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火烟气对杉木源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的影响
1
作者 李哲瀚 陈佳宇 +3 位作者 Mark Bayo Turay 赵平欣 黄紫颜 郭福涛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53-1762,共10页
森林火灾释放的含复杂有机污染物的烟气经大气扩散后,可改变周边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现有研究虽已证实林火排放物对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的影响,但其动态调控机制仍待阐明。该研究通过模拟3种烟气浓度〔空白组(未通烟)、低浓... 森林火灾释放的含复杂有机污染物的烟气经大气扩散后,可改变周边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现有研究虽已证实林火排放物对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的影响,但其动态调控机制仍待阐明。该研究通过模拟3种烟气浓度〔空白组(未通烟)、低浓度组(50 g凋落物燃烧通烟)和高浓度组(150 g凋落物燃烧通烟)〕对杉木幼苗进行胁迫处理,基于挥发物捕集与分析技术(动态顶空采样结合GC-MS分析)监测烟气和烷烃化学组成及释放速率,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解析烟气成分与烷烃释放的关联路径。结果表明:①杉木凋落物燃烧释放的烷烃以异丁烷(22.7%)、正丁烷(20.6%)及异戊烷(16.4%)为主。②杉木释放的BVOCs以正辛烷(18.4%)、异戊烷(16.2%)及2-甲基戊烷(14.4%)为主。③烟气胁迫在第7天显著(P<0.001)提升烷烃释放速率(低浓度组提升148.2%,高浓度组提升105.1%),并且烟气胁迫具有明显时效性,短期(1~7 d)烷烃的释放速率大幅上升115.9%,中期(7~30 d)释放速率急剧下降89.8%,长期(30~90 d)释放速率趋于稳定。④SEM分析显示,烟气中PM_(2.5)对2-甲基戊烷和3-甲基戊烷的释放呈显著正向调控(P<0.001),CO对正辛烷的释放产生显著正向效应(P<0.01);而CO_(2)对正丁烷的释放产生显著负向效应(P<0.05)。研究显示,林火烟气对杉木释放的烷烃产生差异化响应机制,在第7天显著提升总烷烃释放速率,但长期(>30 d)效应微弱,并且具有明显时效性,呈现“短期(1~7 d)激增-中期(7~30 d)骤降-长期(30~90 d)趋稳”三阶段模式。烟气中PM_(2.5)与CO对烷烃的释放呈显著正向调控;而CO_(2)对烷烃的排放产生负向效应。研究结果可为理解林火烟气对杉木BVOCs释放的影响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烟气 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 烷烃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呼和浩特市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速率空间分布
2
作者 高星星 包海 丁艳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02-1913,共12页
为揭示呼和浩特市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排放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选择13种优势树种采用动态箱采样技术-ATD-GC/MS法定性定量分析并计算了BVOCs标准排放速率;获取呼和浩特市区域Sentinel-2遥感... 为揭示呼和浩特市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排放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选择13种优势树种采用动态箱采样技术-ATD-GC/MS法定性定量分析并计算了BVOCs标准排放速率;获取呼和浩特市区域Sentinel-2遥感数据,使用SVM分类器以及植被NDVI指数,对植被进行分类,再利用LAI、NDVI和植被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之间拟合模型估算了呼和浩特市区域林地和草地的生物量,绘制了标准状态下(T:303 K,PAR:1000μmol·m^(-2)·s^(-1))BVOCs排放速率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夏季呼和浩特市BVOCs标准排放速率为4.65×10^(5)g·km^(-2)·h^(-1);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土默特左旗西侧及东北侧、和林格尔县东侧和清水河县东北侧为异戊二烯排放速率较高的区域,而武川县、和林格尔县西南和清水河县西南为排放速率较低的区域;土默特左旗西侧及东北侧、武川县南侧以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北侧为单萜烯排速率较高的区域,而武川县、和林格尔县西边至东南以及清水河县西边至南边为排放速率较低的区域;呼和浩特市BVOCs排放速率整体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该结果将为准确评估夏季呼和浩特市臭氧污染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市 生物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速率 生物 GIS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清单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俊仪 田梁宇 +2 位作者 伦小秀 余新晓 黄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6-786,共11页
