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哮喘模型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lyso-PAF的生物测定法
1
作者 林振桃 赵路宁 +2 位作者 黄海鹭 钟南山 余清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862-863,共2页
关键词 哮喘 豚鼠 Lyso-PAF 生物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测定法测定棉田牛筋草对草甘膦的抗药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慧雄 戴良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期133-133,144,共2页
为了明确湖南省棉田牛筋草对草甘膦的抗药性情况,在采集各地棉田牛筋草种子的基础上,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其对草甘膦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采自常德澧县和常德桃源的牛筋草种群的相对抗药性倍数均较高,分别为10.21和7.79,... 为了明确湖南省棉田牛筋草对草甘膦的抗药性情况,在采集各地棉田牛筋草种子的基础上,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其对草甘膦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采自常德澧县和常德桃源的牛筋草种群的相对抗药性倍数均较高,分别为10.21和7.79,处于中等抗性水平;采集自湘西慈利的牛筋草种群的相对抗性倍数为4.60,处于较低抗性水平;而采集自益阳桃江等地的牛筋草种群的相对抗性倍数均处于1~3。由此表明在湖南省棉花部分产区的牛筋草种群已经产生了对草甘膦的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测定法 牛筋草 草甘膦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生物测定法在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文娟 蔡小芳 +2 位作者 唐洁 张喜荣 封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77-284,共8页
体外生物测定法是利用酵母、细菌、细胞等进行的生物体外短期毒性实验,可以有效针对生物体某一特异性效应,评价测试物的危害性以及探索其毒性作用机制。由于体外生物测定法可以提供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物(混合物)整体实际危害的综合信息,因... 体外生物测定法是利用酵母、细菌、细胞等进行的生物体外短期毒性实验,可以有效针对生物体某一特异性效应,评价测试物的危害性以及探索其毒性作用机制。由于体外生物测定法可以提供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物(混合物)整体实际危害的综合信息,因此,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的危害评估,尤其集中在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内分泌干扰这3类毒理学终点。本文重点综述了这3类体外生物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近20年来其在食品接触材料提取物危害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食品接触材料生物学安全性评价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安全性评价 体外生物测定法 细胞毒性 遗传毒性 内分泌干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鼠的一种降钙素生物测定法
4
作者 张闻逵 田松岑 +1 位作者 施汉章 赵少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83-384,共2页
降钙素的生物测定法,至今国际上一般采用Kumar氏法,用的是大鼠。我们前文研究的Kumar氏改良法,用的也是大鼠。上法测定一个样品,需用同种属、同年龄、年幼。
关键词 小鼠 降钙素 生物测定法 药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肉鸡和蛋鸡生物测定法测定植酸酶的作用
5
作者 KorinL.Leske 李凯年 《中国动物保健》 2000年第1期32-32,共1页
目前,来源于家禽废物的磷(P)已经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因为鸡不保留的饲料P最终都可能进入并污染水源(Sharpley等,1993,1994)。家禽日粮中的P大部分都以一种有6个磷酸盐基的肌醇环的形式(1P6)存在,一般称为植酸P。家禽对这种形... 目前,来源于家禽废物的磷(P)已经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因为鸡不保留的饲料P最终都可能进入并污染水源(Sharpley等,1993,1994)。家禽日粮中的P大部分都以一种有6个磷酸盐基的肌醇环的形式(1P6)存在,一般称为植酸P。家禽对这种形式的P利用率很低。Ravindran等(1995)曾对文献进行综述并制成一个饲料成分植酸P含量、影响家禽利用植酸P的因素以及植酸P对日粮中其他养分可能产生影响的综合一览表。作者发现,家禽对日粮中植酸P的利用率很不一致(0~50%)。利用率的差异如此之大,是因为有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植酸P的利用率,如植酸盐的来源、鸡的年龄、日粮中钙(Ca)的水平以及所用的试验方法不同等等。 业已证实,植酸酶可以提高P利用率和鸡(Nelson等,1971)、火鸡(Ravindran等,1995;Qian等,1996)和猪(Simons等,1990)对P的利用。为了测定植酸酶对提高植物P利用率和减少家禽P排泄的影响,已经进行了许多测定生长参数和性能的研究(Nelson等,1971;Ballam等,1984;Nahashon等,1994)。用测定日粮和排泄物中植酸P计算了加或不加植酸酶时日粮植酸P的消化率或保留(Nelson,1976;Sooncharenying等,19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 肉鸡 蛋鸡 磷利用率 生物测定法
