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活性陶瓷涂层钛复合种植体—骨界面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梁星 魏治统 陈安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9-62,I004,共5页
本文从肉眼、X线拍片、组织学切片、扫描电镜及X线能谱观察并分析与两种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涂层钛种植体—骨界面有关的材料变化及组织反应。结果表明:(1)两种涂层种植体的涂层具有轻微的生物降解性,有利于促进界面骨代谢,引导骨生长... 本文从肉眼、X线拍片、组织学切片、扫描电镜及X线能谱观察并分析与两种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涂层钛种植体—骨界面有关的材料变化及组织反应。结果表明:(1)两种涂层种植体的涂层具有轻微的生物降解性,有利于促进界面骨代谢,引导骨生长,加速形成界面的骨性结合。(2)两种涂层种植体—骨界面区的组织侧的钙化活跃期在种植3个月之内,材料侧的钙磷离子溶出主要发生在种植后3个月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陶瓷 涂层 种植体 形态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陶瓷生物骨-骨形态发生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物修复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蕾 彭吾训 +4 位作者 张爱华 邓进 龚跃昆 李世和 胡蕴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6-431,共6页
目的观察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物修复股骨头坏死(FHN)模型的效果。方法 32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共64侧股骨头,微波灭活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6侧。A... 目的观察双相陶瓷生物骨(BCBB)、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物修复股骨头坏死(FHN)模型的效果。方法 32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共64侧股骨头,微波灭活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6侧。A组为空白对照,B组植入BCBB/BMP,C组植入BCBB/BMP/bFGF,D组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2周、4周、8周和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取材4侧股骨头。行股骨头大体解剖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体解剖:12周时,A组有1侧股骨头塌陷,缺损区只有少量类骨组织形成;B组和C组有大量新骨形成,植骨区与宿主骨界限依然存在;D组植骨区与宿主骨界限不清,植骨区骨密度及骨结构接近宿主骨。X线摄片:12周时,A组缺损仍然存在,有1侧股骨头塌陷;B组和C组骨移植区呈高密度影,骨移植区与宿主骨界限模糊;D组骨移植区密度与宿主骨相当,与宿主骨界限不清。组织学观察:4周时,A组有少量类骨组织形成;B组有少量新骨组织形成,BCBB吸收不全;C组有大量新骨组织形成,BCBB吸收不全;D组有大量新骨组织形成,自体骨移植大部分吸收。4周、8周和12周时组织学新骨形成面积比较:D组和C组优于B组和A组,B组优于A组(均P<0.05),C组和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免疫组化染色:2周、4周和8周时,C组血管面积大于A组、B组、D组(P<0.05),A组、B组、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CBB/BMP/bFGF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和成血管能力,对FHN的修复能力与自体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双相陶瓷生物 形态发生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渣制备生物形态分级多孔木质陶瓷
3
作者 潘建梅 严学华 +2 位作者 程晓农 张成华 徐桂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91-1194,共4页
采用甘蔗渣为生物质原料,浸渍环氧树脂后(两者质量比为2.5∶1)高温烧结制备了分级多孔木质陶瓷。使用XRD、SEM、TG等手段研究了木质陶瓷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热稳定性,通过压汞法和氮吸附法分析了木质陶瓷从微米到纳米范围的分级多孔... 采用甘蔗渣为生物质原料,浸渍环氧树脂后(两者质量比为2.5∶1)高温烧结制备了分级多孔木质陶瓷。使用XRD、SEM、TG等手段研究了木质陶瓷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热稳定性,通过压汞法和氮吸附法分析了木质陶瓷从微米到纳米范围的分级多孔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木质陶瓷主要由非石墨化碳层和微量的磷石英组成。木质陶瓷保留了甘蔗渣的管状孔洞,具有从宏孔到介孔分布的分级多孔结构。木质陶瓷的宏孔孔径分布主要在0.4~6μm之间,BET表面积最高达39.7m2/g。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木质陶瓷的BET表面积、介孔体积和平均孔径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木质陶瓷 甘蔗渣 生物形态 分级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M-5分子筛膜/多孔SiSiC陶瓷复合孔结构微反应器的制备 被引量:9