利用现场连续监测的方法获取或采用专业气象部门资料以及林业资源二类清查数据的植被资料,运用Gl OBEIS模型,对北京地区2011年度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总量进行了估算,同时,也对所研究树种异戊二烯、单萜烯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 利用现场连续监测的方法获取或采用专业气象部门资料以及林业资源二类清查数据的植被资料,运用Gl OBEIS模型,对北京地区2011年度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总量进行了估算,同时,也对所研究树种异戊二烯、单萜烯排放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BVOCs的排放量分布情况与北京地区植被的分布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VOCs的排放情况具有明显的季节依赖性.研究树种类型分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灌木、草本花卉,BVOCs排放量最大的依次为油松、苹果树、大叶黄杨和竹.其中,异戊二烯排放量最高为法桐,排放年通量可达313.92μg·(g·h)^(-1);单萜烯排放量最高为苹果树,排放年通量可达726.68μg·(g·h)^(-1).估算过程中的误差主要来自于植物标准排放因子的获取、叶生物量的计算,气象参数的变化也会给排放清单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 北京地区 排放清单 单萜烯 异戊二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典型绿化树种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速率 被引量:19
4
作者 陈颖 李德文 +1 位作者 史奕 何兴元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49,共3页
采用二次热解析仪与GC-FID联用技术对沈阳地区8种典型绿化树种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排放速率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银中杨和垂柳的BVOCs排放量显著高于其它6种树木,排放速率分别为97.63和18.24μg.(g.h)-1。阔叶树中银中... 采用二次热解析仪与GC-FID联用技术对沈阳地区8种典型绿化树种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排放速率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银中杨和垂柳的BVOCs排放量显著高于其它6种树木,排放速率分别为97.63和18.24μg.(g.h)-1。阔叶树中银中杨、垂柳、丁香、水腊主要排放异戊二烯,排放速率分别为97.33、17.71、3.78、0.13μg·(g·h)-1,榆树、皂角、银杏主要排放柠檬烯,排放速率分别为0.60、1.64、2.00μg·(g·h)-1;而针叶树油松以排放α-蒎烯为主,排放速率为2.25μg·(g·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种 生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 排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箭竹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云凤 龚道程 +9 位作者 林尤静 王好 王玉瑾 李勤勤 邓硕 徐巧 刘世伟 周志平 曾庆团 王伯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8-574,共7页
本研究于2018年9~11月采用动态顶空套袋法采样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D-GC-MS)分析技术,获得了南岭箭竹排放的20种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排放组成特征与排放速率.结果表明,异戊二烯是南岭箭竹排放的最主要的BVOCs,其排放速率... 本研究于2018年9~11月采用动态顶空套袋法采样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TD-GC-MS)分析技术,获得了南岭箭竹排放的20种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的排放组成特征与排放速率.结果表明,异戊二烯是南岭箭竹排放的最主要的BVOCs,其排放速率((1.36±0.99)×10^(4)μgC/(m^(2)⋅h))远高于单萜烯((32.59±35.39)μgC/(m^(2)⋅h))、倍半萜烯((2.62±2.91)μgC/(m^(2)⋅h))等其他物质.与亚洲地区的其他竹类相比,南岭箭竹异戊二烯的排放速率处于中上水平.南岭箭竹排放的BVOCs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日出后各物质的排放速率逐渐升高,在12:00~13:00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另外,南岭箭竹异戊二烯排放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光照的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箭竹 生物挥发性有机物 异戊二烯 排放速率 高山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丹青 伦小秀 +3 位作者 王强 吴鞠 王璇 冯如帆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87-1497,共11页
