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4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羽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形态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伍中兴 李斯妮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3期28-30,共3页
通过果园定点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了贵州省施秉县发生的葡萄羽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该虫一年发生三代,以第二代幼虫危害葡萄果实最重,一至三代幼虫危害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6月底至7月初、8月初。8月中旬末以第三代老熟幼... 通过果园定点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了贵州省施秉县发生的葡萄羽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该虫一年发生三代,以第二代幼虫危害葡萄果实最重,一至三代幼虫危害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6月底至7月初、8月初。8月中旬末以第三代老熟幼虫入残桩、病虫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羽蛾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野豌豆种子生物学特性及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贾文秀 金雄 +1 位作者 王俊杰 武智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3期69-71,共3页
山野豌豆种子的形态特征、萌发和休眠特性及萌发吸水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温室条件下对山野豌豆的幼苗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山野豌豆种子呈球形、椭球形、卵圆形,表面呈棕揭色、墨绿色,且表面有黑色线状或点状斑纹;种... 山野豌豆种子的形态特征、萌发和休眠特性及萌发吸水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温室条件下对山野豌豆的幼苗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山野豌豆种子呈球形、椭球形、卵圆形,表面呈棕揭色、墨绿色,且表面有黑色线状或点状斑纹;种脐呈线形,近种子颜色或较浅;山野豌豆种子具有较高的硬买特性,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种子硬买休眠程度存在差异,自然状态下种子硬买率为87%~89%;机械破皮处理可有效地破除硬买,发芽率可提高到70%~96%;山野豌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 ,最低温度巧℃,最高温度25℃;吸水率超过120%时种子开始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野豌豆 种子 形态特征 萌发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氏盲蛇蛉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3
作者 苏胜荣 李泉 +3 位作者 申荣荣 郭胜 刘浩武 孙晨蕾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6,共5页
安徽黄山地区发现一种盲蛇蛉,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描述其雌雄虫和外生殖器形态特征,初步研究其羽化、取食、交配及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盲蛇蛉鉴定为阿氏盲蛇蛉Inocellia aspoeckorum Yang,其成虫在室内取食玉米Zea m... 安徽黄山地区发现一种盲蛇蛉,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描述其雌雄虫和外生殖器形态特征,初步研究其羽化、取食、交配及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盲蛇蛉鉴定为阿氏盲蛇蛉Inocellia aspoeckorum Yang,其成虫在室内取食玉米Zea mays、红薯Ipomoea batatas等植物,雌雄虫以颠倒姿势交配,雌虫在交配3 d后用尾部针状产卵器左右探测,找到合适的位置后将产卵器插入缝隙中产卵。研究结果填补了阿氏盲蛇蛉生物学研究空白,可为蛇蛉目昆虫生物学的观察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氏盲蛇蛉 蛇蛉目 形态特征 生物学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区樗蚕的生物学特性及饲育初步研究
4
作者 聂磊 李梅 +4 位作者 吕召云 孙猛 华丽峰 郭光 张凤林 《北方蚕业》 2025年第1期51-57,共7页
