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不同金属离子生物活性玻璃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1
作者 温馨 陈毅 张海悦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7-374,共8页
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类能对机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的材料,在生理环境下可通过其表面的矿化沉积作用生成一种类骨的碳酸羟基磷灰石矿化层,从而实现材料与宿主组织的化学键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被研究应用于多种领域。其是无规... 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类能对机体组织进行修复、替代与再生的材料,在生理环境下可通过其表面的矿化沉积作用生成一种类骨的碳酸羟基磷灰石矿化层,从而实现材料与宿主组织的化学键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被研究应用于多种领域。其是无规则网络结构的无机非晶态材料,理化和生物学性能受玻璃网络结构等因素影响,可通过改变组成或添加微量离子调控性能。相较于传统的熔融法,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生物活性玻璃具有结构松散等特点,通过加入微量元素如铜、镁、银、锌等金属离子可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包括抗菌、成骨和抗炎性能等。简述了掺杂不同金属离子生物活性玻璃的研究以及其在骨修复、创面愈合以及牙科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金属离子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介孔结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其应用
2
作者 钱进 陈毅 张海悦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56-361,366,共7页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调控的介孔结构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能以可控的方式释放离子,为其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巨大潜力。介孔生物五活性玻璃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尤其在骨组织修复、口腔修复方面的...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调控的介孔结构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能以可控的方式释放离子,为其在生物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巨大潜力。介孔生物五活性玻璃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尤其在骨组织修复、口腔修复方面的研究较为热门。从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基本概念入手,着重介绍其介孔结构对生物活性影响和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应用前景,并对介孔生物活性玻璃未来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 介孔结构 骨组织修复 生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离子掺杂径向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复合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柯廷 李政 +1 位作者 尤德强 王小健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3-100,共8页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MBG)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高比表面积以及有序介孔结构,在骨修复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添加治疗性无机离子或有机分子可以赋予更多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微乳液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掺杂铜离子(摩尔分数分别为1...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MBG)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高比表面积以及有序介孔结构,在骨修复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添加治疗性无机离子或有机分子可以赋予更多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微乳液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了掺杂铜离子(摩尔分数分别为1%,3%,5%)的径向结构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复合微球。结果表明,复合微球保留了MBG原有的球形形态和介孔结构,孔径为10~20 nm,粒径为250~310 nm。随铜离子含量的增加复合微球的比表面积从336.5 m^(2)/g降低为149.1 m^(2)/g。复合微球快速诱导了磷灰石的形成,显示出良好的生物活性。铜的引入显著提升了MBG的抗菌性,随着铜含量的增加复合微球的抗菌性随之增强,其中5Cu-MBG和大肠杆菌共培养24 h后的抗菌率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 抗菌性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玻璃45S5通过细胞自噬促进根尖牙乳头细胞成牙本质方向分化
4
作者 刘炜林 苏灿 崔彩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5,共9页
