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氮素在黄霉素发酵生产上的替代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海燕 陈永辉 +1 位作者 刘波 张劲松 《饲料博览(技术版)》 2008年第8期26-28,共3页
研究了生物氮素等不同氮源对黄霉素发酵的影响。在发酵摇瓶中添加不同氮源,并且对氮源配比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黄霉素发酵生产上利用生物氮素作为补充氮源,其发酵水平优于其他氮源。不同的氮源配合使用有助于提高黄霉素发酵单位。
关键词 生物氮素 氮源 黄霉素发酵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花后土壤碱解氮浓度对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宋为超 刘春雨 +3 位作者 徐娇 睢宁 陈兵林 周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57-1265,共9页
试验于2009—2010年分别在江苏省棉花科技示范基地东台市(120°19'E,32°52'N)和大丰市(120°28'E,33°12'N)进行。设置6个水平(0、150、300、375、450和600kghm-2)施氮量,研究土壤碱解氮浓度变化特征... 试验于2009—2010年分别在江苏省棉花科技示范基地东台市(120°19'E,32°52'N)和大丰市(120°28'E,33°12'N)进行。设置6个水平(0、150、300、375、450和600kghm-2)施氮量,研究土壤碱解氮浓度变化特征及对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初花后土壤碱解氮浓度的动态变化可用三次函数方程模拟,棉花生物量、氮素累积动态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土壤碱解氮浓度快速下降期的平均速率、持续时间分别与棉株生物量、氮素快速累积期的最大相对累积速率、持续时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在375kghm-2施氮量下,土壤碱解氮浓度快速下降期具最佳平均速率和持续时间,棉株生物量和氮素快速累积期有最优的累积特征值,棉花具有最优的生物量、氮素累积特征值,棉花产量最高、综合品质最优。高施氮量和低施氮量皆不利于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的累积。因此,适宜的施氮量及施氮运筹可调节棉花初花后土壤碱解氮浓度的动态变化,优化棉花生物量和氮素的累积以及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土壤碱解氮浓度 生物量和氮素累积 产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麦后直播棉光合性能、生物量、氮素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长琴 张国伟 +2 位作者 刘瑞显 倪万潮 王致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28-1035,共8页
以早熟棉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施氮量(0 kg/hm^2、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和300 kg/hm^2)和施用次数(1次和2次)对麦后直播棉光合性能、生物量、氮素累积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后直播棉功能叶SPAD值... 以早熟棉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施氮量(0 kg/hm^2、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和300 kg/hm^2)和施用次数(1次和2次)对麦后直播棉光合性能、生物量、氮素累积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后直播棉功能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及果枝数、果节数和节枝比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功能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果枝数、果节数和节枝比在初花期以施用1次处理较高,吐絮期则以施用2次处理较高;生物量在盛花期前以施用1次处理较高,其后以施用2次处理较高;氮素累积量初花期以施用1次处理较高,初花后以施用2次处理较高。施氮量与施用次数互作分析结果显示,吐絮期功能叶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果枝数、果节数及皮棉产量均以150~300 kg/hm^2、施用2次处理较高。理论生物量和最大累积速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2次处理较高,且以施氮量150 kg/hm^2、施用2次处理生物量快速累积起始期较早、持续期较短而速率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初花后氮素累积有利于提高生物量快速累积期的最大速率和最终的生物量,初花后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与吐絮期果枝数、果节数及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氮肥运筹显著影响麦后直播棉光合性能、生物量和氮素累积,以施氮量150 kg/hm^2,施用2次处理生物量累积特征值较优,有利最终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直播棉 氮肥运筹 光合性能 生物量与氮素累积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粪堆肥化中氮素形态与微生物生理群的动态变化和耦合关系 被引量:22
4
作者 马丽红 黄懿梅 +3 位作者 李学章 祁金花 赵振振 李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674-2679,共6页
在强制通风静态垛装置中研究了牛粪堆肥化中氮素形态和微生物生理群的动态变化。在堆制的56d里,根据堆温变化分阶段采集堆肥样品,测定各种氮素组分的含量和氮素微生物生理群的数量。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总氮减少了21.6%;有机氮是堆肥... 在强制通风静态垛装置中研究了牛粪堆肥化中氮素形态和微生物生理群的动态变化。在堆制的56d里,根据堆温变化分阶段采集堆肥样品,测定各种氮素组分的含量和氮素微生物生理群的数量。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总氮减少了21.6%;有机氮是堆肥中的主要氮素形态,其含量降低了19.1%;氨基酸态氮和氨态氮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0.9%和86.4%,在有机氮和总氮中的比例分别降低了2.2%和5.2%;氨基糖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47%和79%,在有机氮和总氮中的比例分别增加了2倍和1.3倍。氨气的挥发占总损失的63%,高温期的释放量占总挥发量的69%。堆肥中氨化细菌数量较高,在高温期大幅度增加,其数量变化与堆肥中氨气和氨态氮含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堆肥过程中,硝化细菌数量总体较小,在降温期增加幅度较大;反硝化细菌数量逐渐增加,堆制结束时达到堆肥初期的2.45倍;固氮菌数量总体增加1.8倍,其中降温期数量较多。