樗蚕是一种吐丝结茧、可食用的经济昆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广西、福建、台湾地区以及四川、陕西等省区。初步发现山东省区的樗蚕在野外自然环境中一般1年完成2个世代,幼虫期4眠5龄,以蚕茧蛹滞育越冬,幼虫主要取食... 樗蚕是一种吐丝结茧、可食用的经济昆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广西、福建、台湾地区以及四川、陕西等省区。初步发现山东省区的樗蚕在野外自然环境中一般1年完成2个世代,幼虫期4眠5龄,以蚕茧蛹滞育越冬,幼虫主要取食臭椿、苹果、梨、杏叶等。本文介绍了山东省区樗蚕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饲养、繁育技术,逐步摸索出适于樗蚕人工养殖、种茧保护、种卵繁育等模式创新和技术集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樗蚕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人工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透视无损检测寄生蜂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子健 周淑香 +2 位作者 张峰 史树森 张金平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7-815,共9页
【目的】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是一种针对小型样品的高分辨率3D成像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尤其是小型昆虫的细微结构和功能解析方面。然而,该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尚未得到广泛应... 【目的】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是一种针对小型样品的高分辨率3D成像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尤其是小型昆虫的细微结构和功能解析方面。然而,该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现了Micro-CT在寄生蜂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填补该领域在国内的研究空白。【方法】采用Micro-CT,针对6种不同情况下的寄生蜂样品在各种设置下进行扫描观察与分析。利用液氮瞬时冷冻正在寄生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卵的茶翅蝽沟卵蜂Trissolcus japonicus成蜂,并对瞬时冷冻样品进行扫描,观察茶翅蝽沟卵蜂产卵器刺入茶翅蜂卵壳的位置。将3日龄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雌成蜂脱水、固定后进行扫描,解析其腹部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结构。将茶翅蝽卵内发育18,37,54,80和168 h的黄足沟卵蜂Trissolcus cultratus胚胎置于-80℃超低温冰箱中冷冻2 min后进行扫描,监测其在寄主内的不同发育时间的形态特征。随机选取已被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寄生且在室温下发育5 d的柞蚕Antherea pernyi卵,置于-20℃冰箱中6个月后进行扫描。扫描在茶翅蝽卵内发育7 d的黄足卵跳小蜂Ooencyrtus utetheisae,检测其中聚寄生蜂的数量及存活情况。随机选取8粒在茶翅蝽卵内发育至成虫的茶翅蝽沟卵蜂进行扫描鉴定性别。【结果】在寄主卵壳截面观察到茶翅蝽沟卵蜂穿刺茶翅蝽卵90 s时成蜂产卵器只穿过茶翅蜂卵壳最外层,尚未穿透卵壳内层。日本平腹小蜂的外生殖器位于腹部最下方,由产卵器、内瓣和外瓣构成,上瓣膜被几丁质隔膜分割;其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嗉囊、前胃、中肠、马氏管、回肠、直肠、肛门,消化道呈现球状或袋状。黄足沟卵蜂在茶翅蝽卵内发育18 h后仍处于卵期;37 h后发育为幼虫;持续到54 h仍为幼虫,此时寄生蜂体积占寄主卵总体积的9.32%;在80 h时,黄足沟卵蜂发育至预蛹期,寄生蜂体积占寄主卵总体积的73.76%;经过168 h的发育,黄足沟卵蜂进入蛹期,此时其总体积占寄主总体积的百分比缩小至58.64%。黄足卵跳小蜂在茶翅蝽卵内发育7 d后处于预蛹阶段,单粒寄主卵含有5头蜂,处于存活状态。扫描被螟黄赤眼蜂寄生的柞蚕卵发现寄主卵中含有31头已发育至蛹期的螟黄赤眼蜂,且均已死亡多日。通过Micro-CT可清晰辨别茶翅蝽沟卵蜂成蜂触角为膝状,雌成蜂触角鞭节末端5节均膨大,而雄成蜂的触角鞭节无膨大特征。【结论】Micro-CT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成像对比度,本研究从多个角度证实了该技术在寄生蜂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研究昆虫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多维度内窥图像 卵寄生蜂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唇鱼生物学特性
6
作者 冯彬彬 王晗栋 +2 位作者 姜建湖 贝亦江 竺俊全 《水产养殖》 2025年第4期21-24,34,共5页
简述了光唇鱼的形态特征、对环境的适应性、食性、生长特性、繁殖特性、遗传特性及营养特性等。提出,随着光唇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应加强其生活环境与形态性状之间的关系、栖息环境与食性的相关性、野生及养殖条件下的摄食与生长特性、繁... 简述了光唇鱼的形态特征、对环境的适应性、食性、生长特性、繁殖特性、遗传特性及营养特性等。提出,随着光唇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应加强其生活环境与形态性状之间的关系、栖息环境与食性的相关性、野生及养殖条件下的摄食与生长特性、繁殖习性及繁殖生理生态、环境因子对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的影响、种群遗传学遗传标记开发、种质鉴定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唇鱼 形态特征 生长特性 繁殖特性 遗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羊驼的外貌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