目的45S5促进根尖牙乳头细胞(APCs)成牙本质方向分化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自噬参与生物活性玻璃45S5促进APCs成牙本质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APCs,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组织来源。配置1 mg/mL 45S5浸提培养液,检... 目的45S5促进根尖牙乳头细胞(APCs)成牙本质方向分化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自噬参与生物活性玻璃45S5促进APCs成牙本质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APCs,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组织来源。配置1 mg/mL 45S5浸提培养液,检测pH和离子浓度。实验分为对照组、45S5组和3-甲基腺嘌呤(3-MA)45S5组,45S5组为1 mg/mL 45S5诱导培养APCs,3-MA 45S5组为1 mg/mL 45S5中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诱导培养24 h后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B)和P62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诱导培养7 d后骨涎蛋白(BS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的表达,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分析诱导培养7 d细胞ALP活性,茜素红染色分析诱导培养21 d矿化结节形成。结果45S5浸提培养液的pH为8.65±0.0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S5诱导培养液的硅离子浓度为(1.56±0.07)mmol/L,高于对照组(0.08±0.01)mmol/L(P<0.05);45S5浸提培养液的钙离子浓度为(1.57±0.15)mmol/L,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5S5组LC3B-Ⅱ/Ⅰ比值升高、P62表达降低(P<0.05);与45S5组相比,3-MA 45S5组LC3B-Ⅱ/Ⅰ比值降低、P62表达升高(P<0.05)。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5S5组BSP、Runx2、DMP-1和DSPP表达增加;与45S5组相比,3-MA 45S5组BSP、Runx2、DMP-1和DSPP表达降低(P<0.05)。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5S5组ALP活性增强,矿化结节形成增多;与45S5组相比,3-MA 45S5组ALP活性降低,矿化结节形成减少。结论1 mg/mL 45S5体外通过细胞自噬促进APCs成牙本质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牙本质分化 根尖牙乳头细胞 自噬 生物活性玻璃45S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玻璃在骨及软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煌超 孙劲 黄俊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7-869,876,共4页
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因其相容性、生物活性和形成结晶羟基磷灰石层的能力而被用作骨及软组织修复材料的候选。本文介绍了BG离子释放机制,探讨了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borosilicate bioactive glass, BBG)在骨和软组织修复... 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因其相容性、生物活性和形成结晶羟基磷灰石层的能力而被用作骨及软组织修复材料的候选。本文介绍了BG离子释放机制,探讨了硼硅酸盐生物活性玻璃(borosilicate bioactive glass, BBG)在骨和软组织修复中的应用,并就BBG在骨水泥、支架、水凝胶和纤维研究应用中的潜力及所面临的临床转化挑战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骨组织 软组织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掺杂含硼生物活性玻璃骨支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晖 孙金超 +2 位作者 赵庆娟 潘家芳 谢之逸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0-307,共8页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不同TiO_(2)掺杂量的含硼45S5生物活性玻璃,其中,TiO_(2)掺杂量分别为0 wt.%、2 wt.%、4 wt.%、6 wt.%、8 wt.%。将制备的玻璃研磨成粉末,与光敏树脂、光引发剂等均匀混合为浆料,先后采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和高温脱脂烧...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不同TiO_(2)掺杂量的含硼45S5生物活性玻璃,其中,TiO_(2)掺杂量分别为0 wt.%、2 wt.%、4 wt.%、6 wt.%、8 wt.%。将制备的玻璃研磨成粉末,与光敏树脂、光引发剂等均匀混合为浆料,先后采用光固化3D打印技术和高温脱脂烧结技术制备出三维多孔骨支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万能试验机对支架进行测试分析,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在模拟体液(SBF)中浸泡前后的支架进行显微观察,研究了不同TiO_(2)掺杂量对支架力学性能和生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的锐钛型TiO_(2)在高温下转变为金红石型,具有稳定结构,有效提升了支架的力学性能。当TiO_(2)掺杂量为4wt.%时,支架的抗压强度达到(12.56±1.06)MPa,符合骨组织工程骨小梁的强度要求,并且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45S5生物活性玻璃 多孔骨支架 力学性能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玻璃3D打印仿生支架与不同来源的骨块移植材料在兔颅骨垂直骨增量中成骨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王文洁 郑玲玲 +2 位作者 刘炜 王超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6-116,共1页
