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组生物毒性测试法综合评价典型工业废水毒性 被引量:30
1
作者 邹叶娜 蔡焕兴 +1 位作者 薛银刚 徐东炯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1-388,共8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估典型工业废水的综合生物毒性以及处理工艺对废水毒性的削减情况,采用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实验、大型溞急性毒性实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结合潜在生态毒性效应探测(potential ecotoxic effects probe,PEEP)指数对常州市... 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估典型工业废水的综合生物毒性以及处理工艺对废水毒性的削减情况,采用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实验、大型溞急性毒性实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结合潜在生态毒性效应探测(potential ecotoxic effects probe,PEEP)指数对常州市7种典型工业废水的综合生物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7种工业原水都表现出了急性毒性或遗传毒性,综合生物毒性强度的排序为电子厂>电镀厂>综合污水处理厂>印染厂>化工厂>食品厂>制药厂。而7种工业废水的处理后出水综合生物毒性强度的排序为印染厂>化工厂>电子厂>综合污水处理厂>食品厂>制药厂>电镀厂。其中,印染和化工厂出水综合生物毒性高于原水,分别增加了43.3%和38.7%,PEEP评价结果显示分别属于剧毒和高毒,而电镀、电子、综合污水处理和食品厂出水的综合生物毒性削减明显,分别比原水削减了76.9%、53.1%、48.3%和26.6%,PEEP结果表明基本无毒。建立在成组生物毒性实验基础上的PEEP评价方法可全面反映工业废水的综合生物毒性,进而更客观地评价废水对水生态系统乃至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组生物毒性测试 工业废水 PEEP 发光细菌 大型溞 单细胞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厂废水的生物毒性测试 被引量:9
2
作者 倪潇潇 王子健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7-29,共3页
采用一组可检测类二恶英物质、类雌激素物质和遗传毒性物质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对某造纸厂废水的潜在慢性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造纸厂废水具有明显的Ah(芳香烃类)受体效应、类雌激素效应和遗传毒性效应;综合废水的Ah受体效应和... 采用一组可检测类二恶英物质、类雌激素物质和遗传毒性物质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对某造纸厂废水的潜在慢性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造纸厂废水具有明显的Ah(芳香烃类)受体效应、类雌激素效应和遗传毒性效应;综合废水的Ah受体效应和类雌激素效应较强;该厂的现行活性污泥废水处理工艺对类二恶英物质的去除作用明显,优于对类雌激素物质的去除,对遗传毒性物质(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的去除作用不明显。成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可有效地评价造纸厂废水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生物毒性测试 生态风险 TCDD当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毒性测试在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阴琨 赵淑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21-327,共7页
环境与健康监测是针对环境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污染特征和水平,对人体及相关生物健康的影响,及其两者间关系开展的系统监测。文章介绍了环境健康领域在我国的监测评价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重点分析了生物监测技术,尤其是生物毒性测试技术在... 环境与健康监测是针对环境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污染特征和水平,对人体及相关生物健康的影响,及其两者间关系开展的系统监测。文章介绍了环境健康领域在我国的监测评价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重点分析了生物监测技术,尤其是生物毒性测试技术在环境健康综合监测中的应用;总结了毒性测试技术的特点、在化学品、工业废水、环境水体、饮用水等各类水体中的应用研究情况。为加快我国环境健康综合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建议开展生物测试技术的应用,以更好支撑环境与健康风险的管理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健康 综合监测 生物毒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条件的优化与毒性参照物的应用 被引量:48
4
作者 王丽莎 魏东斌 胡洪营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1-62,66,共3页
针对传统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方法中存在的结果重现性不高、使用剧毒物质氯化汞作为毒性参照物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一系列实验优化了发光细菌生物毒性测试的条件:适宜pH值为5 0~9 0,最佳暴露时间为20min。同时筛选出了Zn2+作为毒... 针对传统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方法中存在的结果重现性不高、使用剧毒物质氯化汞作为毒性参照物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一系列实验优化了发光细菌生物毒性测试的条件:适宜pH值为5 0~9 0,最佳暴露时间为20min。同时筛选出了Zn2+作为毒性参照物代替传统方法中的剧毒物质HgCl2。Zn2+具有毒性中等、结果稳定、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而且Zn2+与HgCl2的毒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Zn2+毒性为HgCl2毒性的1 12 5。采用Zn2+作为参照物不仅可以方便地表征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而且可以直观地表征复杂环境样品的毒性,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细菌 生物毒性测试 毒性参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发光细菌的细颗粒物(PM_(2.5))可溶性提取液综合生物效应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成华 石爱军 +6 位作者 刘保献 张大伟 陈添 刘建武 刘康 周健楠 洪姗姗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3-361,共9页
