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拟循环冷却装置的微生物污垢形成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
作者 于大禹 尹旭 +5 位作者 张静 高波 王刚 曹生现 杨善让 徐志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503-3510,共8页
从松花江水中分离出黏液形成菌N1,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其为微球菌属。利用污垢形成动态模拟实验装置,进行污垢热阻在线监测及传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恒定工况下[水温30℃,流速0.4m.s-1,微生物浓度(7.0×106)~(2.2×1010... 从松花江水中分离出黏液形成菌N1,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其为微球菌属。利用污垢形成动态模拟实验装置,进行污垢热阻在线监测及传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恒定工况下[水温30℃,流速0.4m.s-1,微生物浓度(7.0×106)~(2.2×1010)cfu.ml-1],不锈钢管的微生物污垢诱导期为57h左右,而铜管的微生物污垢诱导期较不锈钢管长。分别以缩放管及不锈钢管作为管材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水流速度对微生物污垢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即变化的流速能够延长微生物污垢诱导期。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定期检测多个水质参数,包括pH值、电导率、细菌总数、总氮、COD等,并利用灰色关联算法分析了各水质参数与微生物污垢关联的权重比例,从而为微生物污垢预测及制定有效的防垢、抑垢和除垢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垢 污垢热阻 模拟循环冷却装置 黏液形成菌 水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污垢对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换热和压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浦晖 丁国良 +1 位作者 马小魁 高屹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408,共5页
为了研究翅片管换热器表面微生物污垢对其换热和压降特性的影响,对4种不同污垢程度的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了实验.比较分析了不同ReDc下,不同微生物污垢面积的换热器和清洁换热器的换热和压降特性.结果表明:在ReDc较小时,微生物污垢对换热... 为了研究翅片管换热器表面微生物污垢对其换热和压降特性的影响,对4种不同污垢程度的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了实验.比较分析了不同ReDc下,不同微生物污垢面积的换热器和清洁换热器的换热和压降特性.结果表明:在ReDc较小时,微生物污垢对换热器空气侧换热有一定的增强作用,随着ReDc的增大,增强作用逐渐减弱;当ReDc>1 200后,污垢对换热只起到衰减的作用.微生物污垢对压降的影响明显大于对换热的影响.随着ReDc的增大,污垢压降因子逐渐减小,并且污垢面积越大,减小的趋势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翅片 生物污垢 换热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冷却水管路微生物污垢形成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9
3
作者 于大禹 张静 +3 位作者 尹旭 王刚 张艳辉 曹生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93-2197,共5页
从松花江水中分离纯化出黏液形成菌N1,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其为微球菌属。利用动态模拟实验装置,研究此菌株在工业运行环境下细菌总数的变化对不锈钢管式换热器传热表面污垢热阻的影响。在线监测结果显示,细菌总数与污垢热阻变化... 从松花江水中分离纯化出黏液形成菌N1,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其为微球菌属。利用动态模拟实验装置,研究此菌株在工业运行环境下细菌总数的变化对不锈钢管式换热器传热表面污垢热阻的影响。在线监测结果显示,细菌总数与污垢热阻变化成正相关;对管壁黏泥分析的结果显示,其中含有约107 cfu/mL的微生物;元素分析结果发现,黏泥内主要成分为C、O、N和Cl,这与微生物基本元素组成相似,表明菌株N1有黏附于传热表面形成黏泥的特性。这对认识微生物污垢形成机制,尤其是形成起始阶段的变化有重要意义,将为新型高效换热设备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垢 污垢热阻 黏液形成菌 循环冷却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工况下竖直不锈钢表面微生物污垢动态生长行为 被引量:11
4
作者 田磊 杨倩鹏 +1 位作者 史琳 陈金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0-236,共7页
