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材料表面微纳结构对成骨相关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鲁雄 冯波 +1 位作者 翁杰 冷扬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611-622,630,共13页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性能,包括表面形貌与化学组成,对诱导骨组织形成并形成骨整合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行为对基底表面形貌和组成的依赖性决定了设计不同功能表面的重要性。作者小组多年来从事生物材料表面微纳结构相关研究。在微图形方面,... 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性能,包括表面形貌与化学组成,对诱导骨组织形成并形成骨整合具有重要作用。细胞行为对基底表面形貌和组成的依赖性决定了设计不同功能表面的重要性。作者小组多年来从事生物材料表面微纳结构相关研究。在微图形方面,结合微加工和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出的羟基磷灰石微沟槽;采用溶胶-凝胶与复制微模塑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TiO2微图形;采用掩模曝光电化学微加工技术和喷射电化学微加工技术,在钛基底上制备多孔微图形;通过转移微模塑法与自组装技术相结合,得到壳聚糖与牛血清蛋白复合微图形。在纳米结构方面,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处理,获得一定管径和管长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在微纳多级结构方面,结合高压微弧氧化和低压阳极氧化制备了微纳多级结构钛表面。除了考虑微纳结构单独效应之外,还考虑了微纳结构化与生物功能化的协同效应,即在具有微纳结构的生物材料表面通过层层自组装等手段进行生物化学修饰。最后通过成骨相关细胞培养实验及体内植入实验,考察各试样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微米尺度表面促进骨细胞粘附、增殖、分化等,而纳米尺寸结构以及微纳多级结构对细胞功能具有进一步促进作用。微纳结构化与表面功能化修饰存在有协同效应。这些研究结果为微纳米技术应用于人体植入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表面 细胞行为 微米结构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材料表面微图形化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任慧兰 杨苹 +1 位作者 鲁雄 黄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5期1822-1825,共4页
生物材料表面微图形化是利用微图形技术在生物材料表面构筑具有规则、有序结构的微图形化区域,或进一步改善微图形区域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研究材料表面形貌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与生物相容性的关系,获得有利于细胞生长的有序化微... 生物材料表面微图形化是利用微图形技术在生物材料表面构筑具有规则、有序结构的微图形化区域,或进一步改善微图形区域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研究材料表面形貌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与生物相容性的关系,获得有利于细胞生长的有序化微环境.本文综述了当前研究的材料表面微图形化加工技术、微图形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细胞与微图形的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 微图形技术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金属真空弧源沉积Ti-O薄膜在模拟人体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3
作者 万国江 杨苹 +5 位作者 冷永祥 陈俊英 王进 赵安莎 李艳语 黄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358-2359,2362,共3页
采用直流金属真空弧源沉积(DC-MVAD)在316L不锈钢基体上沉积合成了Ti-O系薄膜.在Hank's模拟人体液中,对DC-MVAD合成钛氧薄膜进行了开路电位、电化学极化以及电化学阻抗图谱分析,显示合成薄膜可明显改善在人体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随... 采用直流金属真空弧源沉积(DC-MVAD)在316L不锈钢基体上沉积合成了Ti-O系薄膜.在Hank's模拟人体液中,对DC-MVAD合成钛氧薄膜进行了开路电位、电化学极化以及电化学阻抗图谱分析,显示合成薄膜可明显改善在人体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随着合成氧分压的增加,薄膜的耐蚀能力增强.这主要是由于高O/Ti比的钛氧薄膜具有更为稳定的能量状态、低的孔隙率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薄膜 直流金属真空弧源沉积 腐蚀性能 生物材料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