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段进气生物膜滴滤塔的废气净化效率 被引量:8
1
作者 陈蓉 廖强 朱恂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8-81,共4页
采用毛细管模型对分段进气生物膜滴滤塔净化有机废气的效率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分段进气单一出气和分段进气分段出气两种方式下生物膜滴滤塔降解有机废气的效率。通过计算发现:同传统单进单出的方式相比,对于分段进气单一出气,分段数越多... 采用毛细管模型对分段进气生物膜滴滤塔净化有机废气的效率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分段进气单一出气和分段进气分段出气两种方式下生物膜滴滤塔降解有机废气的效率。通过计算发现:同传统单进单出的方式相比,对于分段进气单一出气,分段数越多,效率越低;对于分段进气多段出气,分段数对净化效率的影响很小,而采用这种分段进出气方式可有效地减少填料床的堵塞现象,提高生物膜滴滤塔的实际净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毛细管模型 分段进气 降解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滴滤床内温度及其分布特性对废气净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廖强 田鑫 朱恂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643-1648,共6页
对不同温度下,陶瓷球填料生物膜滴滤塔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的降解性能以及填料床内温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填料床内微生物生长环境温度对微生物酶活性影响很大,从而造成温度对滴滤塔净化性能的显著影响.微生物酶活性最高... 对不同温度下,陶瓷球填料生物膜滴滤塔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的降解性能以及填料床内温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填料床内微生物生长环境温度对微生物酶活性影响很大,从而造成温度对滴滤塔净化性能的显著影响.微生物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为30℃,最高滴滤塔净化性能所对应的温度在30~40℃.在滴滤塔顺流操作条件下,滴滤床内温度沿气液流动方向升高;在进口碳源浓度一定时,滴滤床内沿气液流动方向的温升随着液体流量的减小和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升高;废气进口浓度及系统操作方式对滴滤床温度分布也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净化性能 温度影响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生物膜滴滤塔固定化启动工艺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英刚 魏德洲 +2 位作者 李小东 高丹 张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60-64,共5页
通过塔外接种挂膜和塔内启动实验 ,进行脱硫生物膜滴滤塔固定化启动工艺特性研究。在塔外接种挂膜过程中 ,将粉煤灰、拉西环、陶土颗粒作为挂膜载体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陶土填料具有较强的生物膜附着性 ,膜活性明显好于其他两种... 通过塔外接种挂膜和塔内启动实验 ,进行脱硫生物膜滴滤塔固定化启动工艺特性研究。在塔外接种挂膜过程中 ,将粉煤灰、拉西环、陶土颗粒作为挂膜载体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陶土填料具有较强的生物膜附着性 ,膜活性明显好于其他两种挂膜载体。采用陶土颗粒进行塔内启动实验结果表明 ,生物膜的生长在塔中经历适应期、动力学增长期和稳定期 ,循环液的Fe2 +的氧化速率与吸光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同时 ,压力损失和pH也是作为挂膜启动完成的重要指标。挂膜 3天后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Fe2 +氧化速率趋于稳定 ,挂膜完成。连续运行一周后 ,Fe^(2 +)氧化速率保持在 0 .2g·L^-( 1)·h ^(-1),连续通入低浓度二氧化硫气体驯化后 ,脱硫率可达到 9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脱硫率 FE^2+ 固定化 低浓度二氧化硫 氧化速率 陶土 过程 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慢滤-消毒对二级出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丽华 郗梓瑄 +1 位作者 刘烨辉 张钼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1-1249,共9页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但是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仍含有大量条件致病菌,潜在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本文以生物膜慢滤-消毒作为深度处理工艺,探究该工艺对条件致病菌(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杆菌的去除效能及机... 再生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但是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中仍含有大量条件致病菌,潜在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本文以生物膜慢滤-消毒作为深度处理工艺,探究该工艺对条件致病菌(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杆菌的去除效能及机制。结果表明:相同滤速下,生物膜慢滤较慢滤对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果好;滤速越小对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果越好,最佳滤速为5 cm/h,此时生物膜慢滤对二级出水中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分别为92.9%、94.0%、65.7%;慢滤与生物膜慢滤对颗粒黏附态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果优于自由悬浮态条件致病菌,对颗粒黏附态条件致病菌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在最佳滤速下,对生物膜慢滤出水用次氯酸钠(NaClO)和紫外(UV)进行消毒,根据投加消毒剂后水中的条件致病菌含量,确定NaClO最佳投加质量浓度为8.0 mg/L(以有效氯质量浓度计),UV的最佳辐射强度为40 mJ/cm^(2);紫外消毒较次氯酸钠消毒对慢滤出水中条件致病菌的去除效果更佳。在生物膜中存在假单胞菌属、嗜酸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与乳酸菌属,这些菌属均对条件致病菌的生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NaClO消毒主要通过水解生成的次氯酸完成对慢滤出水中条件致病菌的灭活,而UV消毒主要通过光化学反应氧化以完成对条件致病菌的灭活。综上,生物膜慢滤-消毒工艺可有效去除二级出水中的条件致病菌,保证再生水回用的微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深度处理 再生水 条件致病菌 生物 次氯酸钠 紫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超低压纳滤组合工艺处理城镇污水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恒亮 段亮 +2 位作者 姚美辰 魏健 黄宇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21-27,共7页