4
作者 罗民 王政 +2 位作者 王燕 梁军 房俊卓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0-334,共5页
以生物形态多孔SiSiC陶瓷为载体,采用原位水热法在多孔陶瓷微孔道内壁形成了一层2-5μm厚的b轴取向生长的ZSM-5分子筛膜.利用XRD、SEM-EDX、BET分析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热晶化时间、载体预处理... 以生物形态多孔SiSiC陶瓷为载体,采用原位水热法在多孔陶瓷微孔道内壁形成了一层2-5μm厚的b轴取向生长的ZSM-5分子筛膜.利用XRD、SEM-EDX、BET分析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热晶化时间、载体预处理对原位合成分子筛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晶化时间从5h增加到15h,从不连续的单层膜演变到-5μm厚的b轴取向的连续致密多层膜,该膜层是由粒径在1μm左右的ZSM-5分子筛颗粒堆积交联而成.载体表面Si OH浓度越高,分子筛膜和载体的结合力越强,但是较难控制分子筛膜的定向生长.ZSM-5/SiSiC复合孔结构材料的微孔体积为0.015cm^3/g,BET面积为42.8m^2/g,而相应的分子筛负载量为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形态多孔陶瓷 分子筛膜 ZSM-5 原位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复合人工骨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士斌 翁连进 +4 位作者 郑昌琼 冉均国 王方瑚 梁戈 胡蕴玉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76-82,共7页
提出了制备β- 磷酸三钙(β- TCP) 粉末的新工艺,研究了多孔β- TCP 陶瓷( 多孔β- TCP) 的成型和烧结条件。检测结果表明,该材料的Ca/P 为1 .50 ,平均孔隙率为42 .3 % ,抗压强度为34 .8 kg/... 提出了制备β- 磷酸三钙(β- TCP) 粉末的新工艺,研究了多孔β- TCP 陶瓷( 多孔β- TCP) 的成型和烧结条件。检测结果表明,该材料的Ca/P 为1 .50 ,平均孔隙率为42 .3 % ,抗压强度为34 .8 kg/cm2 ,大孔孔径为400 μm 左右,小孔孔径为5 μm左右,,在生理盐水中有微量溶解,溶血、急性毒性和致热源性均在安全范围内。制得骨形态发生蛋白(BMP) 与多孔β- TCP 的复合人工骨(BMP/ 多孔β- TCP) 。小鼠肌袋种植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异位诱导成骨能力。兔桡骨缺损(1 .5 cm) 的骨修复实验结果表明,BMP/ 多孔β- TCP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多孔β- TCP 以及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 多孔HA,或多孔HA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三钙 形态发生蛋白 生物陶瓷 人工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P-2/bFGF双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生物陶瓷骨促进兔桡骨缺损修复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操 张丽娜 +1 位作者 颜南 王正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30,135,共7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双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复合生物陶瓷骨在兔桡骨缺损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及其与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的调控关系。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BMSC并经流式细胞术鉴定...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双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复合生物陶瓷骨在兔桡骨缺损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及其与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的调控关系。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BMSC并经流式细胞术鉴定,采用慢病毒载体将BMP-2/bFGF基因转染到兔BMSC,通过Western blotting鉴定过表达。制备BMSC复合生物陶瓷骨,植入兔挠骨缺损模型后,8周后取出缺损侧挠骨组织。HE染色观察桡骨组织形态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成骨标志物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桥蛋白(OPN)和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采用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分析桡骨修复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桡骨组织ColⅠ、OPN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桡骨组织中EphB4、ephrin-B2水平。结果BMP-2/bFGF双基因转染的BMSC复合生物陶瓷骨能够改善缺损桡骨组织形态,提高桡骨组织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上调桡骨组织中Runx2、ALP、OPN和ColⅠ的表达,并能够上调缺损桡骨组织中EphB4和ephrin-B2的水平。结论BMP-2/b FGF双基因转染的BMSC复合生物陶瓷骨对兔桡骨缺损有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桡骨缺损 生物陶瓷 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复合人工骨