全文增补中
杀螨剂生物测定的三种新方法 被引量:24
6
作者 赵建周 剧正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4-45,共2页
在杀螨剂毒力测定和害螨抗药性监测中,国内常用的生物测定方法是FAO推荐的玻片浸渍法,国外70年代也主要采用这种方法。但Dennehy等(1983)发现该法与田间防效相关性差,不能有效地监测叶螨(Tetranychus spp.)对三氯杀螨醇、克螨特和羟基... 在杀螨剂毒力测定和害螨抗药性监测中,国内常用的生物测定方法是FAO推荐的玻片浸渍法,国外70年代也主要采用这种方法。但Dennehy等(1983)发现该法与田间防效相关性差,不能有效地监测叶螨(Tetranychus spp.)对三氯杀螨醇、克螨特和羟基薯瘟锡等杀螨剂的抗性,因此近年国外在害螨抗药性研究中已很少应用玻片浸渍法。现将杀螨剂生物测定的三种新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浸叶法 国际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1990)建议的杀虫/杀螨剂生物测定方法之四,适用于常见杀螨剂对叶螨属、苹果全爪螨(Panongchus ulmi)及柑桔全爪螨(P.citri)成螨的测定,具体步骤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螨剂 毒力 生物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法测定血浆胆囊收缩素活性
7
作者 孙钢 潘国宗 +3 位作者 温淑豪 马方 曹弘瑜 陈元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17-421,共5页
本文根据胆囊收缩素(CCK)在生理浓度下可刺激离体胰腺泡分泌淀粉酶的特性,来测定血浆CCK浓度。此方法不受血浆中胃泌素的干扰,可反映全部有生物活性的CCK分子,灵敏度为0.86pmol/L CCK-8当量。本文对11例正常人空腹及餐后血浆CCK浓度进... 本文根据胆囊收缩素(CCK)在生理浓度下可刺激离体胰腺泡分泌淀粉酶的特性,来测定血浆CCK浓度。此方法不受血浆中胃泌素的干扰,可反映全部有生物活性的CCK分子,灵敏度为0.86pmol/L CCK-8当量。本文对11例正常人空腹及餐后血浆CCK浓度进行了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收缩素 生物测定法 胃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快速测定技术方法筛选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陆明珠 顾黄辉 姜慧梅 《上海蔬菜》 2005年第3期14-15,共2页
近年来,由于缺少有效的监控技术和约束机制,蔬菜、水果农药污染中毒事故屡见不鲜.食用蔬菜的污染因子主要是使用了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据2002、2003年国家权威部门抽查,结果表明全国平均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达到55%.目前农药残... 近年来,由于缺少有效的监控技术和约束机制,蔬菜、水果农药污染中毒事故屡见不鲜.食用蔬菜的污染因子主要是使用了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据2002、2003年国家权威部门抽查,结果表明全国平均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达到55%.目前农药残留速测的方法主要有生物测定法、酶学法和化学法,而其中酶学法和化学法都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和成本低等特点.为了对目前使用的各种不同型号的蔬菜农药残留速测仪的检测限、准确性、使用价值等进行比较,从而筛选出比较准确、简单的速测方法,2004年7月、10月作者分别用甲胺磷、氧化乐果、敌敌畏、久效磷农药,对7种农药残留速测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残留 筛选试验 技术方 快速测定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农药残留速测仪 蔬菜农药残留 2003年 生物测定法 约束机制 监控技术 中毒事故 农药污染 有机磷类 污染因子 食用蔬菜 化学 超标率 成本低 检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筛选稗草生防潜力菌的简易生测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黄世文 余柳青 +5 位作者 段桂芳 李迪 赵航 乔凤云 喻锦秀 罗宽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6,共4页
