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凋亡相关的组合生物标志物的分子基础及其在环境毒理学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徐立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9-335,共7页
关键词 污染 细胞凋亡 生物标志 环境毒理学 组合生物标志 微囊藻毒素 分子调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塔克隆起中1井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6
2
作者 唐友军 王铁冠 钱一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0-645,共6页
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的成因至今仍有争议,而对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剖析,能为探索海相原油的成因提供依据。选取卡塔克隆起上的中1井不同层系储层沥青,详尽剖析了其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中1井储层沥青的Pr/Ph为1.14~1.39,CPI值... 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的成因至今仍有争议,而对储层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剖析,能为探索海相原油的成因提供依据。选取卡塔克隆起上的中1井不同层系储层沥青,详尽剖析了其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中1井储层沥青的Pr/Ph为1.14~1.39,CPI值1.01~1.08,OEP值0.98~1.05,无奇偶优势或偶奇优势,伽玛蜡烷、C28甾烷丰度低,硫芴系列丰富。甾烷成熟度参数和Ts/(Ts+Tm)均指示中1井储层沥青处于成熟—高成熟热演化范畴。依据特征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对沥青的成因示踪,中1井储层沥青与上奥陶统烃源岩有成因关系,而中1井储层沥青与塔东2井寒武系原油分子特征的迥异也佐证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塔克隆起 储层沥青 生物标志物组合 成熟度 油-岩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草凹陷天2井油砂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友军 文志刚 +2 位作者 张超漠 李军 朱翠山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52,共6页
天草凹陷天2井油气显示丰富。以天2井油砂为剖析对象,采用定量色谱-质谱技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精细剖析了油砂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油砂中C31~C35藿烷丰度依次降低,伽马蜡烷丰度较高,无重排藿烷和重排甾烷,C27~C29规则甾烷呈反... 天草凹陷天2井油气显示丰富。以天2井油砂为剖析对象,采用定量色谱-质谱技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精细剖析了油砂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油砂中C31~C35藿烷丰度依次降低,伽马蜡烷丰度较高,无重排藿烷和重排甾烷,C27~C29规则甾烷呈反“L”型分布,C28甾烷丰度较高。甾烷的异构化成熟度参数、甲基菲指数均显示油砂成熟度低。在对该区可能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生物标志物指纹及其丰度特征确认了油砂与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下段烃源岩有成因联系,进一步明确了巴音戈壁组下段烃源岩为天草凹陷的主力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草凹陷 油源对比 生物标志物组合 定量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东2井寒武系稠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 被引量:7
4
作者 唐友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08-1215,共8页
剖析塔东2井稠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过程,对深化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的成藏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运用碳同位素、色谱、色谱—质谱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塔东2井寒武系稠油的特征,研究结果揭示塔东2井寒武系稠油具高伽马蜡烷、高C28甾烷... 剖析塔东2井稠油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过程,对深化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的成藏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运用碳同位素、色谱、色谱—质谱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塔东2井寒武系稠油的特征,研究结果揭示塔东2井寒武系稠油具高伽马蜡烷、高C28甾烷、低重排甾烷和高C27-三芳甾烷的特征,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的分子特征类似,说明塔东2井寒武系原油源自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塔东2井稠油中检出高丰度的稠环化合物(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荧蒽、苯并芘),及全油的碳同位素值明显偏重,揭示了原油烃类经热蚀变发生稠化;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和埋藏—热演化史分析确定了塔东2井原油的成藏期为450~44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岩对比 热蚀变 生物标志物组合 生烃史 稠油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东凹陷北部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被引量:6
5
作者 郭喜浩 徐国盛 +4 位作者 黄晓波 江涛 梁浩然 李长志 李智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60,共13页
探讨渤海湾盆地渤东凹陷北部多套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其生烃贡献。通过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试及岩石热解分析,结果显示东三段、沙一+沙二段、沙三段均发育优质烃源岩,3套烃源岩的干酪根均以Ⅱ1-Ⅱ2型为主,主要处于低成熟阶段。烃源岩GC-M... 探讨渤海湾盆地渤东凹陷北部多套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其生烃贡献。通过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测试及岩石热解分析,结果显示东三段、沙一+沙二段、沙三段均发育优质烃源岩,3套烃源岩的干酪根均以Ⅱ1-Ⅱ2型为主,主要处于低成熟阶段。烃源岩GC-MS测试表明它们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母质来源各异,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东三段以较低伽马蜡烷/C_(30)藿烷(<0.11)、较低ETR(<0.3)和较高C_(19)TT/C_(23)TT(>0.5)为特征,沉积于缺氧-低氧的淡水湖泊环境,具有较多的陆源有机质输入。沙河街组以较高伽马蜡烷/C_(30)藿烷(>0.11)、较高ETR(>0.3)和较低C_(19)TT/C_(23)TT(<0.5)为特征,沉积在缺氧的弱咸化湖泊环境,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少。沙三段的沟鞭藻贡献较大,以高4-MSI(>0.17)和高TDSI(>0.35)为特征,与东三段、沙一+沙二段存在明显差异。基于生物标志物参数的主成分分析将原油划分为3类油族:油族A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油族B来源于东三段烃源岩;油族C主要来源于沙一+沙二段烃源岩,次为东三段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东凹陷 烃源岩评价 生物标志物组合特征 主成分 油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高邮凹陷永安气藏烃类流体包裹体特征和天然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10
6
作者 常象春 郭海花 +1 位作者 张金亮 毛凤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08-813,共6页
利用先进的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对永安油气包裹体进行了剖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母源输入中以高等植物蜡贡献为主,沉积水体环境介质以缺氧还原性占优势,油气注入储层前处于成熟演化状态,多因素生物标志物参数组合气源对比反映出永... 利用先进的流体包裹体测试技术,对永安油气包裹体进行了剖析。油气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母源输入中以高等植物蜡贡献为主,沉积水体环境介质以缺氧还原性占优势,油气注入储层前处于成熟演化状态,多因素生物标志物参数组合气源对比反映出永安天然气与阜宁组四段源岩具很好的相关性。成藏条件分析表明,永安气藏气源岩生烃早,与储集接触好;油气注入从距今45Ma开始几乎持续至今,充注时间长;一些鼻状构造或断鼻、断块构造圈闭的形成略早于或同步于油气的注入,利于油气聚集;处在沉凹带的气藏,上部有20m厚的泥质岩,在断层对盘为阜宁组四段泥岩,而且后期辉绿岩的侵入也成为其有效的盖层,水动力条件以水体交替缓慢带和停滞带为主,具有良好的封盖条件,油气成藏为典型的下生上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高邮凹陷 天然气藏 烃类包裹体 多因素生物标志参数组合 油气充注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