城镇二级出水所含致垢微生物将导致其热能回用过程中在换热面上形成以微生物污垢为主的混合污垢,影响换热、流动效率。以可控微生物种类及浓度的模拟二级出水为介质,对典型热泵供暖、制冷工况下微生物污垢在模拟板式换热器的竖直不锈钢... 城镇二级出水所含致垢微生物将导致其热能回用过程中在换热面上形成以微生物污垢为主的混合污垢,影响换热、流动效率。以可控微生物种类及浓度的模拟二级出水为介质,对典型热泵供暖、制冷工况下微生物污垢在模拟板式换热器的竖直不锈钢壁面上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关注起始阶段垢层微观结构演变与宏观垢量生长特性,并考查了流速、菌浓度对成垢过程的影响。实验表明:垢层微观结构演变与宏观垢量增长存在同步关系,污垢生长速率对应于微观结构演变;流速对于成垢过程影响呈非单调性;菌浓度低至103 CFU.ml-1(CFU,菌落形成数)时成垢量可忽略。实验结果可指导除垢时间点的选择及改进抑垢、除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二级出水 生物污垢 污垢质量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下混合菌种微生物污垢生长机理与交互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倩鹏 陈晓东 +1 位作者 田磊 史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36-1041,共6页
再生水源热泵能有效回用废热,但再生水换热器的微生物污垢问题一直没有完全解决,严重影响换热效率和系统安全。利用长期监测并且进行16SrRNA鉴定得到的再生水及其污垢中两种主要代表菌属芽孢杆菌属和气单胞菌属,在实验室内配制模拟流体... 再生水源热泵能有效回用废热,但再生水换热器的微生物污垢问题一直没有完全解决,严重影响换热效率和系统安全。利用长期监测并且进行16SrRNA鉴定得到的再生水及其污垢中两种主要代表菌属芽孢杆菌属和气单胞菌属,在实验室内配制模拟流体进行混合菌种微生物污垢实验。通过在特制的机理流道上进行不同菌种比例和不同营养物质浓度的污垢生长实验,得出芽孢杆菌属和气单胞菌属的单独生长规律和混合生长规律,总结了混合生长时两种菌属的协同和抑制规律,同时考察了营养物质浓度对生长规律和交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属成垢能力较强,细胞分裂速度高,耐贫营养能力强;气单胞菌属成垢能力弱于芽孢杆菌属,但分泌物生成速率高,可以与芽孢杆菌属协同生长;两种菌属交互作用在不同阶段和条件下,协同与抑制作用共存并轮流占据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垢 混合菌种 生长机理 协同与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ern-Seaton模型结合Capdeville生物膜增长体系建立的微生物污垢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志明 沈艺雯 +3 位作者 张一龙 刘坐东 王景涛 王宇航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998-3003,共6页
为研究换热设备生物污垢的形成过程,将Capdeville生物膜增长体系引入Kern-Seaton模型,建立了一个新的微生物污垢模型。采用铁细菌和管式换热装置对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除诱导期外,新建的微生物污垢热阻模型的计算数据和实验... 为研究换热设备生物污垢的形成过程,将Capdeville生物膜增长体系引入Kern-Seaton模型,建立了一个新的微生物污垢模型。采用铁细菌和管式换热装置对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除诱导期外,新建的微生物污垢热阻模型的计算数据和实验数据的相对误差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垢 污垢模型 Capdeville生物膜增长体系 冷却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三角波电磁场防治水系统中微生物污垢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鸿灵 刘天庆 +2 位作者 李香琴 陈彦田 孙相彧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06,共6页
工业水系统中微生物污垢广泛存在,实验采用高频三角波对模拟工业水系统中的微生物污垢的防治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不同流速的流体在未处理和经过不同频率高频三角波处理后,不同材料表面上微生物污垢的生长量的差别以及微生物污垢的生... 工业水系统中微生物污垢广泛存在,实验采用高频三角波对模拟工业水系统中的微生物污垢的防治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不同流速的流体在未处理和经过不同频率高频三角波处理后,不同材料表面上微生物污垢的生长量的差别以及微生物污垢的生长厚度和形态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一定流速下5000Hz高频三角波电磁场对实验中使用的非金属材料有明显抑制其表面微生物污垢生长的作用,但是对实验中的金属材料没有抑制作用;高频三角波的抑制作用在距离加载位置较近的实验段比在距离较远的实验段的作用突出,随着与加载位置距离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垢 防治 高频三角波 电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换热器Ni-P-TiO2复合纳米镀层微生物污垢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坐东 李斯琪 +1 位作者 邢维维 徐志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535-3544,共10页
