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沾河断陷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1
作者 姜丽娜 赵景琦 刘跃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3,共6页
孙吴-嘉荫盆地沾河断陷的主力烃源岩是淘淇河组,属中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2和Ⅲ型;有机质成熟度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烃源岩抽提物生物标记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型烷烃、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正构烷烃呈... 孙吴-嘉荫盆地沾河断陷的主力烃源岩是淘淇河组,属中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2和Ⅲ型;有机质成熟度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烃源岩抽提物生物标记化合物组成中含有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型烷烃、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正构烷烃呈单峰型分布,nC23、nC27、nC29为主峰碳,重烃组分占有绝对优势,OEP值为1.04~3.76,具有明显的奇碳数优势。Pr/Ph比值为0.49~2.31,多数接近于1,姥鲛烷和植烷优势不明显。萜烷主要为五环三萜烷,以C30藿烷和C31升藿烷丰度最高,其次是C29降藿烷和Tm;甾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规则甾烷C27、C28和C29,ααα20RC27、C28和C29甾烷多数呈不对称的"V"形分布,C29>C27>C28。甾萜烷分布特征反映了孙吴-嘉荫盆地沾河断陷淘淇河组烃源岩的原始有机母质构成中既有丰富的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又有一定比例的陆生高等植物混合输入,其沉积环境为弱氧化弱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吴-嘉荫盆地 沾河断陷 淘淇河组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辽东南洼斜坡带旅大29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被引量:4
2
作者 田德瑞 牛成民 +2 位作者 王德英 潘文静 张如才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7-537,共11页
辽东凹陷南洼斜坡带旅大29油田在沙河街组二段获得了高产轻质原油和天然气,展现了良好的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原油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层位,对原油、油砂样品和围区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和油源对比。研究结... 辽东凹陷南洼斜坡带旅大29油田在沙河街组二段获得了高产轻质原油和天然气,展现了良好的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原油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和烃源岩层位,对原油、油砂样品和围区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和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原油为低硫(0.0733%)、高蜡(20.77%)的轻质成熟原油。原油样品饱和烃色谱完整,主峰碳为C19,显示未遭受明显生物降解作用。油砂样品埋藏较浅,部分遭受生物降解等的影响,饱和烃色谱基线呈现明显的“UCM”鼓包现象。原油和油砂样品具有低C19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0.10~0.18)、低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0.49~0.53)、低C27重排甾烷/C27甾烷(0.30~0.43)、中等伽马蜡烷指数(0.14~0.17)和中等-高4-甲基甾烷参数(0.30~0.36),且具有相对较重的全油碳同位素值(-27.1‰)。原油母质形成于淡水—微咸水的湖泊沉积环境,母源有机质以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为主,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少。旅大29油田原油主要来源于辽中凹陷和辽东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同时有少量辽中凹陷沙四段烃源岩的贡献。研究区高蜡轻质原油的形成主要受控于烃源岩母质来源,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是高蜡轻质原油形成的重要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蜡轻质油 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碳同位素 油源对比 旅大29油田 斜坡带 辽东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东南缘远源凸起带油气成因及来源 被引量:4
3
作者 段威 田金强 +3 位作者 李三忠 于强 陈瑞雪 龙祖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6-187,共12页
惠州凹陷是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最重要的富生烃凹陷,位于其东南缘的远源凸起带普遍缺失烃源岩地层,距离油源远,是典型的源外远源油气藏,油藏中原油成因及来源尚未明确。通过对惠州凹陷内原油和烃源岩样品进行生物标志化合物、同位素... 惠州凹陷是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最重要的富生烃凹陷,位于其东南缘的远源凸起带普遍缺失烃源岩地层,距离油源远,是典型的源外远源油气藏,油藏中原油成因及来源尚未明确。通过对惠州凹陷内原油和烃源岩样品进行生物标志化合物、同位素特征的系统对比,结合对断裂-砂体-不整合运移通道和遮挡条件的分析,应用Pathway软件模拟分析三维油气运移路径,跳出静态模式的禁锢,从动态的角度分析油气成藏过程。本文认为,惠州凹陷东南缘远源凸起带原油主要来源于文昌组烃源岩,其生物标志物主要表现为低C_(19)/C_(23)三环萜烷值(<0.7)、低C_(20)/C_(23)三环萜烷值(<0.8)、高C_(27)重排甾烷/C_(27)规则甾烷值(>0.25)、低ETR值(<0.4)、高4-甲基甾烷/ΣC_(29)甾烷值(>0.4)和低双杜松烷T/C_(30)藿烷值(<1)。油气三维运移路径模拟结果显示,油气在惠州凹陷H26洼生成后,在惠-流构造脊控制下沿优势运移路径向东沙隆起方向运移,并在构造脊顶端的远源凸起带L11-1油田聚集成藏。远源凸起带的原油与同一优势运移路径上的其他油田原油样品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和碳同位素特征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故本文推断,远源凸起带原油主要来自惠州凹陷H26洼陷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 远源凸起带 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油气成因及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