目的比较3D打印生物活性玻璃仿生支架与异种骨、同种异体骨及自体骨的微观结构特征及体内垂直骨增量的成骨功效。方法仿骨小梁及哈弗森管进行支架设计,并采用A-W生物活性玻璃进行数字光处理3D打印,烧结成型。将3D打印支架与牛异种骨块... 目的比较3D打印生物活性玻璃仿生支架与异种骨、同种异体骨及自体骨的微观结构特征及体内垂直骨增量的成骨功效。方法仿骨小梁及哈弗森管进行支架设计,并采用A-W生物活性玻璃进行数字光处理3D打印,烧结成型。将3D打印支架与牛异种骨块、人同种异体骨块及兔自体骨块进行电镜和Micro-CT扫描,研究其形貌和微观结构特征,并将4种骨移植材料随机植入16只新西兰白兔颅顶骨进行体内垂直骨增量实验。每只兔接受4个不同类型的骨移植物,尺寸均为直径6 mm、高5 mm的圆柱体。采集4、12周兔颅骨样本进行Micro-CT扫描分析及组织切片分析,评估并比较4种骨移植材料新骨的形成。结果4种骨移植材料的多孔微观形貌特征存在显著差异。Micro-CT和组织切片分析显示,4周时,3D打印支架新生骨高度显著高于同种异体骨,新生骨面积显著高于异种骨和兔自体骨。12周时,3D打印支架和异种骨的新生骨高度、面积和体积均显著高于同种异体骨。3D打印支架、异种骨、同种异体骨及兔自体骨的维持空间体积降至74.73±5.23%、77.91±7.03%、29.81±8.09%、47.30±10.94%。结论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初步表明,生物活性玻璃仿生打印支架与临床产品的骨块移植物相比,在体内促进垂直骨增量方面表现出较快较好的成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增量 生物活性玻璃 自体骨 异种骨 同种异体骨 3D打印 骨移植材料 仿生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雨 王雨霏 张凌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7-1015,共9页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MBG)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在MBG合成过程中掺加金属离子、改变MBG合成的最终形态或利用MBG进行载药,可以进一步开发MBG的应用可能性。而MBG的合成主要依赖于Sol-gel法和...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mesoporous bioactive glass,MBG)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在MBG合成过程中掺加金属离子、改变MBG合成的最终形态或利用MBG进行载药,可以进一步开发MBG的应用可能性。而MBG的合成主要依赖于Sol-gel法和有机模板法的结合,且引入的有机模板作为结构导向剂可以调控介孔的尺寸、分布和几何排列。合成过程中涉及的金属醇盐化合物、溶剂及催化剂也是关键的调控因素。多个变量之间存在协同和拮抗作用,最终共同影响MBG颗粒的形貌。MBG前体溶液与其他聚合物形成的纤维及支架结构也表现出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细胞粘附效果,在软硬组织再生工程中应用潜力巨大。本文介绍了近5年MBG颗粒、MBG纤维及MBG支架材料的不同制备工艺进展,比较工艺特点、产物活性及应用前景,并对现有工艺的不足和改进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MBG类材料的个性化合成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 SOL-GEL法 喷雾热解法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Zn元素掺杂力学增强型45S5生物活性玻璃支架
9
作者 谢之逸 赵庆娟 +3 位作者 潘家芳 孙金超 钱建明 张晖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06-5113,共8页
对45S5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进行B、Zn元素的掺杂,B元素有效降低了熔融法制备生物活性玻璃的熔融温度,减轻了高温对45S5玻璃生物活性的损害,SEM观察到掺B后支架显微结构变得更加致密,抗压测试结果显示掺B的玻璃支架抗压强度是纯45S5玻... 对45S5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进行B、Zn元素的掺杂,B元素有效降低了熔融法制备生物活性玻璃的熔融温度,减轻了高温对45S5玻璃生物活性的损害,SEM观察到掺B后支架显微结构变得更加致密,抗压测试结果显示掺B的玻璃支架抗压强度是纯45S5玻璃支架的2~3倍,可达9.68 MPa,表明了B对支架的力学性能亦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然而,掺入B元素会降低45S5玻璃支架的体外生物活性,过量的B掺杂还会导致支架被烧毁。在确定B元素的相对最佳掺杂浓度后,向玻璃支架中继续掺入Zn元素,能够提升支架的烧结稳定性,支架的抗压强度可继续增强,最优可达14.52 MPa,能与人体松质骨性能相匹配。同时,在SBF模拟体液中浸泡7天后支架的扫描电镜图展示了Zn元素的掺入,使得45S5玻璃支架的体外生物活性显著提升。总之,对45S5生物玻璃多孔支架进行B、Zn元素共掺,制备出了一种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力学增强型骨修复材料,具有一定骨组织工程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S5生物活性玻璃 骨组织工程 硼锌元素掺杂 力学增强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于胜吉 邱贵兴 +3 位作者 辛大江 陈晓峰 郑裕东 王迎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将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植入兔的桡骨缺损模型中,PHBV/羟基磷灰石(HA)作为实验对照组,利用放射学、组织学、组织切片的计算机图像... 目的探讨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将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植入兔的桡骨缺损模型中,PHBV/羟基磷灰石(HA)作为实验对照组,利用放射学、组织学、组织切片的计算机图像分析、生物力学测定等方法,观察其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成骨能力。