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黑龙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裴文明 葛峰 +7 位作者 张慧 韩晓盈 苏丹 仇宽彪 杨悦 仇洁 张琨 唐夫凯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基于光学利用率模型,利用生物量、高程、气候等评价因子,估算了2000—2020年黑龙江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研究了黑龙江省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此为基础,对2000—2020年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进行了评估与分级,并结合... 基于光学利用率模型,利用生物量、高程、气候等评价因子,估算了2000—2020年黑龙江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研究了黑龙江省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此为基础,对2000—2020年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进行了评估与分级,并结合关键气候因子年际变化分析了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植被生长态势呈向好趋势,NPP近20年增加了约20%,物种栖息环境质量改善.(2)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稳步提升,近5年提升幅度尤为明显.2000年以来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极重要区增加约15%,其中近5年贡献了约5%.(3)黑龙江省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在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步增加的趋势,极重要、重要区占比为33.5%,主要分布在哈尔滨市、牡丹江市、伊春市及佳木斯市、鹤岗市西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区域.同时,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存在差异,林地、耕地和草地是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的主要贡献地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初级生产力 格局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间的关系及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德锋 傅彤 +4 位作者 胡自治 王成章 严学兵 姜义宝 郭玉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1-655,共5页
为研究降水变化对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影响,以当地自然降水量为标准,利用人工控制方法模拟50%,100%和140%3个降水梯度,并运用重要值不等概抽样,人工模拟5个生物多样性水平,以地上植物量代表生产力,探讨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在降... 为研究降水变化对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影响,以当地自然降水量为标准,利用人工控制方法模拟50%,100%和140%3个降水梯度,并运用重要值不等概抽样,人工模拟5个生物多样性水平,以地上植物量代表生产力,探讨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在降水变化背景下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降水减少50%的情况下,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呈接近负相关的U型关系,生产力随物种数的增加而降低;在降水不变情况下,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呈U型相关关系;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在降水量增加40%的情况下呈现更典型的U型相关关系。同时,随着降水量的增加,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格局由接近负相关的不明显的U型相关关系转变为明显的U型相关关系,水分条件的改善使生物多样性水平高的组合生产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产力 典型草原 降水 U型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广西喀斯特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莫建飞 莫伟华 陈燕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371-377,共7页
采用MODIS-NDVI数据、气象数据、土地覆被数据,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2000~2017年的广西喀斯特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广西喀斯特区植被NPP时空演变特征;运用气候方程法,构建广西喀斯特区气候资源空间分析模型,分析广西喀斯... 采用MODIS-NDVI数据、气象数据、土地覆被数据,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2000~2017年的广西喀斯特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分析广西喀斯特区植被NPP时空演变特征;运用气候方程法,构建广西喀斯特区气候资源空间分析模型,分析广西喀斯特区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形因子,构建基于NPP的广西喀斯特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定量评价模型,分析广西喀斯特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区大部分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区,以植被生态系统类型为空间尺度,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特征表现为灌丛>农田植被>草丛>其他;以市县为空间尺度,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特征表现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步递增趋势,重要、极重要区占50. 6%,主要分布在百色、河池、崇左等国家级、市级山地自然保护区,一般重要区只占24. 5%,主要分布贵港、玉林、桂林、贺州、来宾等地市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人类活动干扰频繁地区。基于较高空间分辨率的NPP,采用“3S”技术开展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定量评价,可以为区域生态保护空间精准定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定量评价模型 初级生产力 喀斯特地区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雅莉 吴俣 +2 位作者 顾盼 杜剑卿 王艳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782-7795,共14页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早期基于野外调查的生态学研究强调生产力表征的环境梯度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而基于控制试验的生态学研究则强调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围绕这两类研究所支持理论间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早期基于野外调查的生态学研究强调生产力表征的环境梯度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而基于控制试验的生态学研究则强调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围绕这两类研究所支持理论间的争论是当前生态学的前沿、热点和难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科学问题是生物多样性与以生产力为代表的生态系统功能间是否存在一般性关系。