换热器微生物污垢问题普遍存在于能源化工领域,污垢的聚集会导致设备的流动阻力、燃料消耗和维护成本支出大幅度增加。本文采用复合纳米镀层来抑制和减轻换热表面的微生物污垢的附着和沉积。首先采用化学镀的方式,在板式换热器的不锈钢... 换热器微生物污垢问题普遍存在于能源化工领域,污垢的聚集会导致设备的流动阻力、燃料消耗和维护成本支出大幅度增加。本文采用复合纳米镀层来抑制和减轻换热表面的微生物污垢的附着和沉积。首先采用化学镀的方式,在板式换热器的不锈钢316板上镀覆Ni-P-TiO2复合纳米镀层和对照性的Ni-P镀层。基于板式换热器的微生物污垢在线监测实验系统,研究了镀覆Ni-P-TiO2复合纳米镀层的板式换热器微生物污垢特性。结果表明,清洁状态下,镀覆两种镀层的板式换热器其摩擦系数(f)和Nusselt数(Nu)相较未镀覆板式换热器均略有增加;微生物污垢实验后,相比较未镀覆的板式换热器,镀覆Ni-P镀层的板式换热器污垢热阻减少了8.36%~23.07%,而镀覆Ni-P-TiO2复合纳米镀层的板式换热器污垢热阻减少了16.6%~30.96%;在相同微生物污垢实验工况下,镀覆Ni-P-TiO2复合纳米镀层的板式换热器的摩擦系数(f)相比Ni-P镀层的低2.54%~11.82%,但Nu却明显高于Ni-P镀层达8.47%~9.45%,并且污垢热阻明显小于Ni-P镀层达10.66%~18.18%,镀覆Ni-P-TiO2复合纳米镀层的板式换热器展现了优异的强化传热性能和抑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镀层 生物污垢 板式换热器 传热传质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化学镀层表面黏液形成菌微生物污垢特性 被引量:4
9
作者 武霖 姚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89-4095,共7页
为了研究化学镀Ni-P换热器上黏液形成菌微生物污垢的特性,利用化学镀Ni-P的方式对低碳钢表面进行改性。采用微生物污垢对比实验,对低碳钢片和具有Ni-P镀层低碳钢片拍摄扫描电镜图,利用称重法记录污垢变化情况和光电比浊法记录黏液形成... 为了研究化学镀Ni-P换热器上黏液形成菌微生物污垢的特性,利用化学镀Ni-P的方式对低碳钢表面进行改性。采用微生物污垢对比实验,对低碳钢片和具有Ni-P镀层低碳钢片拍摄扫描电镜图,利用称重法记录污垢变化情况和光电比浊法记录黏液形成菌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Ni-P镀层表面形貌明显好于低碳钢;Ni-P镀层相比于碳钢具有很好的耐蚀性和抗微生物污垢特性;黏液形成菌生长繁殖旺盛和细菌代谢产物多时,微生物污垢的形成就快。相反,微生物污垢形成就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NI-P 生物污垢 黏液形成菌 抗垢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厂换热设备微生物污垢沉积与腐蚀实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元平 武霖 徐志明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116,共6页
为了研究换热设备上微生物污垢的特性,采用易形成微生物污垢的铁细菌进行静态微生物污垢实验。采用扫描电镜对实验前、后的低碳钢片拍摄电镜图,用称重法记录污垢变化,采用光电比浊法记录铁细菌的数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低碳钢在清水环... 为了研究换热设备上微生物污垢的特性,采用易形成微生物污垢的铁细菌进行静态微生物污垢实验。采用扫描电镜对实验前、后的低碳钢片拍摄电镜图,用称重法记录污垢变化,采用光电比浊法记录铁细菌的数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低碳钢在清水环境中仅发生轻微腐蚀,有铁细菌存在后腐蚀会急剧增加;铁细菌会使碳钢表面发生严重的腐蚀并形成微生物污垢沉积;微生物污垢沉积与微生物腐蚀同时进行,当污垢沉积影响大于微生物腐蚀时,表现为污垢沉积,当微生物腐蚀影响大于污垢沉积时,表现为微生物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设备 铁细菌 生物污垢 生物腐蚀 低碳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浓度对再生水源热泵系统中微生物污垢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常思远 方宇晴 史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60,共6页
再生水源热泵系统能够利用城市再生水中的低品位热能为城市建筑进行制冷、供暖,但微生物污垢会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能,而钙离子浓度对污垢的生长有重要影响。本文考察了流动条件下,不同浓度的Ca^(2+)对微生物污垢的影响及其作用... 再生水源热泵系统能够利用城市再生水中的低品位热能为城市建筑进行制冷、供暖,但微生物污垢会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能,而钙离子浓度对污垢的生长有重要影响。本文考察了流动条件下,不同浓度的Ca^(2+)对微生物污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实验中配制了不同Ca^(2+)浓度的人工再生水,并进行旋转挂片实验生成微生物污垢。分别测量了不同Ca^(2+)浓度下微生物污垢的总质量、干重和有机物质量,计算了污垢中游离水与结合水的含水率,并观测了污垢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Ca^(2+)浓度上升会提高微生物污垢的空间多孔化程度,促进游离水含量及污垢总质量的上升。该研究可以对不同工况下微生物污垢的生长进行预测,提高再生水源热泵系统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源热泵 生物污垢 CA^2+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苯扎氯铵抑制再生水源热泵系统中微生物污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思远 姜朔 +1 位作者 杨倩鹏 史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19,共5页