为科学评估PM_(2.5)对生物体综合生物效应,研究建立了利用费氏弧菌检测PM_(2.5)水溶性提取液的毒性测试方法,确立了PM_(2.5)样品提取液发光细菌毒性测试实验质量控制办法。对春节烟花爆竹燃放和沙尘污染过程的PM_(2.5)实样测试表明:烟... 为科学评估PM_(2.5)对生物体综合生物效应,研究建立了利用费氏弧菌检测PM_(2.5)水溶性提取液的毒性测试方法,确立了PM_(2.5)样品提取液发光细菌毒性测试实验质量控制办法。对春节烟花爆竹燃放和沙尘污染过程的PM_(2.5)实样测试表明:烟花爆竹燃放期间的PM_(2.5)样品提取液发光抑制率值与微量金属元素等有毒有害组分浓度显著相关;沙尘污染期间的PM_(2.5)样本提取液中地壳元素浓度和发光抑制率值显著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细菌 生物毒性测试 发光抑制率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成组生物测试评估某城市典型污水处理工艺 被引量:3
6
作者 倪潇潇 周军 蒲俊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55,共4页
设计了一组基于生物标记物的生物测试方法,并用于评价某城市4个典型污水处理工艺对水中痕量有毒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测试方法包括检测芳烃(Ah)受体效应物质生物毒性的EROD(7-乙氧基-3-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试验、类雌激素效应物质的重组... 设计了一组基于生物标记物的生物测试方法,并用于评价某城市4个典型污水处理工艺对水中痕量有毒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测试方法包括检测芳烃(Ah)受体效应物质生物毒性的EROD(7-乙氧基-3-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试验、类雌激素效应物质的重组基因酵母生物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物质的SOS/umu试验。结果表明,4个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对Ah受体效应物质、类雌激素效应物质和遗传毒性物质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A2/O处理工艺对3类物质的去除效果最明显;空气曝气活性污泥工艺对直接遗传毒性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对Ah受体效应物质的去除效果一般;倒置A2/O处理工艺和氧化沟处理工艺也能够较好地去除这3类物质,两种处理工艺效果相当。采用成组生物标记物方法可以对城市污水中的痕量有毒有机物进行毒性筛选或测试,适用于水处理工艺的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有机物 水处理 生物毒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贡湖湾水源地水质青海弧菌Q67急性毒性测试 被引量:7
7
作者 唐承佳 陈振楼 王东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739-16742,16784,共5页
[目的]研究适用于微囊藻毒素污染的太湖贡湖湾水源地水质急性生物毒性诊断方法。[方法]基于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急性毒性试验,以微囊藻毒素-LR溶液进行青海弧菌单一污染物的抑制发光测试;同时测量太湖贡湖湾水源地各采样点水质生物急... [目的]研究适用于微囊藻毒素污染的太湖贡湖湾水源地水质急性生物毒性诊断方法。[方法]基于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Q67急性毒性试验,以微囊藻毒素-LR溶液进行青海弧菌单一污染物的抑制发光测试;同时测量太湖贡湖湾水源地各采样点水质生物急性毒性效应值和对应的溶解态微囊藻毒素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LR的EC50为1.96 mg/L。水体中溶解态微囊藻毒素与Q67急性毒性效应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643(P<0.01)。[结论]该水质急性毒性诊断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青海弧菌Q67 生物急性毒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样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测试的方式与表征 被引量:7
8
作者 孙成华 刘康 +1 位作者 衡丽娜 刘保献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3-128,共6页
选取不同类型的环境和污染源水样开展了发光细菌毒性测试,针对不同环境管理目标,探讨了急性毒性定量表征方式。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测试在环境应急监测、水源早期生物预警中,采用绘制毒性预警基线图的方式比较可行。在污染源监督监测中,对... 选取不同类型的环境和污染源水样开展了发光细菌毒性测试,针对不同环境管理目标,探讨了急性毒性定量表征方式。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测试在环境应急监测、水源早期生物预警中,采用绘制毒性预警基线图的方式比较可行。在污染源监督监测中,对于发光抑制率低于60%、无法求出EC50的样品,采用等效毒性参照物的质量浓度表征废水的毒性;对于发光抑制率高于60%,采用稀释因子表示样品的毒性更直观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细菌 急性毒性 生物毒性测试 毒性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工艺中发光细菌毒性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丽莎 胡洪营 +1 位作者 魏杰 魏东斌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2-74,共3页
