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毒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
作者 范文宏 陈静生 +1 位作者 洪松 王立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6-39,共4页
根据最新的文献综述了国际上沉积物中重金属毒性评价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结合相。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生物毒性评价 进展 水体污染 生物评价 生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生光降解动力学过程及其光降解产物生物毒性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廖伟 安继斌 +1 位作者 聂湘平 安太成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592,共7页
光化学降解是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在环境中转化归趋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光解过程对该类化合物的生态毒性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抗菌药物三氯生为模型化合物,研究在紫外光照射下,三氯生初始浓度、腐殖酸含量、pH、光强对其光降解... 光化学降解是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在环境中转化归趋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光解过程对该类化合物的生态毒性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抗菌药物三氯生为模型化合物,研究在紫外光照射下,三氯生初始浓度、腐殖酸含量、pH、光强对其光降解动力学的复合影响。采用发光细菌、羊角月牙藻2个不同营养级生物的毒性响应变化评价三氯生母体化合物及光降解过程中毒性变化。研究表明:三氯生光降解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初始浓度为10μmol·L^(-1)、腐殖酸含量为0 mg·L^(-1),初始p H值为11、光强为0.44 m W·cm-2时,该光化学降解反应体系三氯生有最高的反应速率和降解效率。三氯生光降解过程中产生了对受试生物有较高抑制作用的中间产物,随着光降解时间的延长,光降解中间产物的毒性逐渐降低,在光降解30 min后无显著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生 羊角月牙藻 光降解 生物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热解废水成分分析及生物毒性评价
3
作者 盖恒军 庞欣然 +2 位作者 丰丙萧 王振东 肖盟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为提高煤热解废水的可生化性以保障生化装置的稳定运行,需明确废水的毒性来源并评价预处理工艺中废水毒性消减性能。采用三辛胺萃取结合大孔树脂分级吸附的方式将污染物进行分类以克服峰面积重叠和差异大的分析难题,利用发光细菌法评价... 为提高煤热解废水的可生化性以保障生化装置的稳定运行,需明确废水的毒性来源并评价预处理工艺中废水毒性消减性能。采用三辛胺萃取结合大孔树脂分级吸附的方式将污染物进行分类以克服峰面积重叠和差异大的分析难题,利用发光细菌法评价测得污染物毒性并确定了废水中关键污染物,评估了4种常规液液萃取体系对废水生物毒性、化学需氧量、总酚和关键污染物消减的影响,为预处理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对煤热解废水生物毒性的贡献最大,其中甲酚的毒性贡献最高;酚类化合物苯环上取代基的种类、位置和数量均对生物毒性有明显影响;杂环类化合物在生化出水中残留浓度较高,对废水的毒性也有较大贡献;4种常规萃取剂对废水毒性消减率自大到小依次为醋酸丁酯(96.6%)、甲基异丁基甲酮(95.1%)、异丙醚(92.4%)和三辛胺(79.5%)。三辛胺萃取后废水的总酚消减率最高,但对化学需氧量、生物毒性的消减能力却最低,说明该类络合萃取剂不适合处理复杂含酚废水;醋酸丁酯与甲基异丁基甲酮可较广谱地脱除各类关键污染物,对化学需氧量和毒性的消减率较高,适用于热解废水的萃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废水 发光细菌 生物毒性评价 关键污染物 液液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环境中锑的生物毒性评价方法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席佳锐 吴玲玲 +1 位作者 付融冰 陈玲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2期9-13,共5页
锑的生物毒性测试可以间接反映锑及其化合物对生物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在简要介绍锑在土壤环境中赋存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不同类型生物对土壤及其浸提液中锑的毒性响应,比较了不同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土壤环境中锑污染识别的可行性及适... 锑的生物毒性测试可以间接反映锑及其化合物对生物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在简要介绍锑在土壤环境中赋存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不同类型生物对土壤及其浸提液中锑的毒性响应,比较了不同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土壤环境中锑污染识别的可行性及适应性,并提出了考虑土壤性质及老化时间对锑生物毒性评价的影响,以及使用不同营养等级指示生物(微生物、动物和植物)评价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毒性评价 土壤环境 浸提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古蔺河水质的生物毒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杭芬 周丽蓉 +1 位作者 何庆 李忆雯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2-185,共4页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加,大量废水随之产生,这些经过或未经过处理的废水最终排入河流等水体中,对水体水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该实验应用玉米种子萌发毒性检测和蚕豆根尖微核实验,对四川省泸州市古蔺河8个采水点的...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加,大量废水随之产生,这些经过或未经过处理的废水最终排入河流等水体中,对水体水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该实验应用玉米种子萌发毒性检测和蚕豆根尖微核实验,对四川省泸州市古蔺河8个采水点的水样进行了生物毒性测试。结果显示,沙坝等8个采样点的水样均会导致蚕豆产生一定程度的微核,显示出一定的遗传毒性效应,其中4个采样点的水质达到中污染的水平。玉米种子萌发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永乐镇等5个采样点的水样对于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根生长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这表明古蔺河下游水质受到污染,有潜在生物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实验 种子萌发毒性 古蔺河 生物毒性评价 水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沽排污河和永定新河水样的生物毒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雷炳莉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7-571,共5页
