳法及浓度梯度法检测分析DCs的膜流动性、电泳迁移率(electrophoretic mobility,EPM)及渗透脆性变化,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其细胞骨架纤维状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F-actin)表达,最后利用Transwell系统检测DCs迁移能力。结果imDCs及mDCs的CD11c阳性率均在80%左右;不同浓度EPA和DHA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DCs细胞活力,但并没有诱导其凋亡。在50μmol/LEPA和DHA作用下,DCs生物物理学特性均发生改变,其中渗透脆性和EPM明显下降,膜流动性明显增大。DCs细胞骨架F-actin含量表达均明显上升,迁移率显著下降。结论ω-3 PUFAs可能会通过改变DCs细胞骨架结构及生物物理学特性,抑制细胞迁移能力,进而影响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树突状细胞 生物物理学特性 细胞迁移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