为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研究脉络,分析其对生态学研究范式与理论发展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启示,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结合文献计量分析和文献综述,系统总结了多样性-生产力关系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研究推动了生态学研究范式由以样带调查为主的观察性研究向以控制试验为主的实验性研究的转变,促进了全球联网控制试验研究的发展。(2)研究聚焦的生态系统类型由最初的北美普列利草原逐渐向其它草地、灌丛、森林等多样的生态系统过渡,研究结论及其生态学理论的普适性逐渐增强。(3)该研究推动了对生物多样性不同维度(如功能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认识,促进了学界对除生产功能外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注。(4)不同学术团体在研究方法和理论认识上均存在差异,特别是在以北欧与美国为主的合作网络间,阻碍了生态学理论间的交流与融合,是导致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长期存在争议的潜在原因。建议未来探索不同机制的适用边界以及影响其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在统一框架下整合不同理论,进而理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间的一般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 研究范式 多功能性 理论整合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概述 被引量:38
5
作者 彭少麟 黄忠良 《生态科学》 CSCD 2000年第1期1-9,共9页
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二个中心问题。文章论述二者的相互关系及进行研究的主要内容。评述已有研究的几种假说 ,指出在进行生态学比较时 ,应该考虑生产力的因素相似而多样性不同的生态系统系列 。
关键词 生产力 生物多样性 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湿地植物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变化特征
6
作者 殷凡 郑杰 +3 位作者 陈洋溢 耿倩雯 刘俊臣 李昌晓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923-6933,共11页
为了明确三峡库区湿地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三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Ward聚类的方法对三峡库区湿地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明确库区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 为了明确三峡库区湿地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选取三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Ward聚类的方法对三峡库区湿地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并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明确库区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湿地植物群落有8个类型,即芦竹群落、长芒稗-酸模叶蓼群落、白茅-牛鞭草群落、狼耙草-牛鞭草群落、狗牙根群落、西来稗群落、异型莎草-狗牙根群落、艾-狗牙根群落,不同群落类型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有显著的差异(P<0.05)。回归分析结果明确研究区湿地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水平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表明三峡库区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结构方程模型对地理因子、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对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分析发现,地理因子通过调控气候和土壤因子间接影响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气候和土壤因子均直接影响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研究结果揭示了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综合调控机制,为三峡库区湿地及类似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保护和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群落 Ward聚类 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合分析的氮添加对草地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祥林 胡玉福 +4 位作者 舒向阳 申屠瑜程 杨乃瑞 何佳 费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0-298,共9页
【目的】揭示氮沉降对全球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的综合效应,并探究不同气候条件下氮沉降对于草地影响程度。【方法】根据设计的标准收集整理国内外121篇文献,采用整合定量分析氮沉降对全球草地生态系统的综合... 【目的】揭示氮沉降对全球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的综合效应,并探究不同气候条件下氮沉降对于草地影响程度。【方法】根据设计的标准收集整理国内外121篇文献,采用整合定量分析氮沉降对全球草地生态系统的综合效应。【结果】与未施加氮的天然草地相比,氮添加显著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其中草地总生物量(P<0.05)、地上生物量(P<0.001)、地下生物量(P<0.01)及地上净生产力(P<0.001)平均效应值分别为24.11%、33.55%、16.38%及29.73%;氮添加显著降低天然草地植被多样性,其中植被香农-威纳指数(P<0.05)及丰富度指数(P<0.01)平均效应值分别下降27.11%及14.65%;年降水会显著影响天然草地植被多样性指数、辛普森指数及覆盖度指数对氮沉降的响应,而不显著影响植物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对氮沉降的响应,年均温不会显著影响草地植被多样性、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对氮沉降的响应。【结论】大气氮沉降会提高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及净生产力,但会造成植物丰富度降低,对草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分析 氮添加 生物 初级生产力 植被多样性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亚高山草甸弃耕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变化模式及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宋晓谕 张仁懿 +3 位作者 李新娥 袁建立 储诚进 王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共8页
