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性耕作对小麦/玉米间作系统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琦明 胡发龙 柴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44-1353,共10页
农田复合系统是集约化农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高产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干旱区农业生产中,温室气体减排和作物耗水减量是发展高效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参考指标,研发基于作物复合生产的模式是该区节水、减排和可持续农业... 农田复合系统是集约化农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高产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干旱区农业生产中,温室气体减排和作物耗水减量是发展高效可持续农业的重要参考指标,研发基于作物复合生产的模式是该区节水、减排和可持续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研究以河西绿洲灌区长期规模化种植的小麦/玉米复合生产系统为对象,于2010 2012年度在甘肃农业大学校地联合绿洲农业科研教学基地(武威站),通过集成免耕立茬(NTS)、免耕秸秆覆盖(NTM)、少耕秸秆翻压(RTS)形成不同小麦/玉米间作复合系统,并以传统间作(CTI)为对照,重点研究了不同系统的土壤碳排放量和水分利用特征,比较分析了其生产效率和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复合系统的生物热能产较单作小麦提高113%,较单作玉米提高21%,该系统基于生物热能产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农田复合生产系统能有效降低土壤CO2排放,特别是集成免耕秸秆覆盖的间作系统,土壤CO2排放量比单作玉米降低12%,比传统间作降低13%,排放效率比单作玉米提高39%,比传统间作提高31%。此外,农田复合生产系统还显著降低了作物耗水,与传统间作相比,集成免耕秸秆覆盖的间作系统的棵间蒸发量、耗水总量和单位耗水碳排放量分别降低11%、5%和9%,但单位耗水生物热能产提高19%。农田复合生产系统较传统间作具有更高的土地当量比(1.78)、碳排当量比(1.48)和耗水当量比(1.22),三者分别提高14%、28%和20%,因而其可持续评价指数提高了13%。小麦/玉米间作集成免耕秸秆覆盖的农田复合生产系统可作为河西绿洲灌区高效可持续农作的可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间作 保护性耕作 土壤CO2排放 水分利用 生物热能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还田量与小麦复种绿肥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倩 张松茂 +3 位作者 王国璀 杨昭 柴强 胡发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5,共8页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因连作导致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偏低问题,开展麦后复种绿肥水分利用特征研究,以期为构建基于绿肥还田的小麦水分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2018年开始的定位试验,以小麦复种绿肥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因连作导致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偏低问题,开展麦后复种绿肥水分利用特征研究,以期为构建基于绿肥还田的小麦水分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2018年开始的定位试验,以小麦复种绿肥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绿肥还田量(G_(1):15 000 kg/hm^(2),G_(2):30 000 kg/hm^(2),G_(3):45 000 kg/hm^(2))和不复种绿肥小麦(对照,G_0),于2019~2021年运用能量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特征。【结果】与对照相比,小麦复种绿肥显著增大了总耗水量,G_(1)、G_(2)和G_(3)处理复种系统总耗水量分别较G_0增加了42.1%、38.0%和41.1%;小麦耗水量在G_(2)处理中最小,较G_0降低了3.9%;绿肥耗水量表现为G_(2)和G_(3)较低,分别较G_(1)降低了5.9%和5.8%。绿肥还田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且还田量为G_(2)时增产效果最好,G_(1)、G_(2)、G_(3)与G_0相比,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4.9%、22.2%、14.2%,生物产量分别提高了3.1%、10.9%、5.6%;绿肥生物产量G_(2)较G_(1)、G_(3)分别高13.5%、6.4%。小麦复种绿肥系统生物热能产在G_(2)处理时最大,分别较G_0、G_(1)和G_(3)提高49.1%、9.3%和5.4%。绿肥还田显著提高了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且G_(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G_(1)、G_(2)和G_(3)分别较G_0提高7.7%、27.4%和15.5%。复种体系单位耗水生物热能产显著高于单作且在G_(2)处理表现最优,G_(1)、G_(2)和G_(3)分别较G_0分别高8.4%、22.0%和13.5%。【结论】在绿洲灌区,麦后复种绿肥还田是保证小麦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种植模式,还田量为30 000 kg/hm^(2)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小麦 籽粒 生物热能产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