结果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新生骨形成时间早:术后2周,植入材料内部有骨小粱形成,术后8周移植材料四周及内部均有大量新生骨形成,骨缺损区被新生骨填充;骨修复完成时间早:术后12周,新生皮质骨结构清晰,与宿主皮质骨自然连接,新生骨显示出正常骨结构,髓腔再通;抗压力强:12周时所修复骨缺损标本的抗压力,PHBV/SGBG组明显高于PHBV/HA组(P<0.05),而与自体松质骨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解速度快:术后4周材料开始降解,术后12周材料大部分已被吸收,材料与新骨面积的百分比由4周时的60%下降到8%。结论PHBV/SGBG复合多孔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成骨时间早并且修复完全,材料本身可以完全降解,是一种理想的骨科替代材料,亦可以用于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生物活性玻璃 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人工关节柄烧结复合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晓明 李志刚 +3 位作者 闫玉华 李世普 贺建华 王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2,共5页
采用两步涂烧法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防组织液渗透 ,结合强度高 ,生物相容性好的复合生物活性陶瓷涂层 。
关键词 钛合金 人工关节 烧结 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生物活性玻璃复合多孔支架材料 被引量:11
12
作者 任耀彬 郑裕东 +2 位作者 王迎军 陈晓峰 吴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研究了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复合型羟基丁酸 -戊酸共聚物 /溶胶 -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材料 ,采用溶液浇注沥滤法制备了任意形状的三维连通多孔结构支架 ,并进行三维结构表征和显微形貌观察 ;通过对成型条件的调节 ,可控制支架的孔径和... 研究了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复合型羟基丁酸 -戊酸共聚物 /溶胶 -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多孔支架材料 ,采用溶液浇注沥滤法制备了任意形状的三维连通多孔结构支架 ,并进行三维结构表征和显微形貌观察 ;通过对成型条件的调节 ,可控制支架的孔径和孔隙率 ;在模拟生理体液中进行复合支架材料的生物活性测试。研究表明 ,通过控制致孔剂用量、尺寸大小和分散 ,得到的支架材料呈三维连通开孔结构 ,且孔隙分布均匀、孔隙率达 90 %以上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羟基丁酸 -戊酸共聚物与生物活性玻璃良好相容 ,后者粘附在支架孔壁上 ;支架在模拟生理体液中浸泡后发现生物活性玻璃表面有羟基碳酸磷灰石多晶体生成 ,表明复合支架仍保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羟基丁酸-戊酸共聚物 生物活性玻璃 复合多孔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玻璃NovaMin诱导脱矿牙本质再矿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贤圣 李蓉 +1 位作者 冯云枝 王贻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9-624,共6页
目的:探讨生物活性玻璃NovaMin诱导脱矿牙本质再矿化效果,并定性研究再矿化层的理化性质。方法:制备厚度为1 mm冠部牙本质片,用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浸泡48 h,制备完全脱矿牙本质样本,并平均分为人工唾... 目的:探讨生物活性玻璃NovaMin诱导脱矿牙本质再矿化效果,并定性研究再矿化层的理化性质。方法:制备厚度为1 mm冠部牙本质片,用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浸泡48 h,制备完全脱矿牙本质样本,并平均分为人工唾液组和NovaMin组。每天用人工唾液和生物活性玻璃NovaMin分别处理牙本质片表面2 min,每天2次,间隔8 h,然后将样本浸泡在37℃人工唾液中恒温保存。7 d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分析仪(energy dispersive X-ray,EDX)、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观察和检测牙本质表面矿化物的形成及其理化性质。结果:SEM结果显示:NovaMin组的完全脱矿牙本质表面形成了矿化晶体层,完全封闭了暴露的牙本质小管,经EDX,ATR-FTIR和XRD分析发现这一矿化层主要组分为钙和磷,且结构类似于牙本质磷灰石。而人工唾液组牙本质表面并没有再矿化层的形成,牙本质小管仍然开放。结论:NovaMin能促进完全脱矿的牙本质表面再矿化,形成类似牙本质羟基磷灰石的晶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敏感 生物活性玻璃 NovaMin 再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多孔支架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娟娟 孟永春 +3 位作者 陈晓峰 李玉莉 罗小刚 林才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6-20,25,共6页
目的研究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胶原组织工程支架的力学性能及降解性能,为胶原基复合支架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纳米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为添加相,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4种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基复合多孔组织工... 目的研究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胶原组织工程支架的力学性能及降解性能,为胶原基复合支架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纳米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为添加相,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4种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基复合多孔组织工程支架。