堆肥过程中存在的反硝化作用,是氮素损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高温堆肥 氮素形态 氮素生物生理群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形态对中后期小麦根际土壤氮转化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小纯 李高飞 +2 位作者 安帅 熊淑萍 马新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4-207,245,共5页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对豫麦34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氮素转化相关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素转化不同微生物生理类群活性及酶活性差异显著,其活性大小顺序为: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脲酶>蛋白...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对豫麦34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氮素转化相关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素转化不同微生物生理类群活性及酶活性差异显著,其活性大小顺序为: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脲酶>蛋白酶>亚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蛋白酶、亚硝化细菌及氨化细菌活性从拔节期开始逐渐升高,于花后14天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脲酶活性在拔节期最高,逐渐降低,至花后14天最低,之后又略有回升。氮素形态对小麦根际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因生育期、微生物生理类群而异。综合比较分析表明,铵态氮促进土壤有机氮的分解利用,促进氨转化为NO3-,抑制反硝化作用引起的氮素损失,酰胺态氮次之,硝态氮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素形态 根际土壤 氮素转化微生物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耕还草方式下宁夏南部山区土壤氮素转化速率与微生物变化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牛丹 黄懿梅 +3 位作者 倪银霞 赵彤 蒋跃利 闫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86-1595,共10页
为了明确不同退耕还草方式下土壤养分转化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以宁夏南部山区(下称宁南山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撂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PVC顶盖埋管法对3种类型草地土壤中氮素的净转化速率、微生物区系和氮素微生物生理群进行了... 为了明确不同退耕还草方式下土壤养分转化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以宁夏南部山区(下称宁南山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撂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PVC顶盖埋管法对3种类型草地土壤中氮素的净转化速率、微生物区系和氮素微生物生理群进行了研究,探讨土壤氮素净转化速率与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培养过程中,3种草地类型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平均值分别为9.6×105、3.8×104和4.0×101CFU/g(以干土计),氮素微生物生理群数量表现为氨化细菌(4.5×104CFU/g)〉自生固氮菌(4.3×103CFU/g)〉硝化细菌(6.5×102CFU/g)〉反硝化细菌(3.9×102CFU/g)〉亚硝化细菌(1.7×102CFU/g),其中,人工草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高;2细菌、真菌、反硝化细菌与亚硝化细菌数量的峰值均出现在培养第120天,放线菌和自生固氮菌数量的峰值均出现在第240天,硝化细菌数量的峰值出现在第60天,而氨化细菌数量在各类型草地土壤中出现峰值的时间不统一;3各类型草地土壤氮素的净矿化速率、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均在61~120 d内最低,净矿化速率与净硝化速率在181~240 d内最高,净氨化速率在241~360 d内最高,微生物固氮速率的峰值出现在121~180 d,最低值出现在241~360 d.在该区土壤氮素转化速率与微生物数量紧密相关,土壤温度、土壤水分通过影响微生物数量而成为影响土壤氮素矿化的主要因素;土壤氮素的生物固持过程比有机氮矿化过程更为活跃;种植苜蓿的人工草地比天然草地和撂荒地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与土壤氮素的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生物生理群 天然草地 人工草地 撂荒地 生物区系 原位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农田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凤霞 王长军 郭永忠 《宁夏农林科技》 2020年第8期33-36,共4页
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土壤氮素转化主要过程包括氮素矿化-生物固持作用、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土壤中所有的氮素转化过程均由微生物驱动。土壤微生物是农田植物养料转化、代谢的驱动力。盐碱地农田土壤微... 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土壤氮素转化主要过程包括氮素矿化-生物固持作用、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土壤中所有的氮素转化过程均由微生物驱动。土壤微生物是农田植物养料转化、代谢的驱动力。盐碱地农田土壤微生物的存在,能够影响农田作物生长发育及改良土壤状况。土壤氮素微生物生理群能将生物残体水解为氨基酸和氨,将氨氧化为硝酸,还原硝酸盐以及固定大气中气态氮素。因此,土壤微生物氮素生理群具有为植物根际环境提供氮素、调节氮素平衡及氮素循环的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盐碱地土壤优势菌群、氮素微生物生理群、氮素转化微生物功能基因、培肥及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相关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并针对宁夏盐碱地微生物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转化 氮素生物生理类群 生物功能基因 盐碱地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湖湿地土壤氮素利用微生物区系初探