保障再生水的生态安全是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采用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方法测定了2个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工艺流程中生物毒性的变化,尤其是可能生成有毒副产物的氯消毒过程中的毒性变化。结果表明,二级生物处理能... 保障再生水的生态安全是污水再生利用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采用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方法测定了2个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工艺流程中生物毒性的变化,尤其是可能生成有毒副产物的氯消毒过程中的毒性变化。结果表明,二级生物处理能显著降低污水的发光细菌毒性,但氯消毒显著提高了污水的毒性,并且脱氯后污水的毒性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对生态安全造成了潜在威胁。同时,通过比较2种污水水质发现,DOC(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和UV254(254nm处的紫外吸收值)较高的水样,消毒后的毒性较大,认为DOC和UV254可望作为预测污水消毒生态风险的水质指标,为污水消毒实践中确定安全合理的污水水质条件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污水再生利用 发光细菌 生物毒性测试 氯化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缺氧-好氧处理工艺的污水处理厂进出水的毒性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薛柯 薛银刚 +4 位作者 许霞 江晓栋 刘菲 施昕澜 顾铭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1-129,共9页
为了准确评估厌氧-缺氧-好氧(A2/O)处理工艺对废水毒性的削减效率,采用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实验、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实验和小鼠L929细胞毒性实验进行测试,结合理化指标,通过毒性当量(TU)法、平均毒性(AvTx)法、毒性指数(TxPr)法、最敏感测... 为了准确评估厌氧-缺氧-好氧(A2/O)处理工艺对废水毒性的削减效率,采用斑马鱼胚胎急性毒性实验、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实验和小鼠L929细胞毒性实验进行测试,结合理化指标,通过毒性当量(TU)法、平均毒性(AvTx)法、毒性指数(TxPr)法、最敏感测试(MST)法和潜在生态毒性效应(PEEP)法对常州市6家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综合废水、化工废水、制药废水)进水和出水的生物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敏感程度最高,3种受试生物的毒性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理化达标的污水处理厂出水仍存在一定的生物毒性效应,出水毒性较大的是综合污水处理厂,排入受纳水体后可能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潜在的生态风险。A2/O处理工艺对各污水处理厂进水的毒性削减较好,其中对制药废水的毒性削减最高,AvTx、TxPr、MST和PEEP的毒性削减率分别为99.45%、99.64%、99.48%和69.66%。与AvTx、TxPr、MST法相比,PEEP法能够更综合地评价废水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毒性评价 成组生物毒性测试 潜在生态毒性效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藻类水华调查及其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周广杰 况琪军 +2 位作者 刘国祥 汤宏波 胡征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1,共5页
三峡水库一期工程蓄水近两年(2003年7月—2005年4月)期间,库区发生过多次藻类“水华”,尤其在阳光充足、气温回升的春季。经鉴定形成水华的藻类主要有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sp1,sp2),新星形冠盘藻(Stephanodiscusneoastraea),里海小环... 三峡水库一期工程蓄水近两年(2003年7月—2005年4月)期间,库区发生过多次藻类“水华”,尤其在阳光充足、气温回升的春季。经鉴定形成水华的藻类主要有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sp1,sp2),新星形冠盘藻(Stephanodiscusneoastraea),里海小环藻(Cyclotella caspia),湖沼红胞藻(Rhodomonas lacustris),实球藻(Pandorina morum)和空球藻(Eudorina elegans);其中以拟多甲藻水华涉及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久,污染程度最为严重。通过对拟多甲藻水华水及其藻细胞提取液的生物毒性测试,表明其对其他水生生物和小白鼠没有明显的生物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拟多甲藻 水华 生物毒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开发中污水的环境危害 被引量:15
12
作者 马文臣 易绍金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石油开发所带来的污水给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造成很大危害。本文就石油开发中水污染的污染源、污染物对环境危害的生物毒性检测及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石油开发 水污染 生物毒性测试 环境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水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及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巍巍 言野 +3 位作者 李娜 马梅 王子健 刘茵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5-412,共8页