7
作者 杨启堂 张瑾 +1 位作者 王梅 杨孝通 《新疆畜牧业》 2024年第4期45-47,共3页
本文介绍了羊驼的外貌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从羊驼的毛用、肉用、皮用价值、科研价值、生态价值、休闲观光旅游价值、文化价值方面进行了价值分析,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羊驼、科学认知羊驼,为广大羊驼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羊驼 外貌特征 生物学特性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枸杞害虫刺沟须麦蛾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8
作者 于春梅 邓梅 +1 位作者 徐健 赵旭阳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7,共4页
为有效防治枸杞Lycium chinense害虫刺沟须麦蛾Scrobipalpa erichiodes,通过3 a的野外及室内观察,并采取诱捕器和不同颜色粘虫板观察法,明确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刺沟须麦蛾在青海1 a发生2代,以成虫在田间杂草丛、防护林落叶层、灌... 为有效防治枸杞Lycium chinense害虫刺沟须麦蛾Scrobipalpa erichiodes,通过3 a的野外及室内观察,并采取诱捕器和不同颜色粘虫板观察法,明确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刺沟须麦蛾在青海1 a发生2代,以成虫在田间杂草丛、防护林落叶层、灌溉井等避风隐蔽处越冬。越冬成虫于翌年4月中下旬出蛰活动;第1代幼虫在5月中旬出现,蛀食嫩梢、花蕾、果实,6月中下旬化蛹,6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熟期)进入第1代成虫羽化期;8月中旬为第2代成虫期,9月上旬第2代成虫开始进入越冬态。成虫对白色色板趋性强,对蓝色也有一定趋性,对黄色、绿色和红色趋性弱。紫光光源对成虫有强烈的诱杀效果,黄光光源也有一定的诱杀效果。研究结果可为青海省刺沟须麦蛾种群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沟须麦蛾 枸杞 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 危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点委夜蛾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0
9
作者 江幸福 姚瑞 +2 位作者 林珠凤 张蕾 罗礼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4-137,共4页
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我国夏玉米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目前在我国玉米产区有加重为害和成灾的趋势。为便于田间准确识别该虫、调查其发生为害规律以及掌握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在室内对二点委夜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和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 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我国夏玉米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目前在我国玉米产区有加重为害和成灾的趋势。为便于田间准确识别该虫、调查其发生为害规律以及掌握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在室内对二点委夜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和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6±1)℃、相对湿度70%左右、光周期L14h∥D10h、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二点委夜蛾卵期平均为4.25d;幼虫一般为5龄,幼虫期平均为18.28d;蛹期平均为7.69d,蛹重平均可达75.77mg;成虫产卵前期平均为3.29d,产卵可持续9.13d,平均每雌产卵量为305.3粒,最多产500粒,最少132粒。雌雄蛾平均寿命分别为14.75d和18.88d。整个世代发育历期约为33.3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脂大小蠹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8
10
作者 张历燕 陈庆昌 张小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5-99,共5页