8
作者 范玉贞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2-553,共2页
衡水湖湿地土壤氮素利用细菌区系的分布调查结果表明:总体分布情况为氨化细菌>脱氮细菌>反硝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氨氧化细菌>固氮细菌;水平分布数量为氨化细菌、固氮细菌及硝化细菌是东湖芦苇湿地>西湖芦苇香蒲沼... 衡水湖湿地土壤氮素利用细菌区系的分布调查结果表明:总体分布情况为氨化细菌>脱氮细菌>反硝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氨氧化细菌>固氮细菌;水平分布数量为氨化细菌、固氮细菌及硝化细菌是东湖芦苇湿地>西湖芦苇香蒲沼泽,反硝化细菌与脱氮细菌分布则相反;垂直分布数量为氨化细菌及硝化细菌随土层加深而减少,固氮细菌、反硝化细菌及脱氮细菌随土层加深先上升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湖湿地 氮素利用微生物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再生水灌溉对氮素生物有效性影响的微生物机制
9
作者 陈孟 《南方农机》 2018年第7期113-113,共1页
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水资源压力,但受再生水处理技术所限,水质问题可能会对氮素生物及土壤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首先对再生水灌溉技术指标进行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研究再生水灌溉对氮素生物有效性影响的微生... 再生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水资源压力,但受再生水处理技术所限,水质问题可能会对氮素生物及土壤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首先对再生水灌溉技术指标进行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研究再生水灌溉对氮素生物有效性影响的微生物机制,包括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氮素植物影响和微生物影响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灌溉 氮素生物 生物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枯病导病型和抑病型植烟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群落差异分析
10
作者 刘艳霞 李想 +6 位作者 李寒 蒋天平 芶剑渝 张恒 朱经伟 高维常 姚云静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52-63,共12页
【目的】探明导病型和抑病型植烟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为研究连作障碍发生的微生物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限微模拟宇宙系统”,采用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DNA-SIP)技术标记氮来源,利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导病抑病... 【目的】探明导病型和抑病型植烟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为研究连作障碍发生的微生物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限微模拟宇宙系统”,采用稳定同位素核酸探针(DNA-SIP)技术标记氮来源,利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导病抑病植烟根际土壤氮循环微生物特征分析,并建立特征微生物与烟叶品质、产质量、青枯病发病状况等表观数据的相关性。【结果】导病抑病土壤中参与氮素循环的微生物种类具有差异,导病与抑病土壤中受根系分泌物调控的特有微生物分别为受土壤本身影响微生物数量的63.9%和1.29倍;在根系分泌物介导下,导病土壤中与氮循环相关的物种群落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主要上调与细胞运动和转运有关的基因;抑病土壤中主要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主要上调与物质转运与代谢有关的基因。导病与抑病土氮循环微生物具有显著差异的物种为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木纹杆菌门(Lgnavibacteriae);抑病土壤中与质量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的微生物属比导病土壤少21.7%,但抑病土壤微生物与烟叶品质关键指标茄酮间关联性是交叉互作的,显著相关比例较导病土提升19.3百分点。【结论】根系分泌物主要影响导病土壤与氮素循环相关的微生物,土壤本身的性状主要影响抑病土壤氮素循环相关微生物,即导病土壤微生物易受作物的影响发生病害;抑病土壤通过调控土壤微生物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保持烟叶质量的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导病抑病土壤 烟草青枯病 根系分泌物 氮素循环微生物 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 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对黄瓜产量及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7
11
作者 吕娜娜 沈宗专 +4 位作者 王东升 刘红军 薛超 李荣 沈其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6-464,共9页
[目的]养殖场病死畜禽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是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养殖业良性发展而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高温酸解病死畜禽制成的氨基酸液与普通有机肥复配制成氨基酸有机肥是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 [目的]养殖场病死畜禽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是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养殖业良性发展而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高温酸解病死畜禽制成的氨基酸液与普通有机肥复配制成氨基酸有机肥是实现病死畜禽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估氨基酸有机肥对黄瓜产量及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手段,研究连续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对设施黄瓜产量、土壤理化性质、氮素循环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氨基酸有机肥处理、单施化肥、施用鸡粪有机肥处理黄瓜分别增产48.2%、29.5%和30.6%。