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明军 颜文博 +2 位作者 曾治高 毛全盛 王琦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40,共11页
2018年12月—2021年9月采用公里网格法从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内选取的125个公里网格中布设了162台红外相机进行调查监测。累计42 078个相机工作日内获得有效探测照片9 225张,鉴定出6目13科23种哺乳动物,有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2018年12月—2021年9月采用公里网格法从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内选取的125个公里网格中布设了162台红外相机进行调查监测。累计42 078个相机工作日内获得有效探测照片9 225张,鉴定出6目13科23种哺乳动物,有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和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 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野猪Sus scrofa和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相对多度和网格占有率较高。人类活动对区内哺乳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影响,物种相对多度指数沿海拔梯度从低到高呈中峰模式。本研究初步掌握了园内大中型哺乳动物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相对多度,完善了园内哺乳动物编目信息,为国家公园的保护管理和规划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编目 红外相机技术 野生动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海南尖峰岭地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9
2
作者 莫锦华 李佳 +2 位作者 刘芳 李晓光 李迪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3-210,共8页
【目的】了解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兽类和鸟类本底资源现状,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和2015年5—11月,使用红外相机调查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结... 【目的】了解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兽类和鸟类本底资源现状,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和2015年5—11月,使用红外相机调查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结果】红外相机调查累计工作量为14715相机工作日,共拍到5383张动物有效独立照片,鉴定出隶属6目10科的15种野生兽类和8目17科的33种野生鸟类,以及2种家畜。其中国家I、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2、8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濒危(EN)、易危(VU)和近危(TN)的物种分别有1、3、3和8种。拍摄率最高的前5位野生动物依次为帚尾豪猪(拍摄率CR=7.23)、白腹巨鼠(CR=4.96)、鼬獾(CR=2.54)、白鹇(CR=2.60)、野猪(CR=1.17)。调查中记录到的霜背大鼯鼠、倭花鼠、白喉矶鸫等11个物种为尖峰岭地区新记录种。红外相机记录到大量人类活动的照片,表明该区域人为干扰严重,应加强管理。【结论】本次调查提供尖峰岭地区兽类和鸟类资源信息,初步掌握区内野生动物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相对多度。尖峰岭地区仍然分布有众多野生动物和地方特有物种;人类活动给该区域野生动物带来影响。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可有效弥补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名录 生物多样性编目 红外相机调查技术 野生动物监测 拍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与区系组成 被引量:17
3
作者 尚晓彤 罗春平 +4 位作者 李斌 郑勇 周智强 张立 李晟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3-106,共14页
生物多样性编目与监测是我国各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工作。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2019年基于实地调查与观测的鸟类记录,数据来源包括公众科学活动、红外相机调查和自动录音记录。共记录鸟类16目55科271种,其中,... 生物多样性编目与监测是我国各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工作。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2019年基于实地调查与观测的鸟类记录,数据来源包括公众科学活动、红外相机调查和自动录音记录。共记录鸟类16目55科271种,其中,东洋界物种147种(54.24%),古北界物种94种(34.69%),广布种30种(11.07%);留鸟165种(60.89%),冬候鸟14种(5.17%),夏候鸟67种(24.72%),旅鸟22种(8.12%),迷鸟3种(1.11%);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鸡形目Gal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和鹰形目Accipitriformes鹰科Accipitridae胡兀鹫Gypaetus barbatus、金雕Aquila chrysaetos;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10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34种。结果表明,保护区鸟类区系组成总体上具有南北混杂的过渡特征,兼具东洋界与古北界成分,物种多样性丰富,记录鸟种数占四川省有记录鸟种总数(708种)的38.28%,在鸟类多样性保护中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为保护区管理以及未来的鸟类监测和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编目 公众科学 红外相机 保护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白冉君 康齐梅 +5 位作者 雷开明 孙鸿鸥 旷培刚 赵联军 余鳞 李晟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58-67,共10页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中部,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与较高的生物物种多样性。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在九寨沟保护区开展鸟兽多样性调查,共布设红外相机调查位点106个,覆盖海拔范围为2189~3514 m,总有...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中部,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与较高的生物物种多样性。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在九寨沟保护区开展鸟兽多样性调查,共布设红外相机调查位点106个,覆盖海拔范围为2189~3514 m,总有效工作量76342相机日。野生兽类、鸟类的独立有效探测数分别为11045次和648次,共记录到分属5目13科的野生兽类2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一级4种,二级10种),种群相对多度最高的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相对多度指数RAI=48.66);记录到分属4目10科的鸟类3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一级3种,二级10种),种群相对多度最高的为血雉(Ithaginis cruentus,RAI=2.33)。偶蹄目和鸡形目分别是红外相机记录到兽类和鸟类中的优势类群,分别占兽类和鸟类独立有效探测总数的84.92%和64.50%。调查中记录到九寨沟保护区新记录种7个,包括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水鹿(Rusa unicolor)、梅花鹿(Cervus nippon)5种兽类和四川淡背地鸫(Zoothera griseiceps)、乌鸫(Turdus mandarinus)2种鸟类。相比于保护区之前的2次红外相机调查,本次调查的工作量和覆盖范围均大大增加,记录到的鸟兽物种数量也有明显增长,调查结果为九寨沟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编目和物种名录更新提供了可靠数据,为保护区系统建立野生动物监测体系、有效开展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生物多样性编目 本底调查 野生动物监测 保护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金盆山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调查初报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鹏 黄慧 +6 位作者 邓东泓 胡绍平 李光运 张壹萱 温土根 黄晓凤 黄文晖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5-331,共7页
江西金盆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与南岭山脉之间的过渡区域,是连接两大山脉的生态廊道。为深入了解该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在保护区内布置16台红外相机作为固定监测点,累计工作6720个相机日。共拍摄到照片... 江西金盆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与南岭山脉之间的过渡区域,是连接两大山脉的生态廊道。为深入了解该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在保护区内布置16台红外相机作为固定监测点,累计工作6720个相机日。共拍摄到照片10666张,其中独立有效照片479张,鉴定出物种21种,分属7目14科,其中兽类9种,鸟类12种,包括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蛇雕Spilornis cheela、白鹇Lophura nycthemera、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江西省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画眉Garrulax canoru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鼬獾Melogale moschata、黄腹鼬Mustela kathiah、小麂Muntiacus reevesi和果子狸Paguma larvata。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红头咬鹃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黄腹鼬和斑林狸为保护区新记录。相对多度前5位物种为白鹇、野猪Sus scrofa、中华鬣羚、小麂和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动物区系相似性比较结果显示,金盆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与周边3个自然保护区为密切关系(>60%);金盆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与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为周缘关系(40.83%),与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为疏远关系(39.29%)。研究结果为保护区进一步开展长期的鸟兽资源监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相对多度 生物多样性编目 金盆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