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甘南亚高山草甸退耕时间为5,9,14,19,30年以及顶极群落样地的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亚高山草甸弃耕地演替过程中物... 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甘南亚高山草甸退耕时间为5,9,14,19,30年以及顶极群落样地的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亚高山草甸弃耕地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生产力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弃耕地演替过程中,随着演替时间的推移,植物物种多样性先升后降,呈单峰曲线;2)在演替的前期生产力迅速提高,在第19年时达到最高的183.77 g/m2,之后,生产力基本保持稳定;3)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呈正相关关系,在顶极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4)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物种-多度分布模式由生态位优先占领型逐渐转变为对数-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草甸 弃耕地演替 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关系 物种-多度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人工克隆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增辉 卢素锦 +2 位作者 王雨欣 张春辉 尹鑫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38,共12页
克隆植物具有独特的竞争和繁殖方式,这可能会使其构建的群落呈现不一样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但是本议题却极少被研究。本研究利用垂穗披碱草、花苜蓿和鹅绒委陵菜构建了一个生物多样性试验,并将单播和混播重复3次,且将垂穗披... 克隆植物具有独特的竞争和繁殖方式,这可能会使其构建的群落呈现不一样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但是本议题却极少被研究。本研究利用垂穗披碱草、花苜蓿和鹅绒委陵菜构建了一个生物多样性试验,并将单播和混播重复3次,且将垂穗披碱草作为所有混播的固定物种,以此跨越两个生长季测试生物多样性对生产力的影响。本研究发现,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之间并没有线性正相关关系,但是大多数混播的净多样性效应(NE)都是显著的,且NE主要来源于非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TICE)。较强的TICE主要来自地上垂直空间的互补性利用;其次来自底层物种鹅绒委陵菜光吸收能力的增强。沿着时间和物种丰富度梯度,垂穗披碱草的优势度增强,鹅绒委陵菜的优势度下降,致使特征依赖型互补效应(TDCE)和优势度效应(DE)随之增强,但是它们对NE的贡献有限。另外,以上3种效应均随时间增强。总之,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克隆植物群落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多样性-生产力关系模式,并且这种多样性效应主要来自地上垂直空间的互补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 克隆植物 多样性效应 非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 植物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咸宁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10
作者 孙智杰 叶腾升 龙少秋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对准确识别区域生态功能、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以及有效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咸宁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20年的动态数据资料,采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对准确识别区域生态功能、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以及有效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咸宁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20年的动态数据资料,采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定量模型评估方法,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为评价指标,系统评价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咸宁市水源涵养功能极重要区面积占比为26.50%,主要呈斑块状分布在咸安区、赤壁市、崇阳县和通城县的部分地区;水土保持功能极重要区面积占比为47.20%,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大幕山、幕阜山两大生态屏障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极重要区面积占比为26.53%,主要聚集分布于咸安区、赤壁市和崇阳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区面积占比为17.02%,主要呈小规模条带状分布于咸安区南部、赤壁市南部和崇阳县西部的部分低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生物多样性 湖北咸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内陆高寒湿地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关系 被引量:13
11
作者 武彦朋 陈克龙 +4 位作者 张斐 晁增国 王永生 陈亮 杨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80,共5页
在对青海湖高寒湿地进行群落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在群落梯度上高寒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并探讨了在同一区域内环境的整体性对高寒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影响。运用SPSS软件进行曲线拟合,研究了青海湖内陆高寒湿地... 在对青海湖高寒湿地进行群落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在群落梯度上高寒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并探讨了在同一区域内环境的整体性对高寒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影响。运用SPSS软件进行曲线拟合,研究了青海湖内陆高寒湿地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在群落尺度上还是在区域尺度上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的负相关。(2)在研究区内区域因素对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较弱,但如果保持区域环境的整体性则可以有效地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的相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丰富度 香农威尔指数 地上生物 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初级生产力的物理-生物海洋学耦合特征及其对固碳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锵 宁修仁 +2 位作者 蔡昱明 刘诚刚 乐凤凤 《海洋学研究》 2011年第2期46-57,共12页
通过修订的VGPM模型,利用南海北部7年平均SeaWiFS和AVHRR遥感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河口上升流及反气旋涡等生境表层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季风驱动下的物理-生物海洋学耦合过程是控制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 通过修订的VGPM模型,利用南海北部7年平均SeaWiFS和AVHRR遥感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河口上升流及反气旋涡等生境表层叶绿素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季风驱动下的物理-生物海洋学耦合过程是控制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的主导因素。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随着季风、环流以及中尺度涡等物理现象的更替而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季节变化,其高值一般出现在珠江口和沿岸上升流区,而低值则出现在外陆架反气旋涡和海域南端,往往伴随东北季风的盛行而升高,随西南季风的增强而降低。通过遥感资料估算得到南海北部海域年平均初级生产力为165.6 g/(m2.a)(以碳计),浮游植物年固碳量为4.83×107t/a(以碳计),其中每年最多约有1.9×107t碳向真光层外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遥感 固碳量 物理-生物耦合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泰和县田间塘—伞塘水生生物和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观测