山东省夏季主要大气污染物为臭氧(O_(3)),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作为O_(3)生成的重要前体物,其排放量的准确计算将在大气污染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山东省9个优势树种降雨前后的BVOCs排放速率和相关气象因子进行实地监测,采用G9... 山东省夏季主要大气污染物为臭氧(O_(3)),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作为O_(3)生成的重要前体物,其排放量的准确计算将在大气污染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山东省9个优势树种降雨前后的BVOCs排放速率和相关气象因子进行实地监测,采用G95光温模型-遥感叶生物量校正法,结合树种蓄积量信息,计算得到山东省BVOCs排放总量.结果表明:(1)山东省2021年BVOCs总排放量为256837.21 t,排放物质以异戊二烯(25.75%)和含氧VOCs(36.61%)为主,单萜烯(18.20%)、倍半萜烯(5.83%)和其他VOCs(13.61%)相对较少.(2)森林和农田是主要的BVOCs排放源,排放量占比分别为58.81%和32.07%.(3)BVOCs排放量较大的4个城市分别为临沂市(11.92%)、潍坊市(9.81%)、济南市(9.53%)和烟台市(9.09%).(4)针叶树种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赤松(Pinus densiflora),阔叶树种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杨树(Populus tomentosa)、栎树(Quercus mongolica)、柳树(Salix babylonica)7个树种BVOCs排放速率在降雨后均显著降低,降幅在20.71%~93.94%之间.研究显示,山东省夏季BVOCs排放量较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降雨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植被BVOCs排放量,夏季O_(3)污染高发期可通过人工降雨或洒水降低O_(3)前体物浓度,削减O_(3)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 排放量 山东省 降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城区幼树挥发性有机物组成及排放速率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德文 迟光宇 +2 位作者 张兆伟 史奕 何兴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0-303,共4页
以生长在沈阳市区内的4a生银杏、蒙古栎、华山松及油松为试材,采用二次热解析与GC-FID联用技术对树木释放BVOCs的两个主要成份,即异戊二烯和单萜类物质的排放速率进行测定,探讨不同树种单株幼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 以生长在沈阳市区内的4a生银杏、蒙古栎、华山松及油松为试材,采用二次热解析与GC-FID联用技术对树木释放BVOCs的两个主要成份,即异戊二烯和单萜类物质的排放速率进行测定,探讨不同树种单株幼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排放的BVOCs组成不同,银杏及蒙古栎等阔叶树种排放的BVOCs以异戊二烯为主,而油松和华山松等针叶树种以排放单萜为主;蒙古栎的BVOCs排放速率达217.38μg·(g·h)-1,显著高于其他3种树木,属于高释放树种;树木BVOCs排放速率因树种及BVOCs种类的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 银杏 蒙古栎 油松 华山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背景下天然源痕量活性有机气体研究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张艳利 冉浩汎 +4 位作者 曾建强 鲁钰婷 庞伟华 郭昊 王新明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310,共23页
天然源痕量活性有机气体,也叫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痕量活性有机气体,对全球碳循环、大气化学和气候调控具有重要作用。BVOCs在大气中通过与氧化剂(如羟基自由基OH、臭氧O_(3)和NO_(3)自由基)快速反应,驱... 天然源痕量活性有机气体,也叫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是地球系统中重要的痕量活性有机气体,对全球碳循环、大气化学和气候调控具有重要作用。BVOCs在大气中通过与氧化剂(如羟基自由基OH、臭氧O_(3)和NO_(3)自由基)快速反应,驱动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调节大气辐射强迫,影响区域和全球气候。同时,BVOCs通过对流层与平流层臭氧的交互作用影响大气中羟基自由基(OH)的浓度,间接参与温室气体的生命周期调控。全球BVOCs排放量估计为每年1000 Tg碳以上,主要来自森林生态系统,其中异戊二烯和单萜占主导地位。近年来,BVOCs排放的观测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从传统的离线采样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到高时间分辨率的在线技术(如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和飞行时间质谱PTR-ToF-MS),极大提高了BVOCs排放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与化学精度。此外,基于无人机、卫星遥感与地基通量塔的多尺度监测技术,也为区域BVOCs排放的时空动态研究提供了新工具。结合动态箱法、涡度相关法和建模模拟,研究人员逐步构建了更精确的BVOCs排放清单,为理解其与气候变化的复杂反馈机制奠定了基础。环境因子对BVOCs排放的影响研究日益深入。光照和温度是控制BVOCs排放的关键因子,光照强度变化直接影响光合作用及异戊二烯的排放,而温度升高则加速BVOCs的生物合成和挥发。二氧化碳(CO_(2))浓度的升高可能通过光合作用调节BVOCs的排放强度,同时降低气孔导度减少BVOCs的释放速率,但其长期效应可能因植物种类和适应机制的差异而有所变化。臭氧(O3)浓度升高对BVOCs的作用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通过胁迫反应诱导BVOCs的防御性释放,另一方面可能损伤叶片并抑制排放。气溶胶浓度和BVOCs之间存在重要的正反馈机制,高BVOCs排放可促进SOA生成,而SOA形成反过来通过散射光效应影响光合作用与BVOCs排放。氮循环改变对BVOCs排放的影响较为复杂,高氮输入可能通过改变植物养分分配与代谢路径,增加某些BVOCs的排放或抑制其他种类BVOCs的合成。