将催芽至露白的稗草和水稻种子直接接种在于PDA培养基上培养形成的 4种稗草病原菌 (交链孢菌、弯孢菌、禾长蠕孢菌稗草专化型、尖角突脐孢菌 )菌落上 ,观察稻、稗苗感病情况 ,调查根、芽生长抑制率。结果表明 ,4种菌对稻、稗的致病性和... 将催芽至露白的稗草和水稻种子直接接种在于PDA培养基上培养形成的 4种稗草病原菌 (交链孢菌、弯孢菌、禾长蠕孢菌稗草专化型、尖角突脐孢菌 )菌落上 ,观察稻、稗苗感病情况 ,调查根、芽生长抑制率。结果表明 ,4种菌对稻、稗的致病性和生长抑制率与常规生测法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在培养基中初步测定、筛选稗草生防潜力菌是可行的。该方法与常规生测法比较 ,可节省一半时间左右 ,同时可减少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PDA培养基 水稻种子 接种 菌落 病原菌 致病性 生长抑制率 生物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对氯磺隆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辉 陶波 《农业与技术》 2003年第1期36-39,55,共5页
利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氯磺隆[1-(2-氯苯基)-3-(4-甲基-6-甲氧基-1,3,5-三嗪-2基)磺酰脲在灭菌土壤、未灭菌土壤以及灭菌后接种青霉菌的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高压灭菌土壤中氯磺隆的降解能力,甚至加快了对氯磺隆的降解。除了微生... 利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氯磺隆[1-(2-氯苯基)-3-(4-甲基-6-甲氧基-1,3,5-三嗪-2基)磺酰脲在灭菌土壤、未灭菌土壤以及灭菌后接种青霉菌的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高压灭菌土壤中氯磺隆的降解能力,甚至加快了对氯磺隆的降解。除了微生物对氯磺隆进行隆解外,化学水解也是氯磺隆在土壤中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土壤pH值对氯磺隆的水解有很大的影响,酸性条件更有利于氯磺隆的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氯磺隆 生物测定法 土壤PH值 青霉菌 农药残留 农药降解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鲀毒素提取技术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清发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9-171,181,共4页
河鲀毒素(TTX)具有高效的医用价值,河鲀毒素的提取、分离、提纯以及检测技术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河鲀毒素的理化性质、提取和提纯技术以及生物测定法、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等多种检测分析方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河鲀毒素(TTX) 生物测定法 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白细胞介素测定系统
12
作者 吴南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9-19,共1页
现在,Amershara International 已推出一个新的α-白细胞介素(1~125)测定系统。这个新的测定系统可以精确地检出和测定体液或细胞培养基中的淋巴因子α-IL-1。该系统的特殊性是可以定量测定有β-IL-1存在时的α-IL-1,这是该系统的许多... 现在,Amershara International 已推出一个新的α-白细胞介素(1~125)测定系统。这个新的测定系统可以精确地检出和测定体液或细胞培养基中的淋巴因子α-IL-1。该系统的特殊性是可以定量测定有β-IL-1存在时的α-IL-1,这是该系统的许多主要优点之一,可以带来极大的方便且具有很好的结果,特别是与精确性较低,需要测定三天时间的典型生物测定法相比。α-淋巴因子的鉴别将为研究工作者解释已知由IL-1参与发炎和免疫反应的许多地方α-IL-1所起的特殊作用提供帮助。法系统在一天或一昼夜时间内可完成监测,只需移液4次,在4小时内给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淋巴因子 生物测定法 细胞培养基 免疫反应 定量测定 离心方 吴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近岸海域贝类中的腹泻性贝类毒素 被引量:6
13
作者 胡蓉 江天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7-532,共6页
为了研究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在我国海南岛近岸海域中的贝类分布,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在海南岛的文昌、澄迈、洋浦、陵水等5个采样点采集了14种95份贝类样品,用小白鼠测定法进行腹泻性贝毒测定.... 为了研究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在我国海南岛近岸海域中的贝类分布,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间,在海南岛的文昌、澄迈、洋浦、陵水等5个采样点采集了14种95份贝类样品,用小白鼠测定法进行腹泻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海南岛海域贝类中的DSP检出率和超标率均比较高,分别达到46.32%和33.68%;DSP检出率和超标率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检出率和超标率较高的主要贝类为栉江珧、裂纹格特蛤、近江牡蛎、华贵栉孔扇贝和魁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性贝类毒素 海南岛 小白鼠生物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敏感品系对两种药剂的毒力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学雄 谷希树 +1 位作者 白义川 张惟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2期31-33,共3页