再生水源热泵系统以城市再生水作为冷热源,为城市建筑制冷、供暖,而微生物污垢是影响再生水源热泵系统效率和安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进行挂片实验,利用不同质量分数的杀菌剂苯扎氯铵每天浸泡污垢10 min,考察其抑垢作用。对污垢进行... 再生水源热泵系统以城市再生水作为冷热源,为城市建筑制冷、供暖,而微生物污垢是影响再生水源热泵系统效率和安全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进行挂片实验,利用不同质量分数的杀菌剂苯扎氯铵每天浸泡污垢10 min,考察其抑垢作用。对污垢进行活性染色,并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对其进行拍照,观察污垢内细胞的活性分布。最后利用Imaris软件分别统计活/死细胞所占的生物体积。结果表明,苯扎氯铵对微生物污垢具有抑制作用,能杀灭污垢内绝大部分细菌细胞,且该作用随其质量分数上升而增强。该研究可对相关抑垢技术提供指导,从而提高再生水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系统安全,促进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源热泵系统 生物污垢 苯扎氯铵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鲑鱼养殖网箱上的生物污垢尤其是水螅虫的集聚
13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4-74,共1页
挪威的鱼类养殖业界在养殖网箱上主要使用铜基涂层,并结合对网箱的清洗来减少生物污垢量。试验室试验对占优势的污垢生物,即水螅虫的再生长进行了量化,因为有些受伤后的水螅虫在网箱原地清洗后会留在网箱上,随后就会继续生长。为了... 挪威的鱼类养殖业界在养殖网箱上主要使用铜基涂层,并结合对网箱的清洗来减少生物污垢量。试验室试验对占优势的污垢生物,即水螅虫的再生长进行了量化,因为有些受伤后的水螅虫在网箱原地清洗后会留在网箱上,随后就会继续生长。为了确定从网上清除的螅体数量以及对螅体进行清除的时间间隔对水螅虫再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网箱 生物污垢 水螅 集聚 鲑鱼 原地清洗 试验室试验 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在膜材料抗生物污垢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14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45-1545,共1页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在抗生物污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报告》期刊上。该研究采用有机化学键和纳米材料共同修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2,3-三氮唑和钯纳米颗粒共同修饰后的聚砜膜的抗生物污垢...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在抗生物污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报告》期刊上。该研究采用有机化学键和纳米材料共同修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2,3-三氮唑和钯纳米颗粒共同修饰后的聚砜膜的抗生物污垢效果。连续滴流生物膜反应器和好氧膜生物膜反应器共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垢 膜材料 中科院 生物膜反应器 中国科学院 智能技术 研究成果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污垢的生成及其对养殖黑蝶珠母贝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15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73,共1页
在双壳类软体动物养殖中,占污着生物中的绝大多数是滤食性动物,它们与养殖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争夺食物,有时会导致养殖贝类的死亡或生长率下降.本研究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两个泻湖中调研了生物污着对养殖的黑蝶珠母贝的影响.根据定期采样计... 在双壳类软体动物养殖中,占污着生物中的绝大多数是滤食性动物,它们与养殖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争夺食物,有时会导致养殖贝类的死亡或生长率下降.本研究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两个泻湖中调研了生物污着对养殖的黑蝶珠母贝的影响.根据定期采样计划,从珍珠贝定植初期至长达20个月的生物污着积聚期内,对二龄珍珠贝的存活率,生长和繁殖进行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养殖 生物污垢 生长率 珠母贝 繁殖 滤食性动物 污着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膜通量控制反渗透脱盐系统的微生物污垢
16
作者 李绍全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膜通量 反渗透 脱盐 生物污垢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研究院在抗生物污垢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17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4-224,共1页
