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活化生物质水解残渣制备活性炭的正交实验 被引量:6
1
作者 司洪宇 孙凯 +4 位作者 李艳 何思远 陈雷 孟光范 张晓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41-144,共4页
以玉米秸秆酸水解残渣为原料、CO2为活化剂,制备了一系列活性炭,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原料颗粒大小、CO2/N2体积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4个因素对生物质水解残渣原料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得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活化温度和... 以玉米秸秆酸水解残渣为原料、CO2为活化剂,制备了一系列活性炭,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原料颗粒大小、CO2/N2体积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4个因素对生物质水解残渣原料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得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活化温度和CO2/N2体积比是影响该类活性炭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制备的活性炭产品最大比表面积达到845.4m2/g,对应的制备工艺:原料颗粒50目、CO2/N2体积比1∶1、活化温度1000℃、活化时间2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活化法 生物质水解残渣 活性炭 活化温度 活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发酵残渣农业处理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景春 牛晓伟 +3 位作者 褚洪蕊 殷红 张文具 党秀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609-612,共4页
通过田间小区实验,对生物发酵残渣农业处理和利用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两年对水稻、小麦、玉米、甜菜和苜蓿的实验证明,发酵残渣的施用可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作物产量。水田的施用效果要好于旱田,水田的最佳施用量为22.5 t.hm-2,... 通过田间小区实验,对生物发酵残渣农业处理和利用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两年对水稻、小麦、玉米、甜菜和苜蓿的实验证明,发酵残渣的施用可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作物产量。水田的施用效果要好于旱田,水田的最佳施用量为22.5 t.hm-2,旱田最佳施用量为11.25 t.hm-2。发酵残渣的施用可以降低旱田土壤pH值,提高旱田和水田的有机质含量。发酵残渣的农业利用是其处理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发酵残渣 农业处理 利用 施用量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海带生物质残渣对水中Pd(Ⅱ)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邵华森 李耀威 +1 位作者 陈提先 刘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50,共6页
用乙醇处理褐藻海带得到生物质残渣(Residue of Laminaria Japonica,ROLJ),探讨了ROLJ对水溶液中钯离子Pd(Ⅱ)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接触时间、温度和初始Pd(Ⅱ)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ROLJ对Pd(Ⅱ)的吸附动力学... 用乙醇处理褐藻海带得到生物质残渣(Residue of Laminaria Japonica,ROLJ),探讨了ROLJ对水溶液中钯离子Pd(Ⅱ)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接触时间、温度和初始Pd(Ⅱ)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ROLJ对Pd(Ⅱ)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pH为3~4范围内,吸附效果最好;吸附平衡时间为80 min;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能较好地描述Pd(Ⅱ)在ROLJ上的吸附特性,303 K时ROLJ对Pd(Ⅱ)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294.12 mg/g.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ROLJ对Pd(Ⅱ)的吸附反应是自发、吸热和熵值增加的过程.用0.1 mol/L HCl+5%硫脲溶液可洗脱回收Pd(Ⅱ),ROLJ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钯吸附回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生物残渣 Pd(Ⅱ)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蒸馏残渣与废弃塑料催化共热解协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润涛 罗泽军 +1 位作者 王储 朱锡锋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088-5097,共10页
利用热重分析仪和两段式固定床研究了生物油蒸馏残渣(DR)与废弃塑料(MS)的共热解特性,探索了DR与MS混合比、无催化、原位催化及异位催化对产物分布及液相产物化学组分的影响,以及共热解产物的相对选择性与协同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混合... 利用热重分析仪和两段式固定床研究了生物油蒸馏残渣(DR)与废弃塑料(MS)的共热解特性,探索了DR与MS混合比、无催化、原位催化及异位催化对产物分布及液相产物化学组分的影响,以及共热解产物的相对选择性与协同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比的增加,液相产率呈现增长趋势;相比于无催化,原位催化、异位催化下液相产物中芳烃相对含量增高、含氧化合物相对含量降低。在原位催化下,DR与MS在脂肪族化合物与含氧化合物上表现出的协同作用与异位催化、无催化相反。对于单环芳烃,DR与MS的协同作用参数值大小关系为:无催化>异位催化>原位催化;对于脂肪烃,在DR∶MS=1∶1时,无催化、原位与异位催化下的协同作用参数最大,分别为-20.7%、25.2%、-41.2%;对于脂环烃,在DR∶MS=2∶1时,无催化、原位与异位催化下的协同作用参数最大,分别为184.2%、132.5%、50.0%;对于多环芳烃,DR与MS在不同催化方式下均表现为负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蒸馏残渣 废弃塑料 固定床 共热解 催化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丝状菌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红英 王增长 牛志卿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6-268,共3页
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污泥膨胀是运行管理的难题。介绍了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丝状菌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数据表明,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丝状菌主要是微丝菌,其次是0675型和0914型菌。经分析认为,污泥龄的增加会促进丝状菌长度的明显增... 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污泥膨胀是运行管理的难题。介绍了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丝状菌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数据表明,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丝状菌主要是微丝菌,其次是0675型和0914型菌。经分析认为,污泥龄的增加会促进丝状菌长度的明显增长并导致污泥膨胀,生物残渣的浓度是造成长泥龄污泥膨胀的原因之一。厌氧阶段有分解生物残渣的功能,可改善菌胶团菌的微环境,从而抑制丝状菌的过剩生长,控制污泥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菌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生物残渣 厌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