针对再生水的高品质化和污泥的减量化问题,构建一套膜生物反应器-超低压纳滤组合工艺(MBR-DF)中试装置,以零排泥的方式运行处理城镇污水,同时建立一套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CAS),进水COD及NH_4^+-N、TN、TP浓度分别为87.0~165.7、14.0~3... 针对再生水的高品质化和污泥的减量化问题,构建一套膜生物反应器-超低压纳滤组合工艺(MBR-DF)中试装置,以零排泥的方式运行处理城镇污水,同时建立一套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工艺(CAS),进水COD及NH_4^+-N、TN、TP浓度分别为87.0~165.7、14.0~31.0、14.2~32.4和2.5~3.3 mgL。结果表明:浓水零排放MBR-DF系统对COD、NH_4^+-N和PO_4^(3-)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5.7%、99.0%和68.5%。总溶解固体(TDS)和HCO_3^-的去除率分别为13.5%和31.1%,并能有效地降低出水总硬度。DF膜对PO_4^(3-)和SO_4^(2-)具有明显的截留作用,对NO_3^-截留效果较差,对HCO_3^-无截留作用。进水溶解性有机物(DOM)经MBR-DF后,出水中仅剩少量的类色氨酸类物质,且MBR-DF系统对进水DOM的UV_(254)消减率达到94.9%,对DOC的去除率在98.0%以上,出水DOM的腐殖质向非腐殖质转化的程度较高。MBR-DF系统和CAS系统对17-β雌二醇(E2)的去除率分别为99.9%和70.8%,MBR-DF系统可有效降低出水回用过程中存在的健康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应器-超低压纳系统(MBR-DF) 溶解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 17-Β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球填料生物滴滤塔降解甲苯废气 被引量:30
6
作者 廖强 田鑫 +3 位作者 朱恂 王永忠 陈蓉 廖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774-1778,共5页
The Purification experiments of waste gas containing low concentration toluene were made in trickling biofilter with ceramic spheres.The effects of liquid flow rate, gas flow rate, pH of circulation liquid, and toluen... The Purification experiments of waste gas containing low concentration toluene were made in trickling biofilter with ceramic spheres.The effects of liquid flow rate, gas flow rate, pH of circulation liquid, and toluene concentration in inlet gas on the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of trickling biofilter were investigated.The pressure drop of the trickling biofilter was also measured during experiments. Increasing liquid flow rate and gas flow rate resulted in the decrease of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of trickling biofilter.The highest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of trickling biofilter was found at the circulation liquid pH of 7.The porosity of the packing material at the inlet of gas was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outlet of gas in biofilter after continuous operation in 50 days. The decrease in the porosity of packing material caused a great increase in the pressure drop of the biofil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甲苯废气 降解效率 压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滴滤床降解有机废气净化效率的理论模型 被引量:7
7
作者 廖强 朱寿礼 朱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8-62,共5页
将生物膜滴滤塔内的多孔填料简化为壁面覆盖有生物膜的平行平板通道,建立了一个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的理论模型.该模型首先运用两相流理论获得了通道内液膜厚度,然后通过污染物在气相、液相的质量组分方程,结合生物膜内的传质与不考虑氧... 将生物膜滴滤塔内的多孔填料简化为壁面覆盖有生物膜的平行平板通道,建立了一个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的理论模型.该模型首先运用两相流理论获得了通道内液膜厚度,然后通过污染物在气相、液相的质量组分方程,结合生物膜内的传质与不考虑氧限制的生化反应动力学方程,获得了污染物在液相和生物膜中浓度分布的近似分析解,最终得到污染物在气相中沿塔高的浓度分布及废气净化效率.模型的理论预测值与生物膜滴滤塔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挥发性有机废气净化 理论模型与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填料塔净化H2S的实验与实践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建锁 刘建秋 +2 位作者 张现林 马保振 任爱玲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8,共5页
通过生物滤塔去除恶臭气体H2S的研究, 探讨了脱硫细菌的培养、驯化和净化的过程, 研究了系统运行的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 采用生物滤塔脱除硫化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实验确定的最佳进气浓度 600mg/m3, 最佳容积负荷为 2400gH2S... 通过生物滤塔去除恶臭气体H2S的研究, 探讨了脱硫细菌的培养、驯化和净化的过程, 研究了系统运行的条件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 采用生物滤塔脱除硫化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实验确定的最佳进气浓度 600mg/m3, 最佳容积负荷为 2400gH2S/m3d, 操作温度为 20~30℃, 空速为 100~300h-1, 液气比为 1∶135 ~1∶300, pH为 2 ~3. 5时, H2S的去除效率大于 98%。实际运行进气浓度可以达到 1000mg/m3, 甚至更高, 负荷可以达到3600gHS/m3d, 净化达到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脱除 生物 影响因素 运行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可拓融合技术在生物废气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明富 廖强 +1 位作者 李文杰 罗渝微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63-867,共5页