通过生物测定方法比较了棉铃虫敏感品系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40%甲·甲·氯乳油两种药剂的毒力反应,结果表明,两者的LC50分别为18.5643mg·kg-1,11.6494mg·kg-1,LC50比值达到1.594,即40%甲·甲·氯乳油对... 通过生物测定方法比较了棉铃虫敏感品系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40%甲·甲·氯乳油两种药剂的毒力反应,结果表明,两者的LC50分别为18.5643mg·kg-1,11.6494mg·kg-1,LC50比值达到1.594,即40%甲·甲·氯乳油对棉铃虫敏感品系的毒力要高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敏感品系 氯氰菊酯乳油 甲·甲·氯乳油 毒力反应 生物测定法 棉花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抽出物对盐水虾幼体的致死活性
15
作者 洪蓉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5-67,共3页
盐水虾(Artemiasalina.L)法是一种简单、易行,对多种生物学活性都有效的生物测定法。通过实验测出活性成分和抽出物在盐水培养基中的中央致死浓度LC50(μg/ml),结果表明马尾松抽出物对盐水虾幼体具致死活性。
关键词 马尾松抽出物 盐水虾 生物测定法 幼体 致死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与大亚湾海域腹泻性贝毒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嘉雯 江涛 +1 位作者 吴锋 江天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8-234,共7页
于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间,在珠江口与大亚湾海域设16个采样点,每季度采样1次,共采集了19个贝类品种139份样品,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进行腹泻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大亚湾春季的毒素阳性检出率最大,高达69.2%,珠江口仅为36%;就毒素超标率而... 于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间,在珠江口与大亚湾海域设16个采样点,每季度采样1次,共采集了19个贝类品种139份样品,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进行腹泻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大亚湾春季的毒素阳性检出率最大,高达69.2%,珠江口仅为36%;就毒素超标率而言,大亚湾秋季最高,为66.7%,珠江口冬季最高,为36.8%;而夏季样品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均最低,大亚湾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44.4%和22.2%,珠江口为7.7%和3.8%.对样品毒力值而言,毒力值为0.05 Mu/g的样品,两个区域各个季节都有检出,大亚湾冬季和春季样品检出率最大,均为38.5%,珠江口冬季最大,为26.3%;毒力值为0.1 Mu/g时,大亚湾在秋季和春季检出,分别为8.3%和15.4%;珠江口在秋季和冬季有检出,分别为4.7%和10.5%.采自大亚湾样品的最大毒力值在秋季,高达0.2Mu/g,珠江口则未检出.贝类对DSP的积累存在种间差异,泥蚶,褶牡蛎的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相对较高,其他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海域 大亚湾 腹泻性贝毒 小白鼠生物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植物提取物对蚊的毒杀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曹晓莉 雷桂兰 +2 位作者 高洁 吴中华 方元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3546-3547,3552,共3页
