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海生物爆发在即!破界时代,大型料企的动保格局不再是区区几千万
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当代水产》 2017年第2期48-50,共3页
这是一个破界的时代!资本的渗透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互联网+”已经颠覆了我们的生活,前两年,我们的水产行业面对外来资本的强势进入,也曾无比的恐慌,直呼“狼来了”!时间证明,行业在变革,但是,真正改变我们的,还是我... 这是一个破界的时代!资本的渗透能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互联网+”已经颠覆了我们的生活,前两年,我们的水产行业面对外来资本的强势进入,也曾无比的恐慌,直呼“狼来了”!时间证明,行业在变革,但是,真正改变我们的,还是我们自己。发展和推动行业的重任,依然落在这些十几年、几十年来专注于水产行业的企业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爆发 水产行业 型料 渗透能力 互联网 资本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正星介爆发点与上油砂山组底界的确定 被引量:3
2
作者 路艳丽 张海泉 乔子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2-464,共3页
根据生物爆发等时性的原则,提出了柴达木盆地风西构造上油砂山组与下油砂山组对比的新界线,以这一原则对比到红沟子构造沟5井,提出了该井井深4000m上下的下干柴沟组油层应划为上干柴沟组油层。在岩屑录井微体化石地层对比中,提出了绘制... 根据生物爆发等时性的原则,提出了柴达木盆地风西构造上油砂山组与下油砂山组对比的新界线,以这一原则对比到红沟子构造沟5井,提出了该井井深4000m上下的下干柴沟组油层应划为上干柴沟组油层。在岩屑录井微体化石地层对比中,提出了绘制正星介丰度曲线和通过识别正星介属出现的爆发点来对比地层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上新统 正星介 上油砂山组 生物爆发 介形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东南缘早寒武世氮同位素特征及其古海洋环境意义
3
作者 宋颖 刘宇 +3 位作者 向庭弘 周小琳 曹光耀 张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42-2053,共12页
【目的】早寒武世生物大爆发通常被认为与硝酸盐浓度增加有关,然而最新研究表明该时期硝酸盐浓度无明显变化。为查明硝酸盐对生物大爆发的影响,重建了这一时期古海洋环境与氮循环特征。【方法】以扬子东南缘斜坡区钻孔岩心(ZK0202井)为... 【目的】早寒武世生物大爆发通常被认为与硝酸盐浓度增加有关,然而最新研究表明该时期硝酸盐浓度无明显变化。为查明硝酸盐对生物大爆发的影响,重建了这一时期古海洋环境与氮循环特征。【方法】以扬子东南缘斜坡区钻孔岩心(ZK0202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氮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指标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早寒武幸运阶—第二阶中期(>526 Ma)古海洋以深化变层的分层海洋为特征,同期固氮和反硝化作用都有发育,以固氮作用为主。第二阶晚期—第三阶早期(ca.526~518 Ma)古海洋以强烈缺氧硫化为特征,固氮作用是最重要的氮循环途径。第三阶中晚期(<518 Ma)古海洋以次氧化—氧化为主,固氮作用依然发育。氧化还原状态的演化可能与海平面变化及热液作用引起的高初级生产力有关,而持续的固氮作用显示了同期硝酸盐浓度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硝酸盐的多寡或许不是生物大爆发的主控因素,海洋氧化和丰富的食物链底层生物可能是生物大爆发的重要诱因。研究进一步提升了华南扬子东南缘早寒武世斜坡区古海洋环境与氮循环的研究程度,为正确认识该时期生物—环境协同演化机制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寒武世 氧化还原 氮循环 生物爆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星介(Cyprideis)初现面对柴达木盆地上油砂山组和下油砂山组分界的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海泉 孙镇城 +4 位作者 景民昌 路艳丽 董宁 袁秀君 曹丽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6期104-112,共9页
柴达木盆地磁性生物地层柱上标定介形类浪花介科正星介属(Cyprideis)出现,其爆发的时代为中中新世晚期,大约距今12Ma。这是该盆地上油砂山组/下油砂山组分界对比的重要依据,也是地震T2′反射界面在全盆地追索对比和验证的重要标志。正... 柴达木盆地磁性生物地层柱上标定介形类浪花介科正星介属(Cyprideis)出现,其爆发的时代为中中新世晚期,大约距今12Ma。这是该盆地上油砂山组/下油砂山组分界对比的重要依据,也是地震T2′反射界面在全盆地追索对比和验证的重要标志。正星介属爆发点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也清晰可辨,对该两盆地新近系内部对比划分以及与柴达木盆地对比发挥了重要作用。油气勘探过程中大量钻井少取心,多取岩屑,并绘制分析自岩屑的正星介丰度曲线,基本上可以划定上油砂山组和下油砂山组之间的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生物爆发 地层对比 化石丰度曲线 钻井岩屑录井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元古代”雪球”假说与生命演化的环境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美俊 王铁冠 王春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新元古代末期,地球至少经历了两次全球性的冰川作用,研究者提出了“雪球”假说来解释新元古代时期一系列特殊的地质现象,该假说已成为研究新元古代全球冰川作用和其后生物大爆发事件的窗口。但一些学者并不赞成地球曾经是被冰雪完全覆... 新元古代末期,地球至少经历了两次全球性的冰川作用,研究者提出了“雪球”假说来解释新元古代时期一系列特殊的地质现象,该假说已成为研究新元古代全球冰川作用和其后生物大爆发事件的窗口。但一些学者并不赞成地球曾经是被冰雪完全覆盖的“雪球”,并分别提出了“半融雪球/无冰水体”和“薄冰”假说。尽管每一种假说都不能解释所有的地质、地球化学现象,但越来越越多的证据,特别是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的证据表明,“雪球”时期的海洋并没有完全被冰封盖,在赤道地区的冰盖可能很薄或存在无冰的水体。无冰水体的存在可以使一些光合生物继续生存和演化,这对其后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事件和生命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雪球 寒武纪生物爆发 光合生物 无冰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