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儿粪便来源双歧杆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路江浩 贾晓蒙 杨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24,共6页
为了筛选具有益生特性的优良菌株,该研究从健康婴儿粪便中分离筛选双歧杆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及全基因组测序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人工胃肠液耐受实验、抗生素耐药... 为了筛选具有益生特性的优良菌株,该研究从健康婴儿粪便中分离筛选双歧杆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及全基因组测序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人工胃肠液耐受实验、抗生素耐药性实验、急性毒性实验对其进行生物学表征。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双歧杆菌BAL531,经鉴定,该菌株为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其对14种常见肠道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9种常用抗生素敏感,经人工胃肠液处理后存活率均在55%以上,无口服及腹腔注射毒性反应。综上,乳双歧杆菌BAL531具有较好的胃肠液耐受性,并能够抑制肠道致病菌,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作为一株潜在的优良益生菌菌株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婴儿 粪便 益生菌 筛选 鉴定 生物学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征生物学
2
作者 陈薇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89,共4页
遗传奠定了生物体基本表型的稳定性。遗传变异、表观遗传、微生物以及环境等因素与生物遗传的复杂互作决定了每个个体以及同一个体在生命过程不同阶段的表型差异,体现了生物学过程的强大作用和复杂性。对这些复杂性的解析、梳理、凝练,... 遗传奠定了生物体基本表型的稳定性。遗传变异、表观遗传、微生物以及环境等因素与生物遗传的复杂互作决定了每个个体以及同一个体在生命过程不同阶段的表型差异,体现了生物学过程的强大作用和复杂性。对这些复杂性的解析、梳理、凝练,进而形成区分“自我”与“非我”的有辨识度认知构成了现代生物学的核心挑战。针对这一挑战以及未来科技综合交叉的发展态势与需求,本文提出表征生物学的概念,并定义为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通过多维度研究和精确解析,以简约概念和特征性方式量化呈现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生物学 遗传 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候表征生物学的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孟硕 苗兰 +5 位作者 林力 孙明谦 彭勍 张颖 任钧国 刘建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5-842,共8页
中医临床治疗疾病多以辨证论治,其用药方式多以复方为主,中药复方又多以功效来表述。因此,中药复方的功效既包括了对疾病的治疗,也涵盖了对证候的作用。目前对中药复方功效的研究多围绕治疗疾病的药理作用及发挥作用的药效成分开展研究... 中医临床治疗疾病多以辨证论治,其用药方式多以复方为主,中药复方又多以功效来表述。因此,中药复方的功效既包括了对疾病的治疗,也涵盖了对证候的作用。目前对中药复方功效的研究多围绕治疗疾病的药理作用及发挥作用的药效成分开展研究,而对证候的作用及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中药复方功效的深入研究和科学阐释。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证候表征的生物学基础缺乏研究,影响了中药复方功效的物质基础研究。基于此,本文首次提出基于“证候表征生物学”的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中医临床为依据、以病证结合为基础、以功效为导向,在尽可能全面明确中药复方功效的证候表征生物学基础后,整合网络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药代动力学、生物信息学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解析、确证发挥功效的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该研究思路突出了中医临床应用复方治疗疾病的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用药特点,期望为中医证候及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 表征生物学 功效物质基础 中药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信息数据系统构建 被引量:10
4
作者 薛兴亚 徐青 +1 位作者 章飞芳 梁鑫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第3期91-94,共4页
针对组分中药的系统研究需要和目前中药数据库的不足,本文设计构建了既包含中药基本信息、又包含化学及生物学表征等现代研究数据,以及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知识挖掘的中药信息数据系统,阐述了中药信息数据系统的构建步骤、中药... 针对组分中药的系统研究需要和目前中药数据库的不足,本文设计构建了既包含中药基本信息、又包含化学及生物学表征等现代研究数据,以及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知识挖掘的中药信息数据系统,阐述了中药信息数据系统的构建步骤、中药信息数据库的结构与关系图、中药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中药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等,为中医药现代化开发强有力的信息工具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信息 数据库 化学表征 生物学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和黄海南部葛氏长臂虾资源状况及养殖潜力概述 被引量:8
5
作者 汤晓建 宋大德 +2 位作者 吴磊 熊瑛 徐锦忠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4-752,共9页