日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环境微生物与生态中心在抗生物污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报告》期刊上。近年来,膜技术取得广泛的发展。然而,生物污垢极大提高了膜技术的运营成本,降低膜的使用寿命,阻碍... 日前,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环境微生物与生态中心在抗生物污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报告》期刊上。近年来,膜技术取得广泛的发展。然而,生物污垢极大提高了膜技术的运营成本,降低膜的使用寿命,阻碍膜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污垢 膜技术 重庆研究院 纳米材料 环境微生物 研究成果 生物膜反应器 生态中心 三氮唑 中国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缩放管中典型致垢微生物致垢能力 被引量:10
18
作者 关晓辉 崔长龙 +4 位作者 曹生现 鲁敏 付俊杰 孙玲玲 杨善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29-1434,共6页
以电厂循环冷却塔塔底黏泥中分离纯化出的3种致垢微生物铁细菌(IB)、硫酸盐还原菌(SRB)、黏液形成菌(HB)为实验菌种,利用污垢热阻动态模拟实验台,在恒定工况下(水温30℃,流速0.4 m/s),动态模拟了3种致垢菌及其混合菌的微生物污垢形成过... 以电厂循环冷却塔塔底黏泥中分离纯化出的3种致垢微生物铁细菌(IB)、硫酸盐还原菌(SRB)、黏液形成菌(HB)为实验菌种,利用污垢热阻动态模拟实验台,在恒定工况下(水温30℃,流速0.4 m/s),动态模拟了3种致垢菌及其混合菌的微生物污垢形成过程。实验测得了3种致垢菌和混合菌的污垢热阻,并对垢样成分进行了ICP-MS和阴离子分析。结果表明:污垢诱导期分别为28h、45h、70h和18h;污垢热阻渐近值为2 10-4m2·K/W、1.75 10-4m2·K/W、1.45 10-4m2·K/W和4.9 10-4m2·K/W。由此表明致垢菌的致垢能力大小为:混合菌>IB>SRB>HB。垢样成分分析结果表明:IB垢样成分分析中Fe、C和NO3-含量较多,而重金属离子及Cl-含量较少,说明其具有较强的致垢能力而腐蚀能力较弱;SRB垢样分析显示,S、Fe及Cl-相对较高,且重金属Ni、Cr含量较多,说明其致垢的同时具有较强的腐蚀特性;HB形成的污垢主要以C、N及NO3-为主,且含有一定量的Cl-,表明此菌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细菌(IB) 黏液形成菌(HB) 硫酸盐还原菌(SRB) 生物污垢 致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换热器黏液形成菌与CaCO_3混合污垢实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志明 胡春阳 +1 位作者 王景涛 刘坐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8,共7页
为了探究黏液形成菌(SFB)与CaCO_3混合污垢在板式换热器(PHEs)中的成垢规律,对不同浓度的CaCO_3与黏液形成菌混合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污垢中,黏液形成菌微生物污垢占成垢的主要地位。微生物污垢的热阻渐近值最大,混合污垢的... 为了探究黏液形成菌(SFB)与CaCO_3混合污垢在板式换热器(PHEs)中的成垢规律,对不同浓度的CaCO_3与黏液形成菌混合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污垢中,黏液形成菌微生物污垢占成垢的主要地位。微生物污垢的热阻渐近值最大,混合污垢的热阻渐近值介于微生物污垢的热阻渐近值和CaCO_3污垢热阻渐近值之间,CaCO_3污垢热阻渐近值最小。这不同于以往得到的混合污垢之间相互促进的结论,说明CaCO_3对黏液形成菌存在抑制作用。维持其他条件不变,随着CaCO_3浓度的增大,混合污垢热阻值随之减小。反之,随着黏液形成菌浓度的增大,混合污垢热阻值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换热器 传热 生物污垢 析晶污垢 生物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u-P化学镀层表面铁细菌污垢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志明 王迪 +1 位作者 孔令巍 刘坐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8-734,共7页
利用化学镀Ni-Cu-P工艺对换热器常用材料低碳钢进行改性,研究Ni-Cu-P镀层表面铁细菌污垢特性。将试样置于铁细菌悬液中进行为期5天的污垢沉积实验,记录Ni-Cu-P镀层表面铁细菌污垢沉积量、腐蚀失重量以及铁细菌生长变化情况,分析铁细菌... 利用化学镀Ni-Cu-P工艺对换热器常用材料低碳钢进行改性,研究Ni-Cu-P镀层表面铁细菌污垢特性。将试样置于铁细菌悬液中进行为期5天的污垢沉积实验,记录Ni-Cu-P镀层表面铁细菌污垢沉积量、腐蚀失重量以及铁细菌生长变化情况,分析铁细菌污垢实验前后镀层表面微观形貌。测试不同时间的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定性分析极化曲线和阻抗谱的变化规律,采用Zsimp Win拟合出最佳等效电路模型。研究结果表明,Ni-Cu-P镀层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污垢生长,与未施镀的碳钢试样对比,Ni-Cu-P改性表面污垢沉积量减少89.1%,表面失重量减少80.2%。Ni-Cu-P镀层自腐蚀电位高于碳钢,自腐蚀电流密度比碳钢小,且容抗弧半径大于碳钢,展现了较好的耐蚀性。铁细菌对Ni-Cu-P镀层的腐蚀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在12h腐蚀速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NI-CU-P 生物污垢 腐蚀 电化学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