未来全球变化情景下,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和CO_(2)浓度持续升高可能显著改变BVOCs的排放模式及其与大气化学和气候系统的耦合机制。综合利用观测和建模技术,加强对多因子交互作用及长时间尺度下BVOCs排放的定量研究,将为揭示BVOCs的多圈层耦合作用机制提供重要支撑,并为气候变化和大气化学研究提供新的科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痕量活性有机气体(ROG) 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 排放测量 光照 温度 二氧化碳浓度 氮循环 气溶胶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和枣释放BVOCs组分生长季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少宁 李绣宏 +3 位作者 柳学强 赵娜 徐晓天 鲁绍伟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8,共12页
【目的】探究北京地区经济林树种山楂和枣不同时期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释放有益BVOCs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探究北京地区经济林树种山楂和枣不同时期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释放有益BVOCs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在整个生长季从山楂叶中共检测出12类328种BVOCs,从枣叶中共检测出12类301种BVOCs,枣叶释放类别的数量与山楂叶相同,释放种类少于山楂叶,两树种均在9月释放类别最多;山楂叶和枣叶主要释放烷烃类、烯烃类和芳香烃类、酯类和醇类BVOCs;枣叶主要释放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BVOCs,其中天然壬醛山楂叶和枣叶每月都有释放,但枣叶每月释放BVOCs的种类更加丰富;山楂是烯烃类夏季高释放量树种,枣是春季芳香烃高释放量树种;从山楂叶中共检测出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有机酸类、酮类、醇类和酰胺类8类43种有益成分,而枣叶不释放酮类,释放种类总数量比山楂叶多。【结论】两个树种释放烯烃类有益BVOCs在总有益BVOCs成分中占比最大,以释放对薄荷-1(7),3-二烯、α-蒎烯、罗汉柏烯、3-蒈烯、右旋萜二烯为主,夏季是山楂叶和枣叶释放有益BVOCs组分的主要季节,两者均在7月达到最大值。总之,树种释放BVOCs成分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尤其是山楂叶释放总有益BVOCs最大值超过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 有益成分 生长季 释放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等6种经济林不同时期果实BVOCs成分分析
10
作者 李少宁 于迪 +4 位作者 李绣宏 赵娜 徐晓天 陈明侠 鲁绍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7,共8页
为探究常见经济林树种不同时期果实在自然状态下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组成成分差异,并分析其香气类型,选取苹果、桃、李、梨、山楂和枣6种经济林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 为探究常见经济林树种不同时期果实在自然状态下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组成成分差异,并分析其香气类型,选取苹果、桃、李、梨、山楂和枣6种经济林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BVOCs分析。结果表明,6种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均检测出12类BVOCs,组分总数量前者(305)大于后者(275),2个时期果实释放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和醛类BVOCs占比最大;不同时期6种果实有10种共有BVOCs为2,2,4,6,6-五甲基庚烷、正十九烷、a-柏木烯、正戊醛、庚醛、辛醛、天然壬醛、癸醛、苯乙酮和庚胺醇;苹果、桃、李和梨随着果实生长发育BVOCs成分数量减少;不同时期6种果实香韵涵盖香型有差异,并随果实生长发育,青草香、果香、檀木香、醛香和柑橘香占比明显增加。表明不同时期6种经济林植物果实释放BVOCs组成成分和相对含量差异明显,在果实成熟期,主要香气BVOCs成分相对含量较高,是果实香精开发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 果实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 香气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高原农作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11
作者 包雪儿 包海 +1 位作者 赵玲玲 昂给拉玛 《生态环境学报》 2025年第9期1442-1451,共10页
