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禽畜粪便生物干燥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常志州 朱万宝 +1 位作者 叶小梅 张建英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2000年第4期213-215,共3页
对影响粪便发酵温度与脱水效果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60%与70%含水量基质发酵温度及脱水效果基本一致 ;添加调理剂有利于提高发酵温度与加粪便脱水 ;适当通气可加快粪便干燥。
关键词 发酵 脱水 禽畜粪便 生物干燥 废物处理 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薯酒糟沼气发酵污泥生物干燥条件优化
2
作者 赵华 陈磊 +1 位作者 王虹 任晶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2-125,共4页
利用生物干燥方法,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将木薯酒糟沼气发酵后污泥进行干燥实验。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污泥干燥工艺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生物干燥过程中接种量、通风量、温度对物料含水率的影响。最后得到在接种量1.5%、通风量6.5 L/h、温... 利用生物干燥方法,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将木薯酒糟沼气发酵后污泥进行干燥实验。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污泥干燥工艺的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生物干燥过程中接种量、通风量、温度对物料含水率的影响。最后得到在接种量1.5%、通风量6.5 L/h、温度36℃时,固态发酵96 h物料含水率可降到3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菌剂 生物干燥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污泥生物干燥工艺条件的研究
3
作者 赵华 陈磊 +1 位作者 任晶 王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66-2168,2173,共4页
运用响应面法对木薯酒糟沼气发酵后污泥的生物干燥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首先,用Plackett-Burman方法对8个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并筛选出对污泥含水率降低有显著影响的通风量、温度、接种量3个因素;然后,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污泥含... 运用响应面法对木薯酒糟沼气发酵后污泥的生物干燥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首先,用Plackett-Burman方法对8个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并筛选出对污泥含水率降低有显著影响的通风量、温度、接种量3个因素;然后,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污泥含水率最低区域;最后,由中心组合试验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影响污泥含水率的最佳干燥条件,即通风量6.5 L/h、温度36℃、接种量1.5%,干燥96 h后污泥含水率降低到24.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生物干燥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皮配比对污泥生物-物理联合干燥中试的影响
4
作者 阳金龙 韩融 +3 位作者 杜琼 吴华勇 陆文静 王洪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0,15,共5页
污泥生物-物理联合干燥技术具有停留时间短、能耗低、减量显著等优势。研究利用自主研制的污泥生物-物理联合干燥反应系统考察了脱水污泥:树皮分别为5:3,7:3和9:3时,污泥生物-物理联合干燥过程中温度、含水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污泥生物-物理联合干燥技术具有停留时间短、能耗低、减量显著等优势。研究利用自主研制的污泥生物-物理联合干燥反应系统考察了脱水污泥:树皮分别为5:3,7:3和9:3时,污泥生物-物理联合干燥过程中温度、含水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污泥温度随干燥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含水率随反应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当脱水污泥:树皮的比例为7:3时,污泥温度迅速升高,在48 h达到3组辅料配比最大值59℃,而后迅速降低,经过168 h处理后含水率从78.6%降低到60.9%,获得水分去除率的最大值57.6%。向脱水污泥中添加适量树皮,能提高其生物-物理联合干燥过程中污泥温度,增强水分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生物—物理联合干燥 含水率 树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丽媛 徐冲 +2 位作者 陈杰 孙翠焕 张金玲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91-95,共5页
城市生活垃圾量的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着城市的环境及人们的健康,垃圾处理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在城市生活垃圾生物处理应用中占... 城市生活垃圾量的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着城市的环境及人们的健康,垃圾处理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在城市生活垃圾生物处理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微生物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技术、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好氧堆肥技术、发酵降解技术及生物干燥器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提出建议,以期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生物 生物反应器 堆肥 生物干燥稳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加热技术在农业物料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6
作者 王相友 操瑞兵 孙传祝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77-182,共6页
介绍了生物材料红外吸收光谱的原理和特点,总结了红外加热技术的优点,列举了几种农业生物材料干燥数学模型以及合理选择干燥模型的标准。通过大量的实例阐述了红外辐射技术在谷物干燥、果蔬脱水以及农产品消毒杀菌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在... 介绍了生物材料红外吸收光谱的原理和特点,总结了红外加热技术的优点,列举了几种农业生物材料干燥数学模型以及合理选择干燥模型的标准。通过大量的实例阐述了红外辐射技术在谷物干燥、果蔬脱水以及农产品消毒杀菌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外干燥技术在生物材料加工中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干燥红外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rogen removal by three types of bioretention columns under wetting and drying regimes 被引量:8
7
作者 唐宁远 李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24-332,共9页
The behaviors of inorganic nitrogen species in three types of bioretention columns under an intermittently wetting regime were investigated. The mean NH+4—N, NO-3—N and total N(TN) removal efficiencies for the conve... The behaviors of inorganic nitrogen species in three types of bioretention columns under an intermittently wetting regime were investigated. The mean NH+4—N, NO-3—N and total N(TN) removal efficiencies for the conventional bioretention column(Col. T1) are 71%, 1% and 41%, for layered bioretention column with less permeable soil layer(Col. T2) the efficiencies are 83%, 84% and 82%, and for the bioretention column with submerged zone(Col. T3) the values are 63%, 31% and 53%, respectively. The best nitrogen removal is obtained using Col. T2 with relatively low infiltration rate. Adsorption during runoff dosing and nitrification during the drying period are the primary NH+4—N removal pathways. Less permeable soil and the elevated outlet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noxic conditions. 30%–70% of NO-3—N applied to columns in a single repetition is denitrified during the draining period, suggesting that the draining period is an important timeframe for the removal of NO-3—N. Infiltration rate controls the contact time with media during the draining periods, greatly influencing the NO-3—N removal effects. Bioretention systems with infiltration rate ranging from 3 to 7 cm/h have a great potential to remove NO-3—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OFF NH4+--N NO3 --N BIORETENTION infiltration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