7
作者 王士斌 翁连进 +4 位作者 郑昌琼 冉均国 王方瑚 梁戈 胡蕴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8,共4页
提出了制备β- 磷酸三钙(β- TCP) 粉末的新工艺,研究了多孔β- TCP陶瓷(p - β- TCP) 的成型和烧结条件。检测结果表明,该材料的Ca/P 为1 .50 ,平均孔隙率为42 .3 % ,抗压强度为34 .8kgf... 提出了制备β- 磷酸三钙(β- TCP) 粉末的新工艺,研究了多孔β- TCP陶瓷(p - β- TCP) 的成型和烧结条件。检测结果表明,该材料的Ca/P 为1 .50 ,平均孔隙率为42 .3 % ,抗压强度为34 .8kgf/cm2 ,大孔孔径为400μm 左右,小孔孔径为5μm 左右,在生理盐水中有微量溶解,溶血、急性毒性和致热源性均在安全范围内。制得骨形态发生蛋白(BMP) 与p - β- TCP 的复合人工骨(BMP/p - β- TCP) 。小鼠肌袋种植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异位诱导成骨能力。兔桡骨缺损(1 .5cm)的骨修复实验结果表明,BMP/p- β- TCP 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p - β- TCP 以及多孔羟基磷灰石陶瓷(p - HA,或p - HA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三钙 形态发生蛋白 生物陶瓷 人工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M-5分子筛膜/SiSi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政 王燕 +3 位作者 罗民 魏慧丽 陈娟 房俊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05-108,共4页
以生物形态多孔木材SiSiC陶瓷为载体,采用二次生长法在其孔道内壁合成了薄且连续、致密的ZSM-5分子筛膜。采用SEM、EDX、BET对多孔ZSM-5/SiSiC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静电组装技术,在木材陶瓷孔道内表面形成了单层、致... 以生物形态多孔木材SiSiC陶瓷为载体,采用二次生长法在其孔道内壁合成了薄且连续、致密的ZSM-5分子筛膜。采用SEM、EDX、BET对多孔ZSM-5/SiSiC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静电组装技术,在木材陶瓷孔道内表面形成了单层、致密的分子筛晶种层。在100℃水热合成48h可在SiSiC陶瓷孔道内壁形成平均厚度为120nm的ZSM-5分子筛膜,且很好地复制了陶瓷载体的孔道结构,表现为连续致密的管状结构。制得的分子筛陶瓷复合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微孔体积、ZSM-5分子筛负载量分别为17.8m2/g、0.00413cm3/g、2.36%。延长水热合成时间并不能增加膜的厚度,但ZSM-5分子筛膜表面的n(SiO2)∶n(Al2O3)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 分子筛膜 生物形态sisic陶瓷 二次生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羟基磷灰石沉淀形态和相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宋云京 李木森 +4 位作者 温树林 李士同 敖青 李胜利 伦宁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5-696,共2页
关键词 工艺参数 羟基磷灰石 沉淀形态 相结构 生物活性陶瓷 人体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SiC陶瓷微孔道内合成Silicalite-2分子筛膜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民 梁军 +1 位作者 房俊卓 王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79-1283,共5页
榉木经高温热解转化为生物碳模板,通过液相渗硅反应工艺制备了保持木材微观结构的多孔SiC陶瓷.在生物形态多孔SiC陶瓷载体上采用原位沉积晶种-二次生长法在其微孔道内壁形成了一层5μm厚的Silicalite-2分子筛膜.利用XRD,SEM和BET对复合... 榉木经高温热解转化为生物碳模板,通过液相渗硅反应工艺制备了保持木材微观结构的多孔SiC陶瓷.在生物形态多孔SiC陶瓷载体上采用原位沉积晶种-二次生长法在其微孔道内壁形成了一层5μm厚的Silicalite-2分子筛膜.利用XRD,SEM和BET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热晶化温度对原位沉积晶种和二次生长成膜的影响.经原位沉积(120℃,36h)晶种涂层后在载体孔道表面形成了一层球形颗粒堆积的连续晶种层,经170℃,36h的二次生长,晶种不断长大并交织生长形成连续致密单层分子筛膜.