农田生态系统正成为继森林和草原之后第三大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排放源。以内蒙古高原主要农作物[玉米(Zea mays L.)、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和水稻(Oryza sativa L.)]为对象,采用动... 农田生态系统正成为继森林和草原之后第三大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排放源。以内蒙古高原主要农作物[玉米(Zea mays L.)、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和水稻(Oryza sativa L.)]为对象,采用动态箱采样结合ATD-GC/MS技术,测定其BVOCs排放特征,并通过G93与G95模型耦合温度、光合有效辐射(PAR)等参数,计算标准状态(T=303 K,PAR=1000μmol∙m^(-2)∙s^(-1))下的排放速率,结果表明:1)3种农作物均排放α−蒎烯、崁烯、β−蒎烯、β−月桂烯、α−水芹烯、3−蒈烯、α−萜品烯、对伞花烃、柠檬烯、γ−萜品烯、萜品油烯(单萜烯)、异戊二烯和苯、甲苯、乙基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BTEX)等18种挥发性有机物;2)玉米的异戊二烯、单萜烯和苯系物排放速率分别为15.8-363、4.36-94.5、46.9-706µg∙g^(-1)∙h^(-1),马铃薯这3种物质的排放速率分别为4.47-26.1、10.3-149、5.76-78.4µg∙g^(-1)∙h^(-1),水稻分别为3.69-12.7、3.52-25.8、1.70-15.1µg∙g^(-1)∙h^(-1);3)玉米的异戊二烯、单萜烯和BTEX在标准状态下的排放速率分别为156、9.49、125µg∙g^(-1)∙h^(-1),马铃薯这3种物质在标准状态下的排放速率分别为16.9、39.6、14.1µg∙g^(-1)∙h^(-1),水稻分别为3.66、4.05、3.41µg∙g^(-1)∙h^(-1)。内蒙古高原主要农作物BVOCs排放速率呈现明显的温度与PAR依赖性及日变化规律。该结果可为研究内蒙古高原BVOCs排放速率对区域环境臭氧浓度的贡献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高原 农作物 生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 排放速率 动态箱采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天气对生物源排放及其O_(3)生成贡献的影响:以四川盆地2022年7-8月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龙启超 乔玉红 +3 位作者 姜涛 李媛 何敏 骆丽红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31-2343,共13页
2022年7—8月,四川盆地气温同比上升3.63℃,O_(3)污染天比往年大幅增加.为了解高温天气对四川盆地生物源排放及其O_(3)生成贡献的影响,基于WRF模拟获取的气象数据,利用MEGAN模型估算了四川盆地2022年7—8月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 2022年7—8月,四川盆地气温同比上升3.63℃,O_(3)污染天比往年大幅增加.为了解高温天气对四川盆地生物源排放及其O_(3)生成贡献的影响,基于WRF模拟获取的气象数据,利用MEGAN模型估算了四川盆地2022年7—8月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量,分析了BVOCs及其化学物种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空气质量模型CMAQ定量评估了高温天气下BVOCs排放对O_(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2022年7—8月BVOCs排放量为86.30×10^(4)t,其中,异戊二烯、甲醇、单萜烯的排放量分别为42.16×10^(4)、17.32×10^(4)、9.92×10^(4)t;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城市群BVOCs排放强度分别为3.61、6.55、5.00t/km^(2).(2)BVOCs排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川南城市群的宜宾市和泸州市中部、成都平原城市群的乐山市东北部以及川东北城市群的巴中市和达州市北部;异戊二烯和单萜烯排放空间分布特征与BVOCs排放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而甲醇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显著差异.(3)BVOCs排放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大排放量出现在14:00.(4)CMAQ模拟结果显示,BVOCs排放对O_(3)生成贡献率较大的城市有乐山市、眉山市、雅安市和内江市,其贡献率均超过30%.空间分布上,成都平原城市群的乐山市北部和眉山市中西部BVOCs排放对O_(3)生成贡献最显著.2022年7—8月高温天气下BVOCs排放对O_(3)生成贡献同比增长4.99%.研究显示,四川盆地BVOCs排放对O_(3)污染有重要影响,且高温天气下其对O_(3)生成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加,是O_(3)污染防治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 MEGAN 时空分布 CMAQ O_(3)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树木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剑 李蓓蓓 +1 位作者 郑国良 王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1期8-11,16,共5页
颗粒物污染是现今主要的全球环境问题,近年在包括我国许多城市在内的亚洲城市有所加重。树木是天然的颗粒物吸附器,能够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污染水平。综述了树木吸附颗粒物的树冠特征、叶片特征(包括针阔叶性和常绿落叶性、叶面积、叶... 颗粒物污染是现今主要的全球环境问题,近年在包括我国许多城市在内的亚洲城市有所加重。树木是天然的颗粒物吸附器,能够降低空气中的颗粒物污染水平。综述了树木吸附颗粒物的树冠特征、叶片特征(包括针阔叶性和常绿落叶性、叶面积、叶片结构复杂性、叶表面特征、叶柄和叶龄等),同时分析了树木因释放BVOCs促进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SOA而增加空气中颗粒物含量的不利一面,并进一步提出了城市树种的选择和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树木 颗粒物(PM) 树冠 叶片 生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