红脂大小蠹又名强大小蠹 (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 ,为国内新纪录种 ,是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的毁灭性害虫 ,可导致几十年生的油松在较短期内死亡。越冬虫态以成虫和老熟幼虫为主 ,占 77 5 % ,2~ 3龄幼虫为辅 ,占 2 1 7... 红脂大小蠹又名强大小蠹 (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 ,为国内新纪录种 ,是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Carr.)的毁灭性害虫 ,可导致几十年生的油松在较短期内死亡。越冬虫态以成虫和老熟幼虫为主 ,占 77 5 % ,2~ 3龄幼虫为辅 ,占 2 1 7% ,少数以蛹越冬 ,占 0 8%。其生活史以成虫越冬的 1a 1代 ,以老熟幼虫越冬的需跨年度才能完成 1个世代发育 ,以小幼虫越冬的需 3a完成 2代或 2a完成 1代。在种群密度较低时 ,危害生长衰弱的过火木、新伐倒木及新的伐桩 ,种群密度大时 ,能迅速入侵胸径≥ 10cm、树龄在 2 0a生以上的健康木。在郁闭度较低的油松林分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脂大小蠹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分布 寄主 天敌 油松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象甲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丹阳 秦长生 +3 位作者 徐金柱 廖仿炎 揭育泽 潘志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1-684,共4页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油茶的重要果实害虫,为害严重林分果实被害率高达79.3%。本文详细描述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广东省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过第1个冬天、以初羽化的... 油茶象甲Curculio chinensis Chevrolat是油茶的重要果实害虫,为害严重林分果实被害率高达79.3%。本文详细描述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广东省2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越过第1个冬天、以初羽化的成虫在土内越过第2个冬天,4月上中旬开始出土,5-6月为出土盛期。成虫栖息环境、产卵和油茶果实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成虫无交配时多栖息在油茶嫩枝、嫩芽或油茶果实基部的枯萎花絮上,成虫交配盛期多被发现在油茶果实上;油茶果实一般以果皮厚度4.0-6.0 mm着卵量最多,林间每果一般只有1粒卵或1头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甲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地区灰纹带蛾的生物学特性
12
作者 张珠河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59-65,共7页
[目的]灰纹带蛾(Ganisa cyanugrisea Mell)是女贞属树种的重要食叶害虫,明确该虫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和取食行为,有助于科学防控。[方法]采用室内饲养与野外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灰纹带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及发育进程;依据Dyar法则... [目的]灰纹带蛾(Ganisa cyanugrisea Mell)是女贞属树种的重要食叶害虫,明确该虫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和取食行为,有助于科学防控。[方法]采用室内饲养与野外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灰纹带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及发育进程;依据Dyar法则,结合室内观测法确定幼虫龄期。[结果]灰纹带蛾成虫灰褐色或黄褐色,雌成虫体色较深,体型较大,顶角内侧至后缘具有2条明显并列的黑色亚外缘线。随着龄期增加,幼虫虫体刚毛逐渐增多;体色从低龄的浅黄色,逐渐加深为黑色;头宽、体宽及体长均显著加大,其头宽可作为灰纹带蛾幼虫的分龄指标。在(25±1)℃饲养条件下,灰纹带蛾幼虫龄期为7龄,完成1个世代需(98.67±11.70) d。[结论]在福州地区,灰纹带蛾幼虫发生于3月—5月、9月—10月,推测1 a至少发生2代,但该虫世代历期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也有可能发生3代;以幼虫的头壳宽度确定其龄期,具有科学性。建议采用人工摘蛹(卵)、灯光诱杀、喷施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杀虫剂,以及应用天敌昆虫等方法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纹带蛾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头壳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扁叶甲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孟庆英 孙绪艮 +3 位作者 杨广海 孔锋 裴元慧 刘学辉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3,29,共3页
核桃扁叶甲Gastrolina depressa Baly在山东泰安地区1a发生2~3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上树活动,补充营养后即交尾产卵、孵化,4月底第1代幼虫开始取食危害,5月达到危害高峰。5月底出现2代幼虫,6月中旬1代或2代成... 核桃扁叶甲Gastrolina depressa Baly在山东泰安地区1a发生2~3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上树活动,补充营养后即交尾产卵、孵化,4月底第1代幼虫开始取食危害,5月达到危害高峰。5月底出现2代幼虫,6月中旬1代或2代成虫遇高温在浅土层或枯落物中“越夏”。7月底1代或2代成虫开始进行第2次危害,并交尾产卵、孵化,8月达到第2次危害高峰,9月下旬2代或3代成虫开始下树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扁叶甲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百合叶枯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白滨 杨花莲 +1 位作者 何苏琴 于安芬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8X期78-84,共7页