用60%乙醇分别提取了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子与艾蒿(Artemisia argyi)、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的叶和茎提取物,并用浸渍法和三角烧瓶熏蒸法测定了提取物对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复组蚊的幼虫和成虫杀虫和驱避效果。结果表明,... 用60%乙醇分别提取了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子与艾蒿(Artemisia argyi)、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的叶和茎提取物,并用浸渍法和三角烧瓶熏蒸法测定了提取物对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复组蚊的幼虫和成虫杀虫和驱避效果。结果表明,苍耳子、艾蒿叶与茎和紫茉莉叶与茎植物提取物对蚊的IV龄幼虫毒杀作用的LC50值分别是0.373 6、1.630 7、2.715 5、6.841 1和3.981 8 mg/mL,对成虫毒杀作用的LC50值分别是0.017 85、0.042 85、0.018 09、0.034 40和0.068 74 g/250 mL;5种提取物对幼虫的毒杀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苍耳子、艾蒿叶、艾蒿茎、紫茉莉茎、紫茉莉叶,对成虫的毒杀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苍耳子、艾蒿茎、紫茉莉叶、艾蒿叶、紫茉莉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子 艾蒿(Artemisia argyi) 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复组蚊 生物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织纹螺对TTX和PSP摄食转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雷 郁昂 于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24-126,共3页
织纹螺(Nassariusspp.)是沿海地区较常见的螺种之一,对其带毒途径现还存有分歧.本文选择厦门海域常见两种织纹螺,粗肋织纹螺(Nassarius nodiferus)和红带织纹螺(Nassarius succinctus)作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室生态环境下培养的塔玛亚历山... 织纹螺(Nassariusspp.)是沿海地区较常见的螺种之一,对其带毒途径现还存有分歧.本文选择厦门海域常见两种织纹螺,粗肋织纹螺(Nassarius nodiferus)和红带织纹螺(Nassarius succinctus)作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室生态环境下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和月腹刺鲀内脏投喂织纹螺.采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推荐的小白鼠的生物检测法,对织纹螺进行毒素检测.小白鼠生物检测结果表明,红带织纹螺本身不带毒性,而粗肋织纹螺本身带有毒性,麻痹性贝毒和河豚毒素两种毒素都可以通过摄食转移累积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纹螺 河豚毒素 麻痹性贝毒 小白鼠生物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海域麻痹性贝毒的污染状况 被引量:1
19
作者 冷科明 吴霓 +2 位作者 杜克梅 吴峰 江天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为了弄清珠江口海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污染状况,为监管海产品安全提供参考,本实验运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该海域的17个采样点采集的19个贝类品种共181份样品进行麻痹性贝毒测定... 为了弄清珠江口海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污染状况,为监管海产品安全提供参考,本实验运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该海域的17个采样点采集的19个贝类品种共181份样品进行麻痹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珠江口海域贝类的PSP阳性检出率为20.4%,无超标,其中2009春季采自澳头和霞涌的华贵栉孔扇贝的检出值最高,为215 Mu/100 g软组织.PSP检出率呈明显季节特征,冬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PSP的地理分布范围较广,珠江口、大鹏湾和大亚湾均有检出.主要染毒贝类为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和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海域 麻痹性贝毒 小白鼠生物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核技术监测海水诱变剂的初步实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宗熙 马德修 +7 位作者 林光恒 侯家龙 戴继勋 周汝伦 陈登勤 欧毓麟 崔竞进 王梅林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1年第2期74-79,共6页
工业化和环境污染总是并行发生的。如何在工业化过程中尽量避免环境污染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在研究这个问题中,建立有效的生物测定法,来监测环境污染,防止污染物影响人类健康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 微核监测 海水诱变剂 生物测定法 遗传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