在多孔SiC陶瓷微孔道中沿垂直于载体表面方向形成了一层对齐排列的Silicalite-2棒状晶体,颗粒生长主要沿晶体的最长轴[101]方向进行.Silicalite-2/SiC复合孔结构材料的微孔体积为0.013cm3/g,BET比表面积为43.2m2/g,而相应的分子筛负载量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形态多孔SiC陶瓷 分子筛膜 Silicalite-2 原位沉积晶种-二次水热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HA/TCP修复去势大鼠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段王平 张民 +1 位作者 李刚 卫小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24-628,共5页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 phosphate,HA/TCP)双相生物陶瓷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tic protein-2,rhBMP-2)的复合材料对骨质疏松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选用30只8个...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 phosphate,HA/TCP)双相生物陶瓷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tic protein-2,rhBMP-2)的复合材料对骨质疏松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选用30只8个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只)行双侧卵巢摘除术,对照组(10只)行假手术。术后12周确定实验组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两组大鼠双侧股骨外侧髁上造成直径3 mm骨缺损。同时实验组随机植骨分为两组:单纯HA/TCP组和rhBMP-2/HA-TCP复合材料组;对照组全部植入rhBMP-2/HA-TCP复合材料。植骨术后4、8和12周取双侧股骨标本,进行组织学、X射线、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实验HA/TCP组4周时材料周围存在密度减低区,缺损部位新生骨量明显低于实验复合材料组,12周时新生骨板界面可见类骨质,材料吸收较快;实验复合材料组12周时材料大部分降解转化为新骨,可见成熟的骨小梁和骨髓组织,有编织骨形成。与单纯HA/TCP组相比,4、8周时实验复合材料组缺损部位X射线、骨密度以及生物力学值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复合材料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A/TCP双相生物陶瓷是rhBMP-2较理想的载体材料,复合后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能够明显促进骨质疏松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与磷酸三钙双相生物陶瓷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骨质疏松 骨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彭吾训 王蕾 +3 位作者 邓进 李彦林 龚跃昆 李世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61-664,共4页
目的观察双相陶瓷生物骨(biphasic ceramic biologic bone,BCBB)、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 目的观察双相陶瓷生物骨(biphasic ceramic biologic bone,BCBB)、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protein,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骨髓基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培养形成的组织工程骨修复股骨头坏死(femoral head necrosis,FHN)模型病灶清除区缺损,评价该组织工程骨修复FHN的效果。方法取32只新西兰成年大白兔共64侧股骨头,微波灭活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6侧。A组:空白对照组;B组:植入BCBB/BMP/bFGF;C组:植入BCBB/BMP/bFGF/MSCs;D组:植入自体松质骨。术后2、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4只。行股骨头大体及解剖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钙含量及钙磷比检测、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股骨头大体及解剖观察:A组8周和12周各有一侧股骨头塌陷;B组2周时纤维结缔组织生长活跃;C、D组12周时植骨区与宿主骨界限不清。②X线评分:12周时,B、C、D组优于A组(P<0.05),但B、C、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组织学新骨形成面积比较:4、8、12周时C组优于B组(P<0.05),C、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X射线能谱分析:2、4、8周时B、C组钙含量及钙磷比显著大于D组(P<0.05)。⑤2、4周和8周时,B、C组血管面积大于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工程骨BCBB/BMP/bF-GF/MSCs对兔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效果优于BCBB/BMP/bFGF,与自体松质骨移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双相陶瓷生物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形态发生蛋白 骨髓基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