百合叶枯病是兰州百合生产中的主要叶部病害,在多雨年份危害尤其严重。由于2012年6~8月降水偏多,兰州百合叶枯病大发生,至8月中旬重病田兰州百合枯死株率达50%~70%,部分田块兰州百合地上部全部枯死。经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比对,将兰... 百合叶枯病是兰州百合生产中的主要叶部病害,在多雨年份危害尤其严重。由于2012年6~8月降水偏多,兰州百合叶枯病大发生,至8月中旬重病田兰州百合枯死株率达50%~70%,部分田块兰州百合地上部全部枯死。经致病性测定和形态特征比对,将兰州百合叶枯病病原菌鉴定为椭圆葡萄孢Botrytis elliptica(Berk.)Cooke。病菌菌丝在5~30℃均可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30℃菌丝生长受抑制,菌丝褐化;35℃菌丝不生长,但在35℃培养7d后转放至20℃培养,可于5d后恢复生长。菌核产生温度为5~25℃,菌核的产生时间、位置及大小在不同菌株、不同培养温度及同一菌株的不同重复间均存在较大的变幅。性孢子稀少至极丰富。分生孢子在自来水中20℃条件下3~5h即开始萌发,15h萌发率达50%~99%,通常萌发产生1~2个芽管,并在孢子中间形成0~2个隔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百合 椭圆葡萄孢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角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小黑瓢虫形态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荆英 黄建 +1 位作者 马瑞燕 韩巨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75,共4页
刀角瓢虫与小黑瓢虫是烟粉虱的2种重要捕食性天敌,对烟粉虱的危害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本文对刀角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活史、取食习性、化蛹习性、羽化与交配习性、产卵习性、成虫寿命与耐饥力,以及2种瓢虫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 刀角瓢虫与小黑瓢虫是烟粉虱的2种重要捕食性天敌,对烟粉虱的危害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本文对刀角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活史、取食习性、化蛹习性、羽化与交配习性、产卵习性、成虫寿命与耐饥力,以及2种瓢虫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刀角瓢虫在福州1a发生6-7代,以成虫越冬;在实验室条件下,卵期、1龄、2龄、3龄、4龄、预蛹及蛹的历期分别为5.23、2.4、1.98、1.90、1.75、2.96、5.18d,完成1个世代约需19.5-24.5d,平均历期21.5d;世代存活率0.68;雌成虫寿命(63.6±21.0)d(n=10),雄成虫寿命(51.6±11.7)d(n=10),故雌成虫寿命比雄成虫长;单雌产卵总量75-257粒,平均(136.8±57.8)粒(n=10);雄成虫的耐饥力较雌成虫大,但二者最长的耐饥时间均不超过10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角瓢虫 小黑瓢虫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比较研究 烟粉虱 捕食性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花绢野螟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涛 刘志韬 +3 位作者 孙朝辉 李奕震 陈晓阳 温秀军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团花绢野螟Diaphania glauculalis Guenée是危害团花树的重要害虫。采用室内饲养与林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形态,明确了团花绢野螟卵、各龄幼虫、预蛹、蛹和成虫的形态。室内卵集中产在养虫笼壁上,孵化率达9... 团花绢野螟Diaphania glauculalis Guenée是危害团花树的重要害虫。采用室内饲养与林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形态,明确了团花绢野螟卵、各龄幼虫、预蛹、蛹和成虫的形态。室内卵集中产在养虫笼壁上,孵化率达98.3%,卵期约4~5 d。幼虫共5龄,低龄幼虫群集取食,食量较小,3龄以后幼虫开始分散危害,食量大增。老熟幼虫于叶片内结蛹室化蛹,蛹期7~9 d。雄成虫翅展略小于雌成虫。成虫羽化多集中于夜间,具有较强的趋光性。羽化第2天便可交尾,持续时间50~180 min,交尾翌日即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花绢野螟 形态特征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叶霉病菌形态特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韩文华 许文奎 +2 位作者 张英杰 李春福 张国良 《辽宁农业科学》 1997年第5期16-20,共5页