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氨基酸有机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的含量,而与其他施肥处理间差异较小。氨基酸有机肥处理土壤的氨氧化细菌数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但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反硝化nirK基因数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而显著低于施用鸡粪有机肥处理;nirS基因数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及单施化肥处理。氨基酸有机肥处理土壤的过氧化氢酶及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对照;脲酶活性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但低于其他施肥处理;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且与其他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生物肥力,提高根系可吸收利用的速效养分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黄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有机肥 黄瓜 产量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氮素循环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大气氮沉降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12
作者 鲁显楷 莫江明 +10 位作者 张炜 毛庆功 刘荣臻 王聪 王森浩 郑棉海 MORI Taiki 毛晋花 张勇群 王玉芳 黄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0-522,共23页
人类活动加剧了活性氮的生产和排放,并导致氮沉降日益增加并全球化。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氮循环的干扰已经超出了地球系统安全运行的界限。中国已成为全球氮沉降的高发区域,高氮沉降已经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 人类活动加剧了活性氮的生产和排放,并导致氮沉降日益增加并全球化。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氮循环的干扰已经超出了地球系统安全运行的界限。中国已成为全球氮沉降的高发区域,高氮沉降已经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安全,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亟待理清和解决的热点问题。对国际上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模拟氮沉降研究的概况进行了综述,并从生物学和非生物学两大过程重点阐述模拟氮沉降增加对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自2000年以后才开始重视大气氮沉降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在国内森林生态系统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模拟氮沉降研究表明,持续高氮输入将会显著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威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处于氮沉降热点区域的中国中南部。森林生态系统的氮沉降效应依赖于系统的氮状态、土地利用历史、气候特征、林型和林龄等。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长期跟踪研究和不同气候带站点之间的联网研究,特别是在森林生态系统对长期氮沉降响应与适应的过程机制、地下碳氮吸存潜力研究、以及与其他全球变化因子的耦合研究等方面,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管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全球变化 森林生态系统 氮饱和 氮限制 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多样性 碳吸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学霞 董世魁 +3 位作者 高清竹 张勇 胡国铮 罗文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共9页
为了明确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以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原位培养法对健康与退化条件下2类型草地中土壤硝化速率、氨化速率以及氮素转化微生物、植物和土壤等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退... 为了明确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土壤氮矿化特点以及影响因素,以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原位培养法对健康与退化条件下2类型草地中土壤硝化速率、氨化速率以及氮素转化微生物、植物和土壤等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退化显著降低了高寒草甸和草原土壤净硝化速率和净氨化速率;2)草地退化降低了2类高寒草地土壤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数量,降低了土壤蛋白酶、脲酶活性;3)草地退化显著降低了NH4-N和NO3-N含量,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相关分析表明,高寒草地中土壤硝化速率和氨化速率与土壤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数量以及蛋白酶和脲酶密切相关。植物生物量、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含量通过影响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而成为影响土壤氮素转化的主要因素。因此,草地退化通过降低高寒草地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土壤酶活性而降低土壤氮素转化速率和土壤有效氮的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 硝化速率 氨化速率 氮素转化微生物 高寒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