将生物滴滤塔有机废气处理过程视为一个可控工业生态环境,以净化废气的流量、循环液流量、pH值、塔内温度等过程参数作为可拓物元,采用神经网络模型的可拓融合的方法对工业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的反应过程的状态检测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和... 将生物滴滤塔有机废气处理过程视为一个可控工业生态环境,以净化废气的流量、循环液流量、pH值、塔内温度等过程参数作为可拓物元,采用神经网络模型的可拓融合的方法对工业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的反应过程的状态检测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和实验发现净化处理过程适合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建模,而通过对遗传算法的改进能够提高其收敛速度。采用改进遗传算法(MGA)与LMBP算法相结合(MGA-LMBP),建立了神经网络模拟生物滴滤塔处理有机废气的过程可拓融合模型,利用已有的实验数据样本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可控工业生态环境 状态检测 人工神经网络 可拓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污水及生物学处理
10
作者 姜明星 邹新兰 《生物学教学》 1996年第5期44-45,共2页
家庭污水是指从住宅中排出的液体废物,其中包括厨房、洗涤室、浴室排出的污水和厕所排出的粪便污水等。并夹杂着各种垃圾、废物、污泥,是一种成份极为复杂又带着腐臭气味的液体,是造成环境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一、家庭污水的主... 家庭污水是指从住宅中排出的液体废物,其中包括厨房、洗涤室、浴室排出的污水和厕所排出的粪便污水等。并夹杂着各种垃圾、废物、污泥,是一种成份极为复杂又带着腐臭气味的液体,是造成环境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一、家庭污水的主要成份 家庭污水不同于工业废水,在它的组成成份中99%以上为水,固体物质则小于1%,其特点如下: 1、含氮、磷、硫成份高 在家庭污水中,有机物主要有纤维素、糖类、脂类、蛋白质和尿素等,通常在厌氧性细菌作用下易产生恶臭物质,如H_2S、硫醇及3-甲基氮杂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污水 活性污泥法 生物滤膜 氧化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双污泥系统反硝化除磷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杰 李相昆 +3 位作者 黄荣新 鲍林林 邵纯红 姜安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15-118,120,共5页
通过实验室小试,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厌氧/缺氧与淹没式好氧生物膜滤床相结合的连续流双污泥系统的除磷脱氮效果。长期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解决了传统脱氮除磷工艺中反硝化菌与聚磷菌竞争碳源这一主要矛盾,并可以分别控制硝化污... 通过实验室小试,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厌氧/缺氧与淹没式好氧生物膜滤床相结合的连续流双污泥系统的除磷脱氮效果。长期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解决了传统脱氮除磷工艺中反硝化菌与聚磷菌竞争碳源这一主要矛盾,并可以分别控制硝化污泥与反硝化聚磷污泥的污泥龄,而且该系统适合处理C/N较低的生活污水,与传统除磷脱氮工艺相比,不用额外投加碳源,剩余污泥含磷量高,节省曝气量。系统对COD、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78%、92.51%7、5.75%和84.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污泥系统 反硝化除磷 硝化 淹没式好氧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centrated and gastight sampling technique of deepsea microplankton
12
作者 黄中华 刘少军 +2 位作者 金波 李力 陈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6期820-825,共6页
A new sampling method of deepsea microplankton with function of in-situ concentrated sampling and gastight sampling was proposed. In-situ concentrated sampling technique was realized as follows: a microplankton membra... A new sampling method of deepsea microplankton with function of in-situ concentrated sampling and gastight sampling was proposed. In-situ concentrated sampling technique was realized as follows: a microplankton membrane was used as filtration membrane, and a deepsea pump was used to pump seawater; the microplankton was captured and the density of microplankton was increased when seawater flow through the filtration membrane. Gastight sampling technique was realized as follows: a precharged accumulator was used as pressure compensator. During the process of lifting the sampler, the accumulator compensated the pressure drop continuously.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ith in-situ concentrated sampling technique, in-situ concentrated sampling can be realized and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ratio reaches up to 500. With pressure compens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accumulator, gastight sampling can be realized. When sampling at 6 km and the precharge pressure of accumulator is 18 MPa, pressure drop of the sample is less than 2% compared with its original pressure. Deepsea experiment (at 1.9 km)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mpler can realize in-situ concentrated sampling and gastight samp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PLER concentrated sampling gastight sampling deepsea microplankt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