结果(1)溶液中胶原纤维的聚集状态,制备出具有直径约为400~600nm的粗胶原纤维束支架材料,这种粗胶原纤维束对改善胶原基组织工程支架的力学强度和减慢其降解速度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胶原与生物活性玻璃质量比为40∶60时,具有最高的抗压强度(1.5469±0.0995)MPa。(2)利用FTIR和Raman等技术综合分析研究了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对胶原蛋白的二级结构的影响,当复合材料中胶原含量小于20%时,胶原蛋白二级结构破坏严重。结论当胶原与生物活性玻璃质量比为40∶60时,所制备的复合支架具有最好的抗压性能和降解性能,为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生物活性玻璃 支架 力学性能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联合钛膜修复即刻种植体周骨缺损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卫国 吴新中 +2 位作者 赖英荣 黄江勇 蒋立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BG)联合钛膜应用于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成骨效果。【方法】实验共采用8只健康杂种犬,每只犬均在拔除双侧下前磨牙后即刻于每侧拔牙创区制造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每侧即刻植入3颗即刻... 【目的】探讨新型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BG)联合钛膜应用于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成骨效果。【方法】实验共采用8只健康杂种犬,每只犬均在拔除双侧下前磨牙后即刻于每侧拔牙创区制造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每侧即刻植入3颗即刻种植体后编号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植入BG组,植入BG并以钛膜覆盖组及空白对照组。术后2,4,8,12周处死动物行Masson染色组织学观察。观察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的修复情况。【结果】所有植入种植体区牙龈均愈合良好,未见种植体周围炎发生。BG+钛膜组形成新骨的时间最早,骨结合最理想,且新骨形成质量较另外两组明显较好。【结论】新型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具有良好的骨引导作用,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联合钛膜能较好的解决即刻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 钛膜 即刻种植 植骨材料 引导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作造孔剂制备大孔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娜 王超 +1 位作者 朱苏敏 王若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5-100,共6页
0引言当创伤或者疾病导致严重的骨组织缺损时,剩余组织很难恢复它以前的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案包括骨移植和种植,但是他们都有自身的缺陷[1~5].近年来,组织工程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新方法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细胞支架的构建是限制组织工程... 0引言当创伤或者疾病导致严重的骨组织缺损时,剩余组织很难恢复它以前的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案包括骨移植和种植,但是他们都有自身的缺陷[1~5].近年来,组织工程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新方法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细胞支架的构建是限制组织工程发展的瓶颈[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孔剂 制备 聚乙二醇 溶胶凝胶 XRD SEM 生物活性玻璃 B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制备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粉体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娟娟 陈晓峰 +2 位作者 林才 雷波 李玉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7-261,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共沉淀方法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颗粒尺寸在纳米级的生物活性玻璃(NBG),研究了加入分散剂聚乙二醇(PEG-10000)对玻璃颗粒的分散性能、微观形貌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没有加入PEG制得的纳米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呈现不规... 采用溶胶-凝胶共沉淀方法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颗粒尺寸在纳米级的生物活性玻璃(NBG),研究了加入分散剂聚乙二醇(PEG-10000)对玻璃颗粒的分散性能、微观形貌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没有加入PEG制得的纳米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呈现不规则形态,粒径小于50nm。加有PEG的玻璃颗粒形状趋于规则的球形,分散性大大提高,颗粒粒径在40~100nm,而且加入PEG的浓度越高,制备的颗粒粒径越小。通过比较纳米级的生物活性玻璃与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在模拟人体体液(SBF)中的表面矿化研究,发现纳米生物活性玻璃比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有更高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生物活性玻璃 聚乙二醇 冷冻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生物活性玻璃促进兔颅骨临界骨缺损修复 被引量:6