应用发光细菌法,对天津市大沽排污河和永定新河的水样进行生物毒性测试,并比较水样经亲水-疏水平衡(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前后的毒性变化情况,分析水样中有机污染物对发光菌生物毒性的贡献.根据水质毒性... 应用发光细菌法,对天津市大沽排污河和永定新河的水样进行生物毒性测试,并比较水样经亲水-疏水平衡(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前后的毒性变化情况,分析水样中有机污染物对发光菌生物毒性的贡献.根据水质毒性分级标准,对水样进行综合毒性评价.结果表明,大沽排污河和永定新河均对发光菌显示出一定的毒性效应,其毒性级别从低毒到剧毒,呈现较大差异.总体上说,大沽排污河水样的毒性高于永定新河,并且均表现为水样富集前的毒性大于富集后毒性.通过计算发现,南八里台等5个采样点的有机污染物对发光菌生物毒性贡献率超过90%;而其他7个采样点的有机污染物对发光菌生物毒性贡献率则在40%以下,这说明造成发光菌毒性的物质主要是不易被HLB柱富集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菌 大沽排污河 永定新河 生物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烃污染场地的微波修复土壤急性毒性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于鑫娅 蒋鹏 +3 位作者 张华 陈维墉 薛银刚 张文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13-3420,共8页
为了准确评估微波修复后的场地石油烃污染土壤急性毒性和生态风险,采用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试验、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和黑麦草生态指标试验进行测试,结合理化指标参数,通过毒性当量(TU)法对对照无污染土壤(B0)以及修复前、后土壤(B1、... 为了准确评估微波修复后的场地石油烃污染土壤急性毒性和生态风险,采用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试验、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和黑麦草生态指标试验进行测试,结合理化指标参数,通过毒性当量(TU)法对对照无污染土壤(B0)以及修复前、后土壤(B1、B2)的生物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微波修复前土壤显示出生物毒性,修复后土壤与修复前相比仍显示出生物毒性,但其毒性明显减弱;修复后土壤黑麦草生长状况良好,与修复前相比,黑麦草发芽率提高了40%,达65%,高度增加了2.3 cm,达6.8 cm,修复后土壤发芽指数由0.15提升至0.60,明显大于修复前土壤,而根伸长指数由0.45下降至0.17,明显小于修复前土壤;斑马鱼胚胎毒性当量由5.68 TU降至0.20 TU,发光细菌毒性当量由2.28 TU降至0.7 TU,急性毒性效应均明显减弱.本研究可为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毒性综合评价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工程设计和工程竣工验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土壤 斑马鱼胚胎 发光细菌 黑麦草 生物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藻对典型行业废水急性毒性响应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瑛 王斯扬 +3 位作者 张锡龙 王东洲 周斯芸 周集体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100,共9页
研究考察了不同行业废水对4种微藻24 h和72 h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p.)以及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指示生物,采用COD浓度较高的焦... 研究考察了不同行业废水对4种微藻24 h和72 h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p.)以及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指示生物,采用COD浓度较高的焦化厂实际生产废水和制药厂实际生产废水、COD浓度较低的印染厂生化处理后出水和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作为受试水体,以微藻的生长抑制率为测试指标,评价微藻对不同行业废水的急性毒性效应和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废水对4种微藻的急性毒性效应有所不同:焦化废水对等鞭金藻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制药废水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最为明显,印染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较为显著,说明不同微藻对不同行业废水毒性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上述研究结果为废水毒性评价中受试物种的选择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印染废水 制药废水 城市废水 微藻 生物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化学参数用于苯胺类化合物的QSAR毒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裴洪平 许高金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0-313,共4页
采用了ChemOffice6.0中MOPAC-AMl量子化学法计算了24种苯胺类化合物的6种量子化学参数,其中取17个化合物作为样本集对pEC50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最佳方程:pEC50=1.647+0.448×logKOW-0.000903×TE+0.001577×HOF,经自... 采用了ChemOffice6.0中MOPAC-AMl量子化学法计算了24种苯胺类化合物的6种量子化学参数,其中取17个化合物作为样本集对pEC50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最佳方程:pEC50=1.647+0.448×logKOW-0.000903×TE+0.001577×HOF,经自由度校正的回归系数R=0.985.应用所建立的QSAR模型验证了苯胺类化合物的EC50值,并通过"Jackknife"法中逐一抽取法进行模型检验,验证了该模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平均残差仅为0.05个对数单位,小于文献值.经过7个预测样本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并分析了苯胺类化合物的毒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类化合物 QSAR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量子化学参数 毒性机理 生物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噁英引起斑马鱼下颌短小及其与Sonic hedgehog基因的关联 被引量:3
10
作者 董武 杨景峰 +3 位作者 曹颖霞 王思珍 Hiroki Teraoka Takeo Hiraga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环境污染物二噁英中毒性最强的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以下简称TCDD)经由芳烃基受体(arylhydrocarbonreceptor,Ahr)引起啮齿类口唇开裂,斑马鱼下颌短小等典型特征.本试验研究了TCDD引起的下... 环境污染物二噁英中毒性最强的2,3,7,8-四氯二苯并对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以下简称TCDD)经由芳烃基受体(arylhydrocarbonreceptor,Ahr)引起啮齿类口唇开裂,斑马鱼下颌短小等典型特征.本试验研究了TCDD引起的下颌短小与形态发育基因.Sonichedgehog(shh)的关系.用0—1.0μg/L的TCDD给受精后24h(24hpf)的斑马鱼胚染毒直至观察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原位杂交.结果观察到TCDD引起斑马鱼的下颌短小与其浓度相依存,同时观察到TCDD染毒群的Shh基因表达以及类似基因tiggy-winkleheagehog(twhh)的低下.观察Shh缺失的斑马鱼变异体Syu,或给正常斑马鱼染毒,添加Shh阻断药CycopamanCyclopamine,可以同样观察到斑马鱼的下颌短小.本试验表明TC-DD引起的下颌短小与shh和twhh表达是相关联的.同时也说明斑马鱼有可能作为二噁英类污染物的生物学毒性评价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英 斑马鱼 下颌长度 生物毒性评价 TCDD Shh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