13
作者 张本 方洪祥 +1 位作者 彭金良 刘智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45-55,i002,共12页
本文对江西省泰和县伞塘的水物理、水化学、水生生物和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作了周年性的观察测定,其结果如下:1)水化学指标周年变动范围:溶解氧含量为4.12—9.78毫克/升,总氮含量在2.40—7.20毫克/升,总磷含量在0.06—0.30毫克/升,N/P... 本文对江西省泰和县伞塘的水物理、水化学、水生生物和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作了周年性的观察测定,其结果如下:1)水化学指标周年变动范围:溶解氧含量为4.12—9.78毫克/升,总氮含量在2.40—7.20毫克/升,总磷含量在0.06—0.30毫克/升,N/P 比值为39.2,硅酸盐含量为4.55—20.15毫克,总铁含量为0.14—0.60毫克/升,碱度为1.06—2.65毫克当量/升,硬度为0.70—2.53毫克当量/升。2)伞塘中的浮游植物的月平均分布密度为929万个/升,生物量为22.4毫克/升;浮游动物的种类有93种,种类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伞塘中底栖动物种类不多,但数量较大,软体动物生物量达57公斤/亩。3)伞塘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量为845.4克氧/米~2,浮游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只有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泰和县 田间塘-伞塘 水生生物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池塘养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NPP时空变化及其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何颖 马松梅 +2 位作者 张林 张云玲 贺凌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64-4673,共10页
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法开展干旱区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价可为区域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玛纳斯河流域MODIS13Q1数据和环境数据,利用卡内基-艾姆斯-斯坦福方法模型(CASA)估算2001—2020年流域植被NPP,结合地... 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法开展干旱区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价可为区域生态安全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玛纳斯河流域MODIS13Q1数据和环境数据,利用卡内基-艾姆斯-斯坦福方法模型(CASA)估算2001—2020年流域植被NPP,结合地形因子构建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评价模型,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气候、地形、土壤类型等因子对流域NPP的空间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近20年,流域植被NPP均值呈上升趋势,高值集中于山地区低山丘陵带和绿洲区中部,低值区分布于荒漠生态区;(2)从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NPP均值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水域;(3)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的一般重要区、中等重要区、重要区和极重要区的数值范围为:0—0.12、0.12—0.22、0.22—0.47和0.47—0.84,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20.17%、20.14%、19.91%和19.85%,山地区低山丘陵带和绿洲区中部是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的极重要区;(4)年平均降水、土壤类型是流域NPP空间分异解释力最强的因子;各因子的影响呈非线性增强及双因子增强作用,年平均降水与海拔的交互作用最强(q=0.44),与年平均太阳总辐射(q=0.42)的交互作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内基-艾姆斯-斯坦福方法模型(CASA)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 环境驱动机制 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左家哺 《林业与生态》 1998年第1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丧失 城市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 热带雨 外来物种 生物多样性保护 公众意识 退化生态系统 森林公园 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宁夏荒漠草原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馨文 安慧 +4 位作者 杜忠毓 刘姝萱 薛斌 刘小平 文志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76-2487,共12页
许多研究探索了与全球变化相关的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但对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机制与途径了解较少。初级生产力是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组分,但关于氮(N)添加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初级生产力如何变化以及变化机制尚未明确,N是否通过影响生物... 许多研究探索了与全球变化相关的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但对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机制与途径了解较少。初级生产力是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组分,但关于氮(N)添加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初级生产力如何变化以及变化机制尚未明确,N是否通过影响生物多样性来影响荒漠草原初级生产力?为此,本研究在荒漠草原开展了为期4年的N添加控制实验(2018—2021年),试验处理包括对照和4个N添加水平(5、10、20和40 g m^(-2)a^(-1)),研究了N添加对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初级生产力及其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N添加处理(2018—2021年)改变了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功能多样性,但年际间变化趋势不同。N添加处理第四年(2021年)荒漠草原植物功能多样性(Rao指数)、群落加权平均值-株高、功能均匀度和功能离散度均显著增加,而荒漠草原植物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降低。(2)N添加可以通过影响物种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进而间接地促进荒漠草原初级生产力,但群落加权性状值-株高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是正效应,而物种丰富度和功能离散度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是负效应。(3)生物量比率假说更能解释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初级生产力的变异。我们的研究表明了N添加主要通过改变群落内优势物种的功能性状来调节荒漠草原植物初级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初级生产力关系 功能多样性 群落加权平均值-株高 生物量比率假说 初级生产力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红树林湿地物种多样性及其形成 被引量:104