18
作者 宫玮玉 刘绍清 +2 位作者 董艳梅 高学军 陈晓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58S纳米生物活性玻璃(nano-sized 58S bioactive glass,nano-58S BG)和传统45S5生物活性玻璃(45S5 BG)促进兔顶骨临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在新西兰兔顶骨直径9 mm的贯通临界骨缺损中随机填入nano-58S BG或45S5 BG,... 目的:观察并比较58S纳米生物活性玻璃(nano-sized 58S bioactive glass,nano-58S BG)和传统45S5生物活性玻璃(45S5 BG)促进兔顶骨临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在新西兰兔顶骨直径9 mm的贯通临界骨缺损中随机填入nano-58S BG或45S5 BG,空白对照组仅以血凝块充盈骨缺损。组织学切片组于术后4周和8周取材制作切片,HE染色和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后观察;骨荧光磨片组分别于术后第14、28、42天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茜素红、钙黄绿素标记新生骨,8周取材制成硬组织磨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新骨形成范围,Image J软件定量分析。结果:4周时HE染色可见生物活性玻璃与周围组织紧密结合,未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nano-58S组和45S5组可见骨缺损边缘和中央均出现新骨,对照组中央未见新生骨;8周时nano-58S组新生骨多于45S5组和对照组,两个BG组新生骨可见与正常颅骨相同的中空结构,对照组新骨未见中空结构。天狼星红苦味酸染色可见nano-58S组Ⅰ型胶原分泌量大于45S5组和对照组。骨荧光磨片观察显示术后4~6周和6~8周nano-58S组新骨形成范围分别为(29.4±4.48)μm和(35.3±3.74)μm,高于45S5组[(13.43±3.44)μm和(17.64±4.13)μm]和对照组[(5.88±2.92)μm和(6.07±3.02)μm,P<0.01]。结论:58S纳米生物活性玻璃促进兔顶骨临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优于传统的45S5生物活性玻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材料 生物活性玻璃 骨再生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表面接枝多肽改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翔 周大利 +3 位作者 龙沁 周加贝 谭言飞 柳淑婧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37-1142,共6页
为在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Apatite-Wollastonite Bioactive Glass-Ceramic,AW)表面引入能够促进细胞粘附的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以提高其生物活性,采用低温等离子法在材料的表面引入活性氨基基团,并通过浸渍法使... 为在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Apatite-Wollastonite Bioactive Glass-Ceramic,AW)表面引入能够促进细胞粘附的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以提高其生物活性,采用低温等离子法在材料的表面引入活性氨基基团,并通过浸渍法使氨基基团与多肽发生反应。采用XRD、XPS、ATR-FTIR对AW的相组成及表面改性特性进行表征,确认通过低温等离子法在AW表面接上氨基,RGD多肽分子与氨基反应以化学键合的形式接枝到材料表面(RGD-AW),实现了在AW表面接枝生物大分子的改性。将改性前后的材料分别与类成骨细胞(MG63细胞)混合培养并使用荧光显微镜、SEM及MTT等测试方法对材料的细胞生物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接枝RGD多肽分子的材料在细胞培养的早期阶段比AW更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及铺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W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氨基 表面改性 等离子接枝 RGD固定 细胞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超细粉体的制备与生物矿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晓峰 郭常亮 +1 位作者 赵娜如 谢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27-1032,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和湿法研磨工艺制备了粒径分布在1μm以下的生物活性玻璃超细粉体.采用XRD、FTIR、SEM测试方法对研磨前后粉体在模拟生理溶液(SBF)中的生物矿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在SBF中两种粉体表面都生成了碳酸羟基磷... 通过溶胶-凝胶和湿法研磨工艺制备了粒径分布在1μm以下的生物活性玻璃超细粉体.采用XRD、FTIR、SEM测试方法对研磨前后粉体在模拟生理溶液(SBF)中的生物矿化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在SBF中两种粉体表面都生成了碳酸羟基磷灰石(HCA),并且经湿法研磨后的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超细粉体的生物矿化速度显著提高.通过对不同浸泡时间SBF溶液的pH值测定可知,在同样反应时间情况下,超细粉体浸泡液的pH值低于研磨前颗粒.浸泡液的ICP测试也表明研磨前后玻璃样品的离子溶出规律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生物活性玻璃 湿法研磨 模拟人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