我国很多饮用水源水已检测出雌激素受体干扰效应,但是其他效应如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却罕见报道。为了弥补这方面资料的缺乏,应用雄激素受体双杂交酵母结合S9代谢方法评价了我国6大流域23个水源地水源水以及3个供水厂不同工艺出水样品的... 我国很多饮用水源水已检测出雌激素受体干扰效应,但是其他效应如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却罕见报道。为了弥补这方面资料的缺乏,应用雄激素受体双杂交酵母结合S9代谢方法评价了我国6大流域23个水源地水源水以及3个供水厂不同工艺出水样品的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结果显示,所有水源水样品浓缩液均没有检测出雄激素受体直接或间接诱导效应,但都观察到了抑制效应,抑制效应以抑制剂氟他胺当量浓度进行表征:直接抑制效应在0.67~3.68μg·L-1之间,间接抑制效应在0.52~3.02μg·L-1之间;长江三角洲和淮河流域水源地的水源水雄激素抑制效应明显高于其他流域;经S9代谢后,有16个水源地的氟他胺当量比代谢前降低。3个饮用水厂处理工艺能够使源水的雄激素受体抑制效应降低19.1%~70.5%。研究表明,我国水源水中普遍含有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物质,目前水厂常规处理工艺对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不能完全去除。雄激素受体双杂交酵母测试能够快速、综合地对水体中的雄激素受体干扰效应进行评价,是饮用水安全评价的重要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 雄激素受体 酵母测试 生物毒性测试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加标在水生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以多氯联苯分配系数的测定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祁红学 李慧珍 游静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55,共11页
准确的水生生态风险评价需要可靠的毒性数据,而其获取要求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保持恒定。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进行水体生物毒性测试时,通常采用有机溶剂加标,然而该方式可能因为污染物的挥发和降解、容器壁吸附、生物摄... 准确的水生生态风险评价需要可靠的毒性数据,而其获取要求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保持恒定。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进行水体生物毒性测试时,通常采用有机溶剂加标,然而该方式可能因为污染物的挥发和降解、容器壁吸附、生物摄取等问题,水体中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导致污染物的浓度-效应关系难以明确。近期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被动加标用于替代溶剂加标,通过污染物在加标体系中平衡分配来维持精确和恒定的水体浓度,同时还可通过测定加标聚合物中污染物的浓度来监测水体浓度。首先介绍了被动加标方法及其材料选择,讨论了该方法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主要应用,包括分配系数的测定、体外细胞测试、体内生物积累及毒性测试,以及沉积物毒性评价等。然后,以测定代表污染物多氯联苯在聚二甲基硅氧烷与水间的分配系数为例,详细说明被动加标的操作流程。最后,讨论了被动加标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在水生生态风险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被动加标 水体生物毒性测试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毒理学报》主编简介
15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3-95,共3页
王子健,男,1953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6年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到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1983-1985年在瑞士留学,从事水质污染化学规律研究;1987年在日本从事生物样品生理活性物质分析方法研究. 1992-2000年担任... 王子健,男,1953年10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6年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到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1983-1985年在瑞士留学,从事水质污染化学规律研究;1987年在日本从事生物样品生理活性物质分析方法研究. 1992-2000年担任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兼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863计划污染控制技术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第二届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学会亚太分会理事,全球环境基金专家库成员等.同时担任环境科学学报(副主编)、过程工程学报、环境化学、湿地研究、地球与环境、美国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A)等杂志的编委.王子健领导的研究小组主要研究天然水体和水处理过程中的水质转化、相关毒性和毒理变化以及健康和生态风险.内容包括发展新的环境监测技术,离体和活体生物毒性测试方法,污染物水体多介质过程,水质安全性评价以及水污染的健康和生态风险的指标和方法.在开发新型生物模拟采样技术和生物毒性测试方法体系、生活饮用水和再生水的安全性评价、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污染及其生态与健康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当一部分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毒理学报 编委 博士生导师 主编 编辑人员 WANG 核心刊物 学术刊物 生物毒性测试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国地理学会 化学规律 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