17
作者 何斌源 范航清 +2 位作者 王瑁 赖廷和 王文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859-4870,共12页
目前中国红树林湿地共记录了2854种生物,包括真菌136种、放线菌13种、细菌7种、小型藻类441种、大型藻类55种、维管束植物37种、浮游动物109种、底栖动物873种、游泳动物258种、昆虫434种、蜘蛛31种、两栖类13种、爬行类39种、鸟类421... 目前中国红树林湿地共记录了2854种生物,包括真菌136种、放线菌13种、细菌7种、小型藻类441种、大型藻类55种、维管束植物37种、浮游动物109种、底栖动物873种、游泳动物258种、昆虫434种、蜘蛛31种、两栖类13种、爬行类39种、鸟类421种和兽类28种。这些动物中有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5种二级保护动物。中国红树林湿地是中国濒危生物保存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并在跨国鸟类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红树林湿地单位面积的物种丰度是海洋平均水平的1766倍。从初级生产物质基础、食物关系多样性、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的空间异质性、生境利用的时序性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红树林湿地物种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生物多样性 初级生产力 食物关系多样性 生境多样性 空间异质性 时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鹏澳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及N∶P值对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宋星宇 黄良民 +3 位作者 张建林 尹健强 张俊彬 黄小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41,共8页
2001年7月测定大鹏澳表层叶绿素a含量为2.61—19.87mg·m-3,初级生产力为404.08—1097.25mgC·(m2·d)-1,N∶P值远高于Redfield比值16。回归分析表明,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现存量或生长量并不受某个单一因子调控。在营养盐加富... 2001年7月测定大鹏澳表层叶绿素a含量为2.61—19.87mg·m-3,初级生产力为404.08—1097.25mgC·(m2·d)-1,N∶P值远高于Redfield比值16。回归分析表明,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现存量或生长量并不受某个单一因子调控。在营养盐加富试验中,加入含有P系列的浮游植物增殖速度最快,揭示P是此时大鹏澳浮游植物的潜在限制因子。将大鹏澳浮游植物水样置于不同的N∶P值环境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在N∶P值为30的梯度组中生物量最高,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程度也最高,其次是N∶P值为16和8的梯度组。N∶P值为30的梯度组的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时间变化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N:P值 叶绿素A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遥感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瑜兵 张运林 李德平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共9页
针对当前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遥感研究存在的系统化、层次化总结不够的问题,综述了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遥感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详细论述了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研究从基于现场观测的单点计算到逐步引入遥感手段的大尺度长... 针对当前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遥感研究存在的系统化、层次化总结不够的问题,综述了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遥感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详细论述了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研究从基于现场观测的单点计算到逐步引入遥感手段的大尺度长时间序列估算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了生物-光学模式及新一代水色遥感传感器对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估算的革命性意义。通过结合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模型及相关文献计量的方法,重点探讨了垂向归纳模型(vertically generalized productivity model,VGPM)在进行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估算领域的成就及其挑战。综述发现,利用黑白瓶等传统的手段已逐渐不适应初级生产力大尺度长时间序列估算的需要,未来通过提高遥感输入数据精度、修正和优化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模型,有望实现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大尺度和长时间序列的精确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VGPM模型 遥感估算 浮游植物 碳循环 生物-光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乔木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志远 石玲 +1 位作者 吴相菊 张春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98,共6页
温带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仍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本文利用单物种-面积关系模型,检验了样地中21种木本植物对局域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对邻域多样性格局影响存在差异,在0-50 m空间尺度上白桦、水曲柳、长白... 温带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仍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本文利用单物种-面积关系模型,检验了样地中21种木本植物对局域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对邻域多样性格局影响存在差异,在0-50 m空间尺度上白桦、水曲柳、长白落叶松、怀槐、鱼鳞松、红松、青杨、山杨、臭松、紫椴、春榆、色木槭、青楷槭和花楷槭表现为多样性促进种;枫桦和假色槭表现为多样性抑制种;黄檗和蒙古栎在绝大多数空间尺度上表现为中性种;裂叶榆和糠椴在部分空间尺度上抑制了局域群落多样性。2)在0-50 m空间尺度上,多样性促进种比例明显高于中性种和抑制种,并且促进种比例随着空间尺度增加而下降,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在所有研究尺度上抑制种和中性种比例始终维持在20%左右。因此,生物多样性促进种在群落多样性格局组建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生态位理论在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中性种所代表的随机过程在群落组建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物种-面积关系 空间尺度 促进种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