番茄叶霉病菌形态特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韩文华许文奎张英杰李春福张国良(辽宁省农科院园艺所)(新宾县农技推广站)(辽宁省金城原种场)番茄叶霉病是危害保护地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保护地内多湿的特殊小气候条件有利于... 番茄叶霉病菌形态特征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韩文华许文奎张英杰李春福张国良(辽宁省农科院园艺所)(新宾县农技推广站)(辽宁省金城原种场)番茄叶霉病是危害保护地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保护地内多湿的特殊小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随着保护地番茄种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叶霉病菌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香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8
18
作者 魏超 舒国周 +1 位作者 罗会嵩 郭建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年第4期26-30,共5页
九香虫Aspongonpus chinensis Dallas为重要的药食两用资源昆虫,市场需求量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为破坏性采集,野生九香虫产量逐年下降,市场价格从2012年的20-50元/千克暴涨到2014年的300元/千克,仍然供不应求.本研究... 九香虫Aspongonpus chinensis Dallas为重要的药食两用资源昆虫,市场需求量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为破坏性采集,野生九香虫产量逐年下降,市场价格从2012年的20-50元/千克暴涨到2014年的300元/千克,仍然供不应求.本研究于2012-2014年对贵州遵义习酒镇的九香虫进行了野外调查,并同时进行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了九香虫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史、成虫寿命、生活习性、交配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调查显示九香虫自然条件下一年仅发生一代;成虫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在河滩鹅卵石块、沙土块、枯枝落叶和瓦缝、石缝中越冬;次年5月越冬结束后,成虫立即取食补充营养;5月下旬到6月全月为交配产卵的高峰期,产卵活动会一直持续到7月份;当年一代若虫最早出现在6月上旬,直至9月份会全部发育为成虫;9月下旬至10月进入越冬.九香虫雌成虫平均寿命为342.94 ± 11.35 d,雄成虫平均寿命为331.76 ± 7.65 d;可多次交配多次产卵,处雌虫和处雄虫在性比为1:1条件下,平均交尾时长为8.92 ± 1.97 h,单雌产卵量常为20-60余粒;此外,九香虫还具有一定的负趋光性和聚集性.结果说明九香虫代生活史相对较长,存在较重的越冬生殖滞育特性,且产卵量较低,因而人工养殖具有较大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香虫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生活史 繁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俄罗斯鲟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彤晴 张亢西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俄罗斯鲟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捕获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山天幕毛虫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咏玲 曹天文 张金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71,共5页
于2008年和2009年在山西关帝山和河北怀来通过室内观察和野外调查,研究了绵山天幕毛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物学特性、成虫寿命、羽化的动态节律。结果表明:绵山天幕毛虫在山西关帝山和河北怀来均为一年一代,以卵越冬。4月下旬开始卵... 于2008年和2009年在山西关帝山和河北怀来通过室内观察和野外调查,研究了绵山天幕毛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物学特性、成虫寿命、羽化的动态节律。结果表明:绵山天幕毛虫在山西关帝山和河北怀来均为一年一代,以卵越冬。4月下旬开始卵孵化进入幼虫期。幼虫共6龄,幼虫期约70d。7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蛹期为20d,7月下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在8月中旬和8月下旬,9月上旬进入羽化末期,历期50d左右,羽化高峰在12:00-15:00,占到总羽化量的76%,与其他时段羽化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雌雄虫均为一生交配一次,雌雄性比约为1∶1.2。雌虫8月上旬开始产卵,9月中旬结束产卵,以卵越冬;雄蛾平均寿命为(3.87±1.30)d,雌蛾平均寿命为(5.27±1.43)d,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天敌主要有抱寄蝇、卵寄生蜂、核型多角体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山天幕毛虫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