概述了近30年有关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资源量、生物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数据,剖析葛氏长臂虾资源演变趋势和生物学表征。葛氏长臂虾资源量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小幅上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大... 概述了近30年有关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资源量、生物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数据,剖析葛氏长臂虾资源演变趋势和生物学表征。葛氏长臂虾资源量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小幅上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大幅下降,2009-2018年在波动中下降。葛氏长臂虾雌虾个体要明显大于雄虾,且繁殖高峰期雌多雄少;基本上全年抱卵,生长速度快,一年可长成为捕捞对象;磷脂含量较高(8.59‰~8.98‰)。基于东、黄海葛氏长臂虾的资源现状、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及繁殖生长等养殖潜力分析,提出了葛氏长臂虾人工繁育的初步设想与建议,可从天然苗种采集和繁育入手,增殖自然资源并开展人工养殖以确保葛氏长臂虾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弥补市场供应趋紧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氏长臂虾 资源量 生物学表征 养殖潜力 东、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词与动词加工的ERP差异 被引量:38
6
作者 张钦 丁锦红 +1 位作者 郭春彦 王争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3-760,共8页
采用词汇判断任务和记录ERP的方法 ,探讨了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差异以及词汇的具体性对这种词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 2 0 0~ 30 0ms、30 0~ 4 0 0ms(即N4 0 0 )时窗 ,词性与具体性的交互作用在两侧电极上达到显著水平 ,在两半... 采用词汇判断任务和记录ERP的方法 ,探讨了名词与动词之间的差异以及词汇的具体性对这种词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 2 0 0~ 30 0ms、30 0~ 4 0 0ms(即N4 0 0 )时窗 ,词性与具体性的交互作用在两侧电极上达到显著水平 ,在两半球上具体名词所诱发的ERP比具体动词更负。并且 ,在N4 0 0上词性与电极位置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名词与动词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左、右半球的额叶和颞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动词 事件相关电位 语言表征的神经生物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动词加工的ERP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张 钦 郭春彦 +1 位作者 丁锦红 王争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0-696,共7页
在19名右利手被试完成词汇判断任务的同时,通过119个头皮电极记录其事件相关电位(ERP),以此来探讨表示身体活动的动词与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之间的加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200-300ms时窗,在左半球枕区附近,身体活动动词所诱发的ERP比... 在19名右利手被试完成词汇判断任务的同时,通过119个头皮电极记录其事件相关电位(ERP),以此来探讨表示身体活动的动词与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之间的加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200-300ms时窗,在左半球枕区附近,身体活动动词所诱发的ERP比心理活动动词所诱发的ERP在正走向上更小。在300-400ms(即类似的N400)时窗,动词类型效应出现在中线和左半球的更大的区域上,特别是中央区附近,身体活动动词所诱发的ERP比心理活动动词所诱发的ERP在负走向上更大。语言表征的神经生物学理论可以解释本研究的部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动词 心理活动动词 事件相关电位 语言表征的神经生物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impedance properties of biomedical electrodes
8
作者 周伟 程德才 +3 位作者 宋嵘 张春健 许文平 潘晓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254-1258,共5页
To study the alternating current (AC) impedance properties of Ag/AgC1 electrocardiograph (ECG) electrodes, the electrode pair was gel-to-gel connected, and then the electrical potential was recorded after a safe s... To study the alternating current (AC) impedance properties of Ag/AgC1 electrocardiograph (ECG) electrodes, the electrode pair was gel-to-gel connected, and then the electrical potential was recorded after a safe stimulating current passes through the electrode pair, so the AC impedance data of ECG electrodes were obtained. Varying the frequency and value of stimulating current, the detailed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AC impedance properties of the electrodes were performed, and the stability wa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using the continuous measurement within 24 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 impedance values of electrodes decreased, and then slightl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requency of stimulating current. The minimum AC impedance value was obtained when the frequency was changed to 10 kHz. When the stimulating current increased, the AC impedance values of electrodes showed a slight decrease, but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Besides, the continuous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edance value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initial 30 min, and then was stabilized in the following measur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electrocardiograph electrodes alternating current impedance frequency properties current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